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探秘(下)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ling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50岁的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男子詹姆斯·拉格诺的病情很重,医生估计他只剩大约1年的寿命。在他被确诊患有晚期肺癌后,哪怕是最强大的化疗和放疗都无法阻止他的肿瘤变大。雪上加霜的是,他还被确诊患有甲状腺癌。几个月后,他又被诊断患有脑癌。于是,医生建议他考虑写遗嘱。幸运的是,他的妻子力劝他接受了一次活检,结果发现了一种与肺癌有关的罕见基因变异。他立即加入了一项临床试验。该试验旨在测试一种相对新的癌症疗法——靶向疗法(也称靶向治疗)。
由靶向疗法初步治愈的詹姆斯·拉格诺

  传统抗癌药物是不加区分的,也就是说,它们不仅攻击癌细胞,也攻击正常细胞。而像拉格诺接受的一种分子靶向药物(此类药物如今已不再处于试验阶段,而是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那样,这类药物都旨在瞄准特定的癌突变。事实上,许多癌症都与新型蛋白质有关。这些蛋白质高度活跃,而且经常被激活,这样就刺激了癌瘤生长。靶向药物正是旨在锁定这些新型蛋白质并关闭它们。
  靶向治疗看来对拉格诺有效。从2011年到2015年,他每天服用一种靶向药物——色瑞替尼两粒。虽然他的癌瘤并未彻底消失,但癌瘤也没有再生长和扩散。而拉格诺并不是靶向药物治疗有效的第一人。2014年年初,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简称FDA)一次就批准了包括色瑞替尼在内的5种靶向药物。现在,色瑞替尼被美国各大医院普遍用于治疗肺癌。甚至在接受化疗和放疗之前,患者就首先接受靶向药物治疗。
  
  由于基因测序已变得越来越简单和常见,每年辨识的肿瘤类型也越来越多,这让制药公司能以更高的精确度研发肿瘤药物。因此,FDA削减了许多耗时长、费用高的药物试验,这促成靶向药物以比过去更快的速度用于普通患者。对一些类型的癌症来说,靶向治疗已经开始取代化疗、放疗等癌症传统疗法。在许多病例中,靶向药物不仅比传统疗法更有效,而且副作用更小。
  大多数标准的化疗药物(也称化学药物)起作用,是通过杀死体内分裂过快的细胞。癌细胞分裂很快,这就是化疗药物有效的原因。但化疗药物也会影响人体内其他分裂迅速的细胞,这有时候可能会导致严重副作用。而最重要的是,化疗药物并不总是对癌症有效,或者它们有时候起效一阵子后就无效了。靶向药物不同于化疗药物,前者针对的是癌细胞的某些部分,而这些部分使得癌细胞有别于其他细胞。或者,靶向药物针对帮助癌细胞生长的其他细胞。
  癌细胞通常拥有许多使得自己有别于正常细胞的基因(DNA)改变。这些基因改变可能会导致细胞制造过多的某种蛋白质,这又可能导致细胞生长、分裂过快。让细胞成为癌细胞的因素,正是这样的改变。然而,癌症类型有许多,而且并非所有癌细胞都是一样的。例如,肠癌和乳癌细胞经常有不同的基因改变,正是这些改变促进了癌瘤生长或转移。就算多个人患的都是肠癌,他们的癌细胞也可能有不同的基因改变。
  靶向疗法(也称基因组药物)已经带来了在癌症治疗方面的许多重要突破。一些在10年前依然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肺癌和黑素瘤,对靶向疗法有75%以上的应答率(有效率)。在不远的将来,或许只要再过5年,药物将可能真正个人化——基于一个人的独特基因组,开发适合于这个人的药物。
  那么,靶向疗法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疗法呢?
  癌症靶向疗法(简称靶向疗法或靶向药物)是指用于阻滞癌瘤生长和扩散的药物或其他物质。这些物质通过干扰参与癌瘤生长、发展和扩散的特定分子(“分子标靶”)而起作用。靶向疗法有时也被称为“分子标靶药物”“分子标靶疗法”和“精确医药”等等。
肿瘤遗传标记提供了一种可能:为不同的癌症开发不同的药物(示意图)

  靶向疗法与传统化疗有以下多方面区别:靶向疗法作用于与癌症有关的特定分子标靶,而大多数化疗药物作用于所有迅速分裂的正常细胞和癌细胞;靶向疗法被刻意选择和设计来与各自的标靶交互作用,而许多标准化疗药物的识别是因为它们能杀死细胞;靶向疗法常常属于抑制细胞生长型药物,即它们会阻滞癌细胞增殖,而传统化疗药物是细胞毒素型药物,即它们会杀死肿瘤细胞。
  靶向疗法目前已成为大多数抗癌药物研发的焦点。它们是精确医疗的基础。所谓精确医疗,是指应用有关一个人的基因和蛋白质信息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疗方式。许多靶向疗法已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简称FDA)的批准,它们能治疗一些特定类型的癌症。其他一些药物正在接受临床试验(针对人的研究),还有更多药物正在接受临床前试验(针对动物的试验)。
  下面,是一些关于靶向治疗的问答。
  问:怎样识别靶向疗法的标靶(靶子)?
  答:靶向疗法要求找到好的标靶,即在癌细胞生长、存活当中起关键作用的标靶。识别潜在标靶的途径之一,是对癌细胞中各种蛋白质的数量与正常细胞中的这些数量进行比较。存在于癌细胞中、但不存在于正常细胞中的蛋白质,或者在癌细胞中数量更多的蛋白质,尤其是在已知它们参与细胞生长或存活的条件下,就是潜在的标靶。例如,这样一个有区别表达的标靶是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简称HER-2),它在一些癌细胞表面高水平表达。包括曲妥单抗在内的多种靶向药物直接对准HER-2。曲妥单抗在美国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某些乳癌和胃癌,而这些癌症都过度表达HER-2。   识别潜在标靶的另一种途径,是确定癌细胞是否在制造推动癌症发展的变异蛋白质。例如,对于许多黑素瘤(一种皮肤癌)患者来说,其癌症生长信号蛋白质BRAF都以一种变异的形式(BRAF V600E)存在。一种名叫维罗非尼的靶向药物瞄准的正是BRAF蛋白质的这种变异形式。维罗非尼在美国已获准用于治疗无法手术或已经转移、并且包含这种变异BRAF蛋白质的黑素瘤。
  科学家也在寻找存在于癌细胞里、但在正常细胞中不存在的染色体异常。有时,这些染色体异常会形成一个融合基因(包含两个基因的各自一些部分的基因)。融合基因的产物——融合蛋白质可能会推动癌症发展。融合蛋白质也是靶向疗法的潜在标靶。例如,甲磺酸伊马替尼定靶(瞄准)BCR-ABL融合蛋白。这种蛋白质产生自两个基因的碎片。这两个基因在一些白血病细胞中合并在一起,并且促进白血病细胞的生长。
  问:靶向治疗怎样进行?
靶向药物打击癌细胞(示意图)

  答:一旦识别了一个标靶,下一步就是发展一种影响标靶的疗法(药物),影响方式是干扰标靶促进癌细胞生长或生存的能力。例如,靶向药物可能会降低标靶活性,或者阻止标靶与一个受体结合(通常情况下,标靶会激活这个受体)。大多数靶向药物要么是小分子,要么是单克隆抗体。小分子化合物靶向药物通常针对位于细胞内的标靶,因为这类药物能够相对安全地进入细胞内。单克隆抗体相对大,一般不能进入细胞,因此它们仅被用于细胞外或细胞表面的标靶。
  候选小分子常常通过“高通量筛选”来识别。在这一筛选过程中,要检验成千上万种化合物对一个特定靶蛋白的效果。接着,能影响靶蛋白的化合物(有时也称“先导化合物”)被化学改进,目的是产生多种先导化合物的紧密相关的版本。然后,这些相关的化合物被一一测试,以确定哪一种最有效,同时又对非标靶分子的影响最小。
  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的研发是通过向动物(通常是老鼠)注射提纯的靶蛋白,使动物制造许多不同类型的抗体来针对标靶。接着,测试这些抗体,看其中哪一种与标靶能最好地结合,同时又不与非标靶蛋白结合。
  单克隆抗体在用于人体之前需要被“人源化”——用相应的人类抗体尽可能多地替换大部分老鼠抗体。人源化是为了防止人体免疫系统把单克隆抗体视为“异物”,避免在它有机会与其靶蛋白结合之前就把它摧毁。对小分子化合物来说人源化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它们通常不会被人体视为异物。
用超声波和微泡递送靶向药物(示意图)

  问:目前已经有了哪些类型的靶向疗法?
  答:在美国,许多不同的靶向疗法已获准用于癌症治疗。这些疗法包括激素疗法、信号转导抑制剂、基因表达调节剂、细胞凋亡诱导剂、血管生成抑制剂、免疫疗法及毒素传递分子。
  激素疗法能减缓或阻止对激素敏感的肿瘤生长,这类肿瘤的生长离不开某些激素。激素疗法通过阻止身体制造这些激素起作用,或者通过干扰这些激素的活动起作用。激素疗法已被批准用于治疗乳腺癌和前列腺癌。
  信号转导抑制剂能阻滞参与信号转导的分子的活性。所谓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应答(回应)来自自身环境的信号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一旦细胞收到一个特殊信号,该信号就被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在细胞内传导。这些生物化学反应最终产生合适的反应(一种或多种)。在一些癌症中,恶性细胞被刺激持续分裂,而无需外部生长因子激发它们这么做。信号转导抑制剂能干扰这种不恰当的信号转导。
  基因表达调节剂能改善在控制基因表达中起作用的蛋白质的功能。
T细胞免疫疗法是指:改造患者自身细胞,让它们能识别癌细胞中存在的一种蛋白质,从而使得这些细胞能找出并杀灭癌细胞。(示意图)

  细胞凋亡诱导剂导致癌细胞经历凋亡(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凋亡是人体用来摆脱不需要的分子或异常细胞的手段之一,但癌细胞有策略来避开凋亡。细胞凋亡诱导剂则能克制这些策略,造成癌细胞死亡。
  血管生成抑制剂能阻断与肿瘤相连的新血管的生成(这一过程被称为“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生长要超过一定大小的话就必须有血液供应,因为血液提供肿瘤持续生长所需的氧和养分。干扰血管生成的疗法或许能阻滞肿瘤生长。抑制血管生成的一些靶向疗法能干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这种物质会刺激新血管形成)的作用。其他血管生成抑制剂则定靶刺激新血管生长的其他分子。
  免疫疗法激发免疫系统摧毁癌细胞。一些免疫疗法是单克隆抗体,它们识别癌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群。让单克隆抗体与靶分子结合,能造成表达靶分子的细胞被免疫系统追杀。其他单克隆抗体与某些免疫细胞结合,有助于这些细胞更好地杀死癌细胞。
  传递毒素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尤其能造成癌细胞死亡。一旦抗体与靶细胞结合,与抗体连接的毒素分子(例如放射物或有毒化合物)就被癌细胞吸收,最终杀死癌细胞。毒素不会影响缺乏抗体标靶的细胞,也就是人体的绝大多数细胞。
  癌症疫苗和基因疗法有时也被认为是靶向疗法,原因是它们也干扰特定癌细胞的生长。
  问:怎样确定一名患者是否适合靶向疗法?   答:就某些类型的癌症而言,大多数患者都会有一个合适的标靶,以接受一种特定的靶向疗法。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为例:大多数患者都有BCR-ABL融合基因。但是,对其他类型的癌症来说,必须检验患者的肿瘤组织,以确定是否存在合适的标靶。靶向疗法的使用或需要限于这样的患者:他们的肿瘤具有为标靶解码的特定基因变异。缺乏如此变异的患者不能成为候选对象,因为对他们来说靶向疗法找不到标靶。有时候,只有当患者满足特定标准(例如,他们的癌症对其他疗法无反应,或者癌症已扩散,或者无法手术)时,才可成为靶向疗法的候选对象。在美国,FDA在批准一种特定的靶向疗法时,会制订这类标准。
  问:用靶向疗法治疗癌症,是否有局限性?
  答:的确有一些局限性。其中之一是癌细胞可能变得对靶向药物耐药。耐药可能以两种方式出现:标靶自身发生变异,因此靶向药物不再对它起作用;肿瘤找到不依赖于标靶的新通道来实现肿瘤生长。正由于此,最好联合运用靶向药物。例如,最近一项研究发现,相比只使用一种靶向药物而言,使用两种靶向药物(它们定靶细胞信号通道的不同部分。对黑素瘤来说,这个通道被BRAF V600E变异所改变)能更有效减缓耐药性发生和疾病发展。另一种途径是联用一种靶向药物和一种或多种传统化疗药物。例如,靶向药物曲妥单抗已被与一种传统化疗药物——多西他赛联用,以治疗过度表达HER2/neu蛋白的转移性乳腺癌。
  目前靶向疗法的另一个局限是:对某些已识别标靶的药物难以研发,原因是标靶的结构和(或)作用方式是在细胞内被调节的。比如,Ras就是这样一个标靶。它是一种在多达1/4的癌症(在某些类型的癌症如胰腺癌中,则占绝大多数)中都变异了的信号蛋白。迄今为止,采用现有药物研发技术无法研制出Ras信号抑制剂。不过,这一局限有望很快会被打破。
  问:靶向疗法有没有副作用?
  答:科学家曾经以为,靶向药物会比传统化疗药物的毒性小,因为癌细胞比正常细胞更依赖标靶。然而,靶向药物可能也有大量副作用。在靶向疗法中出现的最常见副作用是腹泻和肝损伤(例如肝炎和肝酶升高)。其他副作用还有:皮肤问题(痤疮样皮疹、皮肤干燥)、指甲改变、头发变白、凝血和伤口愈合方面的问题、高血压、胃肠道穿孔(罕见)。
  靶向疗法的某些副作用已被与更好的疗效联系起来。例如,接受信号转导抑制剂埃罗替尼和吉非替尼(两者都定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治疗、并且出现了痤疮样皮疹的患者相比于未出现痤疮样皮疹的患者来说,对这两种药物的应答更好(药物疗效更好)。与此类似,接受血管生成抑制剂贝伐单抗治疗、并且出现高血压的患者,也都普遍体现出更好的疗效。
科学家正在加紧研发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

  已获准用于儿童癌症患者、为数不多的靶向药物也有不同的副作用,包括免疫抑制等。
  问:FDA已批准靶向疗法用于哪些癌症的治疗?
  答:胃癌、食道癌、基底细胞癌、脑癌、乳腺癌、宫颈癌、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头颈部癌、胃肠道间质瘤、骨巨细胞瘤、卡波西肉瘤、肾癌、白血病、肝癌、肺癌、淋巴癌、黑素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成神经细胞瘤、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软组织肉瘤、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甲状腺癌。
其他文献
现代南极探险活动从1957年就开始了,当时一艘载着苏联南极探险队成员的船只来到了南极东部冰盖,他们的目的是要到达在靠近人迹罕至的冰极(或称“难抵冰极”)处建立的一个科考基地,并对南极冰下进行探查。  在向南极深处推进的过程中,他们设置了一些小规模的爆炸,记录炸弹穿过冰层和从冰下返回的震波回声。在靠近南极洲东部中心一处冰层极薄处,他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冰下山脉——高达近3000米的甘布尔泽夫山脉,其最
你或许会问:那些著名公司为什么要拿这么难的谜题考察应聘者?来看一个真实案例。一名男子J正在申请入职K公司(一家真实的全球知名IT企业,它在面试中采用了前文提及的帽子谜题),估计J的成功率只有大约1/130(即平均来说,130名应聘者中最终只有1人能进入该公司),与之相比,美国高中生申请就读美国哈佛大学的成功率大约是1/14。  J的首位面试官不仅迟到,而且大汗淋漓:他是骑车来上班的。他首先针对J的
初夏的荷塘里,正在举行昆虫界的百米气步枪比赛的决赛。比赛选手是大团扇春蜓和马奇异春蜓。这两位都是飞行艺术大师,视力超群,视野近360度。这次的空中较量,既要比拼视力,还要展示空中姿态。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荷花池之上,大团扇春蜓和马奇异春蜓先在青蛙评委的带领下,在百米之外的荷叶平台上一起放置了靶子,然后一起倒退到飞行点。  空中巡视员  圆圆算得上是蜻蜓家族里的大个头,它像一架威猛的战斗机,在领空
1916年洛威尔的突然去世,导致对X行星的搜索暂时中止。洛威尔的一位朋友说,没能找到X行星,“几乎杀死了他(洛威尔)”。洛威尔的遗孀与洛威尔天文台争夺洛威尔的遗产,这场法律战导致对X行星的搜寻停止了许多年。1925年,洛威尔天文台获得了一部新的33厘米宽视场望远镜(由洛威尔的兄弟出资),对X行星的搜索得以恢复。1929年,该天文台台长施莱弗把定位X行星的工作交给了22岁的美国堪萨斯州农场工汤博。当
根据一项新研究,利用来自人类基因组中仅9个区域的表观遗传信息,科学家就能以高达70%的准确率预测男性性倾向。这是基于分子标记预测性倾向的第一个模型。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研究的并非是包含于DNA中的基因信息,而是同卵男性双胞胎基因组中的DNA甲基化(影响一个基因何时表达及表达方式的一种DNA分子改变)模式。虽然同卵双胞胎的基因序列完全相同,但是环境因素会导致他们的DNA甲基化有差异。因此,通过研究同
(stoat)(weasel)  想要真的分辨这两种小动物可并不那么容易,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不会在我们眼前静止太长时间,因此也不会留给我们充分观察和分辨的时间。白鼬(上图)的个头更大一些,也更胆大一些,因此它们更容易被观察到;而伶鼬则更愿意远离我们的视线,偷偷地生活。但显然,仅靠个头来辨识它们并不可靠,尽管一些伶鼬确实能小到钻过一枚较大的戒指,但一些體型较大的伶鼬也和一只小白鼬差不多。  另一个
美国宇航局设想的金星载人飞船。  虽然还没有任何人去过金星,但来自地球的飞行器已经多次造访过金星。那么,从地球出发去金星,旅途要花多少时间呢?  第一艘前往金星的地球飞行器是苏联的“金星1”。1961年2月12日,它从地球升空去金星。不幸的是,科学家在2月17日与它失去联系。任务控制员没有机会进行轨道修正,因而未能指引它靠近金星。科学家推测,当年5月19日,“金星1”从距离金星10万千米处飞过。也
除了患有不算严重的牙周病以外,这个30多岁、身高约170厘米、体格健壮的男子堪称很健康。最近他喝过一种用大麦、草和小麦熬的粥,或许还吃了几口肉。然而,这却是他的最后一餐。这餐之后12-24小时之间,他就被勒杀了,颈部被从一只耳根割到另一只耳根,然后尸体被扔进丹麦的—处泥炭沼泽。此后他就躺在那里,直到1952年,当附近格劳伯尔村的居民前来挖泥炭作燃料时,他的遗骸终于重见天日。当时,他的皮肤还很完整,
除了阿米莉亚·埃尔哈特及其失踪时所驾飞机迄今下落不明外,2014年3月8日失踪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及机上的239人也至今不知所踪。实际上,自1948年以来已有超过80架可搭载40人以上的飞机失踪。这里仅介绍其中7例。  1959年 2501航班  美国“西北东方航空公司”2501航班很可能就躺在美国密歇根湖湖底,但人们没能在湖底探查到它的残骸。61年前,潜水员在这座湖的底部发现了一些疑
深圳市博伦职业技术学校珠宝专业基于省级示范专业和现代学徒制背景,依托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和南山区珠宝文化特色学校项目,经过多年实践,构建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融合中国传统玉文化,并进行教学实践,以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学校提出“玉德树人,玉品润技”理念,实践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珠宝企业粤豪、锦莹、坤远等在专业课程、师资、教材、实习等方面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