公孙丑相关论文
“知言养气章”是《孟子》一书中最精彩的一章,亦是最难解的一章。此章历来为学界所重视,历史上关于“知言养气章”的著作和文章可......
高中《语文》第五册《呆气》一文,邹韬奋先生引《孟子·公孙丑》:“自反而不缩……自反而缩”,课本注“缩,直或理直。”学生很难......
汉语发展史上,“於”和“于”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甲骨文只有“于”,既可作介词,又可作动词;金文中的“于”作介词,但仍可作动词;春秋战......
人的一生都避免不了犯错,可是犯错之后该怎么办呢? 同学们,认真阅读本期“国学微镜头”栏目,你就能找到答案! 古之君子,过则改之......
原文欣赏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
余裕一词最初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余裕与“绰绰然”连在一起,形容做任何事情......
古语有云:天时不如地利。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语出......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问孟子,如果您当政于齐国,您能够取得像管仲那样的成就吗?孟子说:你们齐国人,只知道管仲如何有本事,而不研究当时......
在《孟子·公孙丑上》中,孟子和他的学生公孙丑有一段对话。公孙丑问:“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
古语有云:天时不如地利。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语出《......
<正>《孟子》是继《论语》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部重要著作,它是孟子停止政治活动之后,和他的学生公孙丑、万章等人追忆议论时事政治......
齐文化对孔孟思想的影响刘斌齐文化的远源是太吴伏羲氏文化和炎帝神农氏文化,史称"羲炎文化"或"羲农文化"。羲炎文化或羲农文化为八卦、......
<正>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屈原的爱国主义问题进行了广泛地讨论。在讨论中,一些对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持肯定意见的同志主要是从屈原......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孟子的生平活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着重探讨了孟子为人处世之道,他的现实态度、社会主张、他的抱负和智慧,更主要......
当年,孟子离开齐国,停留在休邑,公孙丑问道:"做官不受俸禄,合乎古道吗?"孟子说:"不是的。在崇邑我见到了齐王,退下来就有离去的意......
<正>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学生的学生.他自称学习孔子是他毕生的愿望,“乃所愿,则学孔......
<正> 孟子(约前372——约前289)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学说,在战国中期便已形成为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其地位之高和影......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 孔子评诗,着重于阐发它的教化作用,为他的复兴周礼的政治主张服务。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①“《诗》可......
<正>事件回放5月3日中午,D5185动车上,一位八旬老人在女儿陪同下乘车到华西医院看病,因节后人多,老人和女儿只买到了一张达州到营......
<正>思孟学派及其思想特质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文化,代表着中国文化的主流和精神方向。思孟学派是孔子以后儒家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思......
<正>对先秦时期代词"其"的性质的认识,传统的看法是,"其"主要用作第三人称代词,但同时兼有指示代词的用法。如周法高,黄盛璋,杨伯......
《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
<正>孟子是明确提出良心概念的圣贤。他在谈及山东临淄牛山上的树木被破坏时说:"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
<正>"终极关怀"是20世纪西方存在主义神学家保罗·蒂利希首次提出的哲学概念。蒂利希认为,"终极关怀"是决定着人"存在,还是不存在"......
<正> 和世界上各种文化现象常含有正负两种属性一样,儒家思想,有其正面的精华,也有其负面的糟粕。和历史上其它有价值、有影响的思......
宋人的传注,重义理而轻考据,甚至把训诂引向“六经注我”的歧途。这在学术界几乎已成定论。戴东原曾指出:“宋以来儒者,以己之见硬......
孟子“不动心”思想探析萧仕平对于孟子的"不动心",不少论者都有所注意,但其结论多仍有商榷余地。笔者认为,从《孟子·公孙丑上》看,孟子......
<正>孟子在《公孙丑章句上》中提出了"不动心"的概念,这一概念与孟子的"性善"、"浩然之气"等重要的思想范畴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
<正> 一、齐威王时孟子是否游齐的问题钱穆先生的《先秦诸子系年》(以下简称《系年》)认为,孟子曾两次游齐:一次在齐威王时;一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