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诉相关论文
恭王府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王府建筑群落。"锡晋斋"是恭王府里最有特色的殿堂之一,关于它的名称由来,......
天坛“回音壁”居然是个偶然?恭亲王盖戏楼,靠的是捡废料。北京的牌楼,均非原样儿,难道都动过大手术?这是几段老北京不为人知的故事,本期......
<正>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关系到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关系到旧的阶级分化和新的阶级出现,关系到当时......
中国海关的行政管理权自1853年迄1859年由局部至全部被外国侵略者控制以后,它在中国事务中所起的作用,就远远超过“海关”这个机......
<正> 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宝成关同志的新著《奕訢慈禧政争记》,是一部具有开拓精神的学术著作.该书以奕诉的生平为范围,以奕訢......
近代反洋教运动有一个发展过程。它作为过程,既有其起点和终点,也会在长时期的发展中显示出其阶段性来。只有通过对反洋教运动全......
<正> 宝成关同志多年来从事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发表了不少影响的论文。现在,吉林文史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新著《奕诉慈禧政争记》,......
<正> 宝成关的新著《奕诉慈禧政争记》,是近几年研究晚清政治史的一部颇具特色的专著,引起了史学界同行关注。一《政争记》一书最......
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革命运动,它由维新派鼓吹和掀起,得到光绪帝的大力支持,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了极大的振荡和影响。光绪......
奕訢(1833~1898年),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1851年被封为恭亲王。1861年任议政王,掌管军机处及总理衙门。奕訢是晚清朝廷中位......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北京的王府多。仅1920年(已是清帝退位后第八年)的《北京实用指南》,就记载了其时有名有姓、建筑尚存或......
同光之交的“清流派”是当时社会危机的产物,由一批敢于直言的士大夫组成。他们崇奉儒家治平之道,主张整改内政,有一定积极意义;他......
我猜想《书城》的编者一定是很喜欢张爱玲的。证据是从改版到现在,每期都在连载张爱玲的书札,并且还要不断地刊登下去。我却想借......
勋章是由国家或政府职能部门颁发的一种荣誉性标志。它起源于欧洲,却是伴着西方列强的隆隆炮火进入中国的。一般来讲,勋章为中国......
当19世纪中叶中国遭遇到西方的挑战而被迫向西方开放时,清王朝又面临了太平天国及其他反对力量的冲击。与18-19世纪之交全国各地此......
1860年,10月13日。又一年秋天,肃杀的气息,开始笼罩着大清的皇都。天底下,北京的城墙依然巍峨气派,但是人们知道,它正面临着倾覆的......
■ 劫掠者 在清政府的眼中,1860年不仅是一个“夷祸”的年头,还是“匪乱”的一年。 1860年10月13日,在英法联军进入圆明......
走向未来的人 所谓开放,并不仅仅是国门边境之开,更在于心态的开放,眼量的开放,思维的开放,风气的开放。中国不乏开放的时代,汉唐......
2010年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圆明园”三字,对国人而言,是个苦涩的记忆。百年前的中外冲突,天朝上国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轰然倒塌,......
新近问世的30余万字的《奕訢慈禧政争记》是继董守义的同等篇幅的《恭亲王奕訢大传》之后,宝成关关于恭亲王奕訢研究的又一部力作......
近百年来,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首要任务便是救国(民族独立)和强国(国家富强),科学技术是贯穿百年救国强国历程的主线。19世纪末、五四前后的......
伦敦访学期间,笔者在大英图书馆发现了有关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恭亲王奕诉致格兰特将军的外交照会和恭亲王的礼单等两份稀见的史......
作为洋务派中少有的开明人士,奕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提出了自强的思想。他认为自强之术首先在于练兵,而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制器......
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和列强签订了大批条约,条约交涉成为晚清外交的重要内容。19世纪60—80年代,恭亲王奕訢主持外交,办理了大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