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与建设和谐社会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ohua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建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和谐社会的建立为我国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当前由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使得土地无法有效的进行流转,主要表现在: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不明确;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权责不清;农业产业的经济收入偏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缺乏中介组织带动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等等,这些因素导致农民的经济收入增长缓慢。因此,必须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并通过土地流转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关键词:农村;土地制度;土地流转;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D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7-0131-03
  我们所提倡的和谐社会应该是平等、民主、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人民生活共同富裕的社会,但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社会,城市和农村分割比较严重,其中土地制度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大量的耕地被占用,农民因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缺陷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又因为农业产业的收入低以及不熟悉土地流转市场的运作使得城乡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差异。现阶段,政府部门以及一些专家学者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土地流转主要包括集体土地国有化(国家征地)和集体土地所有制主体不变,使用权在市场之间的交易和转移两种类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还比较有限,但是完善制度的建立必不可少,因为,这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
  一、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何重要意义
  (一)能够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1.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有利于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我国的农业经营更加的细碎化,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机电一体化的应用,这种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分散的劳动力和狭小的生产规模不利于专业分工,农产品是集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但是由于农户自身种植技术有限或者销售渠道有限等原因,虽然付出了很多劳动却收益甚微。因此,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将获得规模效益。
  2.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有利于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变革以及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许多农民选择了打工的道路,并且获得的收入远高于在农业产业中的收入,因此,一部分农民就不愿意经营土地,出现了“撂荒”的现象;而一些种植能手或者农产品企业却需要大量的土地,出现了土地资源短缺与闲置的现象。因此,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合理的流转土地使用权,优化各生产要素,无论对农户还是种植企业都将是有利的。
  3.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农具设备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是被闲置的,只有在秋天耕种时期才会被使用,但是这些农具又是必不可少的,几乎家家户户都购置,另外,本来几家共同购置一台机器就可以滿足需要,但是独立的经营模式和不健全的社会体系使得这些资源不能够很好的被利用,从而造成重复投资,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如果土地能够进行有效的流转,进行规模化种植,让企业单独购买,将大大的减少生产的成本,为农民带来更多的收益。
  4.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一些大型收割机和喷灌机的使用需要一定规模的土地,但是分散的经营模式导致使用上出现了不经济的现象,农民们便失去对新技术的使用热情,很难再调动他们对灌溉、机械、道路等现代技术设备使用的积极性,阻碍农业的发展。另外,现代技术的信息化管理和自动化管理也需要规模经营的支持,分散的经营无法实现现代化的管理,因此,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势在必行。
  5.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有利于农民分享市场。我们都知道市场是瞬息万变的,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所以许多农户只能望而却步,毕竟单个农户是无法抵御市场所带来的风险的。但是如果完善土地流转体制,将所有的农户集中起来,不仅能够顺利的打开市场,还大大增强了其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才能够参与市场利益的分割,农民的收入才有可能增加。
  (二)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国家政府一直都强调平等和开放,这就意味着,我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之间可以进行平等交流,它的功能主要在于可以使我国的弱势群体得到有效的保护,还可以为那些真正的人才提供展现自己的平台。但是,由于我国的农民受农村土地制度的束缚无法摆脱真正的农民身份,农村土地为农民提供了最低的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失业保障,农民无论从事什么非农业的生产活动都不会放弃自己的土地。这不仅使得农民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受限,也阻碍了城市化的发展。如果有一套完善的土地流转体制,那么农村的土地和劳动力就会得到合理的配置,农民也将真正从土地制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专心致志的从事非农业生产,增加自身的收入,推动城市化的发展,缓和城乡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阻碍农村土地流转的内在机制和外在环境
  (一)阻碍土地流转的内在机制
  1.集体土地所有权不明确。土地的流转必须明确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中,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并由村民小组、村委会、乡镇府、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这样,所有权的主体就有很多种可能。多元的所有权主体在产权市场之间进行讨价还价,这样只会无谓地增加成本,土地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地分配。农村土地的实际利用率缺乏有效的监督,粗放的土地经营模式、撂荒以及私自流转的现象造成土地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2.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权责不清。集体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这种两权分离的制度在市场中并没有建立平等的关系,而是所有权的主体凌驾在使用权之上形成的配给关系,造成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权责不清的现象。土地使用者名义上有了独立自主经营的权利,但是仍然无法摆脱所有者对其土地的盲目干预,也无法拒绝他们对土地收益的随意分割,各种名目的费用极大的削弱了农民承包经营的热情,弱化了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二)阻碍土地流转的外在环境
  1.农业的收益偏低。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采购价格的增长远大于农产品销售价格的增长,并且土地的分散经营使得机械自动化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无法在农村推广普及,无法形成规模效益,造成农业产业的经营成本过高,农民们很难从中获取高额的利润,便失去了希望从土地经营中获得收益的兴趣。
  2.不健全的风险防范体制。相对于其它产业来说,农业明显的处于弱势,它不仅要抵御市场所带来的风险,还要面对大自然的灾害。我国的农田设施长久失修,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也使得农业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成本大大增加。在市场上,农产品价格无规律的波动,让农民对于变幻多端的市场很难进行决策和把控。对于小生产、高价位、大市场来说,农民在市场竞争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所以说在这种形势下,农民很难从中获得利润,也可能会血本无归。很多农村地区的人没有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等,他们靠的就是农业,把农业作为自己事业,作为自己的收入来源,因此他们不会放弃土地的承包。所以说,没有完善的抗风险体制,土地的有偿流转经营就会因存在的风险而难以推行。
  3.中介组织建设不完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外部环境不完善的另一个表现则是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建设不完善。首先,中介组织信息传递功能不完善,这使得土地的出售者和购买者无法进行及时联系,从而造成土地交易发展不理想。随着新产业的发展以及农村生产力的提高,二级市场的使用权数量将会增加,农户如果仍旧漫无目的的寻求转让对象完成交易,将大大的影响土地的流转效率,影响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交易中介匮乏。农民由于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使得一些交易过程不规范、不到位。甚至有的口头协商处理,当利益双方出现争执时农民的利益难以保证。最后,资金的匮乏。规模的土地转让和经营需要大量的資金,但是土地投资的风险大、周期长、收益低使得一些金融机构以及企业不愿投资,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土地的流转是没有活力的。
  三、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具体措施
  (一)理顺土地流转各方的产权关系
  首先,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代表并强化其职能。我国现有的土地大部分掌握在村民小组的手中,但因其经营单一、分散、实力薄弱、管理水平低下等显然不适合作为土地所有权主体代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范围特别广泛,有分属乡、村的集体经济组织、超越社区范围的集体经济组织、自由组合的非稳定型和政府管辖的稳定型的集体经济组织等,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时候,这些集体经济组织不能够完全代表村民的意愿,因此不适合作为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而村民委员会是由村民选举产生的具有较高威信的基层组织,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并能够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应当确立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代表,可以在法定的范围内对土地拥有处置权。其次,国家要放活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我国法律规定土地的流转不能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虽然这一制度凸显了以农为本的价值取向,但是却阻碍了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的发挥。因此,我们应当建立土地评价体系,综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保障几个指标考察土地的使用状况。
  (二)建立完善的流转机制
  首先,科学的测算土地的流转价格。在对农村土地进行科学的评估之后,明确土地价格,并且要加强对土地价格进行管理调控和监督。对于超过定好的价格,可以以递增比例让其交税;对于低于定好的土地价格,可以由政府优先购买。其次,将土地使用权证券化。在土地承包时给农民颁发使用权证,持证者可以将土地进行流转、抵押、租赁,但其流转要进行权属登记,这样土地流转的可操作性便大大增加,也有利于土地、劳动力、技术、资金的合理配置。最后,要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行为。一是要加强地籍管理,建立土地档案,对土地所有权进行登记、权契、造册,对土地进行丈量、记载。二是构建市场化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宏观控制,保护农地的质量和数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建立规范的流转规则,明确土地流转的范围、条件、原则以及形式,并且将流转程序公开化。
  (三)优化土地市场所处的外在环境
  首先要大力的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让一部分人真正的走出土地的限制,而不是撂荒或者低效种植,以此来促进土地的流转。其次要提高农业的比较收益,政府部门要深化改革价格体制,缩小工农业产品之间的价格差距,对棉花、粮食等农产品实行价格保护政策,提高农产品的收益。最后加强农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向农民普及土地流转制度的法律知识以及科学种植的方法和运用现代化科技产品的技能。另外,也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因转出土地而生活困难的后顾之忧。
  ——————————
  参考文献:
  〔1〕孙碧艳.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2〕詹和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实证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24).
  〔3〕郑淑琴.基于公平与效率视角的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J].知识经济,2011,(15).
  〔4〕陈秋宇.农村征地制度问题分析及对策讨论[J].商业文化,2011,(08).
  〔5〕郭思村.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企业导报,2011,(08).
  (责任编辑 赛汉)
其他文献
【摘 要】  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原则施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情,研究学生的已知未知与认知水平,课前预习程度与能力,课堂参与的兴趣点;有效设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开展的步骤。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以学定教 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要注意学生学习主动性、主体性的激发。在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差异和学习能力强
【摘 要】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他们感情丰富,思维灵活,口语表达能力快速发展。在这个时期如果重视写话教学,可以很好地把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顺利地过渡到书面语言表达上来。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写话教学,努力培养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积累写话素材的能力,让学生自觉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为今后写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我是班里的体育委员,在上体育课时,经常帮助老师做一些杂事.一次,班里立定跳远考试,我协助老师登记完了每个同学的跳远距离,同学们围着老师问自己的分数.老师说:“现在还不知
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不仅脍炙人口,文学艺术价值也很高,而且许多诗句中蕴涵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在平时的学习中,进行了搜集整理,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不妨抄录部分,与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学设施也越来越轻捷、方便.但现在教学中所用的示教圆规,还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如针尖不能在黑板上固定,尺寸太大,不易操作等等.在使用过程中,根
学习物理离不开做各种各样的小实验.因为做小实验,一些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因为做小实验,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幸福快乐;因为做小实验,我们才会发现生活的绚丽多彩,明白它的奥秘
提起爱因斯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对他的故事每个人多少都会有那么一点了解,我也一样.
一、要充分重视理论知识的基础性rn电视机原理的教学,尽管理论性强,教学起点高,学生接受能力差,但对学生必须掌握或了解的理论知识不能放松或降低要求,决不能以单纯的操作实
在没有磁性的世界里,万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n这一天,我7点半才起床,因为闹钟没有了磁性,无法将我从梦里叫醒.这下可惨了,上学准会迟到的!我起床后,来到厨房,想用电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