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雷伟/ 崔崑、朱慧楠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
  郑雷伟
  2020年6月22日,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镇的一家公司的车间里隆隆作响,操作台上几名员工各自忙碌着。看到老板郑雷伟经过,他们用手语比画着和她打招呼,原来他们都是聋哑人。截至2019年底,郑雷伟公司的45名员工中,有28名是残疾人。他们有的肢体残缺,有的智力发育迟缓,但都被妥善安置在不同岗位上。
  2014年,郑雷伟招收了第一位残疾员工——一名智障女孩。初期,女孩可以进行零件分拣的工作,但无法跟人沟通,也很难安静地坐下来。女孩刚工作了一个月,郑雷伟就有些想放弃,但女孩母亲的恳求又让她心软了。在郑雷伟和其他员工的耐心帮助下,一年后,女孩的病情在工作中好转,开始主动和同事交流,也可以自己吃饭,独自坐公交车回家。此后6年,顺义区其他村镇的残疾人也慕名而来,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也会定期给郑雷伟推荐学生。
  为了更好地跟这些员工沟通,郑雷伟学会了手语,也摸索出残疾员工的“用人之道”,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安排合适的岗位。她经常和其他员工说:“不要总暗示自己他们是残疾人、他们不行,其实他们大多数人的效率不比我们差。”公司也曾面临困境,郑雷伟说,她当时想的是,必须咬牙坚持,“相比自己破产,我更怕这些残疾员工失业,他们比我更难”。
  锐评:为何现实生活中愿意为残疾人提供工作机会的企业少之又少,原因很简单——麻烦。郑雷伟在接纳残疾员工的过程中,也碰到过许多超出她预料的麻烦,但是凭借着心底的那份善良和责任,她最终化解了麻烦。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却是一种能力,郑雷伟无疑是具有这种能力的人。
  02
  崔崑、朱慧楠
  2020年7月3日,华中科技大学9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崑和他93岁的夫人朱慧楠教授,一同向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资400万元,用于设立“新生助学金”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崔崑院士说:“希望可以帮助学生们安心完成学业,不要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学习。”
  崔崑院士和朱慧楠教授将毕生心血都投入到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多年来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崔崑院士是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由于在金属材料研究领域的杰出成就,他被人们尊称为“钢铁院士”。朱慧楠教授则是华中科技大学原化学系化学教研室最早的教师之一,曾担任过理化系、化学系系主任。
  在科研领域勤奋治学的崔崑院士和朱慧楠教授在生活中十分勤俭,崔崑院士的一件衬衣穿了30年。他们多年来省吃俭用,将积蓄变为一笔笔助学资金。崔崑院士说,是国家培育了他,“设立基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我的初心,工资有一些结余,就想捐出来,回馈社会”。自2013年起,崔崑院士和朱慧楠教授便开始出资设立“勤奋励志助学金”,帮助那些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至2020年已捐资600万元。加上此次“新生助学金”的设立,崔崑院士和朱慧楠教授在助学方面捐资已达1000万元。
  锐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从烽火年代成长起来的人,对这一点更加深有体会。于是,崔崑院士和朱慧楠教授一生都在倾尽全力为树苗“浇水”。而他们的淡泊名利、高风亮节,也早已化作阳光雨露,滋养着更多学子,讓这些学子在心生感佩之余更加清楚自己要走的路。
  写作点拨
  无论是院士、教授,还是小企业老板,只要怀着一颗与人为善、帮助他人、造福社会之心,无论他们点燃的是一盏油灯还是一支火炬,都同样温暖动人、值得赞许。郑雷伟和崔崑夫妇的事迹,可以用于写作奉献、选择、淡泊名利等话题的作文。
其他文献
教育发展规律是社会与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内部普遍的、稳定的、重复出现的本质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教育的基本性质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势。学校的发展规律既有内部规律,也有外部规律。如大学的发展,需要政府的规范指引、经济发展的支撑和文化思想的促进;与此同时,大学内部师生队伍建设、课程设置等与大学发展之间也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大学的发展同时受到内外因素的制约。在此,主要探讨新加坡两所著名大学——
这是我们圈里的一次聚会。  华丽的水晶吊灯把包间照射得熠熠生辉,似乎每一个角落都是异常体面的。  戴局长发了话:“来,咱也别围着桌子站着了,都坐下吧。”  钱来连忙附和:“可不是,来来来,都坐、都坐。服务员,点餐!”  于是一群人纷纷走近餐桌。戴局长轻笑一声“您请”,让凯丽小姐先走了一步,殷勤地为她拉开了椅子。凯丽小姐却多走了一個空位,挨着白辰坐了下来。戴局长讨了个没趣,皱着眉重重地坐下,钱来见状
01  鲍永清  2019年10月下旬,一张名为“生死对决”的照片在国内外网络迅速蹿红。照片上,一只土拨鼠因为偶遇一只凶猛的藏狐,被吓得大惊失色,囧态十足。国内外网友在大呼土拨鼠可爱的同时,还发起了P图活动以及制作表情包活动。实际上,这张照片的来头可不小,在前不久揭晓的第55届英国野生动物摄影年赛上,这张照片从4.8万张照片中脱颖而出,获评“2019年度野生动物照片”,照片的拍摄者鲍永清也摘得“年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钻研教材是日常教学工作的基本功之一,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离不开最基础的教材——文本。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其丰富而精彩的内容无疑是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的凭借。  准确把握文本信息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有《天鹅的故事》一文,课文中写道斯杰潘老人“把枪挂到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从此以后,这支枪就一直挂在墙上,再也没有用过”。曾经听到一位老师上课时,引导学生
2019年12月初,一件由香蕉和胶带组成的艺术品在美国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卖出12万美元(约84万人民币)的天价。该作品题为《喜剧演员》,出自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之手。卡特兰介绍说,这件作品从香蕉被固定的弧度和颜色,到胶带的粘贴方法,都经过了深思熟虑,而这根香蕉是他从市场上花30美分(约两元人民币)买的。  “天价香蕉”事件引起了轟动,但更戏剧化的事件发生了——12月7日,这根表皮已经有点发
她很自卑,真的很自卑。  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她一出生就少了一条腿。在青少年应该焕发光芒的黄金时期,却无法看见她的青春与活力,只常常看见她拄着拐杖慢慢地走着,或是低着头默默地坐在教室里做自己的事。  她特别害怕上体育课,当大家或追逐或嬉戏,或赛跑或跳绳时,她只能拄着拐杖,站在大樹下羡慕地看着。她平时上课时不敢发言,偶尔老师让她回答问题,她站起来后,总感觉喉咙一阵发紧,发不出任何声音;坐下后,她的脸红
居里夫人说:“科学的探讨与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人类在不断的探索中创新科学,在不断的发现中获得“至美”,推动文明进步。各类探索者发现、揭示和掌握事物奥秘的过程,就是造福人类的过程。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精选了四篇反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探索及其发现的知识性文章:有记叙自然科学领域屠呦呦及其团队迎难而上,探索医药科学,发现科学成果,造福人类,以及日裔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童
据媒体报道,湖北省武汉市的7对父母将孩子从城市带到农村。他们找了一所废弃的小学,将其一楼改建成各家的宿舍,二楼则是孩子们的学习场所。家长自己则当起教师教育孩子,闲时家长就与孩子一起开荒种地。“远离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保护孩子的天性,尽可能地给他们自由,给他们一片没有污染的人文和自然环境,陪伴他们一起学习和成长。这就是我们想给孩子们提供的生活。”一位妈妈这样解读她心中的“世外桃源”。城市生活喧嚣如斯,
2021年3月28日,在湖南常德市武陵区东江街道办事处附近,一辆18路公交车停在了一处公交临时停靠点,而这个停靠点主要是为方便7岁的轩轩(化名)上学、放学而新增设的。轩轩从小便由外婆独自抚养长大。刚上学时外婆每天接送轩轩,后来外婆身体不适,轩轩便不得不独自去上学。然而轩轩家与公交车站之间相隔近400米,且道路狭窄、车流量较大,充满安全隐患。一次放学后轩轩坐错车导致迷路的经历,更是让外婆心有余悸。 
总体上,德国人给我的印象就是朴实与务实。从小学开始,德国人对孩子的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采用贴近生活和浅显易懂的方式,从小教孩子遵守社会秩序,具备公德心、爱心和同情心。  我的女儿现在德国念小学四年级,我从发生在她身上的几件小事情谈起。  有一天,女儿放学回来说,她的同学卡洛琳在课堂上哭了,我问为什么。女儿说,今天老师上课时一本正经地说,从明天开始,所有金色头发的孩子都不能来学校上课了,黑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