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 线下——博物馆资源让美落地幼儿园

来源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nkf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北碚区域内的幼儿园,我们借力重庆市自然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尝试以馆园联动的方式开展一系列的美术活动。前期,教师带领孩子们走进自然博物馆,聚焦恐龙厅,针对恐龙的居所、生命与进化,进行了两次参观活动。体验恐龙灭绝的悲壮美和新生命诞生的希望美,萌发了要保护濒危物种、保护家园,让生活更加美好的想法和愿望。回到幼儿园后,如何结合前期的博物馆参观,运用博物馆线上资源,继续开展有关恐龙世界的绘画活动呢?我们引导教师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高质量图片助力幼儿“图像识读”感受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幼儿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的独特方式。而感受美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将图像诉诸视觉。幼儿借助图像既能获得知识和信息,也能表达思想和情感。故图像识读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显得尤为关键。“图像识读”是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孩子们前期实地参观了博物馆,回园后教师充分运用线上博物馆的高清图片,让幼儿再次回顾恐龙的外形、种类、结构,并充分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辨别与解读图像的內涵和意义,有助于幼儿链接前期参观恐龙的经验。
  为了开展恐龙世界的美术活动,教师再次引入了重庆市自然博物馆线上博物馆的优质图片资源——系列专题展览“每天一只中国龙”,公众号连载了最具中国代表性的44种恐龙。其中每一期都聚焦一种恐龙,呈现不同角度的恐龙图片,不仅有恐龙的仿真复原图,还有它们出土时的照片、挖掘现场照片、化石照片等图片资料以及优质的视频资源。让幼儿在了解恐龙外貌特征的同时,也清楚知道了发现它们时的原始模样。教师通过使用电脑投屏的方式聚焦3种有代表性的恐龙做重点的图片赏析。线上高质量的图片资源,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解决了前期参观恐龙现场的疑惑和不解,增长了知识。
  在北碚区馆园联动促课程发展的大背景下,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充分运用了线上博物馆高质量的图片资源让幼儿得到视觉的享受,体会到清晰高质的图片细节,深刻感受到优秀艺术作品的动人魅力,从而激发了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美术核心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对于教师来说,也有助于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借力线上博物馆的专题展览,让幼儿充分表达美
  《指南》提出: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2021年3月,重庆市自然博物馆线上博物馆推出专题展览“上游永川龙”,教师们又抓住了这个契机,借用该专题展览开展了美术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教师首先对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调查“你最想了解恐龙的什么秘密”,投票最多的是“为什么没有恐龙了”。教师以此为出发点,让幼儿充分了解永川龙,表达他们对这类恐龙灭绝的看法和想法。
  活动前,教师抛出了问题让幼儿思考:谁来猜想一下永川龙是怎样灭绝的?请大家把你们猜想的灭绝原因画出来,画好后幼儿进行语言表述。根据他们的描述,教师将答案分类摆放。幼儿的猜想有:我觉得是火山爆发,石头落下来把恐龙砸死了;恐龙之间相互残杀致死;火山爆发烧死了;恐龙被线缠住,走不动就死了;海啸,恐龙就灭绝了等。为了找到正确答案,教师创设故事情境,运用生动诙谐的语言带领幼儿一起学习了“博物馆说——上游永川龙”专题介绍,寻找恐龙灭绝的依据。教师总结:重庆永川龙的灭绝可能是由于火山爆发、小行星碰撞、食物匮乏等原因造成的,这也是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
  线上博物馆展览中简短精练的专题介绍,不仅通过绘画猜想、文本验证、语言描述等丰富的表达方式,让幼儿体会到不同表达的乐趣。还让师幼系统、全面地了解了“永川龙”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加深了幼儿对恐龙的基本认知,以及对恐龙灭绝原因的深入探索。
  三、线上线下博物馆资源全力融合,幼儿尽情创造美
  线上博物馆是对恐龙知识点的补充和系统建构,线下博物馆让孩子亲身体验,沉浸在对恐龙世界的感性认识中,二者互为补充,互相融合。通过对重庆市自然博物馆线上及线下博物馆资源的学习,孩子们对恐龙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从外貌的强悍到灭绝的遗憾带给幼儿心灵的震撼。通过前期线下与线上的活动之后,教师再次带领孩子们来到恐龙化石的展厅,虽然恐龙已不复存在,但孩子们想要走进博物馆,通过想象添画出他们心中的恐龙世界。
  孩子们兴奋地来到重庆市自然博物馆中恐龙化石的真室展厅,体验恐龙的魅力。教师说:今天,我们再一次来到恐龙化石的面前,我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恐龙,你们希望自己喜欢的恐龙生存下来吗?有什么样的改变才能让它们生存下来呢?孩子们回答:我喜欢剑龙,我希望它生活在沙滩上,到海里捉鱼吃,游泳,还可以喝椰子汁;我希望能发明一种机器,可提供苹果、水、饮料,恐龙有吃的,还有滑滑梯,恐龙可以快乐生活;我喜欢雷龙,它可以吃很多东西,蝴蝶、蜗牛是它们的朋友,还有人类可以保护它们;我希望火山不再喷发,小行星不再撞击地球,爱护环境,恐龙就能活下来了等。教师最后说:今天我们将以“你希望的恐龙世界”为题,画一画你们希望的恐龙世界。孩子们通过大胆想象,现场创造出了一幅幅充满奇幻色彩的恐龙世界。
  馆园联动是幼儿园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与载体,也是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拓展与延伸。幼儿园应有效利用博物馆资源,优化幼儿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 随着 “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和博物馆的教育使命将同时驱使着教育工作者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把握博物馆教育的时代担当与责任。从而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孩子们终身学习的殿堂。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当下,弘扬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已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缩影,如同一本百科全书,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是重要的社会教育场所。六朝博物馆无论作为艺术审美教育、幼儿园“爱家乡”主题的课程资源,或是作为教师的文化提升学习场域,都值得我们去走进和开发。由此,开展“美在六
我園创办于1954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公办幼儿园。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注重幼儿美术教育的研究,秉承“美育童年,放飞成长”的愿景,践行“以幼儿为本,自然、自主、生活”的教学理念,建设“多元、童趣、互动”的校园环境。教师尊重每一位幼儿,鼓励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欣赏五彩的大自然色彩,以游戏化的教学手段、多元的手法来支持幼儿。我园在自主、自由的游戏环境中成就了幼儿的主动成长,实现了自我表达,使之体验自由
四川省直属机关东府幼儿园以美育为特色,并成功举办了三届创想节。创想节定在每年4月中旬,历时一周,由全园的师生和家长共同参与。  创想节中的美术体验游戏,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指向儿童的审美发展,集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于一体。  1. 手舞足蹈  材料工具:大白布、颜料、扫帚、颜料盆、雨衣、筒靴。  游戏方式:以地为纸,以脚为笔,手舞足蹈,大笔挥舞,任意渲染。  注意事项:提供的大白布除了具有吸水性,
期刊
近年来,幼儿园逐渐重视综合利用周边社区资源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艺术领域”中也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幼儿去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走进博物馆逐渐成为实施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博物馆场域下发生的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相较于幼儿园亦有其显著的独特性。下面,我们以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展的系列艺术活动为例进行分析。  一、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  
紙是幼儿生活中的常见物,也是幼儿游戏的原材料之一,其中蕴含着多种多样的探索机会和教育价值。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幼儿运用各种不同质地的纸尝试表现和创造“纸”的艺术美,如纸雕、剪纸、刻纸、折纸等等。在探索中,我们发现了一种融合自然植物的别样纸艺——花草纸。  花草纸不仅有中国传统造纸的智慧,又融合了来自花草间的自然美,让古法造纸更具趣味性和艺术性。幼儿在动手尝试制作花草纸中,体验打浆、铺浆、抄纸、晒纸等
“艺趣梦想家”艺术博物馆位于我园的A栋3楼,与B栋3楼有连廊相通。于是,A、B栋间的连廊便成了通往艺术馆的通道。如何将通道艺术化?如何才能让幼儿在经过通道时就有通往艺术大道的感觉呢?艺术博物馆工作小组的教师们经过研讨后,决定制作半透光布艺窗帘,窗帘以幼儿喜欢的“星空”为主题,让幼儿尝试通过纸贴画、水粉画、蜡笔画等形式呈现脑海中的星空。  一、分享中发现星空的奥秘  在得知自己可以设计艺术馆窗帘图案
在美术馆中欣赏大师的作品比在班级中更具有先决有利的条件。在班级中区域面积较小,内容也会受正在开展的主题限制,区域中不会有多种艺术家和不通风格的艺术作品的呈现;而美术馆有充足的空间来设置与各种大师相关的美术区域,环境布置上比班级区域更加具有艺术性,材料资源也比班级更加丰富。  一、与草间弥生对话——波点创意区  草间弥生是一位孩子能够读懂画面的艺术家,平面化的用色,简单的造型会让孩子们觉得艺术如此的
藝术馆为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拓展了美术教育形式和发展空间。幼儿园开展艺术馆美术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和开放的情境中亲身感受、欣赏、体验、探索艺术世界,激发艺术兴趣和艺术创造力,提升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获得情感、社会性、艺术审美等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开展艺术馆美术教育活动的资源选择  寻找幼儿园课程、幼儿、艺术馆资源的契合点,选取合适的艺术馆资源开展美术教育活动
温暖的阳光下孩子们玩起了影子游戏,有“踩影子、找影子、影子捉迷藏、影子不见了”等,孩子们乐此不疲。如果把影子作为一种美术载体,能否将孩子的兴趣延伸拓展呢?于是一场把“影子”留下来,借助影子造型让孩子们体验借形想象创作的快乐之旅开始了。  活动目标  1. 多人合作拼摆出影子怪物形象,体验借形创作的快乐。  2. 尝试使用粉笔有目的借形想象添画出影子怪物。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喜欢影子游戏,
冬去春来,幼儿园里焕发着勃勃生机。小草发芽了,花儿绽放了,这些变化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你瞧,我们班的小菜地里也有了新变化。  一、活动来源:我们班的小菜地开花了  幼:我们的小菜地开花啦!  幼:我知道,我见过,那是油菜花。  幼:我吃过油菜花,还没开花的时候,摘下来炒着吃。  幼:不对呀,我们种的不是青菜吗?  幼:青菜开花了就是青菜花!  幼:我爸爸妈妈带我去看过油菜花,就是这样的!  新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