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分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angr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一种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它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得到个性化以及全面化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还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本文就介绍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以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体的操作程序,最后探讨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体会,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应用
  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同时也是高中阶段教学的难点之一。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学生不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使其创造能力、自身潜能等得到锻炼及挖掘。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效的改进了教学模式,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其基本框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利用一定的学习资料,包括教材、参考书等,在教师以及同学的帮助下,在问题情境背景下,通过构建知识体系,主动的获取知识。②通过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的数学知识是问题解决的前提,而问题解决是学生主动尽心知识体系建构的动力。③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扮演组织、指导教学的角色,师生之间相互依存、互相配合,只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能力。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体作用具体体现在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认知、组织方面,而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学习过程中得以体现。
  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程序
  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具体的操作程序为:
  首先,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利用数学基本知识,从生活入手,将需要解决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并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技巧的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将新学习的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逆向思维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最终目标。高中数学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具体数学问题的解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积极探究问题、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将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当作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意识的培养,才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也才符合学生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
  三、对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应用体会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意在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构建数学知识结构体系,教师基于高中数学基本知识,根据所需学习的知识,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并将学生引入到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基础,只有确保问题情境的合理性、科学性,才能发挥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作用。如概率单元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抛硬币正面的概率是多少?”“真是的50%吗?”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归纳总结,认识概率的本质,正确理解随机事件与概率事件之间的关系。②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该能够因材施教,因学生的兴趣施教,这样才能“投其所好”,使学生主动的亲近学习、亲近教师,教师也才能更好的掌握教学。③教师还可以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融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等,多元化的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化以及全面化发展能力。
  四、总结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知识构架的能力。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付红.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教育在线,2012.23(2):124-125.
  [2] 王伟亮.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教学改革,2013.34(11):38-39.
  [3] 郑源. 问题解决教学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的价值探讨[J]. 教学信息,2011.28(9):362-363.
  (作者单位:江西省东乡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注重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和注意物理演示实验四个部分阐述新课程下如何备好物理课。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多媒体技术 物理演示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感受颇多。特别是对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我认为重要一点是要抓好备课这一环节。新课程理念注重物理实验及研究性学习,且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备课的关键在于老师要能够因地、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写道:“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由此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  【技法揣摩】  一、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品位:观察自然,感受自然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多姿多彩的大自然
【内容摘要】高中三年正是学生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的年龄,他们很容易受到社会一些思想观、价值观的影响。同时,学习和生活上压力容易让他们产生困扰。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工作有效帮助学生?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存在问题 细心帮助 耐心感化 真心帮助  升入高中的学生,基本上是初中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都希望通过高中三年的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学。然而,理想很美,现实却很残酷,高中三年的学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盲生由于视力障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够全面,影响其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美工剪纸学习中则表现为:由于教师语言描述抽象性,盲生缺乏感性认识,直接影响盲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南京盲校校本课程美工《剪纸 ——梅花盘长纹》一课中,笔者通过“闻香识梅——文人咏梅——画师绘梅”等环节引入教学,用自制立体模板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再变为知性认识,利用分层教学,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
【内容摘要】古诗词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瑰宝,是中华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由于古诗词在文学上的地位之高,在语文教学上自然也是重点,然而,教学重点一定会伴随着教学难点,古诗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让它充满着魅力,但是,由于教学的方法有问题,导致古诗词变得韵味全无,学生也更像是在应付学习,根本无心品读体会,感受不到诗词的魅力。本文详细阐述了古诗词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了古诗词教学难点的原因,并且根据问题的原
【内容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目前,中学物理教学最薄弱的环节是实验,不少教师对实验,特别是学生实验不够重视,有的即使开设了学生实验,但在实验目的,要求和方法上,尤其是实验能力的培养上存在许多问题。  【关键词】物理实验现状 基本仪器 实验技能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的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那么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下面我就此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思想  课程目标追求多元性、时代性、可操作性。新课程强调课程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1928年,徐志摩拿着一根纸烟向一位朋友点燃的纸烟取火,他说道“Kissing the fire”。1931年,他就在半空中对人世的火焰作最后的一吻了。璀璨短暂,惊鸿一瞥。人们在扼腕长叹之时,也许还没有瞥见同时代的另一位吻火者——梁遇春。在徐志摩离世半年之后,梁的灵魂也飞升去吻天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梁遇春就像是一颗流星,转瞬即逝。但这个青年才俊,却用他短短28年生命,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坛上
【内容摘要】书面表达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不但要求考生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而且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有的学生在平时的英语作文中有些错误是很明显的,直接影响语意的表达和考试分数,本文就学生常犯的错误简要的总结一下。  【关键词】书面表达 单词 短语  高考书面表达要求考生根据所给题目写一篇书面材料,要做到内容符合要求,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它类似于翻译,又不同于翻译。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现代社会,知识不再是单一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