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本内涵的教学实践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ky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钻研教材是日常教学工作的基本功之一,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离不开最基础的教材——文本。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其丰富而精彩的内容无疑是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的凭借。
  准确把握文本信息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有《天鹅的故事》一文,课文中写道斯杰潘老人“把枪挂到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从此以后,这支枪就一直挂在墙上,再也没有用过”。曾经听到一位老师上课时,引导学生探讨这个问题。
  师:为什么他永远把猎枪挂在墙上?
  生1:他是被天鹅的精神所感动。
  生2:不仅天鹅有这样的举动,其它动物也有。
  师:他用自己的行动想告诉什么?
  生1:人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生2:人有不如动物的地方。
  生3:保护环境,动物就不会消失。
  生4:爱惜动物,人和动物才能和谐相处。
  (综合学生的发言,最后老师建议学生写一份保护动物的倡议书)
  笔者认为,这位老师对教材的解读就不够正确,并没有把文本信息准确把握住。但是回去查看了教师参考书,发现上面也强调了环保意识。这就使笔者对自己最初的判断产生了疑惑,难道是自己理解错了?笔者回过头来再认真推敲课文,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天鹅破冰的故事表现天鹅的勇敢、团结、齐心精神,而斯杰潘老人正是被这种精神所感动,才放下了猎枪。斯杰潘老人为什么连别的动物也不猎杀了?因为其它許多动物也有和天鹅一样的精神。学生的回答其实已经接触到了文本的实质内涵,但老师参考教参,强调了时髦的环保意识而没有强调精神感召的力量,没有顺学而导。试想,假如斯杰潘老人是一个环保主义者,他原来为什么要猎杀天鹅?可见,他首先不是一个环保主义者。退一步说,就算他从此成为了一个环保主义者,也是因为受天鹅的精神感召。因此,仅强调环保,而不强调精神感召是偏离文本内涵的。
  适当渗透文本背景
  在教学中适当地渗透文章背景,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深入地解读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这里再以《江雪》教学片段为例。
  生1: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能帮帮他?
  生2:我知道。因为那老翁爱吃鱼。
  生3:我认为是老翁家里穷,没什么吃的了。
  生4:我想,那老翁钓鱼是要拿去卖的。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你明白了吗?
  生1:(一脸茫然)
  生5:(突然站起来提问)老师,现在江面结着冰,不可能钓鱼的。
  师:是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6:那可将冰凿破呀!把冰凿开可以捕到许多鱼。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6:我看到电视里介绍爱斯基摩人就是这样捕鱼的。
  师:你真不错,在看电视的时候还注意学习语文。同学们明白了吗?
  看了这个教学案例,笔者认为这位教师的处理方法不妥。尽管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强调要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但这种独特体验首先要建立在对文本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正确与否就一味对其独特体验予以肯定,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在案例中,第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的确非常有价值,教师如果对文本进行过深入解读,对柳宗元在创作这首诗作时的生活背景有一个了解的话,就应当顺着学生的问题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及作品的写作背景资料,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和作者对话,进行理性反思。这样学生就能很清楚柳宗元,写此诗乃是借渔翁寒江独钓,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表达诗人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这才是文本的主导价值,是教师首先要把握的。
  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在一篇课文中,往往会有那么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段落能总领全文,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找准这样的切入点,再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能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文本。然而,师生在解读作者写作意图的时候,往往会根据个人经历、学习动机、理解能力、价值取向等产生不同的感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当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适当鼓励学生多元化解读,而不要取而代之,把自己的理解强加在学生身上。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文本细读,倘佯在语言之途》指出:“始终保持对文本言语的一种高度敏感。对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必须抱着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时的那种警觉。”的确如此,要真正实现自己的文本细读,就要抱着像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时的那种敏感和警觉。在文章的文眼处、空白处、内涵处等关键点进行品味、感悟和体验,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处,与文本对话,才会产生“悠然会心,细读奥妙难与君说”的体验。
  从以上教学案例中,笔者认识到教师对于文本的充分挖掘非常重要。任何浮于表面的工作都只能得到肤浅认识,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文本并带领学生享受文本。挖掘有多深,理解也就有多深。有了对文本深刻的理解,才能使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盘溪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非预设性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水到渠成的效果固然好,节外生枝的课堂意外也属正常。所以,当课堂节外生枝时,教师不能回避或者不假思索地匆忙答复,而是将这种意外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中,并且调整教学策略,重构课堂动态生成。只有这样,才能化为课堂上一次次的精彩。  利用学生质疑生成  课堂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质疑,而这些质疑却往往是一些极有开放和利用价值的动态资源,往往是可遇不可
零点体育  以前,学校体育课常被其他学科占用;现在,北京平谷的一所小学实行体育课优先。2021年4月6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平谷分校正式启动“零点体育”活动,每天早晨8点,学生到校先上40分钟体育课,再开启一天的文化课学习。  在进行“零点体育”活动时,学校操场被划分为三个基础训练区和两个特殊训练区。基础训练区用于整体提升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能,包括“大力水手”上肢力量训练区、“功夫足球”下肢力量训练区
踏着晚上十点的月色,被人群熙熙攘攘地向前推,慢慢拥出了校门。冬日的寒风向骨头缝里吹袭,冻得我不禁打了个寒战。不远处的街角,那盏熟悉的吊在推车一端的白炽灯温温柔柔地明亮着,隐约映出阿婆在灯下忙碌的面容。  又有隐约的香气不紧不慢地踱过来,招呼着我加快脚步,赶向那明亮着的寒夜一隅。  “来嘞?晚自修上忒晚啊,糁汤要一碗?”阿婆看着我在这条街上由初中念到高中,我看着阿婆在挥舞漏勺的画面里一日日衰老,早已
体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充分创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小学生对具体动作的认识和形象性,促进小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对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有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会学生学。”因此,教学应利用一切资源来提高和强化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意识,而多媒体在辅助教学、改变教学模式方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为
一  他半醉着,满眼春意盎然之间,见她遥遥地从门前那桥上走下来。  衣裙窸窣,她走到他身边给他掖好胡乱搭着的被角。她噙着笑,似在嗔怪他又这样不怕受凉地随便睡下,眼波流转,盈盈可掬,很有姣花照水的味道。他闻到她行止间身上带着隐隐约约的茶香,是昨日赌书时泼上的茶汤香气未散嗎?  她俯身为他拾起散得满地的词章,不承想映入眼帘的却是他“曲阑深处重相见”的回忆,而曾“匀泪偎人颤”的女子,并不是她。句句读罢,
摘 要 目前,在城市公路建设过程当中,沥青混凝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而SMA改性沥青是沥青材料的一种升级材料,其在质量环节具有重要的提升作用。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在分析SMA改性沥青材料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对其在施工、准备、拌和、运输、碾压等技术处理措施方面的要求进行了重点分析。希望能够为SMA改性沥青公路施工的工程质量提升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SMA 公路路面 改性沥青  中图分类号:U416.2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轨道也得到迅速发展,并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地铁作为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位,其闸机扇门在地铁轨道安全运行与乘客顺利通行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为了保证乘客顺利通过闸机,本文对地铁闸机扇门控制系统设计进行研究,以确保扇门能够稳定的速度完成打开、关闭动作,使乘客能安全、迅速的通过闸机,进而提高乘客通行率。  关键词 地铁闸机 扇门 控制系统 传感器 电路设计  中图分类
教育发展规律是社会与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内部普遍的、稳定的、重复出现的本质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教育的基本性质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势。学校的发展规律既有内部规律,也有外部规律。如大学的发展,需要政府的规范指引、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文化思想的促进;与此同时,大学内部师生队伍建设、课程设置等与大学发展之间也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大学的发展同时受到内外因素的制约。在此,主要探讨新加坡两所著名大学——
这是我们圈里的一次聚会。  华丽的水晶吊灯把包间照射得熠熠生辉,似乎每一个角落都是异常体面的。  戴局长发了话:“来,咱也别围着桌子站着了,都坐下吧。”  钱来连忙附和:“可不是,来来来,都坐、都坐。服务员,点餐!”  于是一群人纷纷走近餐桌。戴局长轻笑一声“您请”,让凯丽小姐先走了一步,殷勤地为她拉开了椅子。凯丽小姐却多走了一個空位,挨着白辰坐了下来。戴局长讨了个没趣,皱着眉重重地坐下,钱来见状
01  鲍永清  2019年10月下旬,一张名为“生死对决”的照片在国内外网络迅速蹿红。照片上,一只土拨鼠因为偶遇一只凶猛的藏狐,被吓得大惊失色,囧态十足。国内外网友在大呼土拨鼠可爱的同时,还发起了P图活动以及制作表情包活动。实际上,这张照片的来头可不小,在前不久揭晓的第55届英国野生动物摄影年赛上,这张照片从4.8万张照片中脱颖而出,获评“2019年度野生动物照片”,照片的拍摄者鲍永清也摘得“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