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抓住“意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说起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从传统教学教师满堂灌的模式走向今天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确实是个跨越,需要教师投入热情,认真备课,同时注意课堂细节,发挥课堂闪光点,拓展思维教学,并从学生出发,统筹整体兼关心个体,提高教学质量,让课堂真正成为有效课堂。
  关键词: 课堂有效性 发挥闪光点 拓展思维 关心个体 统筹整体
  自从提出有效课堂以来,广大教育者在这条教育道路上不断钻研、创新,改变了传统教学教师满堂灌的模式,在现行的课堂模式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让课堂因学生而精彩。
  一、“意外”的闪光点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教学相长”这个词语在教育这个行业一直都不陌生,它的释义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古人曰:“就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么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运用教学相长,让教者在一个新的高度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有时往往一个意外的闪光点不仅有助于教学相长,更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二、拓展思维提高课堂有效性
  人类经过长期的潜意识思维,逐步提高了自己分析处理感知组织提供的信息知识的能力,改进了自己的思维方式,由原始的低级的潜意识被动思维上升到了在思维意识指挥下的有目的的主动性思维。
  拓展思维教学将复杂知识点细化,发展学生的联想拓展能力,让学生举一反三,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性及学习效率。
  如教学flash动画引导层时,预设雪花飘舞动画操作,一片雪花沿曲线运动的动画学生可以很快在场景的舞台上做出来,而实际情况需要更多的雪片如何解决?有同学说,多做几个,立即就有同学反对,那该多烦,做十片雪花沿曲线运动至少需要二十个图层。面对这种情况,我给学生引入影片剪辑的概念,只需做一片雪花的模板,然后多次应用于舞台,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下,学生做出了要求的动画。然后,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学习了引导层,在场景的舞台中地球绕太阳转,我想大家都能完成,那地球围绕太阳转的同时,月球又绕着地球转,请大家思考并探究完成。不一会儿有学生联想到了影片剪辑元件的运用,并有学生兴奋地说了出来,有点想通的学生已经着手操作,没想到的学生经刚才这位兴奋的学生的提示,略有所悟地动起来,整个课堂上学生在神秘的气氛中有序地操作自己的鼠标键盘。十分钟过去,有学生已经做了出来,不一会儿,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完成。在展示学生作品时,有些学生居然在此基础上将地球的自转也做了出来。通过这么一则动画的操作,有的学生开始发挥想象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点做出太空中其余星球及其卫星的飞行,完成的作品各具特色。所以,我认为星星智慧之火也可以燎其他学生的求知探究之原。拓展性思维学习在有限知识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自发地向无限的知识海洋寻求更多的知识养分,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跨度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在开发学生拓展思维方面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三、统筹整体兼关心个体提高课堂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是上课听讲,认真完成作业,总有个别上课不认真,有的干脆不做,问什么原因不做,回答说:不会做,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他本人不认真所致。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也头疼,我耐着性子给他又讲了一遍,但是我一离开,他的作品就没任何进展,几次课下来,他依然故我,于是我决定改变策略,在一次上课前我将其调至讲台旁的位置坐下,并且对他说,无论你以前什么样的表现,我暂且不追究,从这一次开始,我希望看到一个全新的你,老师会和你一起努力,这节课从讲解第一个知识点开始,每次全班学生操作期间,我都会走到他身边,问他操作有没有问题。如遇到不会做的情况我会耐心辅导他,终于这节课下的时候,他认真完成了作业,在展示作品时,我将他的作品特别展示给全体学生看,并将他做得比较好的部分进行表扬,希望他下次表现得更好。这时我发现他脸上有了高兴自豪的表情,我知道这节课虽然上得有点累,但我很欣慰因为我的付出有了让我欣慰的成果。从此,每次课上我都会展示他的作品,一学期下来,他的信息技术成绩突飞猛进,做出的作品质量甚至超过一般的学生。在他的明显进步表现的带动下班上其他学生积极学习,整个班级信息技术学习氛围高涨。针对各班的个别学生,我采用因人而异的调整策略,个体是组成整体的元素,个体提高,整体也跟着提高,故统筹整体兼关心个体提高课堂有效性有很大意义。
  综上所述,在倡导有效课堂的新理念下,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背景下,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着力培养创新人才,同时通过对这些教学活动案例的研究反思让我在教学方面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教学以汉语作为第一媒介和学习对象,其在教学过程中充满对社会实践的探讨和思考,更离不开社会实践。“到民间采风去”是一个综合实践性非常强的学习单元,更应该与乡土文化相结合,寓教于行,寓教于乐。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乡土文化 民间采风  语文在每个人的教育生涯中不仅仅是母语,还是一门重要的交际语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赋予了“语文”这门学科非一般的魅力[1]。文字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使文化得
摘 要:作文一直以来在小学语文试卷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也一直以来是影响他们语文成绩的一个重要障碍。因此,如何改善小学语文作文的现状,让学生不再害怕语文作文。兴趣,情境,梯度如何将这三个融入到语文作文教学中也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是从这三个层次进行语文教学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关键词:兴趣;情景;梯度;语文作文  一、 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树立自信  俗话说,兴
摘 要: 随着大班幼儿年龄的增长、游戏水平的提高、思维的发散,作为幼儿游戏、学习的支持者的教师必须思考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健康地发展。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以“从固定到灵活的游戏环境——从固定到开放的游戏材料”两方面为研究的切入口,为幼儿创造宽松、愉悦的游戏空间,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适宜的开放性材料,以满足不同孩子的游戏需求。  关键词: 大班幼儿 游戏环境 游戏材料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们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何为“企业软文化”,以及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合“企业软文化”,这样的探究符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院校发展建设的理念,利于学生尽快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  关键词:“企业软文化”;中职语文;实践性;融合  中职院校历来就是为社会输送技能技术型人才,而这些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是否能够较好地适应企业需求一直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这里的“适应”不仅是对企业技术要求
摘 要: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高校热门“话题”和“课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此背景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工科院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有着很大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重点探讨在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工科学院的辅导员如何提高创新创业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创新创业;工科大学生;辅导员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对目前高中数学教学提出新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数学素养、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不断发展的理念。本文从有效教学含义和意义展开,分析高中数学的有效着力点,以期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有效教学 着力点  一、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含义和意义  明确了解什么是高中数学有效教学,以及有效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到底有何意义,这是进一步分析高
摘 要:近年来,许多老师对于各种作文技法津津乐道,语文界也形成了各种作文教学模式,如写作知识传授式、范文引路模式、讲评模式等。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学生和老师的重视,但学生作文言之“无物”,言之“无理”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大多强化作文写作的讲解知识,不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素材积累和思想积淀。造成学生作文水平到高三“不进步”的现象。本文将就作文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变革策略。  
摘 要: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个性化自主学习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实现个性化学习与自主学习。个性化自主学习,既符合教学法则,又拓宽学习渠道,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 职校学生 个性化学习 自主学习  一、时代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一章第三十二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倡导“注重学思结合
摘要: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领域内的信息化运用程度也就会相应的提高,从而使得体育“微课”也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之中。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调查法,对我校当前体育课堂中“微课”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微课” 进入我校体育课堂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微课”进入我校体育课堂的合理建议,以便我校体育课堂更大程度的满足当代大学生对大学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
摘 要:目前英语教学跟着考试指挥棒走,存在着“费时低效”特点。本文主要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作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出发,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建议。  关键词:陶行知理论;英语教学;生活实际  一、 陶行知理论及研究背景  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到处是生活,到处都是教育。陶行知先生一生中注重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也就进一步解决了中国教育史上一直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