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ihua511352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蹈是以人体的造型和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手段,来表现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是现代人文化生活和自娱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对幼师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
  什么是素质教育呢?李岚清同志曾经说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它提出了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合理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
  下面拟循着这个思路,谈谈粗浅的想法。
  一、生理方面
  (一)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可以塑造优美体型
  在我们幼师学生当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由于做作业、看电视、走路等姿势不正确,已经出现弯腰、驼背等不良体态。我在教学中,时常播放访谈节目给学生看,引导学生看主持人的坐姿、站姿,使学生感受到“正襟危坐”“亭亭净植”的优雅。再根据教学要求,对他们进行韧带、肌肉的延展训练,造就其挺拔、优雅、协调的体态,使学生认识自我,学会支配身体,用身体语言体现自身气质。
  (二)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协调性、灵活性和韵律感
  舞蹈教学的作用,不仅是看得见的体型训练,还有看不见的智力训练。所以《中师舞蹈教育大纲》在“二年级目标与要求”中指出,“进一步加强舞蹈基本训练,发展协调性、灵活性和韵律感,提高表现力”。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们教授的各种舞蹈,包括民族舞和外国代表性,舞步、舞姿造型和动作基本韵律特点都要掌握,每一段都要分解成若干小节,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习,而且每个动作都要到位。比如藏族舞中旋子的基本动律,是屈伸和坐懈胯,这就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反复揣摩训练,才能掌握。久不久之,他们就养成了认真观察的习惯。
  2.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观察之后,自然需要记住,记住每个动作的运动规律和运动路线,及先后顺序,及过渡方式。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现学的东西容易忘记,所以需要反复复习。俗话说,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手做。舞蹈教学主要手段是口传身授,示范讲解,学生观察、模仿,反复练习,所以容易记住。
  3.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舞蹈是通过形体来表现内心和生活的,所以学生在欣赏和表演舞蹈时,就有一个想像能力的问题。在舞蹈教学中,也有这种情况。比如蒙古族舞蹈,在四位手上做硬腕动作,可以想像成雄鹰飞翔的动作;在二位和四位手上交替作揉臂和揉腕的动作,加上圆场的转圈,可以想像成雄鹰在低空盘旋的情景。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前面说到的蒙族舞蹈的硬腕动作,它的动作要领是手腕有节奏地、有力地提和压,学生如果只是模仿,就很容易做成手掌的上下打动,所以一定要用心观察、思考、反复练习,才能正确掌握动作要领。在这个过程中,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二、心理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舞蹈训练是很苦的事,反复训练一个动作,也会显得很枯燥乏味。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没有接触过舞蹈,进校以后学习舞蹈,要进行软开度训练,例如压腿,有的学生腿架不上把杆,更别说下压。要想初步拉开软开度,把腿压下去,就需要不厌其烦地反复地去练习,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是坚持不下来的。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来自每个人的内心,自信心也需要培养。我们的学生在参加高中升学考试时,成绩并不理想,进入幼师后,普遍感到信心不足。我在舞蹈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例如第一节舞蹈课,我给学生正确的站立姿势(抬头、挺胸、提气、收腹、收臀、两眼平视、下巴微收、两手自然下垂)时,告诉他们这不仅仅是一个外部姿态,更是一种自信心的体现,只有拥有了自信心,才能做到抬头挺胸,目光向前。这时候,我会告诉学生,你是班级里面最美的。她们受到这种暗示,自信心大增,也就达到了学习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幼师舞蹈课不仅仅是舞蹈技能的学习,还有幼儿舞蹈创编的内容。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一种创新精神。舞蹈艺术源于生活,生活在变化,在进步,舞蹈所表现的内容要与时代吻合。我们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学生舞蹈创编大赛,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有创新意识。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排练节目的时候,队形和动作都要求整齐,这就要求学生在排练和表演中,注意与同伴间保持动作的协调和队行的整齐,不使自己暴露于众人之外,以致破坏舞蹈的整体效果。我县每年举办一次蔬菜博览会,开场和结束的舞蹈多由我校学生担任。这种舞蹈人数众多,规模较大,气势磅礴,对学生动作的整齐度要求非常高,例如从纵队上看右手上位,就只能看到前面一个人的手势,所以必须具有很强的团队意识,才能达到演出效果。
  三、思想方面
  舞蹈起源于劳动,是对人的活动和场景的表现,也是对生活的理解和升华。如蒙古族舞蹈《小小挤奶员》,通过模仿生活中挤奶的动作和场景,反映人们热爱劳动的情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它不仅仅是一组外部动作以及劳动场景的展示,而且能提高人的思想品质、陶冶道德情操、净化人的灵魂。
  一堂好的舞蹈课就是一次美的熏陶,各种文艺节目的排练和演出、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丰富情感,让学生在舞蹈的艺术宫殿里体验人生的哲理、情感的转折、理想的追求。当各种体验达到高峰时,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使学生在感受美、理解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舞蹈形象的熏陶和感染。
  我翻排的清华大学的舞蹈《红旗颂》,用舞蹈的艺术形象浓缩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进程。在排练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奋斗,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舞蹈也是如此,它的动作中一定包含着情感因素,欣赏和练习时一定要用心体会。   舞蹈是最高的艺术表达形式。当人的思想感情到了用文字和语言都难以充分表达的程度,就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抒发。比如人们在极度悲伤或极度愤怒的时候,往往通过捶胸顿足等肢体语言表宣泄内心的情感。正如《诗经·大序》中所说:“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些都需要学生认真体会。
  四、文化方面
  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舞蹈,都汲及极为广泛的文化内容。比如杨丽萍的傣族舞蹈《雀之灵》,通过模仿孔雀开屏、嬉水、捋毛等动作,表现傣族人民对孔雀的崇拜。在傣族人民的心中,孔雀代表着吉祥、幸福。汉族的图腾是龙,所以在节日和大型演出中,往往有舞龙的表演。因为在汉族人民的心目中,龙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是预示着吉祥如意。
  《中师舞蹈教学大纲·民族民间舞蹈》中,其“教学要求”指出:“学习民族民间舞,不仅学习舞蹈的动作,而且要学习舞蹈的风格特点和文化内涵以及表现力。通过民族舞的的学习,扩大学生眼界,积累舞蹈素材,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和表演舞蹈的能力。”其中提到“文化内涵以及表现力”“扩大学生眼界”等关键词,就涉及文化教育方面内容。
  我们知道,民间舞蹈自身含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色,是一个民族、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了不同的舞蹈形式,创造了风格各异的舞蹈文明,它是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生物本能和社会特征合理结合的产物。
  每一种民族民间舞蹈都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在一年级学习的芭蕾基训和中国古典舞身韵,二年级学习的藏族和汉族的东北秧歌,三年级学习的蒙族和维吾尔族舞蹈,四年级学习的傣族舞蹈和汉族花鼓灯,都是各民族文化内容的体现。我们在教授舞蹈时,都要介绍各民族生活习性、风俗习惯以及历史、宗教,比如讲到蒙古族舞蹈时,就会强调其游牧民族的特点,因为生活在大草原上,以马代步,所以他们舞蹈动作中,有很多模仿马的奔跑、慢步,以及举鞭、甩鞭等动作。因此通过民族民间舞蹈和外国舞蹈学习,可以了解体验各民族生活。
  比如我们的安徽的花鼓灯,它的舞蹈动作刚健朴实、欢快热烈、动作洒脱,表演风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们背后是淮河一带劳动人民的生存状况和永不放弃的精神,这个舞种的历史进程浓缩了淮河儿女生活的历史片段。
  总之,舞蹈教学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幼儿师范学校)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那么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下面我就此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思想  课程目标追求多元性、时代性、可操作性。新课程强调课程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1928年,徐志摩拿着一根纸烟向一位朋友点燃的纸烟取火,他说道“Kissing the fire”。1931年,他就在半空中对人世的火焰作最后的一吻了。璀璨短暂,惊鸿一瞥。人们在扼腕长叹之时,也许还没有瞥见同时代的另一位吻火者——梁遇春。在徐志摩离世半年之后,梁的灵魂也飞升去吻天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梁遇春就像是一颗流星,转瞬即逝。但这个青年才俊,却用他短短28年生命,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坛上
【内容摘要】书面表达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不但要求考生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而且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有的学生在平时的英语作文中有些错误是很明显的,直接影响语意的表达和考试分数,本文就学生常犯的错误简要的总结一下。  【关键词】书面表达 单词 短语  高考书面表达要求考生根据所给题目写一篇书面材料,要做到内容符合要求,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它类似于翻译,又不同于翻译。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现代社会,知识不再是单一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
【内容摘要】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一种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它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得到个性化以及全面化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本文就介绍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以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体的操作程序,最后探讨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体会,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使我们逐渐忽视了粉笔的重要作用。板书,作为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教学手段,它还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教学资源,板书设计是一门教学艺术,在很多情况下它还是具有多媒体不可替代的功能。在语文教学中,板书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尺。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板书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一、课
【内容摘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及听课观看中发现,高三复习练习课上,部分教师校对阅读理解的方式存在着几个误区。这几个误区忽略了学生体验文本的过程并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教师们应当充分利用优秀的阅读材料,开发高考复习课程资源,引领学生体验文本、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三阅读理解校对方式文本解读课程资源  高考复习过程中,学生们总会做大量的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很多课堂也被用来校对这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非常重视学生与生活的关系,他说“生活即教学”、“社会即学校”。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尝试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进而改变生活、创造生活。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学语文的种种渠道和资源,我主要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语言交际中学习
【内容摘要】外语教学的效率不在于大量的语言输入,学生的信心也很重要。教师应该分析学生缺乏自信的原因,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机,创造民主平等的氛围,教育学生愉快地进行情景交际,创造更多的学习信心。  【关键词】信心 心理暗示 教学效率  美国语言学家曾经说,有了大量合适的输入环境并不等于可以学好目的语,学习者的个性因素和外语的学习成效有关,个性因素中,自信心最重要。  一、分析学生英语学习信心不足的原因 
为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有效研究,深入践行课改模式,创建高效课堂,2012年6月5日~6月8日,学校选派20人去山东茌平杜郎口中学学习考察。我们以“仰望名校努力寻找方向,反思自己发奋脚踏实地,坚定践行课改,创设高效课堂”为宗旨,把握这次学习机会,真正学有所获。  “杜郎口”旋风“扫荡”了大江南北,关于杜郎口的各种信息也源源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头脑,当拜读完《杜郎口旋风》一书后,它那全新的高效课堂模式更引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