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创意活动“玩转木夹子”案例分析

来源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sun0702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在美术馆通过主动和馆内的材料、环境相互作用进行自主学习,他们在观察、探索、操作、体验等过程中提高了创造力并提升了美术素养。
  前不久,我买回来一些木夹子,原本用这些木夹子夹幼儿的绘画作品并展示在美术馆的绘画区,但发现木夹子夹上幼儿的作品并不美观,后来改用了彩色的燕尾夹。这些被“淘汰”的木夹子就被我随手放在绘画区的桌柜里。在之后的一次活动中,我观察到绘画区的幼儿在完成作品后翻出了桌柜里的木夹子,并在上面画了起来。原来木夹子除了可以夹东西,还可以作为绘画的载体呢。既然幼儿愿意在木夹子上画画,我为什么不直接提供木夹子给他们尽情地绘画呢。
  场景一:在木夹子上画画吧
  第二天,我有意识地把木夹子投放进绘画区供幼儿绘画。
  活动前,我与幼儿交谈:“这几天我们在纸、鹅卵石、树枝上画画,你们还想在什么地方画画呢?”幼儿发现绘画区新增了许多木夹子,瞳瞳还发现了有些木夹子上已经被画上了画。他拿起一个木夹子说:“我们在这些夹子上画画吧。”我继续问道:“木夹子小小的,上面可以画些什么呢?”越越说:“可以画一些彩色的小圆圈。”琳琳说:“可以画小花。”萌萌说:“可以用横线和竖线在夹子上画出一个一个小格子,然后再在每个格子里涂上不同的颜色,把它变成彩色的。”听到幼儿积极地参与讨论,我回应道:“你们都很有想法,一会你们可以选择这里的水彩笔、记号笔、马克笔、蜡笔等试着在木夹子上画一画吧。”幼儿立刻以木夹子为“画纸”开始了绘画。由于幼儿之前已经有在鹅卵石、树枝上绘画的相关经验,他们很快就在木夹子上画出了彩虹、彩色的泡泡、黑白相间的 “斑马纹”、彩色的几何图案,等等。每一位幼儿画得都很认真、投入,木夹子被画得非常漂亮。活动结束时,幼儿很开心,我请幼儿把自己画好的木夹子展示在绘画区的桌子上。他们互相交谈、讨论着这些画好的木夹子,争着向小伙伴们介绍自己画的木夹子。
  場景二:木夹子变出机器人啦
  几天过后,有些幼儿对画木夹子的兴趣还很浓,有些幼儿对画木夹子已经没有兴趣了。我观察到小熙拿着他之前画好的木夹子开始拨弄了起来。他把一个夹子叠在另一个夹子的上面,然后又拿了一个夹子继续往上夹,结果三个夹子倒了。我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看着他到底要做些什么?他没有放弃,过了一会,他把一个夹子夹在了另一个夹子上,接着,他又拿了几个夹子继续往第一个夹子上夹,不一会好多夹子都被他夹在了一起。小熙高兴地喊了起来:“看!我的夹子站起来了!”他这一喊吸引了其他幼儿的注意,大家都看了过来。原来小熙用几个木夹子夹出了一个机器人,有的木夹子变成了机器人的胳膊,有的木夹子变成了机器人的腿。这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兴趣。就在这时,丫丫说:“机器人还没有嘴巴呢。”小熙回答说:“夹子做嘴巴太大了,所以我没有做。”可可指了指综合创意区说:“那有好多材料,或许有可以做机器人嘴巴的材料。”综合创意区里有吸管、毛根、剪刀、胶带、乳胶、轻黏土等,我鼓励小熙说:“你到综合创意区看看有没有你能用到的材料。”小熙快速地走了过去,挑选了吸管做了机器人的嘴巴、纽扣做机器人的眼睛,还用毛根给机器人做了头顶上的螺旋桨。最后,我请小熙把自己的立体作品布置在综合创意区的展示台上,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案例分析:
  1. 尊重幼儿学习主体地位,重视幼儿直接经验的获得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如何在美术馆的活动中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如何尊重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如何重视幼儿直接经验的获得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讲到“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的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场景一画夹子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围绕“夹子上画什么”展开讨论,尊重幼儿的意愿,让幼儿自由绘画,同时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绘画工具供幼儿选择。场景二中我没有过多地干预幼儿对夹子新玩法的探索,而是在一边静静地观察,耐心地等待。在幼儿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引导,充分尊重幼儿的探索行为,引导他们在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
  2. 关注幼儿经验的差异性和发展性
  杜威认为,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画了几天的木夹子之后,幼儿的经验开始出现了差异。有些幼儿对画木夹子兴趣仍然很浓,他们继续在画夹子;有些幼儿则不愿再画木夹子,他们的兴趣开始迁移到用木夹子做立体造型上,这体现了幼儿经验是有差异性的。我尊重他们,一方面支持对画夹子兴趣还很浓的幼儿继续画夹子,另一方面对于兴趣开始转移的幼儿也不加制止,同时还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支持,给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帮助他们及时地将兴趣转移到立体造型的探索中,尽量给幼儿提供多维度发展的空间。
  经验是具有连续性、发展性的。场景二中,幼儿的经验由画木夹子逐渐迁移到立体造型上,在这个立体造型的过程中幼儿由最先把木夹子叠、夹站起来,再到后来用木夹子做出一个立体的造型,最后到用各种辅助材料完成一个完整的机器人。他的经验是连续的并一步步发展的,在这个过程中,美术创意区各种各样的材料支持了幼儿经验的发展。
  3. 提供丰富的、适宜的材料
  丰富适宜的材料启迪幼儿的创造。生活中有很多材料除了具有自己本体的功能性价值,还有一些其他美术创意方面的价值。幼儿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常常有教师想不到的创造性玩法,教师可通过提供丰富的、适宜的材料来支持幼儿的创意和探索。无论是场景一画夹子活动里的木夹子,还是场景二木夹子变机器人中的毛根、吸管,这些材料都是幼儿自己从美术馆综合创意区的材料中发现并利用的,因此,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非常重要。丰富适宜的材料能够诱发并支撑着幼儿自发的美术探索行为,也是他们创造力的灵感来源。
  4. 及时展示幼儿的作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或艺术品布置环境。”场景一中幼儿画的木夹子,场景二中木夹子变的机器人,我都请幼儿展示在美术馆。一方面是用展示的方式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另一方面也是方便幼儿间的交流,发挥同伴间的示范作用,丰富幼儿的经验。
其他文献
近年来,幼儿园逐渐重视综合利用周边社区资源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艺术领域”中也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幼儿去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走进博物馆逐渐成为实施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博物馆场域下发生的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相较于幼儿园亦有其显著的独特性。下面,我们以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展的系列艺术活动为例进行分析。  一、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  
紙是幼儿生活中的常见物,也是幼儿游戏的原材料之一,其中蕴含着多种多样的探索机会和教育价值。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幼儿运用各种不同质地的纸尝试表现和创造“纸”的艺术美,如纸雕、剪纸、刻纸、折纸等等。在探索中,我们发现了一种融合自然植物的别样纸艺——花草纸。  花草纸不仅有中国传统造纸的智慧,又融合了来自花草间的自然美,让古法造纸更具趣味性和艺术性。幼儿在动手尝试制作花草纸中,体验打浆、铺浆、抄纸、晒纸等
“艺趣梦想家”艺术博物馆位于我园的A栋3楼,与B栋3楼有连廊相通。于是,A、B栋间的连廊便成了通往艺术馆的通道。如何将通道艺术化?如何才能让幼儿在经过通道时就有通往艺术大道的感觉呢?艺术博物馆工作小组的教师们经过研讨后,决定制作半透光布艺窗帘,窗帘以幼儿喜欢的“星空”为主题,让幼儿尝试通过纸贴画、水粉画、蜡笔画等形式呈现脑海中的星空。  一、分享中发现星空的奥秘  在得知自己可以设计艺术馆窗帘图案
在美术馆中欣赏大师的作品比在班级中更具有先决有利的条件。在班级中区域面积较小,内容也会受正在开展的主题限制,区域中不会有多种艺术家和不通风格的艺术作品的呈现;而美术馆有充足的空间来设置与各种大师相关的美术区域,环境布置上比班级区域更加具有艺术性,材料资源也比班级更加丰富。  一、与草间弥生对话——波点创意区  草间弥生是一位孩子能够读懂画面的艺术家,平面化的用色,简单的造型会让孩子们觉得艺术如此的
藝术馆为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拓展了美术教育形式和发展空间。幼儿园开展艺术馆美术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和开放的情境中亲身感受、欣赏、体验、探索艺术世界,激发艺术兴趣和艺术创造力,提升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获得情感、社会性、艺术审美等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开展艺术馆美术教育活动的资源选择  寻找幼儿园课程、幼儿、艺术馆资源的契合点,选取合适的艺术馆资源开展美术教育活动
温暖的阳光下孩子们玩起了影子游戏,有“踩影子、找影子、影子捉迷藏、影子不见了”等,孩子们乐此不疲。如果把影子作为一种美术载体,能否将孩子的兴趣延伸拓展呢?于是一场把“影子”留下来,借助影子造型让孩子们体验借形想象创作的快乐之旅开始了。  活动目标  1. 多人合作拼摆出影子怪物形象,体验借形创作的快乐。  2. 尝试使用粉笔有目的借形想象添画出影子怪物。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喜欢影子游戏,
冬去春来,幼儿园里焕发着勃勃生机。小草发芽了,花儿绽放了,这些变化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你瞧,我们班的小菜地里也有了新变化。  一、活动来源:我们班的小菜地开花了  幼:我们的小菜地开花啦!  幼:我知道,我见过,那是油菜花。  幼:我吃过油菜花,还没开花的时候,摘下来炒着吃。  幼:不对呀,我们种的不是青菜吗?  幼:青菜开花了就是青菜花!  幼:我爸爸妈妈带我去看过油菜花,就是这样的!  新学期
作为北碚区域内的幼儿园,我们借力重庆市自然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尝试以馆园联动的方式开展一系列的美术活动。前期,教师带领孩子们走进自然博物馆,聚焦恐龙厅,针对恐龙的居所、生命与进化,进行了两次参观活动。体验恐龙灭绝的悲壮美和新生命诞生的希望美,萌发了要保护濒危物种、保护家园,让生活更加美好的想法和愿望。回到幼儿园后,如何结合前期的博物馆参观,运用博物馆线上资源,继续开展有关恐龙世界的绘画活动呢?我们引
随着“春”主题活动的到来,小班老师提议“让幼儿在自然的情境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一、准备篇  “春天在哪里?春天的美在哪里?”带着问题老师们来到园外的小树林“采集春天”。蹲下身,努力用儿童视角发现和观察春天的足迹,身处实地思考:如果我是孩子,会看见什么?会对什么感兴趣?老师们用手机记录下了春天的美好——草地上的蒲公英花、拥有白粉的双色樱花树、满地的花瓣、石头缝里倔强的紫色野花……  参与
一、绘本故事  《我是不一样的小画家》作者是新西兰的插画师和童书作家尼基·斯莱德·鲁宾逊(Nikki Slade Robinson),他为许多国内外的公司绘制商业插画,也绘制过许多明信片、卡通片、教育插图等。尼基最喜欢为儿童书绘制插画,已经出版了《叨叨鸭和羊默默》系列、《我是不一样的小画家》在内的60多种绘本。  谁说一定要用颜料、画笔和纸来创造艺术?当只有棍子、石头、沙子、泥和云的时候,一名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