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色彩与影片色彩的光影重叠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片中的色彩运用常常可以带给观众以整体影片风格的感受;服装;道具;建筑都不同色的氛围,可以带给观众明确的情绪暗示。色彩的作用通常是与电影的其他要素共同完成的, 通过与音乐的配合,与故事情节的配合等形式,让电影具备更深层次的审美价值。传统影片对于色彩运用的发挥已经具有一定的水准;斯皮尔伯格《辛德勒名单》里红衣小女孩和整体灰白影像对比对观众产生的巨大冲击;或者是《春光乍泄》中,灰白画面和彩色画面自由转化对于人物心理的暗示与揭露,都呈现出相当高的艺术成就。然而在此类电影类型中;还存在一个异类,即影片拍摄的主题为画家的个人传记。[1]这就要求影片在兼顾自身色彩艺术风格的同时,表现画家的绘画风格。在色彩的布置与表达上,色彩所代表的不仅仅只是影片投射的内容的简单反应;也兼具了画家自身的心理状态乃至于总体艺术的阶段性表现风格。因此;此类电影常常兼具导演的色彩风格,和画家个人的绘画审美风格。两两相互融入,带给观众以全新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本文以《弗里达》的影片色彩运用为例,具体分析其绘画色彩与影片色彩的光影重叠的审美特点。
  一、 影片色彩的功能性意义分析
  从1906年彩色电影诞生起,色彩在影片中的重要地位就在逐渐的凸显,从单纯丰富影像内容到利用电影的光影效果制造气氛,烘托影片内容,隐喻情感发展方向等等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色彩的应用因素对于影片来说,其地位也表现得越来越重要。
  拉康的“镜像理论”中曾经提及影片对于个人因素的识别作用。个人在观影的同时,电影同样成为了个人自身反射的镜子,而且是电影的作用则是将这一层镜面反应变得更加真实。从而在人物的心理状态呼应;人物的个人自身表现,以及总体的情节发展推动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来看影片不同彩色光影的特征在艺术的表达上还涵盖了更多的含义,譬如导演的个人风格;所表现的影片主题;影片表现的独特手法;不同时代的独特色彩特征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色彩已经成为了表达影片内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影片的色彩功能意义的分析可以追溯到早期彩色电影刚刚出现的时代。在当时一部分艺术家认为彩色电影只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将一门真正的艺术变成哗众取宠的闹剧。但是随着电影的功能逐渐增强,评论也逐渐认识到,彩色电影除了在内容的丰富性上醒着观众之外,同样也丰富了电影的表达内容和表达特征。如同有声电影一样,对于影片的推动和表达,有一定明显的效果,特别是在色彩对于影片风格氛围的营造和暗示;色彩对于人物性格特点的描摹;以及色彩铺陈对于影片情感的升华有明显的作用。
  二、色彩运用对于影片剧情推动和暗示
  影片《弗里达》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前半期的南美,当时的墨西哥尚且处于半开化的状态,民族风情和南美相互融合,在画面上呈现一片绚烂的色彩。而当时的历史背景正处于全世界共产主义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在影片中可以看到大量的色彩饱和服饰;室内布景和浓烈的革命精神相融合,烘托了南美自由热烈情绪之下的一丝丝斗争的不安。
  在影片过程中,弗里达的丈夫迭戈·里维拉对于弗里达的艺术创作有较为深刻的影响,他同样也是参与共产主义运动的秘密分子;在他影响之下,弗里达开始穿着颜色浓烈的民族服装,在整体艺术表现上也开始趋于朴素的,表达个人真实感受的画作。由于弗里达幼年时患有小儿麻痹症,在18岁又曾经遭受电车车祸。[2]在早年对于弗里达生活进行描绘的同时,影片,色彩趋于黑白暗淡,在弗里达独处接近死寂的独白和暗淡的整体影片表现风格,似乎能让观众感受到在这样惨淡的色彩铺陈背后,弗里达悲惨的个人遭遇。与此同时,在弗里达参与集会所表现的影片风格呈现了一定的不同、在集会中的弗里达光艳照人;聚会中水晶灯和宾客五彩缤纷的服饰形成了呼应和对比。欢笑和相对较亮的画面调光,映衬出生命的色彩斑斓。与弗里达独处时的死寂环境形成鲜明的对照。既体现出弗里达内心生命的热爱;同时也显示出弗里达在一生中都渴望融入人群,和人产生密切联系的渴望。在表达人物心境上,弗里达的表现特征可谓一斑。
  又譬如影片在表现弗里达和迭戈·里维拉结婚时,两人的合影是电影的拍摄定格,同样也是弗里达油画呈现的画幅画面,在这张画中,丈夫里维拉穿着黑色西装和深蓝色衬衫,显得从容又富有中年男子的臃肿,而一旁瘦小的弗里达则身穿墨绿色裙子,大红色披肩。激烈的撞色既表达了弗里达在思想上的激进,也预示着未来在婚后生活中弗里达所即将面临的坎坷。同样在颜色的对比上也隐喻了作为“沉着”和“成熟”一方的里维拉对于尚处于青春少艾的弗里达的感情上的消耗和消费。从油画画幅再回到影片内容的方式也颇有传记影片的历史感,让人感到强烈的真实和画面的梦幻。
  三、 画幅色彩与影片色彩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描摹
  影片《弗里达》作为记录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的一生的传记电影,在弗里达的画作表现上也不遗余力,电影中出现了大量的弗里达一生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这些画作既是历史上的弗里达生活中心境的反映,同样也可看作为影片中重要的剧情推动道具。
  作为传记电影,影片在叙述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还负担着重现弗里达一生不同阶段的代表画作的主要任务,如何将画作融入影片而毫不突兀则是这一类传记电影的难点。《弗里达》则毫不回避画作的创作部分,反而将创作融入电影情节。譬如著名的《断裂的脊柱》,她将自己描绘为融圣塞巴斯蒂安与悲叹圣母为一体、着铁质胸衣的圣徒形象,原本是脊柱的地方却为一根裂成三截的爱奥尼亚式圆柱所填满,画面中坚硬的脊柱支撑物和娇小的身躯互相呼应,显示出了病魔的恐怖和无常,而画面之外,同样是冷色调的金属脊柱固定物和披着围巾手握着画笔描绘画面的弗里达则让人感受到了一丝感动和对于生命更为无常的理解和想象。画幅的光影色彩和影片的灯光布景色彩互相映衬,自成一格。
  影片并非单纯只着重于色彩明艳的描繪。同样还注重画面和影片光影的融合,在著名的“鸽子与大象”的桥段中,温暖柔软的黄色暖光,配合在起居室的主角,画在粗糙纸面的铅笔画——一直青蛙背上站着一只鸽子。[3]在影片浓艳的整体色彩铺陈之中,呈现出了一片宁静温和的氛围,作为放缓节奏,释放影片的情感内核上,起到的关键性的作用。弗里达的画作和布景中的柔光相互承托,表现出了电影中为数不多的弗里达和里维拉之间情感温和的桥段。   此外,弗里达常常穿着的墨西哥民族服饰则是影片的另一种表达的主要方式,墨西哥民族服颜色搭配大胆热烈;具有浓厚的民族底蕴和民族特色。弗里达以一贯的盘发,配合民族服饰的长裙和色彩浓烈的披肩,宽大而独具性格的服饰在表现女主角性格气势上显得骄傲;自尊;有着超乎常人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而服饰中浓烈热情的色彩,则从侧面体现了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一生之中身体频频出现问题的弗里达对于生命的热情以及渴望。
  在影片的后半段,弗里达因为脊椎问题截肢之后,弗里达的绘画内容反而更为激越,在色彩的选用上也更为大胆,所绘画的素材上也更为贴近心灵真实,脱离了单一的修饰和美术传统掩盖下的内容的枯燥,影片中用苍白的墙面;无光的地板;肮脏的床铺,反衬出弗里达在绘画内容上所表现的独特个性,间接传达了弗里达在故事表现中的整体含义和意义。在故事的组成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也从深层次的暗示了观众弗里达对于生命的看法,以及对于灵魂自由的追寻。从色彩的表现力来说,《弗里达》已经完成了对于主角性格的描画的烘托。
  四、 绘画与影片色彩运用对影片情感的升华
  作为女画家弗里达的传记电影,在其传记电影的影片风格设置上常常也和弗里达及其身边友人的代表作互相辉映。弗里达具有个人浓厚自身代表的小尺幅油画,色彩浓烈,内容则充满超现实的想象,和自身情绪的肆意倾泻。而里维拉作为壁画家,绘画的内容尺幅较大,并且内容和表现上比较收敛,惯例来说,影片在统筹表达上会出现一定的困难。但是,在《弗里达》这一部电影的表现上来说,很大程度上,影片的运镜和用色都呈现出一定的和谐状态。
  在影片后期,弗里达身患重病,经过多次手术,虽然身体上奄奄一息,在精神上却终究摆脱了世俗的桎梏,获得了“如同鸽子一般的自由”影片后期在色彩选用上往往选择灰暗,单调,低饱和度的色彩背景,而将患病的弗里达的至于画面中央,浓眉大眼的弗里达成为了影片关注的焦点核心,而弗里达和正在创作的画作者相互呼应——虽然弗里达身患重症,但是笔下的色彩却愈演愈烈,形成了最终对于生命的渴望,以及对于或言之成功,或言之失意的人生的一种释怀。环境的冷色调,和画面上暖色调的相互对比和冲撞,这最终凸显了弗里达个人情感的升华,一种与人无尤的直面命运的勇气。
  在背景的设置上,弗里达病重阶段中布景中还伴有灿烂的花朵作为布景。美人鲜花的比喻在这里成为了反讽。在情绪的渲染上这样和主角情绪相反的环境布置同样也在刺激观众在欣赏角度的不同感受,特别是在弗里达最后病重身亡,熊熊烈火之中,瘦弱残缺经历了一生情感上重大苦难的弗里达逐渐燃烧,化为灰烬,在情绪的渲染上,既凸显了承担了一生残酷命运的弗里达实际的弱小,也体现了弗里达看似柔弱却坚强倔强赛过烈火的灵魂本质。在情绪上升华了全剧的主题情感,从影片的基调上提升了观众对于弗里达一生的看法及其本质。烘托了主题,拔高了整体剧情的主题情感。
  结语
  《弗里达》创作于2002年,虽然创作的时间和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间隔,但是在总体艺术风格上仍然独树一帜,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来自于影片在色彩铺陈上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南美电影往往在影片背景设置的色彩铺陈上充满饱和,然而影片色彩能够烘托人物灵魂和不是主线的却并不多。[4]《弗里达》这部电影不仅仅在故事的内容上形成了相对应的烘托作用,在故事的肌理之下,同样用画作和背景色彩的双重呼应,衬托了作为女主角的弗里达一生的情感起落与命运遭遇。在故事的内核之外的同情和赞许,也在道德之外提供了观众审视这一不世出的女画家的才情与个人命运生活。从色彩对于影片其他的辅助作用来说,该片已经达到臻于化境的地步。在观影过程中,观众能够明显地感受到电影中色彩变化允许渲染上的起伏影响,进而通过色彩带给观众更深一步的情感感受,观众随着影片的色彩变化,深入体会弗里达个人创作的深层情感,从而达成对于影片和人物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李维红.色彩的控制与调整——关于动画创作中色彩的综合对比[J].美苑. 2009(1):66-69.
  [2]曹又亲.心灵的独白——关于弗里达·卡萝及她的绘画[J].艺术研究,2007(4):66-67.
  [3]李萌.解讀弗里达·卡罗作品的女性主义特质[J].电影评介,2006(17):67-68.
  [4]郭燕.走进女性艺术家的情感世界—谈弗里达·卡洛的绘画艺术[J].美苑,2004(6):55-57.
其他文献
2015年度至2016年上半年的香港电影,从产业数据方面看,本土市场票房攀升、整体回暖,本土电影增势也较为明显,但类型方面未见明显突破;香港电影在内地市场表现优秀、本土风格受欢迎。  一、 香港本土市场票房攀升,整体回暖  2015年至2016年上半年,香港电影市场整体回暖。比较近三年香港电影本土电影市场电影数量和票房数据,不难发现,香港电影市场整体票房逐呈上升趋势。2014年的总票房与2013年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作为一档“文化情感类”朗读节目,节目以人动情,以文传情,把定位的重点放在嘉宾的经历上,重拾中国文化传统力,在让观众“共情”的同时,力求把各阶层的观众囊括进来。为了反拨当下社会的浮躁风气,节目还在节奏上做足了“慢”工夫。此外,节目也十分注重意境的表达,在有意的营造中,尽显极具意境的“人文之美”、无意之境。如此种种,成为《朗读者》全面成功的有力因素。  
太空题材的影片在进行声音创作时,时常不得不去权衡一个问题:如果声音创作偏向于真实性,那么故事的张力就会有所削弱;如果偏向于戏剧性,又难免不符合科学事实。如果能把握好这个平衡,将真实感和故事张力最大化,那么这样的声音创作无疑是成功的。可以说,《地心引力》的声音设计是成功的,它尽可能地还原了太空的真实状态,同时保证了叙事的戏剧性。下面,我将从艺术创作和技术制作两个方面,对该片的声音设计进行分析。  一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媒介成为人们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方式。而电影则是融合了声色光影的叙事方式,这一叙事方式以现代技术带来了话语体系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使得电影这一叙事的话题不仅仅是电影制作方的“言说”,更是形成了自媒体时代一个即时的话语场域,成为了一个可以包罗大众的话语体系,电影叙事的话语体系中势必存在着“话题”以及相应的“述题”,从语言逻辑而言,话题和述题应该具有天然的同向性,但电影作品中的“话题”和“
在苏联时期和解体后的新俄罗斯时期,俄罗斯都拍摄了不少战争题材的电影。近年来,中国对红色经典战争题材的电影十分重视,也开始翻拍几十年前影响两三代人的红色经典作品。对经典战争电影的翻拍并不容易,既要保留其传统的美学价值,又要考虑当今电影的国际观众审美品位,考虑当代人的审美接受。俄罗斯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进行了一次经典战争电影翻拍的尝试,电影于1972年第一次改编上映,再于2015年翻拍,1972年
[摘要] 电影《晚娘》刻画了一个非同一般的情欲世界。这个惊世骇俗的世界给观者的心灵带来震撼。但震撼人心的也许不是情欲本身,而是通过情欲所揭示出来的罪孽,以及由这罪孽所带来的一系列报应。  [关键词] 《晚娘》情欲罪孽  电影《晚娘》刻画了一个非同一般的情欲世界。这个惊世骇俗的世界给观者的心灵带来震撼。但震撼人心的也许不是情欲本身,而是通过情欲所揭示出来的罪孽,以及由这罪孽所带来的一系列报应。  不
——国家形象的多维构建曾经有学者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问题不是经济,而是被扭曲的国家形象。”[1]因为种种历史原因,中國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西方中心主义视角下的“他者”,中国国家形象在西方话语霸权下变形扭曲。如果说过去因为经济不够发达,我们没有足够的话语权纠正国家形象,时至今日,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然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大国。中国崛起之船已经扬帆起航,重塑中国形象就成为当代
一、 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梵·迪克的新闻话语理论为分析框架,探究纪录片文本如何用一系列细节表现宏观主题。话语分析法作为质化的研究方法,能够更有力地阐释纪录片如何实现话语建构。选取的研究样本是BBC于2012年播出的纪录片《全球变化最快的地方》(The Fastest Changing Place on Earth),主要记录了重庆市巫溪县白马村长达6年的城市化进程,真实反映了城市化给当地农民带来的
电影《梦之安魂曲》改编自小休伯特塞尔比的同名小说,戴伦·艾洛诺夫斯基执导,由杰瑞德·莱托,美国女演员艾伦·鲍丝汀和珍妮佛·康纳莉主演。影片是2000年戛纳电影节的特别放映片。与曾经轰动一时的英国电影《猜火车》一样讲述当代人的精神颓废。相较于《猜火车》,《梦之安魂曲》将老年人群体也纳入叙事当中,影片氛围更加阴郁,对社会的针砭也更加深刻有力。影片讲述了四个边缘化人物的悲剧故事——独居的寡妇萨拉接到电视
《蜘蛛侠:英雄归来》甫一上映,立即被评论界称之为自2002年首部蜘蛛侠电影上映15年来,最不一样的蜘蛛侠的回归,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影片中,皮特·帕克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少年,其成长过程中,青春自有其多面性:青春既是人生最有趣的阶段,有着令人兴奋的日常;又是人生最复杂的阶段,因为不可避免地渗杂了许多成长的烦恼,诸如对于人生的困惑,对于未来的渴望,对于成长过程中的纠结与挣扎。  一、 少年成长过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