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相关论文
中唐著名隐士张志和的《玄真子》,是一部祖述老庄、阐发玄理的哲学著作,又是一部造境奇幻诡谲,文笔古雅,辞彩藻绘,风格恣肆,富于......
<正> 《武魂》2003年4期披露了题名陈撄宁的《最上乘天仙修炼法》,其中说,“此篇不过五百四十字,包括全部丹法在内。无论南派、北......
期刊
合文现象自有文字以来就已出现,但尤以战国楚简中出现最多。道教符策的复文在构字方法上很大程度上沿袭了楚简合文的范式。本文大......
在北京大学未名湖后湖之滨的朗润园,我国著名哲学家、一代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在这里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 汤一介先生家......
在中国历代解释《道德经》的典籍中,以集注、集解的编纂面目呈现在《道藏》中并不少见,但真正具有经典意义者,除了明万历年间焦竑所辑......
《养性延命录》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养生著作,但对其作者却众说不一。有人认为是陶弘景,有人认为是孙思邈。本文从内容、用词、引文......
从报上获知赵万里先生1980年6月25日在京逝世,这位毕生致力于版本目录的老学者和图书馆工作者永远地离开我们了,我作为赵先生的一个......
我国宗教种类较多,而唯道教是我国的本土传统宗教,道教的教义是通过其经书总集——《道藏》反映出来的。道书的名称出现在东汉末年。......
《道藏》除了收录道教教义、符箓、科仪、仙传故事之外,还收录了先秦诸子、道教徒诗文集、文人对道教经典的注解等。《道藏》杂而......
《太上感应篇》被认为中国古代第一善书,'善书之首'。该书仅仅一千二百余字,起句假借太上之口总领全文,'祸福无门,惟......
“中国根机全在道教”,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半个多世纪以来,已逐渐成为学术界的共识。研究道学者,研究道教者,代不乏人。广为人们称颂者......
民间抄本《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为清嘉庆十七年抄录,所抄底本为宣德九年刊本。由抄本序言和刊刻时间来看,从永乐十七年开始,中......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又名黑节草、云南铁皮.属微子目,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在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对铁皮......
《道藏》中包含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文献资料。何丙郁先生自1958年协助李约瑟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开始,就对《道藏》中的......
■民间传说—— 石斛水:生时喝一口,临死喝一口 有句古话叫“北有人参,南有枫斗”。枫斗的母体就是铁皮石斛,据唐朝开元年间的经......
颂赞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起源于上古宗教祭祀,《文心雕龙·颂赞》云:“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容告神明谓之颂......
李岳瑞(1862-1927),陕西咸阳人。字孟符,号春冰,别号春冰室主、惜诵等。清光绪九年(1883)进士,任工部员外郎,总理衙门章京,兼办铁......
金庸先生自己在1977年修订好的《倚天屠龙记》的〈后记〉(香港,明河社本)里说,这部书是他继续《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完成的射雕......
道教和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两支,同源异流。儒道并立和互补,是贯穿申国古代思想史始终的基本脉络。历史上形成的儒家典籍非常......
<正>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近十五年来,在国外,特别是在欧美一些国家,对道教的兴趣有了明显的增......
<正>《汉武帝内传》一书,《隋书·经籍志·杂传类》有《汉武内传》二卷;《旧唐书·经籍志·杂传类》有《汉武帝传》二卷;《唐书·......
<正> 在成为当代国外道教研究注意中心的问题中,道教的历史分期问题占有特殊的地位。其中与这个问题有关的是这样一些最复杂的题目......
<道藏>中关于光形影之间的关系、平面镜组合成像、双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等几何光学现象的描述,具有重要的物理学史料价值.文章对......
<正>唐代中期8世紀前後,道教進入一個新發展的時代。從南北朝時代起,依據皇帝的敕命,興建了不少道館、道觀。(1)在隋代和唐初時,因......
说到镇宅这一民俗事象,人们都不陌生,《辞海》:镇宅,道教道述之一,起于古代民间建造房屋,在墙角埋石(叫镇宅石),认为“驱除邪魔,以安家宅”。......
<正> 唐圭璋先生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他以一人之力编纂宋金元三朝词的辉煌巨制,泽被后世,昭若日星.施蛰存先生所献挽辞云:"七十载......
<正> 醮仪指斋醮科仪,是道教用以修身、祈福、禳灾、赎罪以及超度亡灵的一种独特的宗教仪式,俗称“做法事”、“做道场”。“斋”......
道家哲学古籍编目及研习指南刘国梁道家哲学由老聃开其端,两千多年以来,道家哲学古籍浩如瀚海。不过,从秦汉以后,道家哲学(不包括道教)主......
隋唐时期,随着道教修仙模式逐渐由外炼转向内修,道教与医学关系日益密切,许多道徒都更加自觉地将道教修炼方术与医学理论紧密结合起来......
“虚静”、“逍遥”、“玄德”:道教美学情趣论潘显一“逍遥”,是庄子提出的“至美”的、完全“无待”于内心和外物的审美心理境界。......
朱越利先生主编的《道藏说略》一书,由北京燕山出版社于2009年6月隆重推出。这是一部材料丰富、立论公允、融贯古今、集百家之长关......
附录三书合参对照表按:《云笈七签·服气精义论》载"五牙论第一"、"服气论第二"、"导引论第三"、"符水论第四"、"服药论第五"、"慎忌论第六......
褚伯秀的《南华真经义海纂微》纂集了从西晋的郭象至南宋的林希逸等十三家注,是现存最早的《庄子》集注作品。该书纂集众注,断以己......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正> 明教曾在福建的福州、晋江和浙江的温州流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明教是否就是原先摩尼教的别名,还是由摩尼教演变的一个民间......
道教在金元时期分衍宗派、各立教团、发展教义教规,扩充斋醮科仪,确曾一度十分活跃。但自明朝开国后,一方面明太祖朱元璋为完成其......
道经在明中后期先后出现了官方编纂的《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成为保存清以前道教典籍的重要文库。清代的官方未编纂道教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