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sywlp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构建经济合理的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教学体系,使职业学校持续、稳定地发展,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需要。
  【关键词】社会需求 职业教育 能力 素质
  一、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的时代需求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从目前经济发展形态来看,我国尚处在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以及正在萌芽状态的知识经济等多种状态并存的状况,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各种产业在技术装备、劳动者素质、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经济走向现代化的目标,教育的发展水平、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各种产业的发展方向、深度、质量。因此,大力发展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是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紧迫任务。
  本文拟从社会需求角度就职教生的职业导向、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三者间的内在关系浅析职教生的培养策略问题。
  二、职业学校的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
  面对现代社会经济条件,职业学校教育活动必须充分重视社会需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校为主体,时刻把握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脉搏,引入企业文化精髓,采取导向式教学法,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这种教育模式可称之为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
  三、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措施
  这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它本质上要求不断地开拓和创新,增强学校自身主动变革的机制和能力,以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不断变化的需求。学校必须密切关注学科专业的发展动态,调查研究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学校自身条件,不断调整和改进校本课程,使受教者的职业选向、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三位一体,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与适应之中。具体措施如下:
  (一)重塑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现代职业教育观已将一个人的职业、生活、事业、劳动、创造及人生融为一体。现代职业教育观既是一种以职业为中心的生活教育观,又是一种以构建理想人生为宗旨,满足人的个性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广义职业教育观。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职业教育才是人类教育的总体,才能贯穿人的全部生涯。
  (二)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开创现代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新局面
  应吸收来自实践的一线工作人员加强教师队伍,培养“双师型”教师。例如:美国麦当劳公司共有30多位专职教授,负责讲授和指导各类必修课程。又如汉堡包大学一位前任校长在评价该校教授时所说:“他们没有学士资格,甚至有些高中尚未毕业,但这毕竟是麦当劳的管理人员教授麦当劳的管理方法。”这恰恰与我国现行提倡的“双师型”教师相吻合。
  (三)改革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适应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专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种类、总量和结构应同社会需求相协调。
  (四)改革职业教育的学制,实行学分制与弹性学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的回归,使学年制学习的不足日渐显见。比如,存在着专业面窄,学习时间不灵活,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等问题。因此,积极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是我国职业教育学制改革的当务之急。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使学生可以自选时间、地点、内容、难度、速度、科目等,根据自己水平和学习兴趣,自定学习步调,主动、积极反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强,并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和较高的学习效率,对学生个体适应和自主性学习带来极大便利。
  (五)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办学特色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最基本的途径,随时代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而变化。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制度的实施,确立了校本课程的重要地位。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第一,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第二,突出学生主体性,满足其个性化发展需要。
  第三,优化教育资源,发挥本校优势。
  第四,打破单一“学科本位型”课程模式,形成以“能力实践型”课程为主的课程体系。
  (六)迎接全球化的挑战,推广现代教学方法
  为了迎接全球化,我们要大规模地改变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全球化加快就业方式的改变和各行各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在增强竞争力的过程中,社交能力和团队工作的能力起了关键作用。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为了适应当今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我们必须成为具有方法能力、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的人才。全球化的挑战,要求培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人才。
  (七)把企业文化引入课堂,使职业要求、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三位一体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组成成员共同享有的一系列规范和价值观。文化是一种整体观念。它可理解为:共同的价值观和规范的集合,它赋予组织成员一种信念,向他们提供组织的行为准则。企业文化是其发展的精神支柱,使企业文化与教、科、研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职业导向、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三位一体。
  四、结束语
  总之,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面向社会需求,以国民经济急需职业为导向,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不断强化能力结构,完善素质教育,必将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对此,教育工作者应高度注意并贯彻于工作中。
  【参考文献】
  [1]王丕主编. 学校教育心理学. 河南大学出版.
  [2]施良方主编. 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盛群力主编. 现代教学设计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介质,通俗的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称为媒体了,至于媒体的内容,应该根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结合广告市场的实际需求不断更新,确保其可行性、适宜性和有效性。传统的媒体有四种,电视、广播、报纸、网站。报纸应该是第一媒体。  【关键词】媒体 报纸 传播  一、媒体与媒介的区别  媒体与媒介都属于外来语,即英语Media。两者在中文中有一
【摘 要】随着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都在逐渐实现数字化服务与管理的革新,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数字化图书馆来传递各种资源不仅方便快捷,还能够充分拓展信息资源共享的空间。纵观目前我国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在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指导下,更要提高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水平。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 以人为本 服务现状 创新途径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rhGH对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影响,观察其对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是否具有阻断或延缓作用,是否具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能够阻
【摘 要】知识是影响教师职业内部从业人员专业发展层次、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专家和新手教师的研究表明,专家较高的能力表现和丰富的知识相关,知识的多少影响着能力的表现。因此,教师如何管理自身知识以使知识得到合理的、有效的利用,如何挖掘在一定教学情境中积累的一些难以言传的、“个体性”的、“隐性”的知识,使个体隐性的经验得以理性化外显,以促使新手型教师尽快成长为成熟型教师、熟手型教师并向专家型教师转变,
目的:通过检测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辅助怀T淋巴细胞亚群CDCDRA,CDCDRO的表达及相关因子IFN-r,IL-4水平的变化,以明确RSV感染Th1/Th2反应的类型,探讨RSV下呼吸道感染诱
【摘 要】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使个体就业逐渐进入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职业生涯的不稳定性凸显,个体需面临多重职业选择。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是困扰高等教育发展的难题之一,研究分析了高校大学生的特点,阐述了无边界职业生涯是大学生突破就业难问题的路向,进而指出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力各方责任主体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无边界职业生涯 大学生 就业能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使个体就业逐渐进
【摘 要】建立“校中厂”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对学生技能实践的重要途径。在高职院校的“校中厂”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要注意场地选择、管理机制、实训体系和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中厂 实训 策略  在过去的20多年的时间里,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相对独立和发展较快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
目的:探讨进行胃肠外营养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发生胆汁淤积(Parenteralnutrition 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利于早期诊断和干预,降低脏器功能损害,提高低出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授课过程中将信息技术资源、方法和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高效完成授课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手机、网络等多媒体工具开展信息处理,进行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教师和学生要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些优势进行教学活动。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授
【摘 要】高校人才交流中心作为高等学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机构,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产物,在高等学校人事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重要的作用。高校人才交流中心的工作必须以人为本,讲究工作方法,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本文主要围绕政策规范的制定、待岗人员的日常管理、富余人员的安置、人才派遣的管理等几项工作的具体开展方法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高校人才交流中心 管理 工作方法  近年来,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