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送走运嫁的新娘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_dan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个深秋,大红高粱已经进场,谷垛也像山一样,林立在我那个日夜牵念的老村子中。村子坐落在大山脚下,绿树掩映,溪水环绕,可是近几年由于干旱,泉眼干涸了,溪水瘦得绳子一样,粗细不均,曲曲弯弯,艰难东行。
  我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面对故乡,一切都是熟悉又熟悉的,就像熟悉爸妈日常起居一样,温暖又平常。可是这次,我却总是用眼睛读出季节的凄凉,西风,荒草,落叶,南飞的大雁……
  也许是心情有别吧,这次回来,是为了更久地远行,告别父母多年养育的恩情,还有少女的身份。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啊?现在的孩子根本无法理解我们那个年代的思维,有眷恋,有感恩,还有千丝万缕说不清的情愫。尤其我是远嫁他乡,新郎虽然不是我理想中的爱人,但却老实厚道,说不出满意,也说不出不满意,那份感觉很复杂,也很落寞。纵然心里有万千感慨,最终,我还是要跟他离开家乡,对我来说,远嫁的日子就像一座山,压得心里沉甸甸的。
  怀着一份郁郁心情,看家人张罗办喜酒,看着一大群人来来去去帮着忙碌,打理席面,心底有说不出的委屈。听着烙忙小伙边干活边哼着小曲,突然很想哭,耳边似乎想起时断时续的吉他声,那声音拨得心生疼,生疼的。但我知道,我必须要开心,因为我的他还有爸妈在看着我,我要让他们感觉到我是最快乐的新娘。我强自忍着满心忧郁,装着快乐幸福的样子,接受亲属和屯邻的祝福,听他们赞许新姑爷的稳重与白皙,虚荣心上算是有了一点满足感。那种满足,就像看贴在墙上的一幅年画,新奇感稍纵即逝。取而代之的是茫然无绪乱飞的念想,跟窗外飘忽不定的白云一起游荡着。
  也许,自幼就是老爸跟屁虫的缘故吧!对老爸总是别样的留心。这时看着老爸孤独地坐在炕头吸烟,眼睛跟着烙忙地转来转去,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眼前汁现老爸在别人家婚礼上,神采飞扬呼来喝去,迎来送往尽显大知宾风采,时不时还帅气地冲着年长者挥手致意的镜头。现在,老爸只能默默地看着,烟,点了一支又一支。其实老爸自从得了脑血栓,就经常这样眼睛跟着大家忙活,话比以前越来越少了。今天是他宝贝“二儿子”准备出嫁的日子,能想象得出,让他稳稳当当地坐在那里当太上皇,是真的比打他、骂他都难受,因为六个儿女中,我是被他当儿子养大的一个野丫头,对我的偏爱人所共知。我看着老爸,心底涌动着酸涩,强忍住泪望向窗外,窗户上由于蒸汽太多,雾气变成泪一行一行的往下淌。
  婚前宴随着日暮降临,天边的云彩烧得火一样灿烂,忙碌的人群也终于散去最后一拨,院子开始静下来,场院里稻谷的香气渐渐晕染开来。
  我们各自拖着疲惫刚想休息,老爸突然开口让妈找人去张罗一匹红马,说,明天一定要红马驾辕,送我离开家门。全家人听了爸的吩咐,都有点发懵,那时候,大部分人家都挑了车马,换成四轮车,别说是红马,就是黑马也不好找呵。于是大家开始七言八语的反对老爸,老爸的暴脾气一下就上来了,大骂姐妹们和妈都是废物,连匹红马都找不来,骂着数叨着自己蹭下炕沿,拖着一条僵硬的腿,一步一画圈地往外走,说自己去找红辕马。
  我拦着爸说,干嘛非得这样,我明天自己走路去赶车还不行么?爸甩开我说,你不懂就别掺和,明天就用红马驾辕,不然我一辈子不踏实。我回头看一眼妈和姐无奈的表情说,非要这样,我自己去找,也用不着你这样一瘸一拐地去找啊!爸恶狠狠地瞪我一眼,甩开我。我急了,拉着爸大叫,你这样是逼着我现在走人是不是?那么,我现在就走,明天就谁都不劳驾了,说着,我甩开爸,真的去收拾东西,边收拾东西边哭,我那木讷未婚夫,看着我们不知所措。
  老爸看着我伤心哭泣的样子,终于妥协,不再喊着去找红马,可是却低着头一声不吭,又开始一口接一口地抽闷烟,眼泪顺着满是皱纹的眼角滑下来。爸是个坚强的人,在我记忆的词典里,找不到老爸也会流泪这个词组。可是老爸却真地流泪了,我想我真地伤了老爸的心,我走过去,想道歉,但从小到大,我骄傲又野蛮,从来不懂道歉是一件非常煎熬的事情,就那样愣愣地站着看老爸流泪,同时也想到自己就要告别父母,一个人孤独走向一场异乡婚礼的过程,想到未婚夫的木讷,以及婚后那漫长无助的日子,眼泪也哗哗地往下淌。时至今日,那镜头依然清晰如昨。因清晰而疼痛的心时时痉挛着,那是因为,后来听说老爸闹着找红马的原因。
  老爸说,我二女儿性如烈马,在外面打拼我不担心,多苦多难,她都能担当。但这孩子前程却因某些事毁了,希望他结婚以后,能够转运,虽然男方没有红马相迎,我们可以红马相送,去去孩子身上的霉气,更何况这丫头找的男人太老实,不是他的靠山啊,估计这孩子一辈子都不会有踏实日子过,我没啥可送的,就想送孩子一份老祖宗留下来的吉利啊。
  次日,真的是马车送我远嫁,但不是红辕马,是爸的马车和我家那匹陪老爸走南闯北的铁青马。其实我知足了,那匹铁青马陪我和老爸到底走过多远的路,趟过多少河,我已经无法计算,但能送我走完少女的最后一程,也算是功德网满了。听着铁青马得得敲打路面的蹄声还有清脆的鞭稍声,依稀中觉得是老爸赶着马车奔跑在山路上……
其他文献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现在大概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人生一世自然都要经过无数的桥,除了造桥的工程人员外,恐怕要算画家见的桥最多了。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我每到一地总要寻桥。桥,多么美!“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
仲秋九月的凌云,乍阴乍晴,乍风乍雨。来到广场时,正下着雨。访客都打着雨伞。绵绵雨中,只见广场上高耸着一尊铜制的孙中山立像。再前行十来米,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砖木瓦结构建筑,正中拱门上白底衬书的“中山纪念堂”5个黑色碑体大字,劲遒、凝重。凌云为汉、壮、瑶等民族聚居地,多半人口为少数民族。揆诸孙中山先生之生平,先生生前并未踏足凌云,何以在凌云得享此隆祀?在纪念堂内瞻仰,听东道主介绍,得知此为凌云先贤王彭年
有人說:“《小品文选刊》(精华版)情重有如《读者》,味浓堪比《心灵鸡汤》。”笔者认为,这样的评价对《小品文选刊》(精华版)而言,一点也不为过。《小品文选刊》(精华版)是我国唯一的以选载小品文的形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学期刊,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精选”“荟萃”——精选全国的经典美文,荟萃时代的精品佳作,它集文学性、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刊,在文学期刊界独领风骚。《小品文选刊》(精华版)
小松鼠的爸爸是个画家,他的画室里散散落落布满各式各样的画稿。推门进去,哇,满眼色彩,墨香扑面。松鼠爸爸的衣角袖口,常常是星星点点,涂了五颜六色,甚至有几次,他的嘴唇都粘了绿绿的蓝蓝的油彩。他还常常去到大山里做什么写生功课,“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或是明月西沉,轻叩柴门归;或是万籁俱寂,风雪夜还家。松鼠爸爸却乐此不疲,兴致盎然。他说,总有一天,他要画一幅什么杰作出来,给小松鼠一个大大的惊喜。可是
中国人将“家教”看得很严重,“没有家教”被视为一句辱及先人的骂人话。“养不教,父之过”,也就是说,中国人两代人之间,上一代对下一代不只是“養”,“养其身”,其中也包括“教”。“养”只及肉身,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是一种“不断填塞食物之举”;中国人之“养”是双向的,是“哺”与“反哺”的关系,“养儿防老”,互为私有。“教”的指向性也很明确,就是教其学做人,如何在社会上“出人头地”,如何“做个好人”,而对
我以為我会有强大的力量,对抗女儿出生后,带给我的平庸琐碎又忙碌到疲惫不堪的生活。可是世间的事,总是想象是一回事,一旦进入,却发现所有想象中的从容与平静,皆是自我欺骗。那些我在散步时看到的打扮光鲜的一家三口,回到自己的家里,关起门来,会有怎样的生活,我全然不知。而向来自诩喜欢孩子、见到别人家的孩子就无限嫉妒地抱起亲吻的爱人,他也不知,女儿将会带给我们怎样的人生,他所怀的满腔的热情,却从医院女儿嚎啕大
以前,读书前会很想读一本书,但实际读书时,经常是“想读完书”,而不是“想读书”。这种想法让我的生活变得很痛苦,当做一件事想着快点做完时,我的心思其实已经不在这件事上了,整个生活变成急不可耐的煎熬。这个问题在大学时困扰了我很久。我没有意识到这本身其实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以至于我常在一些时间管理的书中寻找答案。那些书都只能让你更高效地“做完事”,却不能让你在做的过程中更投入一分。直到后来离开学校,我才豁
我所说的玉米圪梁不是种玉米的圪梁,不是一块庄稼地,而是用玉米面做成的一种状如圪梁的好吃的食物。小时候,家里隔三差五就吃一顿玉米圪梁,管饱吃。而在那个忍饥挨饿的年代里,我家能吃上玉米圪梁,多亏了一棵老梨树。用母亲的话说,自从有了那棵老梨树,我家的日子就好过了。那棵老梨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生产队给我家分的自留树。老梨树每年都结得干稠,哪一年秋天都能摘一千多斤梨。为了储存这些梨,父亲专门在村湾里打了
但凡公子小姐,多少都会有些任性,要不就不叫公子小姐了。贾宝玉对女孩儿好,视女孩儿“为水做的”。但若是一味儿做个“没骨”的男人,也就没意思了。曹公的高明,是写出了一个有个性、又有情义的少年公子。刘再复一再说贾宝玉是“少年基督”,固然不错,可这个“基督”食人间烟火,又多有公子哥们的任性使蛮,这才有一个活泼的贾宝玉。在《红楼梦》中,任性的人很多,老一辈的,像贾赦为几把破扇子把儿子贾琏“不知拿什么混打了一
“一花一世界”,这种话一般是我们想让人知道自己有多禅多风雅时说的。但现在他却变成了一个事实。你,大概会惊讶到连嘴巴张开了要闭上的规矩也会忘了的吧。都是克隆惹的。一只羊的一个细胞,竟能培育出另一只羊,这不就是“羊细胞”全息了一整只羊,一细胞一羊?那么,一花一世界,这“花”何尝不是大自然的一“细胞”,这“花”何尝不全息了这个世界。要克隆技术再发展下去,我们难道不能从这一朵花克隆出一个世界吗?要是这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