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与《读者》相媲美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說:“《小品文选刊》(精华版)情重有如《读者》,味浓堪比《心灵鸡汤》。”笔者认为,这样的评价对《小品文选刊》(精华版)而言,一点也不为过。
  《小品文选刊》(精华版)是我国唯一的以选载小品文的形式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学期刊,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精选”“荟萃”——精选全国的经典美文,荟萃时代的精品佳作,它集文学性、思想性、理论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刊,在文学期刊界独领风骚。
  《小品文选刊》(精华版)为何能在文学期刊界独领风骚,赢得读者的好评——或触动读者的心灵,或引发读者的共鸣,或带给读者思考?笔者仔细研究了这本杂志,发现它始终坚持“四有”原则,有导向、有策划、有标准、有性格,通过遴选高品位的小品文,以小故事折射大哲理,生发大气象,打造品牌期刊。
  第一,紧跟时代风云,导向明确。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该刊以鲜明突出的主题和积极向上的基调弘扬先进文化、推崇高尚精神、提升思想高度,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奉献给广大读者,养护人心,培育人格。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小品文选刊》(精华版)从2015第7期开始到第9期,集中刊登了与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关的资讯或文章。在第7期刊登文学资讯《<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在太原首发》,介绍《中国战场之共赴国难》这本著作,算是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预热。在第8期刊登《战斗英雄李三妈》,李三妈一个简单而平凡的人,却有着不平凡的事迹。在第9期刊登《李可染旧居——为祖国山河立传》,介绍爱国者、画界泰斗李可染的旧居,缅怀这位大画家的爱国情操;《字里行间的教诲》是陈云之子陈元缅怀其父亲的内容,字里行间透出革命先辈对子女的谆谆教诲,平常小事中体现的是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
  《小品文选刊》(精华版)对先进文化和高尚精神的弘扬,不仅体现在刊物内容上,还体现在封面及装帧设计中。2015年,该刊充分利用封三、封四的空间,刊登“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与践行“三严三实”推进作风建设宣传,在第9期封四上,还刊登了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宣传图片。
  第二,书刊、网络同步选稿,优中选优。目前各类知名报刊上发表的小品文每天都有上千篇,因此,《小品文选刊》f精华版)作为选刊,选择范围非常广,据不完全统计,该刊文章的所选范围是60多种报纸、100多种期刊,还有海量的著作。但要从上万件作品中每月选出不足100篇作品,且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必须是优中选优。如,2015年第2期《单车上的年轻时光》选自《做人与处事》;2015年第3期《人生何以“致远”》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第4期《99%都是对的》选自《演讲与口才》,《多少路》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等。
  随着数字化、碎片化阅读方式的兴起,该刊在选用稿件时,突破观念束缚,在选稿方面与时俱进,不仅刊登知名报纸、期刊、著作中的优秀文章,还从网络、微博中选取精品文章。如,2015第l期《父亲与阿郎》选自“人人网”,《火车上的故事》选自“尤今的博客”;2015年第5期《古代人通过4种方式买书》选自“乐读网”,《每人的生命里都有一只碗》选自“凤凰网”;2015年第10期《父亲的土地》选自“新浪博客”,《古人休闲》选自“光明网”等。
  第三,注重稿件质量,不以作者声誉定文章。《小品文选刊》(精华版)以引人人胜,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动人心弦作为选稿标准,以为读者奉献最优质的文章为目的,每期都会选登名家名作。如2015年第1期选登朱德庸的《我只想抱一抱小时候的我》,王朔的《他们也不会年轻很久》,奥普拉·温弗瑞的《生活不是为了战胜》等;2015年第3期选登村上春树的《青春心境的终结》,余秋雨的《青年的陷阱》等;2015年第6期选登莫言的《狼一样的反叛》,龙应台的《即使你平庸,父母也未必失望》,毕淑敏的《教养真的不是你读过多少书》等。这些名家名作对提升该刊的整体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该刊每期还会选登普通作者的作品,甚至是佚名作者的作品。如,2015年第7期选登《清明的思绪》,其作者为佚名;2015年第10期选登《闻一多先生的赠言》,其作者也为佚名等。刊登普通作者的作品,既可看到该刊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不惟作者声誉是从,亦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刊物的内容,对普通作者的鼓励作用也很明显。
  第四,品文与品图相结合,从不同维度满足读者需求。该刊不仅选登精品小品文,还策划有雅致的“拼图”栏目,对读者的阅读起到了娱乐娱情的作用,可谓别开生面。读者在阅读中,偶有倦意之时,欣赏一下精美纷呈、情趣盎然的图片,惬意顿生。品图主题从3D鸟类邮票到最具创意的城市雕塑,选材广泛,风格典雅。读者除收获惬意之外,还能扩充知识,培养审美情趣。且每期品图中总有一些新奇所在。如,2015年第3期品图之3D鸟类邮票,图片的设计方式与呈现方式就很新颖,充分体现了刊物的办刊理念及宗旨。
  总之,《小品文选刊》(精华版)不仅是一份纯正的文学期刊,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文化产品。愿《小品文选刊》(精华版)越办越好!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滇桂两省区2008—2017年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文章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研究通信基础设施和边界效应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未考虑通信基础设施情况下,省际边界地理区位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并不明显,国家边界地理区位对区域的创新能力产生了负向作用;引入通信基础设施与边界效应的交互项后,通信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为正向显著,省际边界地理区位和通信基础设施的交互作用对区域
[摘要]基于浙江省2008年至2018年县域面板数据,以淘宝村镇为例,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下的倍差法,实证检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县域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回归结果发现:总体上,淘宝村镇的发展并没有提高县域农民的收入,但是两者之间存在“U”型关系。只有当淘宝村镇数量超过一定的临界值时,淘宝村镇才会对县域农民收入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受集群效应、互联网资本和金融发展等因素的制约,农村电商的增收效应在不同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庆祝大会上号召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文艺,只有不忘人类以文艺方式即审美方式把握世界的初心,方能坚持以文化人、以艺养心,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坚守独特的精神家园,真正迎来百花盛开的繁荣发展。人之为人,不仅是“物质动物”,更是高级形态的“精神动物”即理性的情感动物。这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人不能只以物质的方式即经济的方式把握世界,而必须同时以政治的、
一夜降温,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约了一个好久不见的同学见面。虽然我们都在同一个城市,但各自忙碌,联系了解对方多是通过微信,那些约了许久的“改天见面”,一拖就拖了两年。我说,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我们找个地方聚聚,因为,我害怕,一拖,又不知道拖到什么时候了。下班赶去见面的地方,老远就看见她跟我招手,那一刻,我的内心,既欣喜又兴奋。欣喜的不单是见到她,更多的是打心眼里高兴这样的见面方式,随性而为,想
在挑战极限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提醒人们,人的能力总有极限。最近常看一个电视节目《挑战不可能》。参与节目的人,都是平时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凡人。但他们走上节目演播厅,都带上了常人认为不可能的“高招”,挑战人们认知的极限。比方说,主持人从200支点燃的蜡烛中,拿出一支,让蒙上双眼的美术家打开眼罩,观察一会儿,然后把这支燃烧的蜡烛放回那两百支中。美术家转身走近观察200支烛火,在30秒钟的时间内,居然准确无
读朱自清先生日记,有几处小记录让人会心一笑。譬如喝醉了酒,一向拘谨的朱先生会慷慨陈词,对熟悉的朋友大说英语,这是地道的酒后“胡说”和出“洋相”。事后听别人说起,朱先生非常震惊,也非常羞愧。我们都知道朱先生是个认真严肃的人,酒后失态本不足为奇,发生在他身上却多少有些意外,仿佛做鬼脸,如果是学童倒也罢了,没想到私塾先生也变得调皮捣蛋起来。上世纪30年代初,朱先生以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的身份,去欧洲做访问
那天偶过花店,他察觉到我对黄玫瑰的喜爱,第二天便送了一束给我。可不知怎的,我老想着花店橱窗里的那一朵,总觉得这一束不如那一朵清丽可人。有一天,我俏皮地问他:“你真的爱我吗?”其实,只要他讲一个“爱”字,我就满足了,可他不仅说“爱”,且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爱的理由,听着、听着,我心不在焉了......无需要太多!人,有时真的并不是非要得到或听到许多的。一朵花,一片绿叶,一个会心的微笑,一缕柔情,一点真
宽容,对人对自己都可成为一种毋需投资便能获得的“精神补品”。学会宽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子女、对配偶、对老人、对学生、对领导、对同事、对顾客、对病人……都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宽容,它往往折射出待人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良好的涵养。学会宽容,需要自己吸取多方面的“营养”,需要自己时常把视线集中在完善自身的精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现在大概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人生一世自然都要经过无数的桥,除了造桥的工程人员外,恐怕要算画家见的桥最多了。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我每到一地总要寻桥。桥,多么美!“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
仲秋九月的凌云,乍阴乍晴,乍风乍雨。来到广场时,正下着雨。访客都打着雨伞。绵绵雨中,只见广场上高耸着一尊铜制的孙中山立像。再前行十来米,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砖木瓦结构建筑,正中拱门上白底衬书的“中山纪念堂”5个黑色碑体大字,劲遒、凝重。凌云为汉、壮、瑶等民族聚居地,多半人口为少数民族。揆诸孙中山先生之生平,先生生前并未踏足凌云,何以在凌云得享此隆祀?在纪念堂内瞻仰,听东道主介绍,得知此为凌云先贤王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