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性相关论文
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是现存文献中最早将“神妙能逸”这一品评标准用于品评绘画的文献。但由于观念的变迁,这一套品评方法的设准......
“温柔敦厚”指儒家诗教的温和、宽厚精神和人格理想,亦指将美刺意义蕴含于诗文的婉曲方式和文学艺术蕴藉丰富、寄意深远的风格特......
以王羲之代表作《丧乱帖》为例,结合“情性”和“哀乐”两个方面阐述书法的抒情功能,从用笔、结字、墨色、章法上逐步分析《丧乱帖......
从外部原因考,中国诗学中的以悟论诗与以佛禅论诗、以佛禅喻诗有密切关系;从诗学内部论,诗悟论有其文本缘起。由于对诗文本语空、......
对于先秦传世文献中的"情",李天虹和欧阳祯人都曾作过细致论述,既有其合理内核,也有其明显不足.从先秦"性""情"说的大背景中考察,"......
《国色》是一部传记体小说 ,该文在探讨它的艺术特质的过程中 ,侧重于作者对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人物形象的情爱与性爱、小说风格......
《乐记》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音乐美学经典著作,其中关于音乐的许多精辟论述至今读来仍让人折服。本文就《乐记》中“情”的涵义略......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性学习对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要实现创新的目的,应注重对学习者品......
书家陈奋武先生少时身居海岛。海之浩瀚,陶冶豪气深情;水之灵动,蕴化文采风流。先生敏而好学,取法乎上,学书循唐楷,溯秦汉,于六朝......
以<乐记>、<毛诗大序>为代表的汉代诗学,其本体论与价值论之间既有着尖锐的矛盾,又有着内在统一性.这种话语建构方式,是由士人的现......
杨维桢是元代末年诗坛上的领军作家,在诗作上开创了"铁崖体",他对元代新产生的曲也较为关注,在一些曲集的序跋中,对曲的渊源、艺术形......
文章指出中国古代乐论中,儒家与道家都认为“情”与“性”两者存在差异,是两个不同概念。“情”与“性”的关系是一种主属关系,“性”......
荀子从建构"群居和一"的交往共同体出发阐释其礼乐美学思想,礼、乐、诗作为共同体整合的文化资源而被其赋予"先王之道"的价值权威。情......
除了某种内心的诚挚,周嘉宁的小说表现出一种专注的气质——一旦人物(大多时候是“我”)耽溺于某种心情,无论周围发生什么,即便是非常重......
针对当代诗词创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在诗词写作方面的体会,提出以传统诗学(包括词学等)理论为当代诗词创作之借镜,同时以此激活......
摘要:“本色”是宋代诗学批评中一个重要的术语。经陈师道、严羽倡导以来,宋末元初的批评家多有论及。“本色”的内涵涉及多个层面。......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认知过程和情性过程应在课堂上和谐地出现,相互促进。但程式化的语文教学法惯于注重认知过程,而忽视情性过程,所......
以"情性"论诗是汉代今文经学论《诗》的重要特点,其意义在于立于天人合一和阴阳哲学高度论"情性",将人之情性与天地情性联系起来以看待......
〈玉屑〉的"情性说"一方面深受理学家性情观的影响,秉承先秦的儒家礼教,尊崇理学家特别是朱熹关于性本情用二分法中对"情"的培养和对道......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思维模式,不仅指导并直接参与了中医学理论的构造,形成了中医学所特有的理论形式和内容。分析中国传......
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是一切生命形式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物质条件,也是诗歌的重要源泉.诗歌作为一种精......
<正>我一直以为,读书是分感觉的。比如,有的书读之痛快淋漓,拍案称奇;有的书读之哀婉忧怨,夜不能寐;有的书读之如沐春风,润物无声......
期刊
关于对本体的认识,中国诗学中一直存在着是"情本体"还是"性本体"的争论。中国的本体论传统与其说是重情轻理的情本体论或重理轻情的性......
诗如其人,解读文本是解读诗人的最好途径,因为这是他诗化人格的证明,完美理念的体现,人格的力量是周培礼的诗歌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中国传统诗学认为诗歌的主要任务是言情。在主体意识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等诸要素中突出情感的要素,是对中国古典诗歌审美特征准确......
朱子《诗》学作为朱子学的重要一环,其精神与朱子理学是一致的。其终极目标是实现"成德之教",具体的表现则是:《诗》本情性、《诗》之......
中国儒家"情本哲学",就是一种以情为本的哲学,其中的核心概念就是"情",英文只能以Qing这个译名为准。因为,此"情"并不仅囿于"情感"......
郑孝胥(1860-1938)作为同光体的著名诗人与出色书法家,同时又是晚清主持民间宪政的代表性人物,却"暮年失节",从亡废帝,建国满洲,担任伪......
钟嵘的<诗品>十分重视诗歌的"情性","情性"是其评判诗人诗作的标准之一.自然外物对情感的触发、社会生活对心灵的感荡、穷情写物、......
三国时期刘劭的《人物志》是一部杰出的政治理论识人著作,刘劭在文中肯定人物品鉴的重要性,而且关注情性,认为人的外在特征显现情......
中国诗论中“吟咏情性”与“吟咏性情”有着巨大的不同,标志着两种诗学理路。“吟咏情性”的主要内涵是“情”,是由“感物”而来的......
究竟如何统合孟荀呢?我认为,要兼祧孟荀,既不能以孟统荀,也不能以荀统孟,而是还要有内通的继承,这就需第三种立场.所以,本文提出以......
《论语》作为经典文献,历来被誉为“五经之管辖,六艺之喉衿”,其与《诗经》等其他经典的阐释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例如《论语》中包......
"风流自然"是皎然论诗的审美理想和"文章宗旨"。皎然的"风流自然"诗美观念揭示了诗学的"自然"之美是一种"妙造自然"的美,重视"真性......
语文教学是一个漫无边际的话题,究竟如何进行语文教学似乎仍然说不清。不过近年来,教师们越来越觉到应该主要体会文本的"原味",越来......
文章以唐代孙过庭为研究切入点,深入剖析了楷书与草书的形质与情性的艺术特征,对于提升人们的书法知识和鉴赏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
议论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尤其是议论文本身理论性、逻辑性较强,对分析能力尚有待提高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感觉枯燥乏味......
李贽“发愤著书”说,突破了传统的“发乎情,止乎礼义”,“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而倡导“发于情性,由乎自然”,从而强调了作家在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