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长相关论文
离开南泥湾机场,一路眺望延河两岸秀丽的田园、簇新的楼群和桃杏飞红、群山绽绿的撩人景色,我又重回延安,回到暌违既久时时念兹在兹的......
陕甘苏区的创建和发展,正处于中国革命最黑暗的低潮时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在远离党中央的情况下,在西北......
<正>在下午的研讨中,各位专家和学者以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为背景,以丰富翔实的革命实践为依据,紧紧围绕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特......
向贫困地区人民捐赠衣物,目前已成为城市居民献爱心的自觉行动。这一活动的首倡者就是原陕北人民的领袖谢子长烈士之子——谢绍明忘......
陕北是一片浸透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 从1925年入党到1935年光荣牺牲,革命烈士谢子长抛头颅洒热血,把一生奉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和......
80年前,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庆阳这片热土上宣告成立,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为党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提供了落脚点,......
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 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堆在了这地球的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抬头是......
渭华照金精神表述为“忠党爱民、教育引领、务实求真、快乐奋斗”。核心理念是坚定地创新创业。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北革命根......
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书法毛体书法传承人物,是最先提出并践行“毛体书法”这一文化概念的人。 他的书法作品曾两次被“神舟”......
1964年9月28日,位于北京西郊的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内,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宽敞整洁的大礼堂里坐满了身着戎装的校官和将军们,大家正欢聚一堂,为即将......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
南梁精神具有“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丰富科学内涵,南梁精神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
<正>在陕北千山万壑中,分布着无数条纵横交错的羊肠小道。当你行进在这千回百转、曲径通幽的大山,或仰首,或俯视,你会在不经意间看......
革命文物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固化的党史和革命史,承载着催人奋进的红色基因。在陕甘边革命斗争历程中形成的革命文物......
渭华起义失败以后,刘志丹、谢子长等从1929年春到1932年2月经历了开展兵运活动、接收改造绿林武装、成立“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到......
<正>战争年代,这支诞生于黄土高原的红军部队为中国革命提供了'落脚点';和平时期,他们肩负戍边维稳神圣使命,在西部大地树......
刘志丹,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中央军委认定的36名军事家之一。他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参加过......
"南有瑞金,北有照金。"照金是一块英雄的土地,20世纪30年代初,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
本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3》中所记2852个县级地名进行了得名由来查检,主要依据的资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
谢子长对创建陕甘边根据地有着独特贡献。他早年投笔从戎,是陕甘革命根据地最早的党员;他积极开展农民运动,被广大农民称为"谢青天......
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应运而生,《解放日报》合于人民口味、贴近人民生活、与人民亲密无间的人物事迹、能够表现人民情感和意......
西北根据地是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统称,它由谢子长、刘志丹等领导的红二十六军和红二十七军经过多年艰苦战斗创建。陕甘游击......
陕北独特的地理文化、陕北党组织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走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根据地的道路,根据陕北实际情况制定并执行正确......
20世纪30年代初,中共为在西北地区创建武装、开展军事斗争曾做了大量工作。在执行中共中央和中共陕西省委指示的过程中,部分军事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