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相关论文
作为中国现代新诗史上最具影响力与代表性的诗人之一,艾青从他早年遭遇的屈辱经验出发,以受难型认同机制为基础,在个人身份建构和......
在20世纪里,中国新诗真正冲破了两千多年的古典模式,开始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现代诗学几乎是与新诗共生的。本文通过论述中国......
外国诗难以解读,语文教师必需借助语言的审慎观照,打开诗歌阅读空间,将诗人隐藏于文字背后的秘密传递给学生。文章在外国诗与中国新诗......
波德莱尔作品中的中国意象,带有独特的诗意,来自于他现代性体验的极致化.同时,中国意象和其他诗性意象结合在一起,彰显了波氏在现......
在今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的江南,在江南的杭州,在杭州的西子湖畔,“《骆寒超诗学文集》首发式及骆寒超诗学理论研讨会”和苏堤上......
中国的爱情诗,如从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说起,已两千多年。进入现代,“五四”以后的诗人中,知名的爱情诗人不得不提鲁迅与周作人......
一、中华诗词的发展中华诗词作为当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现在,写作中华诗词的人很多,据估计有几百万之众,阅读的......
<正>称艾青为爱国主义诗人,意味着这样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性前提:个人情感和民族国家的情感,这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分与疏离,在诗......
2009年初春,北京CBD深处的朝阳文化馆迎来了诗坛盛事——“纪念诗歌创作四十年——林莽诗画展”。此次诗画展是由《诗刊》社、《中......
陈梦家新诗理论的核心是:“诗是美的文学。”为此,他深入诗歌本体,精心构建起一座由真挚美、格律美、意蕴美共同支撑的诗美大厦。......
读梁宗岱的《晚祷》,总有这样的画面在我眼前涌动:1859年,巴黎南郊巴比松镇上质朴的乡村画室中,法国19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米勒......
穆旦从卞之琳的《鱼目集》和《慰劳信集》的发表,看到中国新诗“抒情”性质由情感到知性的转变,它最显著的特征是“五四以来的抒情......
吉狄马加先生在《中国新诗百年志》总序指出:“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新诗从引进、培育到大面积繁殖和生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发展速度和长......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进入夏令时节,亲水避暑游成为这一季出游的主题。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远离城市的浮华喧嚣和夏......
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卞之琳集诗人、翻译家和学者的身份于一体,一生致力于翻译和创作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传统和现代结合。他......
根据五四前后主要文学期刊上的译诗统计结果,本文首先证明了五四时期东方诗歌的翻译压倒了西方诗歌,与时人"翻译西书"的浪潮形成了......
<正>翻译诗歌为百年新诗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学界目前多从创作技巧、形式艺术或思想情感的角度去论述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较少从创......
摘要:2020年的中国新诗在创作方法与艺术风格层面呈现出多元化的美学格局,从诗歌写作的具体向度而言,可以将2020年的中国新诗创作主要......
彭燕郊(以下简称彭):有几个课题应该好好地谈,一个是中国新诗和外国诗,一个是中国新诗和中国古典诗。一个是中国新诗和中国民歌。......
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是俄罗斯著名的诗人,关于他们的诗歌最早的汉译,目前主要有二说: 1.孙依我是普希金诗歌最早的译者。“我所查到的......
本单元四篇课文六首诗的主题是“土地情思”,其内涵是爱国思乡。 内容提示 1.《诗两首》:《我爱这土地》表达了诗人艾青对祖国......
随着新诗百年诞辰脚步的临近,许多人蛰伏在心底的整数意识又开始隐隐作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满一甲子,已有一个世纪历史积累的新......
中国新诗已走过八十余年漫长历程,论者褒贬异词,原属正常;但孰轻孰重,倒是值得回顾思考的。鲁迅早在1934年《致窦隐夫》一信中就说......
在“文化大革命”这个特殊时期,由于毛泽东的特殊地位和特殊影响力,毛泽东诗词的传播也很特殊。毛泽东诗词被当作“最高指示”的重......
今年的上海书展恰逢中国新诗百年诞辰,因此期间举办了首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吸引了活跃在中外诗坛的诸多诗人。众所周知,1917年在上海出......
论陈梦家的诗美追求吴家荣在新月派诗人中,陈梦家是位既能师承又能变通的理论家。他根据诗歌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诗歌创作的新经......
说周作人是二十世纪当之无愧的学术大家,应该不算过分。在《苦口甘口·我的杂学》里,周作人分20节,系统总结了自己一生学术所钟:(一)反......
冯至先生对中国新诗建设的贡献──冯至先生周年祭谢冕冯至先生写《昨日之歌》和《北游及其他》两部诗集是在二十年代末。1929年以后至......
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主要学习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这里选择三首短诗加以赏析,希望能为大家学习本单......
一、基础知识1.作者情况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
诗是诗人的心灵的吟唱,是人类深层精神世界的折光。诗的历史,既是一部诗歌本文自身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作为知识分子的诗人之心灵的历......
一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人的根从本质上说是源于农村,农村是中国自然与人之状态的最大背景和原生摇篮。由此言开去,土地、农业、乡......
<正> 《吹号者》是艾青的一首叙事诗,写于1939年3月末、4月初。 抗战时期的诗坛,叙事诗创作是相当活跃的。那时,几百行一首的叙事......
李钢是新时期诗人中抒发生命意识的先行者.他经由创作,或表达生命的自由和悲欢,或述说生命的重临与再度开始。李钢诗歌的抒情方式是内......
4月15日,由北京大学中文系、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林庚先生新诗创作与新诗理论研讨会”在首都师范大学隆重举行。......
十四行诗体移植到我国后 ,经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而未中断 ,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其坎坷的经历几成正比。像在其发源地一样 ,中国十......
中国新诗史的写作一直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 ,从草川未雨 192 9年那本粗疏的《中国新诗坛的昨日今日和明日》到祝宽先生 1987年《......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人戴望舒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戴望舒不仅深受古典诗歌......
1999年,《中国青年报》在一篇题为《十几年没“打仗”,诗人憋不住了》的文章中,报道了当年4月在北京平谷县盘峰宾馆召开的一次“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