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德树人,玉品润技”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1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市博伦职业技术学校珠宝专业基于省级示范专业和现代学徒制背景,依托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和南山区珠宝文化特色学校项目,经过多年实践,构建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融合中国传统玉文化,并进行教学实践,以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学校提出“玉德树人,玉品润技”理念,实践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珠宝企业粤豪、锦莹、坤远等在专业课程、师资、教材、实习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为珠宝产业发展输出高质量人才。
   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建立名师工作室,将工匠和大师引入课堂,并改革课程体系,建立对接职业技能需求的课程内容、教材、评价体系,将中国传统玉文化内涵与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相融合,与工匠精神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职业核心素养。
   一、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习总书记的讲话提倡工匠精神,这对职业学校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工匠精神与中国传统玉文化
   工匠精神是一种高尚的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和品质体现,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爱岗敬业,对职业和岗位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二是精益求精,细节追求完美,过程讲究精细;三是责任和奉献,有担当、乐于奉献。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爱玉、崇玉的国家,古代人们将高尚的品德和玉融为一体,并将君子之德比作“玉”,精神内涵和社会风尚都融入物质载体“玉”中,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而工匠精神所包含的内涵其中一部分与中华传统玉文化所提倡的精神有共通之处。中华传统玉文化提倡的高尚品德行为准则和独特的价值观,能帮助中职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和素养,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玉德树人,玉品润技”理念: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玉文化”融入办学理念当中去,匠心琢玉,虔诚育人,培养具有如玉五德的学生,并浸润学生技能学习,激发学生敬业精业的职业精神,达到“德技并修”的培养目标。
   三、问题的提出
   (一)深圳珠宝行业发展需要具有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人才
   中国70%以上的珠宝市场份额集中在深圳,包括生产、设计、贸易、仪器设备、监测机构等各类与珠宝产业链相关的企业约3000家,从事珠宝相关工作人员约20万,属于中国珠宝行业龙头城市。
   随着珠宝产业迅猛发展,珠宝产业结构正面临着由加工到设计转型及优化时期,从传统的制造加工环节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实现珠宝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和创新发展。在这种挑战与机遇下,珠宝企业对人才技能和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校企协同育人效率不高问题
   很多校企合作的珠宝企业只关注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否符合需求,而对参与到教育中的积极性不高。
   (三)中职学校学生缺乏自信心和兴趣
   学校教育与市场和企业脱节,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兴趣不高,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培养工匠精神的手段
   解决传统文化教育在职业学校与专业教育相脱节、与企业和市场相对接的课程、教材和师资缺乏,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技能而忽视职业态度、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等问题。
   1.立足中国优秀传统玉文化,将专业特色和“立德树人”总要求结合,开设《中国玉文化》等课程,并在专业教育中融合传统文化,保证传统文化教育日常化、鲜活化。
   2.牵头粤豪、星光达等珠宝企业加入职教集团,形成了产教融合机制,充分发挥名企、工匠大师作用,并完成四个对接:专业方向对准岗位需求;教学大纲与职业能力对接;教学内容对接工作过程;企业岗位技术能力标准对接学生职业水平评价体系。
   通过对品牌珠宝企业进行调研,组建公司技术骨干、行业专家和教师代表课程建设委员会,确定项目式学习,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课程。通过引入粤豪、星光达典型工作岗位要求,校企研发“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教材,实现课程标准对接岗位要求。引入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和评价体系,通过工作能力和業绩考核评定,认定学生职业能力和资格,实现学生所学符合岗位标准。
   3.实施校企深度合作,教师与工匠大师“双导师”、玉德树人(德育)和玉品润技(技能)培养“双主线”,任务 项目式教学和企业岗位教学“双驱动”教学,学生是学徒和学生的“双主体”身份的“三双一体”模式。
   4.直接引进邹宁馨、陈炳忠等大师工作室,专业教师拜师学艺。陈炳忠教授运用多年经验,结合企业的岗位要求,传授教师宝石磨制技艺。
   定期选派骨干教师进粤豪、星光达,参加企业实践和技能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同时,从企业聘请技工匠大师、技术骨干等进校园,担任兼职教师,教授学生新工艺。校企共同打造一支可持续、高质量的双导师队伍。
   采用师徒传承模式,运用“以赛促学、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大师和工匠、骨干不仅仅教给学生技能知识,更重要的是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引领,企业文化和工匠精神的传承,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用各种比赛、展览和中学生小课题研究的形式,培养学生精益求精、钻研的精神。
   5.让学生经历“学生”(玉德育人启蒙与专业技能训练)——“中级学徒”(企业工匠师傅、大师开设课堂,进行技能强化训练)——“职业人”(企业生产实践)三个阶段。
   五、中国传统玉文化与工匠精神融合和培养路径
   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要求与中职生的培养目标一致,在教育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培育中职生的工匠精神是中职学校重要任务之一,从中国传统玉文化入手,提出“玉德树人,玉品润技”理念,积极开展传统玉文化教育,将玉文化在中职生中进行传承并弘扬,能更好地培育工匠精神,主要手段有:    (一)树立“玉德树人,玉品润技”育人理念,明确“德技双修” 育人目标
   1.通过树“玉德育人启蒙”—“立匠心”
   学生参观珠宝专业功能室,进行入学教育,召开班会课,了解学校发展历程,了解珠宝专业特点和企业优秀文化。通过学习典型优秀玉雕、首饰制作、珠宝商贸等方向的毕业生案例,让学生树立专业信心。搜集整理大国工匠们的成长案例,让学生有效仿和学习的榜样,培育学生立匠心,生成匠思、匠行。
   2.开展“师傅、大师课堂”—“塑匠韵”
   组织学生参观粤豪、星光达等珠宝企业、珠宝博物馆,开设《中国传统首饰赏析》等课程,使学生认识“玉之五德”,通过参观大师工作室,了解到对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追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精业敬业精神。
   3.采用“赛、展、产、研”形式雕琢“工匠神”,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通过企业名师教徒弟,举办优秀作品展、参加全国珠宝展,实现“以展促技”,通过参加行业技能竞赛实现“以赛促学”,让学生参与真实工作过程,将设计作品制作出来,并销售出去,实现“以产促艺”,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以赛促学:目前珠宝专业绝大部分是行业协会举办的国家级的技能竞赛,参赛选手基本上都是各个行业、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与企业大师、工匠能手同台竞技,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提升,大大促进了技能技艺的提高。
   以展促技:珠宝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和龙头专业,开展校企合作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珠宝专业每年举办1次品牌专业成果展,包括商贸、设计、制作起版、宝石磨制、宝石镶嵌等各个方向,展示专业学习成果,树立榜样。作品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面向全校、全区、全市开放,充分激发了学生技能学习的热情,也为学生提供了技能训练的机会。
   以产促训:通过校企合作和大师工作室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真实工作过程中,增长了在课堂和学校无法学到的技能,更有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朋友圈等新型电商宣传和推广自己的作品和成果,不仅成功地出售了自己采购或设计制作的作品,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或创业打下基础。
   以研促艺:在工匠和大师的指导下,学生常常能获得更多的职业技能和技艺,学生通过反思和总结,能获得有推广意义和价值的成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成立研究团队,获得了区级和市级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的立项,以科研的形式让技艺精益求精。
   (二)职教集团引领,整合资源,创设环境
   职业教育集团是由职业学校、相关企事业单位、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团体,它可以整合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等各方面的资源,合理分配,充分发挥优势,在现代学徒制度背景下发挥着重要作用。
   职教集团有粤豪、星光达等高端珠宝企业加入,形成了产学共融的长效机制,实施现代学徒制,充分发挥名企和名师作用,锤炼“工匠精神”。
   2015年,博伦职校研究决定,在各个专业深入推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培养“工匠型”技能型人才,形成了南山职教集团协调,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共同培育工匠精神。
   (三)校企文化融合,建立岗位核心技能,实行三双一体模式
   1.实施学校名企深度合作,将公司文化、传统玉文化等融入人才培养计划,并开设课程、安排实习等,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2.教师与大师“双导师”、玉德树人和玉品润技培养“双主线”,任务和项目式教学和企业岗位教学“双驱动”教学,中职生是学徒和学生的“双主体”身份的“三双一体”共育模式,用“匠心”引领学生成长。
   3.直接引进邹宁馨、陈炳忠等大師创办工作室,运用符合珠宝专业教学特色之“教、研、赛、产”4种形式,磨炼工匠精神。
   (四)分段式教学
   让学生在校经历分段学习,第一段见习实习,了解企业需要的技能知识,即“学生”(玉德育人启蒙与专业技能训练)——第二段综合实习,了解市场状况、行业发展内容,再进行校内学习“中级学徒”(企业工匠师傅、大师开设课堂,进行技能强化训练)——第三段定岗实习,即“职业人”(企业生产实践)三个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的老师、师傅引领工匠精神。
   学生经历的三阶段:
   “学生”: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进行玉德育人启蒙与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和技能基础。
   “中级学徒”:第三到第五学期,企业工匠师傅、大师开设课堂,进行技能强化训练,成为学徒。
   “职业人”:第六学期学生到知名企业顶岗实习,进行生产性实践,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五)四个融合对接
   专业方向精准对接珠宝首饰行业和产业;校企研发课程标准对接“核心制作工艺”;学校实训环境对接粤豪真实生产环境;引入企业岗位技术能力标准和评价体系,认定学生职业水平,对接名企资格标准,从而构建滋养工匠精神的框架和土壤。
   (六)改进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企业和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考评,建立了适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双方共评”的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学校侧重理论知识和德育评价,企业注重技能和职业素养评价,用长效机制护航工匠精神。
   六、总结
   自研究实施以来,学校把立德树人总体要求、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核心内涵与职业教育内在规律有机结合,工匠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工匠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自项目立项以来,校风学风明显改善,学生学专业、比技能氛围更加浓厚,刻苦钻研、创新意识不断提升,80%以上的学生通过参加技能比赛、社团活动等提升专业素养和工匠品质。学生竞赛成绩实现零突破。学生连续2次突破性地在全国宝石磨制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了个人第一名、团体第一名。
   工匠精神与中国传统玉文化结合并融入教育中,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形成了“工匠精神”培养体系的新形式,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素养也得到强化。而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珠宝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职业教育集团引领,政府、珠宝行业和企业、学校四方联动,共同建立适应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的“新型”校企合作机制,为探索新形势下校企合作模式提供参考。
   责任编辑 何丽华
其他文献
数千年来,神话传说一直激发着人类的想象力。绝大多数的神话传说,仅仅是人们一代代传下来的故事而已。但也有一些根植于过去真实的地质事件,它们向现代人提示着潜在的危机,述说着自古以来人类对地球力量的极大敬畏。一些地球物理学家认为,这些传说故事实际上是地质事件目击者对这些事件的记录、评说。虽然如今已无从了解是传说在先还是灾难在先,但传说故事却能提供有关过去的线索,甚至有助于填补对很久以前地质现象的科学知识
现代南极探险活动从1957年就开始了,当时一艘载着苏联南极探险队成员的船只来到了南极东部冰盖,他们的目的是要到达在靠近人迹罕至的冰极(或称“难抵冰极”)处建立的一个科考基地,并对南极冰下进行探查。  在向南极深处推进的过程中,他们设置了一些小规模的爆炸,记录炸弹穿过冰层和从冰下返回的震波回声。在靠近南极洲东部中心一处冰层极薄处,他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冰下山脉——高达近3000米的甘布尔泽夫山脉,其最
你或许会问:那些著名公司为什么要拿这么难的谜题考察应聘者?来看一个真实案例。一名男子J正在申请入职K公司(一家真实的全球知名IT企业,它在面试中采用了前文提及的帽子谜题),估计J的成功率只有大约1/130(即平均来说,130名应聘者中最终只有1人能进入该公司),与之相比,美国高中生申请就读美国哈佛大学的成功率大约是1/14。  J的首位面试官不仅迟到,而且大汗淋漓:他是骑车来上班的。他首先针对J的
初夏的荷塘里,正在举行昆虫界的百米气步枪比赛的决赛。比赛选手是大团扇春蜓和马奇异春蜓。这两位都是飞行艺术大师,视力超群,视野近360度。这次的空中较量,既要比拼视力,还要展示空中姿态。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荷花池之上,大团扇春蜓和马奇异春蜓先在青蛙评委的带领下,在百米之外的荷叶平台上一起放置了靶子,然后一起倒退到飞行点。  空中巡视员  圆圆算得上是蜻蜓家族里的大个头,它像一架威猛的战斗机,在领空
1916年洛威尔的突然去世,导致对X行星的搜索暂时中止。洛威尔的一位朋友说,没能找到X行星,“几乎杀死了他(洛威尔)”。洛威尔的遗孀与洛威尔天文台争夺洛威尔的遗产,这场法律战导致对X行星的搜寻停止了许多年。1925年,洛威尔天文台获得了一部新的33厘米宽视场望远镜(由洛威尔的兄弟出资),对X行星的搜索得以恢复。1929年,该天文台台长施莱弗把定位X行星的工作交给了22岁的美国堪萨斯州农场工汤博。当
根据一项新研究,利用来自人类基因组中仅9个区域的表观遗传信息,科学家就能以高达70%的准确率预测男性性倾向。这是基于分子标记预测性倾向的第一个模型。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研究的并非是包含于DNA中的基因信息,而是同卵男性双胞胎基因组中的DNA甲基化(影响一个基因何时表达及表达方式的一种DNA分子改变)模式。虽然同卵双胞胎的基因序列完全相同,但是环境因素会导致他们的DNA甲基化有差异。因此,通过研究同
(stoat)(weasel)  想要真的分辨这两种小动物可并不那么容易,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不会在我们眼前静止太长时间,因此也不会留给我们充分观察和分辨的时间。白鼬(上图)的个头更大一些,也更胆大一些,因此它们更容易被观察到;而伶鼬则更愿意远离我们的视线,偷偷地生活。但显然,仅靠个头来辨识它们并不可靠,尽管一些伶鼬确实能小到钻过一枚较大的戒指,但一些體型较大的伶鼬也和一只小白鼬差不多。  另一个
美国宇航局设想的金星载人飞船。  虽然还没有任何人去过金星,但来自地球的飞行器已经多次造访过金星。那么,从地球出发去金星,旅途要花多少时间呢?  第一艘前往金星的地球飞行器是苏联的“金星1”。1961年2月12日,它从地球升空去金星。不幸的是,科学家在2月17日与它失去联系。任务控制员没有机会进行轨道修正,因而未能指引它靠近金星。科学家推测,当年5月19日,“金星1”从距离金星10万千米处飞过。也
除了患有不算严重的牙周病以外,这个30多岁、身高约170厘米、体格健壮的男子堪称很健康。最近他喝过一种用大麦、草和小麦熬的粥,或许还吃了几口肉。然而,这却是他的最后一餐。这餐之后12-24小时之间,他就被勒杀了,颈部被从一只耳根割到另一只耳根,然后尸体被扔进丹麦的—处泥炭沼泽。此后他就躺在那里,直到1952年,当附近格劳伯尔村的居民前来挖泥炭作燃料时,他的遗骸终于重见天日。当时,他的皮肤还很完整,
除了阿米莉亚·埃尔哈特及其失踪时所驾飞机迄今下落不明外,2014年3月8日失踪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及机上的239人也至今不知所踪。实际上,自1948年以来已有超过80架可搭载40人以上的飞机失踪。这里仅介绍其中7例。  1959年 2501航班  美国“西北东方航空公司”2501航班很可能就躺在美国密歇根湖湖底,但人们没能在湖底探查到它的残骸。61年前,潜水员在这座湖的底部发现了一些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