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则古自由则活

来源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we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士达,1943年生人,别署玄庐、老马、骥者。祖籍江苏涟水,后移居太仓。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研习书法篆刻,初以自学,进步甚缓。后于70年代初幸识吴门诸公,尤以受沙曼翁、宋季丁两位先生启迪,影响既久且深,始有进境。先生于1987年进入南京师范大学执教,历经18载春秋,到61岁退休。
  马先生是一位令人敬重的师长。对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可谓是尽职尽责、不辞辛苦,答疑解惑,极尽“园丁”之本色。未进高校执教以前,先生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唯对艺事却颇为喜爱,即使在艰苦的条件下,也一直坚持着书法和篆刻的创作。1983年,先生在上海《书法》杂志举办的首届全国篆刻征稿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可以说是对先生创作水准的一次公开认可。之后,尉天池先生独具慧眼,不拘一格,主张聘用先生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对此事,先生一直念念不忘,认为这是自己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对于尉老的提携,先生一直心存感激!
  马士达先生的书法、篆刻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艺术展览,并获得过全国中青年书展的“优秀作品奖”、全国书展的“全国奖”,日本产经新闻社第七回国际书法大展“优秀作品奖”,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联展“二等奖”等较高奖项,出版著作有《篆刻直解》《马士达——当代篆刻名家精品集》。《书法》《中国书法》《书法文献》等专业杂志曾为其做过专题介绍;《解放日报》《新华日报》及江苏电视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也对其进行过宣传报道。书法、篆刻作品曾多次被结集出版或转载录用。另有书作被中南海、西泠印社、浙江省博物馆等单位列入收藏。
  教书育人是先生所从事的职业,先生为之付出18载春秋,而最能带给先生心灵慰藉的却还是他所钟爱的艺事。先生精于篆刻,长于书法,喜拉二胡,兼能做箫,有专著出版,还能品评诗画,作文则文笔老辣、严谨务实,可谓无所不能。能有此成就,多是源于先生后天的不懈努力!
  马士达先生是当代优秀的书法家、篆刻家、篆刻理论家,生前为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副教授,执教大学讲坛近20年,他注重读书养气,悟彻艺理;勇于变法,熔古铸今,自成一家。马先生踏实诚恳,始终将内在的人格修炼当作自己从艺的基石,以人生提升艺术,以艺术阐发人生人艺双修的原则。无疑,马士达先生的人格与艺格影响着他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马士达先生之篆刻,格调甚高,可品之以“纵逸”二字。宋人黄修复解释“逸格”为“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逸”者,贵在得之自然,出于意表。
  于创作,先生自谓要得“心法”,认为“‘心法’之微,其小无内,可以殚思竭虑、明察毫芒,‘心法’之大,其大无外,可以思接千载,与天地同流”。唯于心法有得,方能体悟到“自然则古,自由则活”这条根本的艺术规律;方能达到“能入能出者真自由,能入反出者真创造,真自由、真创造者必善变,变则高标艺格”的至高境界。先生形容得于“心法”后的创作状态为“多以真情实性统帅、运用技法,看似‘无定’,实质所求‘不定之定’;看似‘无法’,实质求于‘无限之法’,故刻作每每借助鬼神,见诸天机,恣肆而通哲;变化而合道。”惟得之心法,方能在艺术创作中作自由状,唯有以自由之心“游”于艺,才能“无意而皆意,无法而皆法”,才能“澄怀味道”,这样方可“变化而合道”。变化而合道,便是得之于自然了!先生的篆刻创作便是对其理论的最好证明!
  马士达先生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以个性对抗共性的感情体验,因此作品本身必须具有独立不羁的个性特征与对人生况味的深刻品尝。先生之篆刻,气息尚古,于质朴、古厚中见出苍茫气象,更可贵之处在于作品能“动人”。之所以“动人”,是因为作品处处含“情”。此“情”含义甚深,先生之艺术追求、之真性情、之独立人格、之生活体味,皆已熔铸于其中,成为铸就作品气象的内在精神。先生“守雌”做人;虽“来自田间”,但变“俗”为“雅”;突出“个性”,“古调自爱”,主张“不主故常,随时趋变,以‘突破’去表达‘新意’”;激励后进“毋坏败”“宁真率”,尝知“读书乐”;还强调一个艺术家应有开阔的审美眼界和包容心。先生尝言:“吾书虽难言高格,然无柔弱平庸之气,诚亦无悖于‘心画’之说,足堪自慰也。”于篆刻之道,先生亦何尝不是?先生正是将自我完全倾注于这方寸之间,走刀之时心迹流露,足可谓“出于意表”也!
  临帖
  学习书法,必须从临帖入手,在一定意义上讲,临帖即学习前人的书法传统。必须充分认识到,临帖是一种入门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1.看:大处着眼,首先把握字的精神,局部观照,看清每个局部之间的联系。个别审视,精心刻画每一点画的神情举止。2.想:看在眼里,想在心里。要认真揣摩每一点画应该是怎么写的。除去要想到眼睛能够看到的有形的一面(骨、肉、血),更要兼顾到眼睛所看不到的无形的一面(神、气),做到“心存遐想”“下笔有由”。3.写:写的过程要从容不迫,下笔果断,抑扬顿挫,轻重得宜,神形兼顾,一气呵成。第一是注重神采,其次是点画适度。因为写字时难免会出现点画与字帖上的不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犹豫和彷徨,只能越写越糟(走了神)。但是如果照样无拘无束地写下去,或者急中生智,采取相应的应变与补救方法,反而可能转败为胜。同时,也使自己应变能力得到了锻炼。
  由对临而至背临,由临帖而能旁通,是临帖门道。继而转益多师,求诸广收博取,而后加入自我的性情,找到自我契机,才能涉足艺术殿堂。
  临习汉印
  临摹是学习篆刻的唯一途径,也是学习古代优良篆刻传统,领略古人篆刻情趣,掌握表现手段的有效方法。为何要临摹汉印,其实就因为“汉印”在整个印学的范畴里,相当于书法中的“楷书”一样,最有最基础的,同时也是最关键的艺术旨趣。以我妄论,秦汉印章(实指周、秦、两汉)正因为皆出于名不见经传的“无名”篆刻家之手,所以才流露出纯真,质朴的艺术情调,体现出自然去雕饰的气息。当然,这其中或许也会“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犹需要我们去“沙里淘金,择善而从”,得到艺术的“真髓”才是关键。达到有所侍从、有所进取、有所创造。在思想上坚定自己的信念,去寻找自己的艺术生命。   临摹汉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方法。为何不首先提出临习明清流派,因为明清流派也是宗法秦汉蜕变而来的,一个是本,一个是末,我们怎能舍本求末。当然在取法汉印的基础上,借鉴流派印章的长处是很必要的,因为他们确实也提供了大量的成功作品,我们不能抹杀。同样,对于现代人的印章,也只能借鉴,却不可效法。
  而临摹汉印,首先是择善而从。汉印的风格有很多,诚然不能完全凭借自己的偏爱,顾此失彼。而应该有针对性地,有意识地对各种不同风格的好作品进去临摹和借鉴,以增进宏观上的全面理解,微观上的具体把握。大体上说,印章中有些属于臃肿的,纤弱的,过于平均的,失之与板滞的,毫无特点的,流于平淡的,过于追求表面的,显得粗俗狂野怪诞不经的都是不足为取的。同样,对待汉印里的各种印章,也要做这样的筛选,以期临之有效。
  临摹的方法有四种:一、实临:印以严格的方法,通过描摹,翻印,刻制等手段力求逼真地“复制”古印。(应强调惟妙惟肖,所以确有复制、仿制的意思,印的大小1:1)二、临神:不是通过描摹印稿,而是用直观抓住临摹对象主要的特点和精神,如写生一样写成印稿,然后刻制,使临摹结果在细小枝节上与原作不尽相似,而在主要神采上有所把握。(这里不一定1:1)三、钩摹:用薄而透明的纸,大致描摹古代印迹,以此加深对古印艺术趣味的“感觉”引入脑海,接触愈多感受便愈深。四、意临:就是意味着广收和精取,取古人印章的精髓(即神韵,不局限一方)在自己刻制的内容中加以表现。
  书法审美
  书法审美,即怎样鉴别书法作品的优劣。何为好,何为劣,往往是写字者常思而迷惘的不解之题。书法欣赏与鉴赏,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如王僧虔《笔意赞》:“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发展至今,人们归结为书法的“品”与“意境美”,当代美学家朱光潜在其美学论文集中,将书法美分为“骨力,姿态,神韵,气魄”。书法本来是墨涂的痕迹,只是通过鉴赏者的目视在移情作用中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心中引起的意象(感觉)移到自己的感受到的美上去,这就是美感。对书法的审美,较为玄虚,不易说得深入浅出,有以下几个意见:1.不能忽视文字本身的规范和意义。整幅作品如大厦,每个字如建材,点画可谓基本原料不能错。2.不能与作为应用工具的文字等重、齐观。就像走路与舞蹈,讲话与唱歌,爱看跳舞但不欣赏走路,爱听唱歌,而不愿听絮絮叨叨的讲话。3.用笔与点画:点画圆厚,富有立体感。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用笔要刚劲有力,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点画肥度适宜,富有美的质感。质——点画的质地,质感,力度等。
  活学活用
  马士达先生认为艺术有一些不可言说的东西,或许就是艺术最内在、本质的东西,但恰恰就是说不出来的。这些也对他产生很多作用,所以使他的艺术手法能够做得与别人不一样,而且有这胆量去思考。关于书法章法方面的问题,“齐”与“不齐”,这种“齐”如果在艺术当中大量运用就说明你犹豫了,要从“不齐”当中“求齐”,不是表面上整整齐齐的那个东西就是“齐”,虽然乱但是有情趣,这是章法的规律。
  马士达先生是搞篆刻的人,在全国也有很大影响力,他认为篆书的技法相对最单一,它不像楷书、隶书、行书等那么难,当然草书的技法是另一种高度了。对于篆刻,很多人评论都会说到“做作”一词,其实这个词是有双重性的,什么是“做作”?什么是“不做作”?很难解释清楚,我们看印章大多就看印面,印面搞得不做作就是不做作,不是刻意地做作。从篆刻技法来讲,先生刻印朱文应该是以切刀为主,而白文则以冲刀为主,需要注意的是肯定是一个为主,一个为辅,不是单一独立的。到了一定的程度,有些人就会忘了到底是冲刀还是切刀而难以继续了。先生觉得真正懂得篆刻的人是会灵活运用而不会生搬硬套技法的。
  教室不是澡堂子
  有一学生运动时脚部受伤,每天只能穿拖鞋上课。马士达先生上课严谨,见学生如此,便严肃地说:“不要把教室当成澡堂子。”
  农民工
  马士达先生生活简朴,衣不兼彩。2003年非典,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一天,马先生到校上课,因未带教师证而被门卫误为农民工而拒之门外,费尽口舌也未允入校。无奈他只得致电美术学院领导求救,院领导亲自到校门口来接,并批评门卫以貌取人,马先生却极力为门卫辩解:“未带教师证,责任全在我,勿赖门卫,他们很负责,很好。”
  老马给力
  马士达先生因肺癌扩散备受煎熬,病中曾刻“老马给力”印,并在边款上刻下了“庚寅老马与癌症结缘,久未奏刀刻印,所作较前甚不足观,所望身体复康后应给力给力。耶!”既能看出其对生命延续的渴望、与病魔抗争的坚决,亦能现出其幽默的一面,深深地感动和鼓励着身边的同道、学生和朋友们。江苏省书协曾以此为题举办过一次募捐书法篆刻展,以为治病之需。而“今老马不再给力”,但其“很写意”的生命历程,令人敬仰。
  开路一马斯
  马老师知道书法班学生全部选修日语,一次,临近学期结束,下午要日语考试,大家告诉马老师早点下课,要复习备考,马老师很潇洒地一挥手:OK,开路一马斯。
  上课迟到
  马先生上课总是比规定时间早到半小时。有一次,先生的闹钟失灵,误了学校开往新校区的班车,纵然打车前往,还是迟到了。先生觉得有失身份,进入教室之后,当众拱手,向全班学生做自我检讨,以表示歉意。
  拍卖会
  某拍卖行以超低价位拍卖一批马士达先生的作品,学生们愤然不平,而马士达先生却淡淡一笑说:“年轻时因为太穷,既得养家糊口又要发展艺术事业,迫不得已才出售了大批作品,价钱虽然很低,但是的确也解了燃眉之急。现在想来,的确有很多精品,如今和以后可能再也没有了当时那种状态了,很有纪念意义。这批作品多年后又重现市场,想必当时买家定有不为人知之难,又不按市场价出售,可见此人还算厚道,并不贪心,也算是一种宽慰吧。你们不要叹息和计较,一个真正艺术家的作品,不是以金钱多少、名气大小、地位高低来论其价值的,它要经得住历史的检验,历史会给予公正公平的定位!”
  天妒“老马”
  对待艺事,先生视为一生之追求,从未懈怠。先生大病第二次手术后本来已恢复很好,但后又复发,先生也许已猜到自己时日不多,在与老友交流时,常流露出不甘之心,有人以为先生尚未看破生死,但有次听周师玉峰先生言方知其中缘由。先生是对自己之艺事心有不甘,他认为自己之艺事还有精进之空间,还应再有提升,但上苍留给他的时间却已可数!先生对待艺事之笃定、执着不禁令人叹服!先生曾自嘲说:“‘老马’到底有多大马力,我自己知道;‘士达’到底能‘达’成咋样,我哪敢‘大话’。”天妒“老马”,未让“老马”得以畅“达”艺境!可悲可叹!
  心系学生
  在一次展览座谈会上,马老师以“总体上持肯定的态度”,表示对某学生日后的进步抱有信心和期望。会后,他指出了该学生存在的一些粗疏简陋之处,告诫学生在技法上要进一步到位,同时又以他的一些创作经验和特殊技巧来启发这位学生。他还经常会在背后鼓励学生,只要看到年轻后学们有一点可取的地方,一点才情的展露,他都会十分肯定地“给力”。在他病重之时,医生嘱咐要多安静少说话,但每当有学生去探望他时,他仍然会情不自禁地谈艺论学,抓紧最后的时间来尽力地传授更多的经验。
其他文献
摘 要:以2018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第25题为例,具体说明物理模型的迁移能力对提高解题效率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物理模型的建立、还原、迁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物理模型;迁移能力;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12-0037-3  物理问题的解决,按其流程可划分为三大步骤:①审题,清楚问题情境;②结合所学物理知识,
摘 要:正确认识“实践体验”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关系。通过对《家庭用电》一节课堂教学的实践分析,归纳基于学生“实践体验”的课堂教学策略,认识基于学生“实践体验”课堂教学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实践体验;体验式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0008-3  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将“体验式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于2016年1月创刊。书法教育版将秉承《江苏教育》“以智者的眼光观照教育现象,以仁者的胸襟关怀教育民生”的办刊理念,全面服务书法教育,追踪书法教育发展动态,指导书法教育改革,引领和推动书法教育的研究和发展。书法教育版在体例、风格等方面将与《江苏教育·教育管理》《江苏教育·小学教学》《江苏教育·中学教学》《江苏教育·职业教育》保持一致,突出书法教学特色和“四性”,即导向性——重
陈红霞
期刊
【摘 要】在书法教学中,由于书法课程内容、教学课时与大班教学的现状存在较突出的矛盾,所以当务之急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为先。在传统书法教学模式中寻找可以突破的书法教学之“点”,以弥补“面”之不足,以期对当今小学书法教育的开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书法教学;用笔;结字法;习字法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5-0065-03  
【摘 要】写字教学需要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长,甚至是社会的各种力量参与进来。重视书写能力的提高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书写观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对学生的日常书写过程的掌握尤其重要,在培养习惯上下工夫,加大对考试、作业的书写质量的有效监控和评价力度。  【关键词】写字教学;书写习惯;过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季锋,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江苏南京,2
黄宾虹(1865—1955),祖籍安徽歙县西乡潭渡村,出生于浙江金华。原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中年更字宾虹,别署予向,晚年署虹叟、黄山山中人等。早年激于时事,参与同盟会、南社、国学保存会等,后潜心学术,深研画史、画理。曾在国粹学报、神州时报、商务印书馆等作编纂工作,并主神州国光社编纂《神州大观》。历任新华艺专、北平艺专、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学养渊博,著述宏富,诗书画印及鉴赏皆精
2006年8月28日,第19次药品降价令执行。南京市面上的一些药店和医院,再次上演了降价药品“人间蒸发”的一幕:降价的“红霉素肠溶片”,在几家医院和药店的货柜上都不见了;有的降价药如“头孢拉定”胶囊,虽然医院和药店仍在销售,但卖的已不是属于此次降价的规格。   药店不出售这类药品,是否医生也会拒开?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当前政府对医院的利润规定采用的是“顺加作价”办法,因此,医院只能在进价基础上顺加一
[关键词]卧笔;飞白;倒薤;金石气  [中图分类号]J29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 37-0030-03  [作者简介]黄伟,南京艺术学院(南京,210013)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研究生。  金农(1687-1763),原名司农,字寿田,39岁更名农,更字寿门,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诗、书、画兼善,是“扬州八怪”中的代表人物。金农一生足迹颇广,曾有数
摘 要:文章对2020年全国新课标Ⅱ卷物理学科选择题进行分析,阐述新课标Ⅱ卷选择题的试题考查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价值引领;基础性;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1)3-0039-4  1 2020年全国新课标Ⅱ卷选择题评析  1.1 2020年全国新课标Ⅱ卷选择题考查情况与考查要求分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