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a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之所以谈起这个话题,是因为看了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毕业班的春天”。当主持人和晶问起北京人大附中著名特级教师王金战从教二十年来的感受时,他是这样回答的:在一次参加同学聚会,看到部分同学的生活窘境时,心情非常沉重。他自责地对学生说,二十多年前我热血方刚,争强好胜,什么都敢做,什么都敢讲,缺乏经验,现在回想起来,是把学生当成了实验品,当时的很多做法其实是对你们的一种伤害。如果现在来教你们,你们每一个同学都会比现在更有出息,面对你们这些二十多年前曾教过的学生,我感到很惭愧。
  王金战老师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深沉的讲述让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我深深地震撼。二十多年的教书生涯里,我一直以“严师”自居,为曾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而骄傲、自豪,但现在听了王金战老师一席话,曾经的骄傲和自豪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悔恨、愧疚和自责,我想到的也是那些曾经被我伤害过的学生。
  其实作为教师,我还是从不愿意承认自己曾经有过失败。但实际上,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有比王老师更多的遗憾,但却一直不敢或不愿意面对现实,缺乏解剖自己的勇气。如果我们都能够向王老师那样去学习、工作和反思,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
  今天,虽然我们提倡反思,但与王金战老师相比,我们的反思太理性了。对人性和生命价值的思考往往停留在技术和操作层面,对教育本质的理解也还没有抵达心灵深处。王金战老师的一番话让我汗颜,更让我心生敬意。其实,我们在骨子里并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人看,缺少对生命的敬畏。其实,我们可以放下架子,更多的去关注学生的心灵需求。其实,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与王老师相比,我们每每遇到问题,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批评学生往往不顾及场合,语言中时常夹杂着威胁,还自以为这就是教育。人文关怀和人文阅读的缺失,使得我们的做法与教育的本质渐行渐远,更有甚者,我们打着爱的名义,实则做着伤害学生的事情,可悲的是自己还处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混沌状态。
  如果我们能真正转变了教育观念,准确理解“学校就是学生可以犯错误的地方”的含义;如果我们能以成人的胸怀去包容学生,多些理解,少些抱怨;如果我们主动拥抱变化,学会用“另类”的眼光去看学生,多一分欣赏,少一分指责;如果我们的教育多一些人文情怀,教师的内心世界充满着职业幸福感,把自己丰富的情感视为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的话,我们是不是会做得更好?
  如果我们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从而使课堂弥漫着生命气息;如果我们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在教育学生时能直抵学生的心灵;如果我们善于研究和总结教育方法,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感受,想学生之想,我们是不是会做得更好?
  如果我们能视教育为生命,从已毕业的学生身上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认真总结自己在教学中得失,看到自己教育方法上的不足,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如果我们能够认真研究教育规律,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他们成长的需要,而不是我们在讲坛上充当着主角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能做得更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自信,是脚踏实地,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的表现。它会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缤纷复杂的教育现象,享受到职业带来的幸福感,在可能的教育现实中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
  如果我们缺乏使命感,满足于今天,固步自封,不虚心聆听外界的声音,那么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只会是一句空话。当然,这还有一个客观条件,即学校要给教师营造宽松的教研氛围和良好的成长环境,不一味为追求升学率而牺性教师的身心健康。
  (作者单位:广东云浮市云浮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人教版教材二年级设置“推理”單元教学,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能够得到正确结论,但推理的思维过程不清晰。本单元内容归属于演绎推理的范畴,教材意图通过具体的例子使学生经历得到“非A即B”的简单推理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基于经验,利用表征,引导学生感悟“非A即B”的推理过程。进一步借助情境体会从“不能”到“能”,经历转化“非A即B”的过程。  【关键词】演绎推理;非A即B;表征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
【摘 要】人教版教材中“你知道吗”小栏目所包含的数学史料,如果在教学中恰当地加以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丰富数学概念的内涵,渗透数学文化。  【关键词】除号;数学文化;除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人教版教材有机渗透了数学文化内容,开辟了“你知道吗”栏目予以体现。如何挖掘教材中的这一内容,让数学文化
我在高中时体育特别差,跑1000米都很要命,从来都是不及格。到了清华之后,第一节体育课,老师告诉我们每年要测3000米长跑,跑不过不许毕业,取消推研资格。怎么办?于是每天晚上10:30,我们的自习教室关门,操场上的人就多起来了。跑半个小时再回寝室继续学习,练了一个学期,我瘦了20公斤,最后考试的时候我仅用了12分56秒就跑下了3000米,我们班最胖的人也在15分钟以内跑完了。清华校训“自强不息”给
【摘 要】小数可以看成是十进分数的特殊形式,在认识小数的时候要加强小数与十进分数的联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通过分母为10的分数来认识小数。通过分数来认识小数对学生来说存在困难,此阶段学生所学的分数仅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意义,学生认识的只是分数的形式,其认知结构中并没有作为“数”存在的分数,因此无法真正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联。在形式上建立的这种联系可能导致两种对小数认识的迷思:一是认为只要取
【摘 要】从运算看,一年级数学中的“解决问题”不是加就是减,有的学生会用猜的方式来写算式。厘清数量关系是低年级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突破的重点。突破的方向是把“内隐”的思考过程“显性化”,通过“说”“演”“画”“编”等手段,让学生想的过程变得可听、可视、可触摸,促进学生基本数量关系的掌握以及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初步获得。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解决问题;显性化  “问题解决”
“四则运算”单元的重新定位与设计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数学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地进行增删或调整。同时,由于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的更新,使得同样的课程内容在教学目标的设定、学习材料的选择、学习活动的组织上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教育部2013年审定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就是这样的典型。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邵汉民与他的团队一起,从教材比较、课程定位与策略迁移等视角,对本单元回归和新
【摘 要】运算律教学的核心是对运算律本身的理解,对其“通性通法”的理解。“什么是交换律”“交换律为什么存在”“如何借助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交换律却又体验到科学性和严密性”,这些都是要明晰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交换律 通性通法 价值  运算律是运算固有的性质。从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复数集,在数系的扩展中自然数的“基本运算律”依然保持有效。因此,基本運算律被称为“数与代数”领域的“通性
【摘要】本研究对两所幼儿园六个班级的149名儿童在大班末期的数学认知发展水平进行了跟踪考察。结果表明:(1)与中班时相比,大班末儿童的数数策略、数符号表征以及加减运算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而数量守恒概念和估算能力仍在发展之中;儿童的空间概念、分类能力和排序能力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2)儿童的几种数学认知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大班末儿童的数学认知发展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园所差异。(4)回
一、问题的缘起  “圆的面积”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重要的课程内容,它是平面图形的认识和测量中,由直线图形变为曲线图形的关键点,从研究直线图形到研究曲线图形,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跨跃。人教版教材采用实验的方法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应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例1是已知直径,先求出半径,再求面积;例2是求圆环的面积。在这样的教学后,笔者对“圆的面
【摘 要】数学课堂是一种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的过程性课堂,如何通过学科课程的整合与拓展驱动学生进行有效思维是全面实施以新课标“四基”与“四能”为核心的数学教育的有效方式。“七巧板”一课的教学,试在此基础上,从读懂学生、植入文化、制作学具、以生为本、七巧衔接、多维评价以及课后延伸的7个方面开展活动教学,通过不断操作、指导、反馈,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参与感、归属感,最终体会到七巧板的神奇之处,体会到数学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