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实习生身份认同过程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gre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高等师范大学的学生而言,四年大学教育经历促使个体反思性地理解“教师是谁”“我是谁”“我的教育信念是什么”等问题。在四年大学的教育经历中,高师学生不断地建构着个体的身份认同。相比较而言,作为实践类课程的教育实习,可以为高师学生提供真实的身份体验场域,促使实习教师在实践层面上真正体验到教师之感,这种来自实践层面的体验会积淀在个体的生命之中。
  学生身份的顺延
  在教育实习实践中,实习教师经历着原有学生身份的顺延、教师身份认同焦虑以及他者镜像下的群体身份认同、自我建构后的教师身份自觉等几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实习教师一旦完成了相对稳定的身份认同,身份认同便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促使实习教师采取与其身份相对应的行为模式。此时,身份认同成为隐性的力量,自觉地支配个体在一定情境中的具体行为。
  初入实习学校,对于实习教师而言,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学生,陌生的教师,陌生的校园,当这样一幅陌生的教育画卷展现在实习教师面前的时候,未来实习生活的不确定性让实习教师有些紧张和焦虑。与此同时,作为不同于自己熟悉了的大学校园而言,实习学校作为一种别样的教育图景还是深深地吸引着实习教师尽快地融入到其中,他们对新人、新事探究的热情油然而生。初入实习学校,实习教师还没有获得实习学校师生的内心接纳。相比较而言,实习教师更多地是实习学校的局外人,这种局外人的感觉促使实习教师采取各种措施,如按照实习学校教师的衣着风格来装扮自己,这些举措能够在外在形式上把实习教师包装得更像实习学校的教师。一般而言,在此阶段,实习教师只是通过参观等方式来熟悉实习学校。尽管实习教师尽力把自己包装成教师,但由于实习教师还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具备教学管理等专业能力,缺少教师身份的真正内涵,这确实让实习教师无法产生教师的专业身份之感。因此,在此阶段,更多的实习教师把自己的身份仍然定位为大学生,他们还是保持着进入到实习学校之前的身份认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身份惯习作为一种已经结构化的结构,促使实习教师顺延着原有的学生身份。
  多年的学生身份已经深深地镶嵌在实习生个体的生活之中,并成为教育世界下典型性符号的历史记忆。因此,当实习生初来到实习学校之时,尽管实习学校的人、事、物对于实习教师而言是陌生的,但彰显这些人、事、物最本质关系的教育活动却在实实在在地发挥着作用。实习学校的教育活动尽管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方面有别于大学教育,但不管怎样,大学和实习学校都在进行着培养人和传承文化为双重旨趣的活动。在此旨趣之下,实习学校的教育环境、教育活动、教育情境和自己生活、学习的大学之间只是形式上的不同,二者内在的相似性仍清晰可见,这种相似性最初带给实习教师身份上的同质感,并没有在最根本上促动实习教师的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的焦虑
  随着实习活动的进一步展开,实习教师慢慢地介入到实习学校的有关教育活动之中。一般而言,实习教师所在实习学校会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并且通常都是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的。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一般会循序渐进地让实习教师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由最初的辅助管理学生自习、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帮助批改作业等活动慢慢地过渡到让实习教师独立讲课、独立组织团队活动、独立管理班级等。当实习教师由初来实习学校的局外人,通过管理学生自习等教育活动,慢慢地被实习学校的师生所熟悉,他们就逐渐向实习学校的局内人过渡。
  由于实习教师初步参与了实习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在活动之中,实习教师会偶然间有自己是教师之感,但这种教师身份的体验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即教师身份认同是在相对的关系中完成的。只有在和学生的相对关系中,实习教师才会有自己是教师之感,而在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交往中,实习教师还是更多地感知到自己是学生。随着实习活动的深入,由于实习学校的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实习教师,当实习教师再次到自己所在班级观摩听课的时候,该班学生会称呼实习教师为某教师,这样的身份称谓让实习教师有了自己是教师的意识,教师意识有了初步的萌芽,但离开了具体的情境关系,即不在自己所管理的班级内,实习教师的学生身份还会跳出来。在此阶段,实习教师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他们时而觉得自己是教师,时而觉得自己还是学生,处于学生和教师双重身份的挣扎之中。
  多途径完成角色认定
  在此阶段,实习教师既疏离于大学,又疏离于中小学,他们和自己生活、学习的大学处于时间、空间上的暂时性隔断,又没有完全融入实习的中小学校。实习教师通过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后,他们逐渐发现,大学课堂里刻画的教师形象和实际的教师形象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教师角色和真实教育生活的自我教师角色相差甚远,自己期待能够成为的教师和自己正在担当的教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偏差。这带给实习教师极大的冲击,使他们产生身份认同焦虑。身份认同焦虑就是身份的冲突以及身份的不确定性,这种不平衡状态在心理上给个体带来焦虑等消极体验。在此过程中,实习教师在多元冲突中苦苦地挣扎。
  身份认同不仅包括人们对于自身个体和群体的深刻认识,也包括对他者个体和群体深入的了解。实习实践为实习教师提供了深入体验社会环境与自身经验的互动与对话过程。在持续的变化之中,社会对于教师的角色要求、角色期待为实习教师规划了整体的教师形象。角色规范(社会认同的教师角色规范)规约了实习教师的行为,当实习教师的行为与角色规范相一致时,实习教师就会认为具有此种行为的人才是教师,从而不断内化外在的角色规范。但外在角色规范并非总是和实习教师的内在认同相一致,实习教师个体会以自身的经验、个体的个性倾向等与角色规范之间不断进行互动、调整,从而在内在的个体认同与外在的社会认同之间互相博弈,最终完成外在形塑与内在建构的和谐统一。
  社会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来完成对于教师角色的认定。例如,社会制度以法律的形式赋予教师群体以一定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在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时,获得与之相应的权利,从而在一定意义上习得教师的身份。随着实习活动的深入,实习教师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批改作业等教师所参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内化着社会对于教师群体的外在规约。通过进一步深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实习教师逐渐将自己归入到教师这一群体,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习得教师群体所具有的普遍特征,在通过教师群体与其他群体的比较中不断确认自己的教师身份。
其他文献
01  鲍永清  2019年10月下旬,一张名为“生死对决”的照片在国内外网络迅速蹿红。照片上,一只土拨鼠因为偶遇一只凶猛的藏狐,被吓得大惊失色,囧态十足。国内外网友在大呼土拨鼠可爱的同时,还发起了P图活动以及制作表情包活动。实际上,这张照片的来头可不小,在前不久揭晓的第55届英国野生动物摄影年赛上,这张照片从4.8万张照片中脱颖而出,获评“2019年度野生动物照片”,照片的拍摄者鲍永清也摘得“年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钻研教材是日常教学工作的基本功之一,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离不开最基础的教材——文本。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其丰富而精彩的内容无疑是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的凭借。  准确把握文本信息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有《天鹅的故事》一文,课文中写道斯杰潘老人“把枪挂到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从此以后,这支枪就一直挂在墙上,再也没有用过”。曾经听到一位老师上课时,引导学生
2019年12月初,一件由香蕉和胶带组成的艺术品在美国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卖出12万美元(约84万人民币)的天价。该作品题为《喜剧演员》,出自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之手。卡特兰介绍说,这件作品从香蕉被固定的弧度和颜色,到胶带的粘贴方法,都经过了深思熟虑,而这根香蕉是他从市场上花30美分(约两元人民币)买的。  “天价香蕉”事件引起了轟动,但更戏剧化的事件发生了——12月7日,这根表皮已经有点发
她很自卑,真的很自卑。  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她一出生就少了一条腿。在青少年应该焕发光芒的黄金时期,却无法看见她的青春与活力,只常常看见她拄着拐杖慢慢地走着,或是低着头默默地坐在教室里做自己的事。  她特别害怕上体育课,当大家或追逐或嬉戏,或赛跑或跳绳时,她只能拄着拐杖,站在大樹下羡慕地看着。她平时上课时不敢发言,偶尔老师让她回答问题,她站起来后,总感觉喉咙一阵发紧,发不出任何声音;坐下后,她的脸红
居里夫人说:“科学的探讨与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人类在不断的探索中创新科学,在不断的发现中获得“至美”,推动文明进步。各类探索者发现、揭示和掌握事物奥秘的过程,就是造福人类的过程。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精选了四篇反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探索及其发现的知识性文章:有记叙自然科学领域屠呦呦及其团队迎难而上,探索医药科学,发现科学成果,造福人类,以及日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童
据媒体报道,湖北省武汉市的7对父母将孩子从城市带到农村。他们找了一所废弃的小学,将其一楼改建成各家的宿舍,二楼则是孩子们的学习场所。家长自己则当起教师教育孩子,闲时家长就与孩子一起开荒种地。“远离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保护孩子的天性,尽可能地给他们自由,给他们一片没有污染的人文和自然环境,陪伴他们一起学习和成长。这就是我们想给孩子们提供的生活。”一位妈妈这样解读她心中的“世外桃源”。城市生活喧嚣如斯,
2021年3月28日,在湖南常德市武陵区东江街道办事处附近,一辆18路公交车停在了一处公交临时停靠点,而这个停靠点主要是为方便7岁的轩轩(化名)上学、放学而新增设的。轩轩从小便由外婆独自抚养长大。刚上学时外婆每天接送轩轩,后来外婆身体不适,轩轩便不得不独自去上学。然而轩轩家与公交车站之间相隔近400米,且道路狭窄、车流量较大,充满安全隐患。一次放学后轩轩坐错车导致迷路的经历,更是让外婆心有余悸。 
总体上,德国人给我的印象就是朴实与务实。从小学开始,德国人对孩子的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采用贴近生活和浅显易懂的方式,从小教孩子遵守社会秩序,具备公德心、爱心和同情心。  我的女儿现在德国念小学四年级,我从发生在她身上的几件小事情谈起。  有一天,女儿放学回来说,她的同学卡洛琳在课堂上哭了,我问为什么。女儿说,今天老师上课时一本正经地说,从明天开始,所有金色头发的孩子都不能来学校上课了,黑头发
01  郑雷伟  2020年6月22日,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镇的一家公司的车间里隆隆作响,操作台上几名员工各自忙碌着。看到老板郑雷伟经过,他们用手语比画着和她打招呼,原来他们都是聋哑人。截至2019年底,郑雷伟公司的45名员工中,有28名是残疾人。他们有的肢体残缺,有的智力发育迟缓,但都被妥善安置在不同岗位上。  2014年,郑雷伟招收了第一位残疾员工——一名智障女孩。初期,女孩可以进行零件分拣的工
作者:赵正宝  出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趋势的力量》主要面向在职业道路上存在困惑的年轻读者,是一本关于个人职业发展战略决策的实用指南。在本书当中,作者讲述了自己独创的“趋势就业理论”。他认为,大学毕业生或就业不满5年的职场新人要想取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关键在于选对职业发展方向,选择符合未来趋势的行业。除此之外,作者还进一步告诉读者该如何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如何判断当期哪些行业是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