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遇春相关论文
享有“中国的兰姆”之誉的梁遇春,在短促的写作生涯中,以《春醪集》《泪与笑》两书所收的35篇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坛奉献了凸显着鲜明个......
梁遇春诞生于20世纪初,成长于五四运动后,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新觉醒的一代:骨子里透着六朝文风的古典情调,体脉里却迸发着对西方世界......
作为一位对时代思潮极为敏感和推崇独立人格的散文家,梁遇春对五四落潮后的人的精神领域展现出极大关注,在常人极少关注的生活碎片......
梁遇春是中国现代作家中风格独特的一位,他的创作和翻译均以散文为中心,既重视对欧美散文作品的翻译与介绍,也积极创作中国现代白......
梁遇春在对英国小品文的翻译实践中深得其精髓,他在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努力创作着带有“中国情调的小品文”。在众多的小......
梁遇春是二三十年代散文创作领域的一颗彗星。他的散文个性鲜明、博识睿智、视角独特、幽默诙谐。
本文以梁遇春全部散文作品......
目前学界对梁译小品文的研究很少,对梁译小品文中的副文本研究少之更少。副文本是法国文论家热奈特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概念,他认......
在暨南的教授群中,以新月社一伙人占最多数,除了胡适、徐志摩、陈西滢、凌叔华、顾一樵、闻一多、陈铨等人之外,如罗隆基、梁实秋......
散文家梁遇春被郁达夫成为“中国的爱利亚”,他深谙英国小品文作家兰姆的人生哲学,将兰姆的“大勇主义”和自身的浪漫气质融为一体,以......
许君远(1902—1962),河北安国人,现代作家、著名报人、翻译家,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国文学系,与废名、梁遇春、石民、张友松等同......
英年早逝的梁遇春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颗彗星,他在短暂的生命里创作了数量不多却质量上乘的作品,这些作品包含了作者对个体生命......
梁遇春翻译过大量英国小品文,他的创作世界和翻译世界之间存在着显在的“对话”关系。他个人话语的思想内涵、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
思维在通常情况下是顺向的,这比较符合认知的程序。写作中大多也是遵循着这个认知的程序,但若变换一下方向,比如逆向展开,往往别有意趣......
梁遇春作为20年代末30年代初优秀的散文创作家,其小品文篇篇堪称佳作,议论知识和人生往往突发奇想,标新立异,而更值得重视的是其"......
梁遇春的散文主要表现了对人生的观察和思考,其中的思想情感矛盾复杂,富有浓郁的审美意味.......
上世纪20年代文人梁遇春的散文在"审美现代性"建构中有较大意义。他的创作从行文内容到成文风格体现并丰富了"审美现代性"的涵义,展现......
纵观梁遇春所译之作,基本上以18、19和20世纪初的英国随笔作家为主,通过译作,他构建起18世纪以后的英国随笔流变史。其独出心裁的......
【正】 染遇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而年轻夭折的散文作家。梁遇春,福建福州人,一九○六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里,......
梁遇春是五四时期著名的散文家,早年曾翻译过英国的小品文和诗歌。1926年冬开始在《语丝》、《新月》等新文学刊物上发表散文作品,......
读书如交友,读散文尤其这样,盖散文最见性情也。我喜欢杜爱民的散文。读他的散文,常常会想起上个世纪30年代的梁遇春。知识、情趣有机......
<正>本课例荣获2012年"第二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现场授课一等奖,教师另获最佳诵读奖【课例实录】一、融情入理,温故......
梁遇春的小品文是充满激情的“青春写作”。虽然他对未来感到迷惘,但在文学创作上却如鱼得水,在叙述风格上,他继承了英国小品文大师兰......
【正】 人们常用“大海捞针”来比喻希望的渺茫。然而,怀着渺茫的希望,真的从大海里捞到这根针的时候,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呢?《摸......
梁遇春散文出现的意义在于:在新的美学观念支配下,突破传统美文以“善”为表现中心框架,引进社会“恶”的题材,弹奏低沉忧伤曲调,并以此......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梁遇春是一直被正统文学史轻忽的众多文学人物之一,研究梁遇春散文的人及成果并不是很多,但是他的身世、性格、成长经历、教育背景......
本论文探讨论析梁遇春散文的存在主义特征。梁遇春不受拘束暗含风趣的文字,不仅反映了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精神,而且与仁爱、悲悯、崇......
二十世纪初,随着对外国小品文的译介,特别是对英国小品文及其理论的译介,中国现代小品文更加成熟,小品文的创作形成一定气候。 梁遇......
<正> 一人们一般认为中国现代散文是新文学中受外国影响最少、与本民族古典散文传统最为接近的一个部分。其实处在新旧文化更替、......
从“乐园的倾圮”、“夸父逐日”的主题蕴涵和“生命如火”的咏叹三重视境来审思梁遇春在历史潮流激荡和中西文明交汇的深海里,以异......
<正>我的朋友、同辈台湾诗人廖亮羽夏天在巴黎待了一个月,最近从法国飞到上海,打算在上海待几天后再飞回台北。我们上次相见是在四......
长期被文学史研究者忽略的梁遇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有着不可替代地位的散文家,他那反常规的思维特质,以及由此而引发出的消......
梁遇春最喜欢奔走"红尘",喜欢于人生"途路"当中,会心静观人生真况。他悲观看世,品尝痛苦,但又乐观地看待生命世界的黑暗及单调。他......
<正> 梁遇春患猩红热病殁,才二十六岁,距今六十载矣。现在不大有人提起他,然而此人也还值得一提。他到世上走这一遭,虽说来去匆匆,......
<正> 他同王勃、李贺、济慈、拜伦、雪莱以至他在这首《吻火》绝唱中所悼的徐志摩一样,过早地殒落了。二十八这个年龄,还不到孔子......
<正> 梁遇春(1906—1932)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见的散文作家,在他短暂的26度春秋的人生旅途上,写下了40余篇散文,大都收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