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情境性游戏,减轻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研究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ct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的理念。为此,以“通过情境性游戏,减轻小班幼儿分离焦虑”为题开展本学期的研究。
  关键词:情境性;分离焦虑
  一、研究前提:
  在对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分析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引起入园幼儿焦虑重要因素之一。三至四岁是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他们的身心尚未发育成熟,这就决定了他们在生活上、心理上比较依恋成年人,害怕与家长分开。而上幼儿园则使一直生活在家人关爱中的幼儿第一次与家长分离,一切的陌生难以接受,就会使幼儿产生紧张、不安、焦虑的情绪,形成入园的焦虑诸多的不适应症。
  (一)三至四岁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因此遇到困难问题时他们多是发脾气、大声哭叫。
  (二)缺乏与人交往、适应能力,面对陌生的教师、同伴以及想你的环境而感到紧张。
  (三)动作发展方面的局限导致他们手部动作灵活度不够,生活中需要自理的方面会有一定的困难。
  处于这一阶段幼儿的认知具有易转移、游戏性的特点。《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的理念。为此,以“通过情境性游戏,减轻小班幼儿分离焦虑”为题开展本学期的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
  情境化是指以教师创设的“境”,激发、带动、移入幼儿的“情”,以情动情,以情启智,以情怡性……,让情境成为一种“力“,驱动着幼儿主动去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去。以情感做纽带,把幼儿内心的情感唤醒、移入所认知的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对象上,从而加深幼儿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游戏情境化是指教师通过创设能激发幼儿情感参与的游戏环境,极大地诱发幼儿的游戏的主动性,持续强化他们的游戏兴趣,体验游戏的快乐。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延庆区第五幼儿园小四班3-4岁幼儿33名
  (二)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四、研究的过程
  蒙台梭利认为:“要帮助幼儿发展,我们就必须给他提供一个使其能自由发展的环境。”而丰富有趣的物质环境,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正是游戏的特色所在,它能使幼儿在不断的实践和活动中获得经验,各方面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小班游戏的创设尤为重要。同时小班幼儿正是在游戏中进行学习,而游戏给孩子提供了这样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點也表明:生活化、真实性的游戏环境更适合小班幼儿。为了让孩子游戏更投入,更持久,因此,我们为幼儿创设了生活化、角色化的,较真实的情景化游戏,帮助幼儿在游戏中减少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生活。
  (一)创设情境性环境,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帮助幼儿减少分离焦虑
  游戏化的一日生活是小班幼儿适宜的。孩子喜欢在情景中游戏,常常把自己当成游戏中的角色。小班幼儿具有喜欢模仿、扮演角色的特点,一个幼儿最熟悉、最感兴趣的角色能很快投入到游戏中,不仅能保持较长的时间,能使幼儿全神贯注于所玩的游戏。因此过让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参与游戏,全身心的投入游戏,体验游戏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满足,从而忘却离家的不适,减少分离焦虑。
  我们结合《香香蛋糕》主题,创设了一个“喜羊羊蛋糕房”的情境化环境,让幼儿扮演“小厨师、小客人”角色,幼儿在蛋糕房中做了不同的蛋糕,孩子边做边卖,而且巧妙的将目标渗透其中,孩子自由、开心的乐此不疲的在区域中游戏。并把做好的蛋糕送给想家哭闹的宝宝。
  在创设游戏情景时,除了创设情景化的环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动物形象和角色。例如:在主题活动“有趣的小蚂蚁”活动中,在创设孩子互动的墙饰我充分利用可爱的小蚂蚁形象,创设了一系列帮助小蚂蚁干事情的墙饰。如“我来喂一喂小蚂蚁”“我给小蚂蚁盖被子”“和小蚂蚁做游戏”等。在“我来喂一喂小蚂蚁”中,孩子们根据大、小蚂蚁喂食大小不一软硬不同的食物,在操作中学习正确使用小勺、夹子喂小蚂蚁吃食物,掌握用勺、用夹子的方法。在和小蚂蚁做游戏中幼儿利用镶嵌给小蚂蚁铺路,最后到达胜利终点。同时认识了红、黄、蓝及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孩子们在照顾小蚂蚁的同时,也培养了自身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在和小蚂蚁形象互动的过程中,熟悉并适应幼儿园生活。。
  在主题活动“我们都是好朋友”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创设了小羊一家的游戏墙饰,三只大而柔软的喜羊羊、美羊羊、懒洋洋伸着手想要拥抱孩子们,小羊的形象深受孩子们喜爱,更促使幼儿去亲近它们。游戏角色的创设和渗透不但吸引幼儿进行游戏,更转移了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幼儿的分离焦虑。
  (二)丰富情境性材料情节,激发幼儿参与兴趣,帮助幼儿减少分离焦虑
  皮亚杰说过:“如果没有动作就意味着与外部世界失去接触。认知结构是主体与客体作用的结果。”小班幼儿是具体形象思维的,他们喜欢摆弄形象生动、有趣、丰富的各种操作材料,根据幼儿这一特点,在游戏中就要为他们提供操作性强的、具有情境性的游戏材料,让不同的游戏材料构成一个连贯的游戏情节,诱发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激发游戏兴趣,从而体验游戏的快乐,减少他们的分离焦虑。
  在蛋糕房中,提供了蛋糕胚、糖果心和糖果包装纸等游戏所需物品,让幼儿尝试着包糖果,然后再给宝宝喂糖果,可以做不同形状的糖,为给不同的嘴巴形状的动物,在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的同时,他们对“工作”的胜任感代替了初入园不适的消极情绪。
  1.投放幼儿喜爱的游戏材料
  为了让宝宝在游戏更加投入,我们结合主题投放了一些和这些动物形象相关的游戏材料。如:投放了可爱的大狮子、可爱的小刺猬,引导幼儿给小动物夹鬃毛、背果果,锻炼小手灵活性。这些丰富的游戏材料孩子们在游戏中更加专注了,在游戏的情景中孩子的情绪得到了有效的稳定。
  2.投放富于变化的游戏材料
  例如在区域中投放一些相对比玩法比较多的玩具。如:一些瓶盖等,又可以穿,也可以摆。套筒的玩法,孔雀开屏的,葫芦系列玩具等等,通过不同的变化来抓住幼儿的关注点,使幼儿百玩不厌,在新鲜事物的刺激下,幼儿自然的投入,从而有下的转移了幼儿的注意力,为稳定幼儿情绪奠定了基础。
  (三)充分利用隐性环境,支持幼儿进行游戏,帮助幼儿减少分离焦虑
  刚刚离开家庭的幼儿,进入幼儿园后面对老师有着莫名的依赖。因此,在游戏中,教师充当着各种幼儿需要的角色,一会儿是干尽坏事的大灰狼,一会又是无所不能的超人。除此之外,在开展游戏情景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幼儿的兴趣提供支持。
  1.创设游戏所需环境
  在主题活动中宝宝们萌发了爱护小蚂蚁的情感,在建筑区中我投放了大小不一,高矮不同的小蚂蚁,幼儿喜欢给小蚂蚁盖房子。锻炼堆高、围拢、延长的技能,从而提高幼儿的搭建水平。
  2.教育目标的隐性支持环境
  为了让孩子活动时更加自主,我们把目标巧妙的渗透到环境中。如在手套商店中,孩子需要制作手套,有的宝宝不会制作,或者不知道怎样制作,教师就将手套的目标在环境中进行体现,如:熊妈妈戴的手套有绘画的格子的,波浪线的等等,熊爸爸的有玩色的,熊宝宝的手套时团的粘得等等。孩子就可以自己去选择做的手套是什么样的,既减少了教师的指导,也让孩子更加自主的进行选择。
  情境性游戏的开展更加符合孩子的需要,创设情景性环境,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丰富情景性区域材料情节,激发幼儿参与兴趣,充分利用教师和隐性环境等巧妙的支持,支持幼儿进行情景游戏。让孩子更加快乐的游戏,获得更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快乐与发展小班教师指导用书
其他文献
摘要:情感素质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核心因素,情感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幼儿期是健康情感形成的关键期,也是情感教育的最佳期。笔者尝试通过营造宽松的、充满爱心的精神环境;开展专门的情感体验活动 ;加强家园联系,形成教育合力等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情感的培养。  关键词:小班幼儿;情感;培养  在我原來所在的小班幼儿中,发现有的幼儿整天闷闷不乐,有的常乱发脾气、一触即发、暴跳如雷。有位宝宝哭闹我去安抚他,他却
期刊
摘要:本案例主要描述心理教师通过信任和尊重教育理念,采取相关的课堂管理技巧,帮助一名三年級的男生改善上心理课的课堂表现,最终取得一定效果。心理教师通过这一教育案例反思心理课堂的课堂管理技巧,并提出尊重和信任对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信任;尊重;课堂管理  一、案例背景  梦是一名三年级的小男生,个头中等,体型稍胖,眯眯的小眼睛笑起来特别可爱,让人很想认识他,与他做朋友。在我的课堂上算不上是
期刊
摘要:对幼儿来说,班级是具体的学习生活环境,他们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班级内进行的,因此幼儿的健康成长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实施和管理。本文阐述了如何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促进班级工作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有效管理  班级是幼儿园实施保教任务的小集体。对幼儿来说,班级是学习与生活的场所,他们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班级内进行的,因此幼儿的健康成长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
期刊
摘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知错不改,存在一些叛逆心理。当在教师面前发生这种情况时,教师要正确对待,不然教育会适得其反。针对该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案例,为教师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逆反情绪;积极语言;积极期待;尊重  一、案例描述  小伟上小学五年级,是个偏科的孩子,特别喜欢数学和英语,数学课即使不听,总是在玩自己的东西,但是考试的时候总是班级
期刊
摘要:社会规范背离是对规范接受过程的偏离或逆反,是品德建构过程中的异常现象, 是个体道德学习不良的表现。社会规范背离研究可以说是对规范接受过程研究之必要补充,是完整地揭示个体社会规范学习规律所必须的。本文在探讨社会规范背离行为的成因的基础上,阐述综合性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社会规范;背离;成因;纠正  社会规范的背离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会造成危害。就社会来说,每一个社会的繁荣发展都离不开稳定
期刊
摘要:《纲要》中对大班幼儿社会领域发展目标: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幼儿在一日生活和活动中参与计划的制定,教师引导他们按计划做事,不仅能发展幼儿制定计划、按计划做事的习惯养成,并能逐步学习自我管理,最终达到提高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服务;计划;能力  一、概念解析  (一) “自我管理”的定义  自我管理(self-ma
期刊
《快乐与发展》指导用书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包括幼儿的个人生活、幼儿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孩子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孩子们睁大好奇的眼睛去寻觅,张开小手去探究,孩子们的生活世界如此丰富多彩,以往我们对这些视而不见,更多地关注于教育活动,甚至煞费苦心的从其他幼儿园、幼教
期刊
摘要:幼儿园班级管理有序,不仅便于教師开展教学,而且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以及学习习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前做好计划;建立和谐、融洽地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  幼儿园日常工作繁琐而具体,而幼儿园班级是幼儿园进行保教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有序,不仅便于教师组织教学,而且有利于
期刊
摘要:自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是重要的心理“营养素”。培养孩子们相信自己的心理品质,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教师的赏识和鼓励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自信心的树立。  关键词:小班幼儿;自信心;培养策略  只有做事充满自信的人,才是将来最有可能在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贡献的人才。正因为自信,才使他们的个性、才能、智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在现实中,有的人可能认为现在的孩子有绝对的自信,不管遇到什么事总认
期刊
一、问题概述  (一)问题提出  “人之初,性育始。”鲁迅先生早年就提出过要重视早期性教育。他认为“知”比“无知”好。儿童时期形成的观念往往会对人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性的启蒙工作应该受到重视。教师、家长应该系统地学习性健康教育的知识,树立正确的观念:性教育是科学,不必躲藏,坦然地对孩子谈性。当孩子提出有关性方面的疑问时,不应采取回避的态度,应该用孩子能理解、接受的言语和方式予以解答,从正面教育,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