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外求书 自辟蹊径

来源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ai8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卧笔;飞白;倒薤;金石气
  [中图分类号]J29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 37-0030-03
  [作者简介]黄伟,南京艺术学院(南京,210013)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硕士研究生。
  金农(1687-1763),原名司农,字寿田,39岁更名农,更字寿门,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诗、书、画兼善,是“扬州八怪”中的代表人物。金农一生足迹颇广,曾有数次远游,又常来往杭州、扬州间,曾两度被荐“博学鸿词科”,但终老未能人仕。其别署甚多,如冬心先生、曲江外史、稽留山民、金吉金、苏伐罗吉苏伐罗、如来最小弟、心出家庵粥饭僧、百二砚田富翁等,不胜枚举,这也是金农书画艺术的一大特色。
  金农在书法上以较为丰富的面目示人,大致有八分书、行草、写经体楷书、楷隶、漆书五类,这五类风格在创作时间段上有先后异同,在用笔、章法、墨法、大小等各方面也各有差异,各具其美,同时,这些不同的风格又具有整体的统一性,使人一望而知是金农的作品。应当说,这些风格的最终生成,与金农几乎一以贯之的“耻向书家作奴婢,华山片石是吾师”“书法以心为师”的书学观念是分不开的。清初以来访碑之风久盛不息,但其意义更多的是落脚于考据学方面,师法汉碑者虽自晚明以来不乏其人,但金农身处康、雍、乾之世,正是董其昌、赵孟书风昌炽之时,学隶者大多并不与以“二王”为代表的晋唐书法传统全然决裂,金农“华山片石是吾师”的全面师法汉碑的口号在这种背景下就格外有其特殊的意义。且金农学汉碑而不拘泥于汉碑,而是与古代无名书手的写经、北齐的碑刻、飞白书等互相参证,并由此逐渐从最初的八分书脱胎出楷隶、写经体楷书、漆书等不同的书法风格。
  金农书法中,最具代表性也最为后世所熟知的当属“漆书”,金农将这种风格自称为“渴笔八分”(见图1)。虽有“八分”之名,但其结字往往较八分书更长,横粗而竖细,将八分书横向的波折易以竖向的“倒薤”垂笔,颇具特色。有趣的是,金农所处的时代,汉代简帛书尚未现世,但金农的“漆书”结体较长、倒薤垂笔长拖的特征,却与后来出土的简帛书多有款合之处,这也是金农非凡艺术领悟力的一种体现。“漆书”奇特的艺术特征也使得后世对其书写方法及风格来源颇为关注,清人蒋宝龄(1781-1840)称金农:“书工八分,小变汉人法,后又师《国山》及《天发神谶》两碑,截毫端作擘窠大字,甚奇。”提出了其大字(即“漆书”)来源于《国山碑》及《天发神谶碑》,并且是“截毫端”而为。金农书学《国山》及《天发》两碑之说,黄悖先生已考为清人谬传。“漆书”应是金农在“楷隶”的基础上,融合了一些飞白书的手法,参以墨色变化和一些细微的颤笔而成。至于“截毫端”之说,就“漆书”的艺术特征看,可以推断金农作“漆书”应是卧笔横刷,而不是泯灭了用笔锋芒的截毫而书。
  从“楷隶”及“漆书”中还可以看到金农在不同阶段艺术风格间的连续性与差异性。从笔法上看,金农的“漆书”是卧笔横拖,在竖画撇画中并不调锋,因而显得横粗竖细;“楷隶”的笔画似也应是卧笔而成,只不过横竖画都有调锋,因而笔画等粗(见图2)。从字的大小看,金农“楷隶”的单字大小大约在七八厘米,而“漆书”的单字大小亦在十厘米或稍大,并未有太大出入。二者在墨色上的差别则可能是由纸张等工具因素造成的。因此,金农中年笔画偏粗的楷隶书很可能是漆书前的过渡风格。但“楷隶”所追求的大多是丰腴蕴璞的“木板气”,在相同或相似的结构上,金农也毫不避讳地采用如出一辙的写法,在整体重复的书写中呈现出一种近乎美术字的特殊艺术气质,而到了“漆书”,用笔在卧笔横拖中加入了颤笔和墨色变化,结字变长且有了“倒薤”的垂笔,因而表现出一种苍茫高峻的“金石气”。应当说,这两类不同的作品表现出的不同的艺术特征和艺术风格,都体现着金农艺术手段与表现对象合辙匹配的敏锐艺术洞察力和创造力。
  这件《漆书相鹤经轴》为纸本,作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时金农65岁。作品纵156厘米,横37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节录了明人周履靖所作《相鹤经》,大意描述了蓄鹤过程中鹤随着年岁增长将会发生的变化。此作是金农“漆书”的典型之一,用笔上依旧采用卧笔横拖之法,横粗竖细,同时行笔中又多见顿挫和颤笔,如第四列第三字“十”之横等,使得着墨较少、刮擦而成的飞白部分平添沉着,不流轻浮,竖向的笔画同样具有“漆书”的典型特征,即偶见“倒薤”垂笔,如“子”“易”“薄”“时”等字,而首列“毛”字甚至将“倒薤”垂笔向上伸展,饶具特色。从章法上看,此作总体上有行有列,但单字本身有长短变化,如第三行“年”“伏”“飞”“七”等字,高矮固不相同,而在整体的有行有列之余,有的行也会稍做错位,如第四行“落”“复”“薄”“昼”“年”“生”在字形高度上出入并不太大,却显出一定幅度的高低不齐。通过这些细微变化,此作在章法上既具有整饬的整体感,在一些局部又显得错落有致。此作款字是金农典型的行草风格。其早年亦曾洵步“二王”和颜真卿,但不久就以这一类如“老树著花”一般的行草面目示人,和正文相襯托,虽轻重相殊,但意趣相近,显得颇为协调。
  总体来说,金农“漆书”乃至其他几类书法风格都呈现出较为强烈的个性,使金农书法在书史上独树一帜。这种个性强烈的书法作品本身固然不能说全无学习的价值,但从学习者的角度看,金农留给后人的宝藏远不止于“漆书”“楷隶”之规规面目,而在于其书法艺术的变革意义所带给后人的启发。不论是全面师法汉碑的“华山片石是吾师”的口号,还是兼取北齐石刻、飞白书或古人写经等不在经典序列内的书法元素,金农所做的其实是将原本不属于经典中心的艺术元素在自己的笔下整合、融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领悟能力构建出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这种“书外求书”的书法创新之途或许才是金农书法的一大金针关捩。学习者从这个角度出发去认识金农书法,较之只着眼于其点画形质,应当会有更深刻的收获。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针对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体现科学探究思想,以《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教学过程中的若干问题为例,提出了把科学探究思想融入物理实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实验教学;科学探究;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5-0007-3  物理实验是在理性思维指导下的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目前,实验教学主要集中在传统实验的创新和实验类型
摘 要:2015年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第32题是一道以欧姆定律的应用为考查内容的优秀创编题。试题给出的条件中附加了一幅关于灯泡和定值电阻的关系图像,在解题过程中,不少学生甚至部分老师都忽略了此图像的作用,甚至以为此条件是多余了。本文对此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阐述了该条件对本题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考创编题;图像条件;必不可少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
摘 要:以2018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第25题为例,具体说明物理模型的迁移能力对提高解题效率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物理模型的建立、还原、迁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物理模型;迁移能力;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12-0037-3  物理问题的解决,按其流程可划分为三大步骤:①审题,清楚问题情境;②结合所学物理知识,
摘 要:正确认识“实践体验”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关系。通过对《家庭用电》一节课堂教学的实践分析,归纳基于学生“实践体验”的课堂教学策略,认识基于学生“实践体验”课堂教学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实践体验;体验式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0008-3  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将“体验式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于2016年1月创刊。书法教育版将秉承《江苏教育》“以智者的眼光观照教育现象,以仁者的胸襟关怀教育民生”的办刊理念,全面服务书法教育,追踪书法教育发展动态,指导书法教育改革,引领和推动书法教育的研究和发展。书法教育版在体例、风格等方面将与《江苏教育·教育管理》《江苏教育·小学教学》《江苏教育·中学教学》《江苏教育·职业教育》保持一致,突出书法教学特色和“四性”,即导向性——重
陈红霞
期刊
【摘 要】在书法教学中,由于书法课程内容、教学课时与大班教学的现状存在较突出的矛盾,所以当务之急应该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为先。在传统书法教学模式中寻找可以突破的书法教学之“点”,以弥补“面”之不足,以期对当今小学书法教育的开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书法教学;用笔;结字法;习字法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5-0065-03  
【摘 要】写字教学需要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长,甚至是社会的各种力量参与进来。重视书写能力的提高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书写观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对学生的日常书写过程的掌握尤其重要,在培养习惯上下工夫,加大对考试、作业的书写质量的有效监控和评价力度。  【关键词】写字教学;书写习惯;过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季锋,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江苏南京,2
黄宾虹(1865—1955),祖籍安徽歙县西乡潭渡村,出生于浙江金华。原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中年更字宾虹,别署予向,晚年署虹叟、黄山山中人等。早年激于时事,参与同盟会、南社、国学保存会等,后潜心学术,深研画史、画理。曾在国粹学报、神州时报、商务印书馆等作编纂工作,并主神州国光社编纂《神州大观》。历任新华艺专、北平艺专、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学养渊博,著述宏富,诗书画印及鉴赏皆精
2006年8月28日,第19次药品降价令执行。南京市面上的一些药店和医院,再次上演了降价药品“人间蒸发”的一幕:降价的“红霉素肠溶片”,在几家医院和药店的货柜上都不见了;有的降价药如“头孢拉定”胶囊,虽然医院和药店仍在销售,但卖的已不是属于此次降价的规格。   药店不出售这类药品,是否医生也会拒开?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当前政府对医院的利润规定采用的是“顺加作价”办法,因此,医院只能在进价基础上顺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