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相关论文
《南泥湾》是一首耳熟能详的陕北民歌,传唱至今,被赋予了时代意义。文章基于《南泥湾》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对......
摘要:为建立南泥湾野生山丹丹快繁和植株再生系统,并进一步为山丹丹试管内育种提供材料,以南泥湾林场后场采集到的野生山丹丹的鳞茎为......
长征中的几个“最” 长征中年龄最大的男红军是1877年在湖南长沙出生的徐特立,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教育部长,长征时58岁。除徐特立......
摘 要:以南泥湾镇治沟造地项目灌溉方式为例,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节水灌溉模式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今后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
【摘要】历史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增强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提高课堂......
“一九六三年的春天,使我们如此地激动!—— 历史在回答:人呵,应该这样生!路呵,应该这样行……”贺敬之这首创作于1963年春天的长诗 《雷......
编者按:有这么一个人,30多年如一日,走遍了祖国的千山万水,潜心研究一种在外人看来恐怖的动物——蜘蛛。在快退休年龄时,他的名片......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延安的科学光辉引领了陕甘宁边区的技术创新、经济发展,也照亮了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道路。 ......
【摘要】教育之根本是要培养身心健康、思维健全的人才,美育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而音乐是极富感染力的一种表现形式,能够传递出饱满......
壹 抗战伊始,平山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子弟兵团队,在太行山上,奋起杀敌,军功卓著;平山团率先进驻南泥湾,创造屯垦奇迹,是模范中......
文学是语言艺术,有时一字之改,往往有“點石成金”之妙。因此,古往今来,文坛上曾产生过不少“一字师”趣闻。 “数枝”与“一枝” ......
1935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延安成了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 抗日战争时......
1958年7月,朱德和随行人员到兰州市五泉山考察,途中看到一座牌坊,牌坊上正书:“高处何如低处好。”后书:“下去还比上来难。”朱德感慨......
美术点评 王震评价说,这幅画是他看到的表现南泥湾大生产的画中最真实的,“生产、战斗、学习,主题明确”。画面通过波澜壮阔的黄土......
整理者按:今年5月23日,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举行的1942年5月,我的革命伴侣钱筱璋奉......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长征途中,由于粮食奇缺,又吃不上青菜,许多战士得了“雀蒙眼”(即夜盲症)。而在当时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最有效的......
作者杨先让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教授等职。本文节选自《......
【摘 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是落实“五育并举,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学校现实情况积极创建劳动场馆,以促进技艺与文......
日前,老河口市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歌咏比赛暨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500余名中小学生演唱的《黄河颂》《南泥湾》《没......
延安宝塔山和市区航拍 “夕阳照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屏障。啊,延安!”这首......
2019年8月28日,被绿色环绕的延安市城区 飞机之上,俯瞰黄土高原。陡然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一片浓墨重彩的绿。鳞次栉比的高楼被深深......
南泥湾,不应该仅仅是一首红歌、一幅图画或一段曾经的故事。如今,南泥湾不仅仍然被缅怀式的赞美和歌颂,更在积极思考和探求未来的发展......
延安、嘉兴、瑞金、井冈山、遵义、韶山、西柏坡、古田…… 一个共同的名字把这些地名串连起来,红色旅游景区的身份令上述地区在......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巩金瓯(巩固国土),承天帱,民物欣凫藻”。由严复作词,溥侗编曲的《巩金瓯》,是中国历史......
提到阿克苏,总能令人联想到刺激味蕾的冰糖心苹果,夏日里惹人垂涎的甜瓜、西瓜,深秋采摘的薄皮核桃、甘甜不腻的葡萄等。这古丝路上曾......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久前,在北京的家中,近百岁的老革命、诗人贺敬之,听着关于今日南泥湾的汇报,脸上迸发出青春的光彩......
张仲瀚(1915~1980),是新疆军垦事业的创建人之一。他出生在河北沧县一个官宦家庭,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组建冀中抗日武装,历任河北......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原陕甘宁边区政府首府,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这里,党中央和毛泽东......
在我的家乡有个习惯,出远门的人总要揣一抔家乡的土,名曰:老娘土。这土里有家乡的日月之精华。它养壮了根养旺了苗,养甜了老百姓的苦日......
王震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我还是在少年时代,唱着《南泥湾》的歌儿,通过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的故事知道的。那时觉得他离我很遥......
离开南泥湾机场,一路眺望延河两岸秀丽的田园、簇新的楼群和桃杏飞红、群山绽绿的撩人景色,我又重回延安,回到暌违既久时时念兹在兹的......
<正>青年,中国青年,延安吃的小米饭,延安穿的麻草鞋,为什么你要爱延安?青年回答:我们不怕走烂脚底板,也不怕遇上九妖十八怪,怕只怕......
今天是纪念延安电影团成立25周年的日子,影协的同志们要我来作报告,我没有很好地准备,现在只向同志们讲一讲延安电影团的一些故事......
<正>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纷纷深入生活,群众性文艺运动蓬勃发展,文艺创作获得了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