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积累.运用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82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阅读教学目标时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达到上述阅读教学目标,我们就必须针对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准确地把握阅读教学“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特征,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我认为小学阅读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应是阅读教学的过程。“感悟、积累、运用”是新课标十分强调的语文教学流程,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避免烦琐多余的内容分析,注重和突出“感悟、积累、运用”。
  
  一、感悟
  
  1.在品词、品句中感悟
  抓好词句教学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对词或句的比较、揣摩,是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培养其语感的主要方式。如《丰碑》一课中,将军看到一位战士冻僵后十分生气,他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如果此处把“吼”换成“喊”,就能发现原句表达了将军当时无比愤怒的特殊情感,而改动后感情的程度就明显减弱了。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讨论:“此时将军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这么生气,说明他是个怎样的将军?”理解句子的含义后,教师再用不同的语气进行范读,一种用“吼”的语调,一种用“喊”的语调,甚至还可以用“说”的语调,学生通过比较、揣摩,加深了体验,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语句的意思和人物的性格特点,对语言的敏锐程度也就提高了。
  2.在品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重在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读诗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蕴涵情感的极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恰恰反映出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的感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在范读课文时,我注意把握总的基调,以真挚、深沉、压抑的情感,用轻而缓的语气,将学生带入到无限哀思的情境之中。经过朗读训练,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既丰富了语言词汇,又陶冶了情操,培养了语感。
  3.在情境中感悟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教师依据教材有意识创设的典型场景,在情境中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语言表层意思的理解,而且易让学生产生顿悟,深刻领会语言内涵。
  如王安石诗《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名句,“绿”字则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字不仅写出春天已来到江南,而且写出了春天来到江南后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春天鲜明的色彩和勃勃的生机。在教学这一句时,教师可抓住“绿”字着力训练学生的语感,首先让学生依据诗句想象诗人作诗的情景,勾勒出诗人立于船头眺望的简笔画;继而让学生听着《春江花月夜》的乐曲,根据提示想象诗人当时的所见、所思、所感;接着让学生扮演诗人,讲述想象到的情景;最后,再向学生介绍诗人选定“绿”字之前曾想用“到”“过”“满”等字的故事,并让学生分别将这些字放入诗句中,像诗人那样吟诵、比较,体会“绿”字的妙用,从而强化学生的感受,切实提高他们通过想象感知语言形象的能力。
  
  二、积累
  
  “丰富语言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和强调的重要内容之一。怎样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背诵的目的。只有当他们明白“多读胸藏万汇”才能达到“笔下生花”“口吐莲花”的境界时,才会萌生跃跃欲试的背诵动机,由此激发有利于形成记忆的兴奋中心,兴之所至,才会乐此不疲地诵之咏之。其次,要注重在意义识记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只有理解了,才能背得快速,记得持久,否则,生吞活剥、死记硬背,往往事倍功半。最后,要把目视、口诵、耳听、心想结合起来,通过反复诵读,运用视觉、听觉刺激大脑皮层,强化识记,快速记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快速背诵的方法,如记句首词法、记关键词法、线索记忆法、分解组合法等,把强记和巧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背诵的效率。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否则,学生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不可能形成语感,就不可能形成丰厚的语言积累。新课标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是我们应当努力达成的目标。
  
  三、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训练主要是结合阅读进行句段及篇章结构方面的说写训练。一些描写精美、富于哲理、脍炙人口的语段,可以让学生熟读成诵后进行运用训练。如《白杨》一课中爸爸赞美白杨的一段话:“这白杨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是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是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段话既是对白杨的赞美,也是爸爸内心的表白。在教学时,我让学生由物及人,模仿这一句式进行“说爸爸”的训练。在此启发下,学生变换了内容,新造了这样的语段:“爸爸从来就是任劳任怨,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哪儿需要他,他很快就在哪儿安家,不管生活环境如何艰苦,也不管工作上遇到多大的困难,他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除了上述方式之外,教师还可根据学情采用扩写、续写、改写等方式进行训练,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责 编 子 君)
其他文献
益生菌制剂在日常生活中愈加常见,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人群。  益生菌与人体的互惠关系  人体肠道是微生物生存的良好场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集群1000余种,总数接近人体体细胞数量的10倍,重量更是达到1.2kg,接近人体肝脏的重量。这些微生物大部分定植于人体结肠内,包括益生菌、中性菌和有害菌。  多项研究证实有超过400~500株益生菌居住在我们的身体内。益生菌不同于致病细菌,它们的存在使肠道内
“十一五”初始,淄博市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初具规模,结合教育信息化实践,淄博市提出了“创新应用项目引领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施策略,不失时机地陆续引入一系列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创新应用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项目,有效提升了教育教学效益。本文将结合淄博市的实践案例总结回顾开展“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历程、成效,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 对“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的理解  数字时代的到来,给经济、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选有毛泽东的《新闻两则》。学生在学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则新闻时,对文内的一个标点符号提出了疑问。这句话是:“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编者注:河南全省共有111座城市,我已占101座,敌仅余10座)。”  非常明显,在上述这个句子中,“豫西之灵宝”后边是个逗号。但学生普
2014年11月,马云在首届互联网大会上提出“DT(Data Technology)时代”,他认为,人类已经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显著的特征是人们的生活被大量数据嵌入和包围,对数据的依赖越来越强。“DT时代”带来了生活的急速变化,加强隐私保护,为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成为迫切需求。  过去十年间,我国已经有多部法律、法规、规章涉及个人信息保护。比如刑法、民法总则、消费者权益
就像阿姆斯特丹的绅士水道街体现了王子与庶人平等的思想一样,荷兰语体现了这里人的谦逊内敛。他们不管多么年轻力壮或者白发苍苍,都跟小孩子似的,管啥都叫“小”。荷兰莱茵河畔阿尔芬,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和王后马克西玛参加志愿活动,国王变身“推土工”。  三周前,为了接待中国朋友来欧洲进行荷比卢高端深度文化游,我拜访了荷兰历史学家易利亚斯-哈里博瓦赫,与他进行了一次深谈。 他给我讲述了荷比卢等欧洲国家的相
片剂是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后压制而成的固体制剂,一般有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形态,由于质量稳定、剂量准确、使用方便,是应用最多的剂型之一。除口服的普通片剂外,现在许多新的剂型广泛运用于临床,因其作用原理不同,其用法也有所不同。  口含片与舌下片 口含片又称含片,使用时需含在口腔或颊部。其硬度一般较大,多用于口腔及咽喉疾患,有局部消炎、杀菌、收敛、止痛等作用,能较快发挥药效,如西瓜霜润喉片、草珊瑚含片
“有个直接的体现是教师要将学术研究成果向课程教学转化,加强国际化教师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建设,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研究生课程是‘动态调整’的。”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天友  “每年近20个研究生融入企业千余人的研究团队中,学生们会得到汲取不尽的营养,而企业也能从学生的实践中受益。”  ——潍柴动力发动机技术研究院性能开发室主任龚英利  2009年至2014年,在分类培养体系构建与课程动态调整
第1件事:要有针对性。消费者选购营养品,应根据自身的生理、生活或工作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选用,不能轻易相信广告宣传。  第2件事:要查看产品标志,区分营养品和药品。营养品的标志为“食健字”,药品的标志为“药准字”。  第3件事:要辨真偽。营养品包装上必须包含保健食品名称、批准文号、标志以及不适宜人群等内容,确保其合法性和安全性等。  第4件事:要看清成分。选购营养品时要看成分。看是否适合您。 
【摘 要】 文章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代理成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对于我国创业板中的上市公司而言,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披露和抑制代理成本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同时,代理成本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和企业绩效的中介变量,三者之间存在传导关系。  【关键词】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代理成本; 企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
【摘 要】 通过对双汇“瘦肉精”事件的考察,验证了有偏的媒体报道具有公司治理功能,从理论上解释了有偏的媒体报道发挥公司治理作用的机理。结果发现:有偏的媒体报道仍然可以发挥公司治理作用;有偏的媒体报道通过引起“轰动效应”给公司管理层带来巨大压力,触发“行政介入”、“市场压力”和“声誉机制”等机制发挥媒体治理作用。  【关键词】 媒体报道; 有偏性; 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