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物说相关论文
“感物”说是中国魏晋时期的重要文学理论.它的哲学源流发端于远古时期的人与自然的感应与联系,经由先秦的天人关系学说的润泽,在......
摘要:本文试图对《文心雕龙》“感物”说的理论建构进行分析,具体从其内涵,即情、感、物和志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在分析中发现,刘勰在......
“物哀论”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国学大师本居宣长在研究《源氏物语》与和歌时所提出的重要理论,作为日本最重要的审美意识之一,它为日......
白居易《长恨歌》描写李、杨的悲哀爱情故事时,多凭借物象景色来释放人物真性情、实感受,不仅交织着人物对自己处境的悲怨,还融入了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激发了个体精神的解放,文学创作呈现繁荣之势.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摘要:“感物”说源于《礼记》,至刘勰已是较完备的文学理论,而他又详细论述了“物、情、辞”三者的关联,使所感之物从自然事物扩展到社......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解放的时代.性情论作为一个文学理论在时代和玄学的双重推动下不断走向成熟.这一时期的性情......
“江山之助”是《文心雕龙》的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是对先秦“感物说”等理论命题的继承并成为后世文人评论创作与自然关系问题的通论......
《文心雕龙·物色》着眼于文学创作的心物关系讨论,由此阐明文学与生活、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关系。刘勰基于"感物"提出"物色",其......
钟嵘承接前人的“感物”话题,提出了“气之动物.物之感人”的命题,同时,又论及四时感物和人生境遇、社会现实等对人的灵魂的触动,认为是......
李峤《楚望赋》及序内含着相互关联的两大理论:感物说与登临说。单以感物说而言,李赋并无多少创见。在登临说方面,李赋道出了登山......
日本作家德富芦花的散文集《自然与人生》借描绘大自然的怡人闪光 ,寄寓了作家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其相宜美的艺术力量尤为撼动人心......
学术界一般以为梅洛-彭迪与胡塞尔最接近,视他为中期形而上学家。而实际上梅洛·彭迪与胡塞尔的现象学至少存在内容上的六大区......
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诗歌作品中所独有的美学特质,受到西方浪漫主义诗歌及中国古典美学精华的巨大影响,徐志摩自觉进行诗歌形式的实......
我国历史上“文学的自觉时代”开始于曹丕(或魏晋),这是鲁迅先生于1927年在国内学术界首倡和标举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二十世纪八十......
比较中国诗话与西方诗学是寻求跨越时空的共同诗学规律,是比风格,比特征.中国诗话与西方诗学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智与慧,理性的......
"感应论"和"感物说"是中国古人感知和认识世界的两种重要方式."感应论"关注的是事物之间超越时空的、非理性的联系."感物说"关注的......
【正】 自然美是六朝一大发现。《世说新语》载东晋画家顾恺之从会稽还,人问山水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