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和相关论文
翁同和,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的一生,与许多风云变幻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同时,这位清廷重臣、两朝帝师,还赢得许多“天......
文史学家钱仲联(1908~2003)原名萼孙,字仲联,号梦苕。祖籍浙江湖州,1908年农历九月初三出生于江苏常熟的一个书香门第,幼承家学,有深厚的家......
【正】 戊戌变法是在帝党的支持和参与下发动的。为什么帝党会成为支持和参与资产阶级改革的政治集团?帝党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和作......
北京何时称北平●王筱芳北京有句民谚: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对此有三种解释。第一是传说中的解释,是一种神话。过去,北京城里这句话广......
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王筱芳北京有句民谚: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对此有三种解释。第一是传说中的解释,是一种神话。过去,北京城里这句......
在云南报销案期间,御史弹劾军机大臣受贿巨万,王文韶因此离开了军机处,李鸿藻承认接受过“炭敬”。奕主张严查“炭敬”之类的贿赂,......
翁同和与李鸿章因在天平天国中,李鸿章的一道奏折而产生恩怨,并从此相互斗争.甲午战争前后,翁同和对李鸿章百般刁难,李鸿章战后背......
甲午海战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了。在国人眼里,1894-1895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海上悲剧─—中国北洋水师全军覆灭的海战,像刀刻斧凿般印刻在......
【正】 在我国近代史上,康有为是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他在十九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时期,是一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作......
在山西省沁水县文史博物馆藏有晚清著名政治家、书画艺术家翁同龢的四幅斗方水墨山水画,可谓其上乘之作,其笔墨技法老辣,质朴、淡......
“回扣”成风,是清朝末年官场上的一大景观。《清朝野史大观》卷一说翁同和被慈禧太后罢官,是因为慈禧太后快要过生日,“是年9月,......
Weng Tonghe, as the emperor’s tutor and key minister strongly advocated a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played a ......
本文作者对 1 957年 7月 2 1日《光明日报》史学专栏第 61期所刊载的张子扬先生所收藏的翁同和戊戌政变后写给友人的一封密函进行......
翁同和、李鸿章关系探源翁飞一、关于翁、李之隙的缘起讲到甲午战争,讲到帝后党争,翁(同和)李(鸿章)间之仇隙,似乎已是昭然若揭,为史学界所......
翁同和在晚清曾为同、光帝师,工部、刑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协办大学士。有凡同光年间的重大朝政活动,诸如中法战......
翁同和在晚清政治生活中是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在其43年的仕宦生涯中,为维护满清封建统治做出了不小贡献,尤其是在对待中法战争、中日......
<正>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6月,光绪帝在康梁维新派的推动下,发布国是诏,宣布维新变法。在此后的一百多天中,颁布了一系列除旧布新......
By the end of the Guangxu reign, the Beiyang Fleet had developed to the point of possessing 25 warships despite the fact......
<正> 曾朴的《孽海花》,问世以来,一直是部畅销书.解放后也曾多次重印,说明这书颇受欢迎.由于《孽海花》的畅销,加上这书本来就是"......
1895年4月(清光绪二十年三月),清政府在北京举行三年一度的会试.在这次会试中,张謇一甲一名,状元及第.授修撰,供职翰林院.张謇在京......
<正>唐代是我国书法的全盛时期,而站在这全盛时期最高处的是颜真卿。由于他的出现,使得整个书坛打破了近四百年几乎一直为"二王"所......
<正>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签订,规定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以及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签约的消息传来、举国震惊......
【正】 近几年来,史学界对光绪帝载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他在民族矛盾加深之际力主变法图强的爱国行动得到充分肯定,他支持维新派......
将近二十年前,第一次到贾平凹家去;他住两间小房,一边的自题室名是‘静虚村’,一边是‘棣花乡’。棣花乡真是贾平凹家乡的地名,这......
大凡在八旬左右、略知一点文史的老人中,没有不知清末一位赫赫有名的两代皇师、推动戊戌变法维新的领袖人物——翁同和。 我幼时就......
翁同和,字声甫,一字均斋,号叔平,晚号松禅,江苏常熟人.1856年(清咸丰六年)状元及第后,跻身政坛.同光年间,先后在弘德殿、毓庆宫行......
这是一封翁同和光绪四年(1878年)通过华洋书信馆自北京寄往常熟的亲笔家书。该信封背面销“京都/华洋书信馆”和“苏州/华洋书信......
(接上期)翁同和亲笔所寄光绪四年华洋书信馆封的面世,立即引起圈内外集邮界专家之关注,笔者不断接到多位专家及藏家的垂询,有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