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功相关论文
叶适是南宋重要的思想家,在注重内圣修养的理学时代,他构建了与两宋理学家有着明显的不同“道”。叶适反对理学推崇的思孟一系的道......
王阳明作为中国哲学史上心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其心学思想博大精深,是其理论思想的系......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其次结合“事功”与“有情”方面的内容,分析了沈从文及其作品中对人性现象的......
“师道”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师者,乃凭借自身的思想、知识、道德引导他人走向完善,进而传播与引领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发展的人;道者,乃......
毕世响,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学原理学科带头人,中国教育学会德育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研究会副秘书......
永嘉学派,因其代表人物多为浙江永嘉人而得名,是南宋时期的重要学术思想流派,与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成鼎足之势。永嘉学派在宋元之际......
谷林作为周作人的读者,除了他的读书随笔写得极好之外,对于周作人研究,他也有两点特别的贡献,其一是他曾借抄过一份周作人的手稿《老虎......
摘 要:陈亮是南宋时期词人,也是永康学派创始人。陈亮重视词的社会功用,通过作词来抒发自己的经济之怀。在词的创作中,陈亮以政论入词,......
陈亮是一位对中国思想史、文学史贡献较大、影响深远而又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他生性豪迈,坚决主张抗金复国,为此曾六达帝廷、两讥......
汉魏时期,文士从先秦的“士”中逐渐分化出来.特别是东汉明帝、章帝,设立兰台令史和东观校书、著作二部,培育了文士阶层的成长,从......
陈亮的事功之学,运用于艺术上便形成一种功利主义的艺术观念,而这种观念与辛弃疾的诗词创作有着密切联系.辛词的豪放风格,由笔者看......
中国文化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和谐精神与竞争意识的对立。前者主张仁义,后者主张争利。虽然仁义的落实需要知识与事功,但由于道......
本文通过陶渊明刚归田时的家境与意绪尚有“事功”之愿的分析 ,进一步论证了《咏贫士》诗旨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
元稹对崔莺莺始乱终弃,但并没有因此而忘情莺莺,只是为了"事功"而"忍情"放弃,这于道德层面当可指责,于理智和情感关系层面当可借鉴......
陈傅良主张立法时要预防与惩罚相结合,变法时要为民与趋利相一致,突出预防和功用,既继承了对我国古代德主刑辅、德政王道的法制传......
咸同时期湖湘士人的古文实践与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曾国藩开创的湘乡文派是建立在湖南固有的"情韵"和"义理"两个文学传统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系统论述。学习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张九成以"道即日用"和道器不离为其哲学基础,提倡有用之学,其惟实是务、不事虚饰博空的思想深深影响着永嘉事功学。永嘉事功学并不反......
陈亮以一世英豪自勉,疾呼恢复,倡言王霸,尊崇功利,其在思想领域所作摧陷廓清之功早已为世人所认可。陈亮慷慨作论,径遂直陈,一任忠义之心......
南宋在中国历史上是个积贫积弱的时代,国家面临的现实困境激发了士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在这种民族意识之觉醒与民族危亡之担忧的双重......
以义理与事功的逻辑结构来理清法治与有限行政之间的内在理路,在市场经济、市民社会、民主政治三个层面探寻二者的整和机制,最后就......
由于史料的匮乏等原因,1940年代的周作人一直是学界研究的洼地。论文通过对周作人1940年代的两篇重要演讲佚文《华北教育一年来之......
浙东文学建立在浙东哲学基础之上,追求“文辞”“义理”“事功”的统一。浙东文士深受浙东历史文化熏染,有良好的学养、强烈的道德意......
彭玉麟晚年膺巡阅长江之重任,每年往返万里,整顿军纪,督促训练,除去贪佞,保举人才,使江防稳固;彭玉麟受任于危难之中为广东防务专......
薛季宣是南宋永嘉学派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以事功为核心精神的永嘉学派十分重视学术的实用功能。从事功目的出发,薛季宣重视研讨......
杨时的学行出处,是朱子高度关注的的对象,从正反两方面影响了朱子学术方法与外在事功的进取路径。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在内圣方面,杨时......
叶适的道德修养论是一种"义利合一"的事功主义修道观,它以"性无善恶"的人性论为基础,以"习学成德"为途径,以"实德""事功"为目标。在道德修养......
柏景伟是晚清时期的关学名儒,他中举后曾积极参与军务、主持赈灾,千方百计为当地百姓造福谋利,后又主讲于泾干、味经及关中书院,严......
秦国统一事业的步步胜利,是商鞅以来推行“霸道”的结果,而不断的胜利不仅推动了统一事业的完成,也使“霸道”的价值得到了重新评......
东坡词中,有一个或显或隐、贯穿始终的基调,我们不妨称之为“人生咏叹调”。东坡词所体现的人生思考主要有以下三对人生矛盾:一、出仕......
南宋思想史上,理学派、心学派、事功派之间发生过几次影响深远的思想交锋.理学派与心学派的思想交锋聚焦于朱、陆之辩上,即鹅湖寺......
南宋事功学派代表陈亮,面对国家民族的困境,以一种英雄式的生命形态解谈和体悟《周易》。相对于同时期的思想家们,他将《周易》提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