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三策相关论文
董仲舒在《史记》与《汉书》中都有传,但有很大的不同。《史记》是合传,《汉书》为其单独列传;司马迁对董仲舒并没多少的正面评价,......
[关键词]董仲舒,汉武帝,仕途,未受重用,儒法并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记述了董仲舒在汉......
“灾异”说是理解董仲舒思想体系之整体结构的核心枢纽,因为他正是通过解释“灾异之变”现象来臧否政治而引申出自己整个思想系统......
董仲舒是西汉的哲学家、政治家,著有《春秋繁露》八十二篇,以及保存在《汉书?董仲舒传》中的“天人三策”等。董仲舒思想熔先秦儒家......
<正>最近观摩了两节高中历史"同课异构"的公开课,课题是: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2课"汉代儒学"》(人民版),对比明显。一位老师的......
根据董仲舒“天人三策”的思路,按照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需求,特提出“新天人三策”。第一策:崇“五尊”以重建信仰,即尊天道以心存......
笔者提出“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是班目的伪作”说后,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但也有人如管怀伦、张进教授对此提出了批评。此问题关系......
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对策,提出了"《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的思想,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损抑诸侯、宾服四夷。这......
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对策时间为汉武帝元光元年冬十月,<资治通鉴>记载有误.董仲舒的生卒年应为公元前 192年至公元前 117年,而不是......
<正> 汉代董仲舒,是著名的公羊学派经学大师,武帝初年“天人三策”的作者,他的思想和学说,历来受到封建儒学者的推崇,对后世影响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法源自新文化运动时期易白沙所作《孔子平议》。《汉书》中班固用"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来概括董仲舒的"天......
<正>尊敬的边发吉副主席,王景武书记,李洪林主席,王守忠书记,李存山副会长,尊敬的各位董学专家、学者,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
秦汉"大一统"帝国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树立与之相适应的"大一统"的思想权威。而要树立思想权威,就必须对已有的思想文......
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详尽回答了汉武帝所关心的一系列问题,他以敬天为旗帜,以仁义礼乐为内容,以兴学取士为手段,以道德教化为原......
“天人三策”发生的时间,必须立足文本和史实进行考辨。汉武帝对董仲舒的策问,与元光五年对公孙弘的策问主旨一致,而且“天人三策......
《天人三策》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董仲舒的政治思想。董仲舒是西汉的思想家,其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汉初学术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
如何解读董仲舒给汉武帝的"天人三策",是君臣之间的庙堂应对?还是师生之间的传道解惑?其实,还可以将"天人三策"理解为西汉时期儒家......
汉初是尚黄老的,思想较为宽松。汉武帝时期定儒术于一尊之后,思想领域统制的色彩便浓厚起来了。而关键所在,是儒学成为官学,与政权......
笔者在以前的董仲舒研究中认为,他没有参加元光元年的五经博士对策,《天人三策》是班固的伪作,有人对此提出了批评。笔者最新研究......
董仲舒是汉代儒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以儒家经典思想为基础独创了"新儒学"体系。"天人三策"是这一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汉朝"罢黜百家,......
董仲舒十分重视儒家典籍《论语》,在著作中大量引用,其中《天人三策》引用17次,《春秋繁露》引用43次,引用频次远远高于汉初其他论......
作为对中华文化心理结构的构成有重大影响的伟大思想家,董仲舒有着极其深刻和丰富的美学思想。本文着重对董仲舒的伦理美学思想进行......
清华简《金縢》与今传本《金縢》有几处明显不同,主要在事件发生时间不同,还有简本中没有今传本的占卜内容。本文从今传本《金縢》......
<正>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是汉代学术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件,其时间问题也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争论主要围绕建元元年(前140)、元光......
西汉初年虽然以黄老思想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但儒家思想在诸如叔孙通、陆贾等儒家代表性人物的努力下,仍部分应用于国家统治之中。至......
<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春秋以后中国学术文化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过去学者大多认为其事发生于西汉武帝年间,持异议者仅数......
关于董仲舒对策的时间,历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几种说法虽然时间相差不远,但关系到能否定董仲舒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创始人......
古今学术界都用《天人三策》来研究董仲舒 ,这是个重大的学术误区 ,《天人三策》是班固的伪作 ,它不出自司马迁 ,整个西汉人均未提......
汉初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制度疏阔导致中央政治权力削弱,思想混乱引起社会道德水平偏低。面对这种政治形势,汉武帝表示要重新思......
礼坏乐崩后以怎样的思想理念结束"百王之弊"的苦难,建立长治久安的社会秩序,这是汉武帝时期中国必须赖以理性运思解答的历史难题。......
历代关于董仲舒贤良对策的年代问题有很多争论,但研究者对"天人三策"之间的文本关系却疏于考察。"天人三策"并不是三篇具有内在连......
<正>董仲舒广川人,今河北省景县有大董故庄,即仲舒故里。仲舒出生与逝世时间无文献查考,根据《汉书.匈奴传》、《赞》:"仲舒亲见四......
2015年4月15日-16日,由衡水学院、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衡水学院学报》编辑部联合主办的"董仲舒思想国际高端学术论坛"在河北省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