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vf43g43g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努力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支持与引导,但是不恰当的支持与引导就会成为灌输和强化训练。因此,在幼儿的学习与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支持和鼓励他们大胆的探索与表达。同时及时观察、察觉他们的需要,进行适时适当的支持。
  关键词: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案例分析
  一天,浩宇从家里带来了一个小机器人玩具,其他幼儿看到了都对这个小机器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然说:“我家里也有机器人,比你的大、比你的好看。”于是几名幼儿便对谁的机器人好看展开了争论。通过幼儿的争论我发现:幼儿对机器人好不好看产生了关注,那幼儿是不是可以用各种玩色工具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机器人穿上漂亮的衣服呢?我便用大纸箱做了一个机器人,投放到美工区,“给机器人穿花衣”的活动便产生了。
  在前两个月的活动中,幼儿已经感受了各种工具材料的操作方法,3岁左右幼儿美术创造能力基本属于“涂鸦期”,他们喜欢随意画画。因此在材料投放上,在9、10月份手指点画、海绵印画、滚子滚画的基础上,为增加难度、满足幼儿兴趣和需要,根据园所理念结合我班的特色“废旧物瓶子”添加了大小不同、瓶底花纹不同的瓶子供幼儿操作,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材料进行“给机器人穿花衣”的活动。为了了解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宜、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我对幼儿的活动过程进行了观察。
  通过观察我发现,两名女孩在操作过程中很开心,而且时不时能听到她们的声音“我要画一朵小花。”“我要画一个泡泡”“大红手”等语言,充分体现出小班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边操作边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行为与想法。小班幼儿喜欢模仿,模仿是小班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个子较小的女孩玥玥能力相对稍弱些,但她被另一名女孩舒淇的快乐情绪所调动,因此她较多的是观察舒淇的操作过程、模仿舒淇的游戏行为。当她看到舒淇运用滚子进行涂鸦特别开心时觉得很好奇,便产生了从众心理,想要去尝试滚子的操作方法:“姐姐,我也想玩。”当她拿起滚子尝试几下后觉得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便放下滚子继续玩手指点画。同时玥玥的“姐姐,我也想玩。”这句话也体现出玥玥能用语言与人交往的社会性发展。当她想操作别人正在操作的工具时,她没有去抢,而是通过商量、等待的方式来和同伴进行交流。在之后的活动中,玥玥受其他两名幼儿快乐专注的情绪影响,也愿意尝试其他材料的操作,并开心的说:“边玩这个,边玩那个。”充分体现出小班幼儿愿意尝试使用不同材料的特点。看来在活动区中投放丰富的材料有利于幼儿创作与表现。
  涂鸦期的幼儿喜欢不受约束的画画,他们会把这种绘画行为看成是一种有趣的游戏,满足于绘画过程的愉悦感。在活动中,孩子们绘画时基本上没有具体的内容,只是运用各种绘画工具随意的涂鸦,这正体现出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思维,而且他们手部小肌肉发育不够完善,此时的他们正式通过大把抓握工具材料随意性涂鸦来感知材料与色彩的。但在幼儿对机器人进行绘画过程中,机器人不稳定,出现了前后晃动的现象,这一现象不利与幼儿顺利操作,对幼儿绘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两名幼儿在转身取放材料时拥挤在一起,这表明教师将操作材料放在桌子上不利于幼儿操作。同时还发现,幼儿很喜欢操作这些工具材料,但在滚子的使用方法上还不是能够很好地掌握其用法。清宇用滚子上下连续画,画出的是一个画面,而舒淇直接从上面往下一下一下地画,画出的便是一条线。幼儿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都是不同的。作为教师的我要关注与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位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富有个性的审美感受与表达,在此基础上,根据没为幼儿的不同需要对其表现方式和技能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在活动的结尾部分,清宇和玥玥指着颜料出现了同样的声音:“老师,这个没有了。”这时的幼儿正沉浸在操作活动的快乐与喜悦中,但颜料的缺失阻碍了幼儿的探索,影响了他们的情绪,是教师的材料投放不够到位,应为幼儿提供可挤压的颜料瓶,方便幼儿自己添加颜料,为幼儿的大胆表现、自由创作创造条件。
  幼儿在参与美工区活动过程中是开心的、快乐的,正是因为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幼儿的涂画愿望得以满足,幼儿才会在区域中大胆表现。
  二、采取措施
  针对幼儿出现的这些现象,我也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一)材料投放要方便幼儿操作
  《纲要》中指出:要尽可能多地让幼儿接触各种易于使用的工具材料,这就要求我们提供的材料要方便幼儿取放、易于幼儿操作与大胆表现。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的机器人:大的、小的、立体的、平面的,同时根据11月开始进入冬季这一季节变化、结合“冬天”主题,为幼儿准备手套、帽子、围巾等半成品,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操作内容。各种工具材料也要放在机器人的下面,幼儿不用转身便可以取放材料,这就避免了拥挤现象的出现。
  (二)工具的投放要丰富多样
  在工具的投放上要充分体现丰富性,还要体现目标的多样性。小班幼儿在参与美术活动时是喜欢探索的,他们愿意尝试教师提供的各种工具,并探索其操作方法。在玩色工具上我应该将我班特色“废旧物瓶子”充分运用起来,为幼儿准备大量的瓶子,引带幼儿感知体验瓶子的不同特征,并在操作过程中探索印、滚、转等多種操作方法。同时美术形式不仅局限在玩色活动中,可以为幼儿准备纸、泥等丰富多样的材料,供幼儿撕、团、粘,感受多种美术形式的乐趣。
  (三)区域之间要有机联系、相互整合
  区域游戏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各个区域之间都应是有机联系、相互融合的。要将美工区与其他区域充分联系起来,结合11月份“冬天”的主题,将幼儿在美工区制作的帽子、手套、围巾等运用到互动墙饰中,给小熊带帽子、买手套等,还可以送到“小商店”中幼儿之间进行买卖活动。区域之间的整合有利于幼儿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四)创设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情境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应将游戏贯穿于区域活动当中,丰富“给机器人穿花衣”的情境,让幼儿感受到绘画就是在游戏,这样就能很好的激发幼儿对美工区的兴趣,更有助于幼儿大胆想象与表达。
  总之,从孩子的活动中我深刻的感受到: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充分发挥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优势,将教师的预设目标与幼儿的自发活动结合起来,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各类活动中,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孩子们会非常投入。只有教师充分考虑到幼儿,幼儿才能够大胆的去尝试,也能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是幼儿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更需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融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同时教师要创造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环境,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悦,使他们敢说、敢做,更要重视和幼儿间的情感交流,做幼儿的朋友。这样的老师才能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 引导者。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S].同心出版社.2006.7
  [2] 中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3] 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指导用书.大班/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编写组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规范背离是对规范接受过程的偏离或逆反,是品德建构过程中的异常现象, 是个体道德学习不良的表现。社会规范背离研究可以说是对规范接受过程研究之必要补充,是完整地揭示个体社会规范学习规律所必须的。本文在探讨社会规范背离行为的成因的基础上,阐述综合性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社会规范;背离;成因;纠正  社会规范的背离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会造成危害。就社会来说,每一个社会的繁荣发展都离不开稳定
期刊
摘要:《纲要》中对大班幼儿社会领域发展目标: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幼儿在一日生活和活动中参与计划的制定,教师引导他们按计划做事,不仅能发展幼儿制定计划、按计划做事的习惯养成,并能逐步学习自我管理,最终达到提高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服务;计划;能力  一、概念解析  (一) “自我管理”的定义  自我管理(self-ma
期刊
《快乐与发展》指导用书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包括幼儿的个人生活、幼儿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孩子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孩子们睁大好奇的眼睛去寻觅,张开小手去探究,孩子们的生活世界如此丰富多彩,以往我们对这些视而不见,更多地关注于教育活动,甚至煞费苦心的从其他幼儿园、幼教
期刊
摘要:幼儿园班级管理有序,不仅便于教師开展教学,而且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以及学习习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前做好计划;建立和谐、融洽地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  幼儿园日常工作繁琐而具体,而幼儿园班级是幼儿园进行保教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有序,不仅便于教师组织教学,而且有利于
期刊
摘要:自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是重要的心理“营养素”。培养孩子们相信自己的心理品质,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教师的赏识和鼓励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自信心的树立。  关键词:小班幼儿;自信心;培养策略  只有做事充满自信的人,才是将来最有可能在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贡献的人才。正因为自信,才使他们的个性、才能、智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在现实中,有的人可能认为现在的孩子有绝对的自信,不管遇到什么事总认
期刊
一、问题概述  (一)问题提出  “人之初,性育始。”鲁迅先生早年就提出过要重视早期性教育。他认为“知”比“无知”好。儿童时期形成的观念往往会对人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性的启蒙工作应该受到重视。教师、家长应该系统地学习性健康教育的知识,树立正确的观念:性教育是科学,不必躲藏,坦然地对孩子谈性。当孩子提出有关性方面的疑问时,不应采取回避的态度,应该用孩子能理解、接受的言语和方式予以解答,从正面教育,帮
期刊
摘要:《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的理念。为此,以“通过情境性游戏,减轻小班幼儿分离焦虑”为题开展本学期的研究。  关键词:情境性;分离焦虑  一、研究前提:  在对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分析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引起入园幼儿焦虑重要因素之一。三至四岁是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他们的身心尚未发育成熟,这就决定了他们在生活上、心理上比较依恋成年人,害怕与
期刊
摘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以生涯规划为选题,在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支撑下,通过千人蛋糕等活动激起学生对职业世界的兴趣探索。儿童在对其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父母的职业进行课前采访和课堂分享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对职业世界的好奇心,在课堂上通过小组互动探讨逐渐走近职业世界,认知到每种职业对从业者都有不同要求,而从事任何一项职业都需要具备方方面面的素质。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课;教学设计  
期刊
摘要: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受到来自其遗传、家庭和幼儿园多方面的影响,需要成人给予足够细心的照料。面对幼儿的情绪情感问题,幼教人员应深入分析幼儿情绪情感产生的原因,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观察、诊断与反思,给予幼儿以积极的情绪安抚。本文着重从小班幼儿消极情绪的表现出发,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以下安抚策略:“直接的肌肤接触”、“适度的支持参与”、“进行暗示引导”、 “适度的情感满足”。  关键词:小班幼
期刊
摘要:儿童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重要的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本文探讨了挫折教育、导致儿童受挫的原因,并从教育策略方面对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培养和提高儿童抗挫折能力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挫折教育;细致引导;创设情景;树立信心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个家庭的心愿。但是,在孩子的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