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校园足球比赛心理初探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er9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校园足球比赛,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各队之间的技术水平十分接近,在比赛中与其说是比技术,不如说是比心理,哪个队的心理承受能力强,临场发挥出色,胜利的天平就会向哪边倾斜。本文通过对中学生校园足球比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同心理现象进行分析,初步探讨如何消除中学生比赛过程中出现的紧张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比赛成绩。
  一、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特征和克服方法
  1. 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特征
  中学生足球队由于训练时间短,队员好动、易兴奋,但持续时间不长,因此临近比赛时容易产生过分激动、淡薄、盲目自信状态。(1)赛前过分激动状态。主要表现为过度兴奋、焦虑和惊慌,晚上睡不着觉,赛前训练注意力不集中,听不进教练的指导,记忆力减退,心率过快,手脚发抖等。(2)赛前淡薄状态。主要表现为运动员情绪低落,四肢无力,反应迟钝,意志消沉,缺乏信心,甚至不想参加比赛。(3)赛前盲目自信状态。主要表现为运动员表面看起来很兴奋,还没比赛就想到赛后怎样去庆贺,心浮气躁,盲目乐观,总是相信会取胜,不愿冷静思考面临的困难,根本不会想到足球场上的偶然性;如果比赛时落后于对手,心态就会变化,导致精神崩溃,一败涂地。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运动员比赛经验不足,自我控制能力差,意志薄弱,比赛动机过于强烈。这种心理现象主要是由运动员个人的因素造成的。因为过度紧张而造成抑制,或者赛前训练量过大造成疲劳,受伤病困扰,或者以前比赛曾多次输给对方,造成心理障碍。
  2.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克服方法
  提高训练水平,在准备期要多参加各种邀请赛、对抗赛,丰富比赛经验。赛前的动员会要加强思想教育,调整比赛动机,以及做好比赛前的思想工作。适当调整训练强度,防止球员赛前过度疲劳。赛前单独谈话,通过友善交谈,使队员明确比赛的任务和意义,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增强信心,鼓舞斗志。教练在赛前要了解本队队员的思想动向,说明竞赛规程,明确参赛的目标和意义。赛前的准备会要详细分析比赛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应对方法。如比分领先或落后时要保持怎样的心态,受场地、观众、裁判的影响时又该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等。
  二、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紧张心理状态的特征和克服方法
  1.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紧张心理状态的特征
  比赛时过度紧张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心跳加速,肌肉发抖,面红耳赤或脸色发白,血压升高,尿频,头晕脑涨,注意力不集中,脑袋一片空白,不能执行教练的意图。比赛时过度紧张的原因:(1)队员对比赛要求过高,想赢怕输,过于考虑比赛成绩和名次。比赛中遇到的困难较多,对手比自己预想中的更强大,本队处于被动之中,自己的技术和体力又难以满足激烈对抗的要求。由于过去的失败经历而产生心理不安等。(2)队员对比赛的环境、场地及天气不适应而造成心理紧张。比赛时受观众、裁判等外界压力过大,特别是在比分落后时,队员的心态易发生变化。(3)赛前训练不够或训练过度,睡眠不足或营养供应不足,引起疲劳,带来心理紧张。
  2.运动员比赛过程中过度紧张状态的克服方法
  (1)呼吸调整法。运动员在比赛中过度紧张时,往往感到胸闷气短,呼吸急促,此时可放慢节奏深呼吸以消除紧张。(2)自我暗示法。在比赛时出现情绪不稳定时,可采用针对性的言语,如“我的感觉很好” “我已准备好了”,以默念的方式来暗示自己,稳定情绪。(3)注意力的调控。当观众、对手或裁判等外界因素的刺激,引发自己产生激动和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时,应用深呼吸和使肌肉紧张起来的方法,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比赛中。(4)不要说“不”。当出现过度紧张时,不要讲负面的话,有时候“不”是负面情绪的来源。(5)互相鼓励。当场上的气氛过于紧张、沉闷时,队员之间一声“太好了”“你的射门非常漂亮”等鼓励性的语言,或者一个击掌的动作,都能达到稳定自己和同伴的情绪,缓和场上紧张气氛的目的。(6)教练榜样的作用。教练在比赛中应做到临危不乱,成为队员的“主心骨”。一线的教练可能都有这种经历,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如点球、加时赛、裁判误判时,也是队员最容易极度紧张的时候,此时运动员往往会向教练投来探寻和求助的目光,这时教练的情绪会通过语言表情、身体动作向运动员传递,要用鼓励性的语言、表情使运动员信心倍增。
  在日常训练中,教练要求队员注意自己本身心态的调节,并作为一种教法来实施。教练在赛前应注意队员的心理变化,做到区别对待,合理引导,合理调节;在比赛时,要善于缓解队员的心理压力,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其他文献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的阅读活动。本文指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名著、名家作品、优秀的武侠小说、正统的各类杂志等阅读活动,不包括图画类、言情类及低级庸俗类的各种作品的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试用许多手段来促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
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只有将现今的社会进步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生活环境进行结合,才能够让学生在各个方面获得成长和进步,同时为实现新的教学变革以及完成新课标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还能够改变传统枯燥的课堂环境,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对知识急迫的渴求性,让学生自己领略到知识的魅力,学会自己或与同学合作探求知识。在课程改革中,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相当重要的。只有让教师都以全新的教育
一、提出问题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对植物的顶端优势是这样解释的: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和侧芽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顶芽旺盛生长时,会抑制侧芽生长。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顶芽停止生长,一些侧芽就会迅速生长。自然界中,不同植物之间、同种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以及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均表现出不同的顶端优势现象。那么,影响植物顶端优势的因素有哪些呢?
自从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课堂能留给学生较多的自主学习和交流时间,琅琅的读书声少了,轰轰烈烈的讨论、对话多了。每个阶段的学习检测情况也让人感到奇怪,课内语段的阅读得分率往往只有百分之六十左右,而课外短文的得分率大都在百分之七十以上。以上这些现象说明课堂教学效果不令人满意,只有少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投入学习,不少学生更像知识的拾荒者,更有甚者像观众。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首先,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学习一旦失去动力,所谓“学习”即变为机械式的被动接受,学生难学,教师难教,教学双方均苦不堪言。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点滴做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一、用幽默的语言来感染人一节课仅仅40分钟,可对于一个14岁左右的中学生,尤其是对“学困”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追求目标。课改初,我们走了不少弯路,比如过于注重形式,追求表面的热闹,淡化了数学教学的本质,致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教学效率低下,等等。现在,在追“新”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多地开始关注并深入地思考课堂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使数学课堂得到了理性的回归,发生了质的变化。课堂逐步开始去包装,存本色,有“数学味”,实现了“原生态”的
贫富差距的扩大化给我国许多人的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认同心理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现阶段的贫富差距的显性化与扩大化有其深刻的原因,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这一现象,提出科学的
目前政治课由于受课时设置、考试设置、学科地位、师生心态等因素影响而处于尴尬境地,从而导致政治课堂效率不高。对此,政治教师要顺应现实的教学需要,变革教学理念,创新教学
《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一直被中学语文课本选用。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特别是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虚处实写,实处虚写,无论是词句、结构,还是内容思想,都给人以美的享受。我每一次教学此文都被文章中所蕴含的美所打动,为文章安排的独具匠心所折服。因而在教学中,我常常抓住一个“美”字,让学生理解词句,掌握内容,分析结构,把握人物,总结主题,指导背诵,往往收到事
从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看,构建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为例,探析了构建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存在我国的初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