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相关论文
“关”和“闺”或者与二者相关的物象、意象大量而密集地直接或间接地出现在王昌龄的边塞诗、闺怨诗甚至羁旅赠别诗中,两类意象不仅......
古诗注重意象,把握诗歌意象,往往就能体会意蕴。解读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杨花、子规、明月这三个意象,可让学生体......
摘 要: 《诗格》所引先唐诗多被《文选》收录。考察王昌龄对《诗格》所引71首《文选》诗的接受情况,仿照李祥《杜诗证选》《韩诗证......
在隆里,新年氛围从家家户户门前张贴的对联和喜庆的灯笼逐渐升温。到了晚上,点缀在隆里民居房顶的灯带在年节中亮了起来,孩童三三两两......
一 公元724年深秋,玉门关。 一个26岁的年轻人牵着一匹马来到一家客栈门口。年轻人像他的马一样,骨瘦而神飞。 西风凛冽,黄......
如何更好地学习诗歌、品读经典,在诗歌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我想可以从几方面做起: 一、跨越时空,与诗人邀约 诗人因为生活、经历、......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学生从小就应沉浸在诗词的海洋里。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诵读古诗词兴趣并不......
那一年,孟浩然五十二岁,隐居在襄阳鹿门山,诗酒作伴,晴耕雨读,清贫度日,倒也快乐逍遥。可是流年不利,他不幸得了背疽,也叫背疮、天疱疮,其实......
公元756年深秋的一天,群雁南飞,寒凝大地,一派肃杀气氛。59岁的诗人王昌龄,带着老仆,牵着老马,还有简单到寒酸的行李,由湖南龙标(今黔阳)辗......
一、比较诵读:初步领略诗歌情感 “‘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这是余光中先生的诗句,今天让我们沿着诗歌的河流上溯,欣赏唐代大诗人......
【摘要】王昌龄之多别离诗,且常抒写离愁别绪,大概与他屡见贬谪的经历和好交游的性格有密切关系。本文对王昌龄的送别诗进行了简要分......
【摘要】李白(701—762)和王昌龄(698—约756)同时身为盛唐著名诗人,而且两人有着深厚的友谊,一生有着密切的交往。王昌龄,字少伯,一生官低......
李白和王昌龄是好哥们,两人从年轻时结识,性格相似,才华相当,不免惺惺相惜。据张起考证,开元十四年,李白从宜昌北上,经南阳,在高凤石门山初......
【盛世雅集】 唐人殷璠的《河岳英灵集》中称:“开元十五年后,风骨声律始备。”殷璠是开元、天宝年间人士,他对盛唐诗的评论应该是......
从20世纪20年代俄国形式主义提出“文学性”问题之后,得到了英美新批评派、法国结构主义等学术派别的声.和发展。在近100年后的今......
风 【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倾听风的故事 有一首好听的萨克斯,名叫《春风》......
去年今岁,连续两届大连夏季“艺博会”上,笔者先后购藏一对团扇式刻铜茶盘,赏心悦目,佳偶天成。一只“寅生刻”款,唐朝诗人王昌龄“西宫......
唐诗中留下了许多脍灸人口的关于送别的佳作名篇。根据内容和写法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通过写景(咏物)、叙事表达挽留......
意境,是我国文艺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只要是诗歌艺术的精品,无不以美的意境令人陶醉。我们在阅读和欣赏古......
杨子才,解放军报原总编辑、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原副主席。现为北京杂文学会副会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
摘 要: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万年人,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盛唐时期,边塞战事频繁,“边塞诗”这一文学的创作形式在这一时期的成长蔚为大观。......
“意象”的概念古已有之.《易传》中言“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易传》引入“象”的重要观念,阐明了“言”“象”和“意......
“意境”之说发端于六朝的“意象”说。后来把“境”作为一种体现于象而超越于象的精神境界了。但意的获得必须通过”心”。 王昌......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8-094-01 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能真正做到“授之以渔”,会收到事半......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从军行七首》中的第四首,整首诗以反衬、情景交融的手法,抒发了战士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古诗......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他的女性诗作数量不算太多,却十分具有代表性.王昌龄的人生轨迹及心态流变可以从其女性诗作......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陶渊明的选择,“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苏轼的选择,“不破楼兰终不还”是王昌龄的选择,“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李......
摘 要:王昌龄在盛唐时期远赴边关,将边塞生活的切身感悟融入到诗词中,在他的作品里,表达着建功立业的理想,战场杀敌的快意,对残酷现实的......
王昌龄《诗格》系伪书说一度影响甚广.直到《文镜秘府论》传回国内,学界才肯定了“王昌龄确实撰有《诗格》”以及《文镜秘府论》本......
王昌龄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他的送别诗在唐代诗歌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审美情趣还是表达艺rn术, 王昌龄的送别诗都独具特色, ......
意象是认知主体在接触客观事物后,根据感觉来源传递的表象信息,在思维空间中形成的有关认知客体的加工形象。在诗学研究中,意象是一个......
本文把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四位诗人作为一个群体,主要结合他们交往僧侣、接触佛教的事实,分析佛教义理对他们诗歌创作的影响......
盛唐时期诗坛俊彦灿若繁星,“诗家夫子”王昌龄是其中一位有独特魅力和成就的诗人。他现存诗歌不到两百首,文章六篇,文艺理论著作《诗......
在盛唐边塞诗坛,除岑参、高适等少数诗人具有入幕经历外,多数诗人都不曾入幕,其中有些诗人虽曾有过短暂的使边或者游边经历,但相对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