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体系效能型对地观测体系发展战略研究

来源 :中国工程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ficaln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规划的实施,我国基本建立了陆地、海洋、大气三大系列遥感卫星系统,但也存在重卫星工程、轻数据应用、数据服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对照未来对地观测高质量、高效益、高效率的发展要求,本文采用效能分析的理念和方法开展体系效能型对地观测体系发展战略研究.在研判对地观测卫星系统的国际发展态势、总结我国领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体系效能型对地观测体系的建设需求,剖析我国领域发展面临的挑战,据此提出了以“体系效能”为特征的新一代对地观测体系发展目标、体系构成、重点任务.研究认为,为实现我国遥感卫星应用服务体系与服务能力的现代化,由业务服务型向体系效能型的跨越转变,应基于顶层设计指引,以“高分天目计划”重大项目为抓手,构建天地一体化的感知骨干网、管控数传工具网,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建强国家型谱化数据源、各类定量应用库、云产业生态平台,以此由卫星工程向卫星应用工程转型升级,构建内涵完整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
其他文献
研究发达国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参考价值.本文以主要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剖析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碳排放强度、产业结构变化特征,据此获得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经验启示.自1965年以来,通过产业转移、科技创新、服务业升级,发达国家普遍形成了“脱钩型”产业结构,即支撑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碳排放强度的产业结构,但同时出现了“制造业空心化”的新问题.针对我国产业结构所处的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高耗能行业占比较大等现实国情,研究建议积极培育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挥数字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选择.为了系统梳理技术发展现状、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本文对我国CCUS技术水平、示范进展、成本效益、潜力需求等进行了全面评估.我国CCUS技术发展迅速,与国际整体发展水平相当,目前处于工业化示范阶段,但部分关键技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工业示范方面,我国具备了大规模捕集利用与封存的工程能力,但在项目规模、技术集成、海底封存、工业应用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在减排潜力与需求方面,我国理论封存容量和行业减排需求极大,考虑源汇匹配之后不同地区陆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的发展能级与全球影响力,支撑我国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湾区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评估和国家定位研判,在“一国两制”的独特制度框架下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中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与重点任务.面向2050年,粤港澳大湾区可分“四步走”全面加速建成开放、融合、可持续的全球创新与产业高地,以科技创新发展一体化来有序推动建设“无边界”的大湾区.研究提出了重点任
作为典型的清洁能源类型之一,分布式光伏具有投资小、建设快等特点,可以有效解决能源短缺的农村地区和负荷密度高的工业区用电问题.建筑物屋顶是分布式光伏设施建设的重要载体,建筑物的数量直接关系着分布式光伏的建设潜力,因而监测和分析全国建筑的空间分布对分布式光伏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2 m分辨率国产高分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提取了全国范围的建筑区,典型区域建筑占比系数表征全国不同区域的建筑屋顶面积;分析全国建筑屋顶的空间特征,研究分布式光伏的建设潜力分布格局,结合人口空间分布提出了分布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