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社会中的教育重塑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问题的提出:景观社会中的视觉迷失
  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Guy Dobord)在其新社会批判理论中指出:“在现代生产条件下,其整个的社会生活都表现为一种巨大的景观积聚。曾经直接存在着的所有一切,现在都变成了纯粹的表征。”[1]景观(spectacle)原意为一种被展现出来的可视的客观景色、景象,也意指一种主体性的、有意识的表演和做秀。人们因对景观迷入而丧失对本真生活的渴望和要求,资本家通过控制景观生成和变换来操纵整个社会生活。[2]这与影像的存在和传播密不可分,現今影像的来源由单一变得丰富:电视、电影、动漫,真人秀、广告、直播……从线上到线下,伴着不断迭代的软硬件、移动互联网和碎片化生活方式的流行,微电影、微视频、微动画等几乎占据了人们所有的闲暇时间。
  在影像“泛滥”过程中,动漫的飞速发展不容小觑——2012年,全球动漫产业规模达到2070亿美元,主要的动漫市场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法国、英国、韩国以及德国,多数国家的动漫产业复合年增长率为7%。[3]美国和日本的动漫企业投巨资本拍摄动画片,耗资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以创意大国美国举例,迪士尼、梦工厂、20世纪福克斯、MARVEL(漫威)和DC等公司推出了《米老鼠与唐老鸭》《玩具总动员》《阿凡达》《变形金刚》《星球大战》等影片,成功塑造了蜘蛛侠、蝙蝠侠、美国队长等诸多漫画英雄形象,票房和周边衍生品创造了极大的商业和文化价值。迪士尼和环球等厂商不仅发行动画电影,还建设了庞大的主题乐园并生产相关衍生品,构建起完整的动漫生态圈。日本某动画片在我国视频网站上播放量超过10亿,创造了新的播放记录,显示了动漫强大的影响力。
  动漫展在此蓬勃态势下应运而生。资历最老的圣地亚哥动漫展(San Diego Comic-Con,SDCC)每年十余万张门票常是一票难求。励德博览集团(ReedPOP,以下简称励德)2010年创办芝加哥动漫娱乐展(Chicago Comic
其他文献
[摘要] 电影《晚娘》刻画了一个非同一般的情欲世界。这个惊世骇俗的世界给观者的心灵带来震撼。但震撼人心的也许不是情欲本身,而是通过情欲所揭示出来的罪孽,以及由这罪孽所带来的一系列报应。  [关键词] 《晚娘》情欲罪孽  电影《晚娘》刻画了一个非同一般的情欲世界。这个惊世骇俗的世界给观者的心灵带来震撼。但震撼人心的也许不是情欲本身,而是通过情欲所揭示出来的罪孽,以及由这罪孽所带来的一系列报应。  不
——国家形象的多维构建曾经有学者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问题不是经济,而是被扭曲的国家形象。”[1]因为种种历史原因,中國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西方中心主义视角下的“他者”,中国国家形象在西方话语霸权下变形扭曲。如果说过去因为经济不够发达,我们没有足够的话语权纠正国家形象,时至今日,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然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中国崛起之船已经扬帆起航,重塑中国形象就成为当代
一、 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梵·迪克的新闻话语理论为分析框架,探究纪录片文本如何用一系列细节表现宏观主题。话语分析法作为质化的研究方法,能够更有力地阐释纪录片如何实现话语建构。选取的研究样本是BBC于2012年播出的纪录片《全球变化最快的地方》(The Fastest Changing Place on Earth),主要记录了重庆市巫溪县白马村长达6年的城市化进程,真实反映了城市化给当地农民带来的
电影《梦之安魂曲》改编自小休伯特塞尔比的同名小说,戴伦·艾洛诺夫斯基执导,由杰瑞德·莱托,美国女演员艾伦·鲍丝汀和珍妮佛·康纳莉主演。影片是2000年戛纳电影节的特别放映片。与曾经轰动一时的英国电影《猜火车》一样讲述当代人的精神颓废。相较于《猜火车》,《梦之安魂曲》将老年人群体也纳入叙事当中,影片氛围更加阴郁,对社会的针砭也更加深刻有力。影片讲述了四个边缘化人物的悲剧故事——独居的寡妇萨拉接到电视
《蜘蛛侠:英雄归来》甫一上映,立即被评论界称之为自2002年首部蜘蛛侠电影上映15年来,最不一样的蜘蛛侠的回归,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影片中,皮特·帕克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少年,其成长过程中,青春自有其多面性:青春既是人生最有趣的阶段,有着令人兴奋的日常;又是人生最复杂的阶段,因为不可避免地渗杂了许多成长的烦恼,诸如对于人生的困惑,对于未来的渴望,对于成长过程中的纠结与挣扎。  一、 少年成长过程中的
影片中的色彩运用常常可以带给观众以整体影片风格的感受;服装;道具;建筑都不同色的氛围,可以带给观众明确的情绪暗示。色彩的作用通常是与电影的其他要素共同完成的, 通过与音乐的配合,与故事情节的配合等形式,让电影具备更深层次的审美价值。传统影片对于色彩运用的发挥已经具有一定的水准;斯皮尔伯格《辛德勒名单》里红衣小女孩和整体灰白影像对比对观众产生的巨大冲击;或者是《春光乍泄》中,灰白画面和彩色画面自由转
美国青春成长电影是青年群体对美国社会影响渐强,在影视艺术作品中深刻体现与反映的结果。美国视阈内的青春是包容的,青春的成长是开放的,这种强烈的包容性与开放性直接激活了美国青春成长电影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大繁荣,这种事实上的类型化电影对于电影体系而言可谓意义非凡,尤其是将其作为最终成长结果的参照系,显然使得青春的过程变得更具有多重值得深刻品味的含义。  一、 叙事的人性视角表达  (一)复杂多元的人性化视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以下简称《我》)和《春天华尔兹》(以下简称《春》)是现在中国与韩国具有代表性的青春偶像剧。在服装设计环节上都体现出本国偶像剧特有模式,都具有创新性,有较强的研究价值。《春》的导演是尹锡湖,讲述穿越时空的唯美爱情故事,主人公相识于小岛,因意外失去联系,15年后在奥地利重逢。《我》剧讲述周蒙和李然、戴妍和葛俊两段相爱却分离的故事。在苏洲小桥、香格里拉寺庙、江南青砖小楼等突显中国
视觉艺术是人类自20世纪初叶电影问世之后,不断获得升华的一种越来越重要的美学表现形式。视觉艺术的表达直接作用于人类最为原始的先天性视知觉器官,为人类带来了美学的高级享受与身心双重的娱乐性体验。进入21世纪以来,后现代式的创制为影视艺术带来了更加辉煌绚丽的视听语言表达,尤其是影视艺术作品中场景的唯美视觉,更是令观众极易产生沉浸感、临场感、移情感。针对场景唯美视觉进一步的研究,既有利有揭开场景唯美视觉
[摘要] 《肉》是一部反映尊严、肉体和生活的电影,该影片具有双层含义,它既是故事的核心道具,又代表着人的肉体和灵魂,揭示的是当时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影片中人物的命运只是那个时代下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为了生存,以牺牲尊严为代价,进行肉与肉的交易,是人性对生命的一种敬意。  [关键词] 尊严 肉体 生活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8.019    由斯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