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策略初探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zhi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古诗词一直着占据着很大比重,单纯的单篇阅读教学难度较大,效果不理想。群文阅读是近年来语文教学采用的新型教学方式。本文对“杜甫的家国情怀”群诗进行探究,以此来探讨古诗词群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给一线教师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古诗词;群文阅读策略;杜甫;家国情怀
  我国古诗词语言精练和谐,内容博大厚重,感情深沉丰富,是祖先们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最灿烂的瑰宝。然而,当前不少古诗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从字面到情感,从背景到艺术特色,没有什么诗歌鉴赏知识点教师是不讲的,看似面面俱到,但收效甚微。课堂多以单篇教学为主,教学方式落后,学生碰到诗歌鉴赏题就害怕,诗歌鉴赏题得分普遍比较低。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一些教师积极探索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2008年台湾赵镜中教授提出“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为中学教师进行古诗词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
  “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一个议题,阅读多篇文本,并针对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交流,最终达成共识的一种阅读方式。群文阅读教学改变了单篇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固化,拓展了学生阅读量和知识面,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古诗词的群文阅读呢?笔者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以“感悟杜甫的家国情怀”教学为例,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细心选择,确定议题
  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议题的制定,这也是整个堂课设计的基础和关键。古诗文群文阅读议题的选择角度很广,可以从文章的作者、意象、手法、情感、题材等方面着手。同时在选择议题时:一要迎合所执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二要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和阅读诗歌的兴趣。在学习杜甫《登高》时,师生被杜甫的家国情怀所感动。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一声长叹,再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的怒发冲冠,家国情怀一直涌动在无数文人志士的心头,成了古代文人士子最浓烈的精神底色。
  作为诗圣的杜甫,他的诗在表达家国情怀上尤为突出。杜甫仕途颇不顺,经常处于颠沛流离当中。可是,无论他处于逆境还是顺境,他始终心系国家社稷与黎民百姓。他的诗歌描写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在对统治阶级作出有力批判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所以他的诗又被称为“诗史”。而学生从小就学习了很多杜甫的诗歌,选择学生熟悉的诗人入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广大青年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这个议题的选择指明了方向,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于是从诗歌的情感出发,师生共同讨论,把“感悟杜甫的家国情怀”作为本次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
  二、巧妙组和,构建群文
  确定好议题,选择哪些诗篇作为议题的承载,则是考察教师对教材的把控。黄厚江老师认为群文阅读主要有三种组群方式:一是完全教材内文本的群文,即以教材为范畴围绕一定主题跨年段跨年级对教材文本进行重组而建立的课内阅读群文,如,在鉴赏必修1陶渊明《归园田居》时,笔者把选修1里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和储光羲的《田家杂兴八首·其二》搁在一起进行群文解读,不仅在宏观上把握田园诗的发展和特色,也从微观上理解不同诗人所写田园诗的特点;二是由内而外的“1 X”组群,即以课内某一篇文本或某一单元的文本为建群主题立足点,再拓展到课外同类文本组建的群文;三是基于“大群”和名著的切分式组群,即对一个大的任务群或一部分名著进行切分建立的阅读任务群。教师可根据自己的议题和学情来选择组群方式。结合本校的学情,笔者以“感悟杜甫的家国情怀”为群文阅读的议题,采用第一种群文组合模式,打破既定教材的編排,按照杜甫写作时间顺序,选择了初中课文《望岳》、高中选修1的《哀江头》和高中必修3的《登高》。这三首恰好代表了杜甫青年、中年、晚年三个阶段的创作风格。这样的编排,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探究“家国情怀”诗词的意象和意境,领悟杜甫内心的真实情感。
  三、预设问题,引导探究
  聚焦问题即是着力于群文的议题,本次群文阅读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感悟杜甫的家国情怀。交流讨论即针对议题所设置的问题在群文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文本解读。问题的设置即可是阅读前教师的预设,也可以是师生在探讨过程中临时生成的。问题的设置要有梯度,要让学生有思辨和想象的空间。在探讨感悟杜甫的家国情怀时,笔者提前预设了问题,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探究,完成教学目标。
  任务1:先自主完成表格,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从诗歌的意象、意境角度来分析杜甫的家国情怀。小组讨论后,分组展示成果。
  《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了高大巍峨的泰山,层云环山,飞鸟归林等意象,构成了雄伟磅礴的意境,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勇攀高峰气概,以及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写了诗人被拘长安看到江边紧锁的宫殿和生长的细柳新蒲等意象,构成了萧条惨淡的意境,表达了诗人诚挚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国破家亡的深哀巨恸。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写了天、风,沙、渚,猿啸、鸟飞、落叶和长江等意象,构成了萧瑟荒凉的意境,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独的哀愁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忧。
  通过任务1,问题的设置,学生在意象和意境当中领悟了杜甫的情怀,同时也深刻理解了“一切景与皆情语”的“景与情”之间的关系。
  四、细辨异同,尊重表达
  在对组诗进行了大致梳理之后,即可运用比较阅读法对文本进行深层地解读,找出这组诗的异同。例如,可以从作者的生平、意象、创作背景、表现手法等等做纵向或者横向的比较。在比较阅读时,学生会从自己的阅读中去分享自己的体验或者向教师提出自己疑惑。对于在课堂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突发的意外,教师应该抓住这些“精彩的瞬间”,尊重学生的表达,在课堂上的引导应做到点到为止,含而不露,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去思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通过任务1的带动,学生领悟了杜甫的家国情怀,同时也发现了这三首在表达家国情怀时有些地方是不同的。这也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难点,当课堂上出现生成性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表达,可适当点拨。教师此时可顺水推舟,提出任务2:同样是忧国忧民,哪里不同,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希望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来探讨杜甫家国情怀产生的过程。杜甫年轻时豪情万丈,拥有强烈的自信心,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情感是蓬勃向上的。到了中年历经安史之乱,困居长安十年,纵是才华横溢,面对破败的都城,他不禁发出了“少陵野老吞声哭”的悲歌,感伤国势衰微。而晚年的杜甫更是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个人的不济与时代衰弱息息相关,杜甫于是在一片萧瑟中哀叹个人之悲,国家之殇。纵观杜甫的一生,从年少的意气风发,到中晚年的壮志难酬,无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五、拓展延伸,举一反三
  对于群文阅读来说,仅仅只是对课内文进行深入地解读是不够的,它是要求学生把课内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当中,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学习陶渊明《归园田居》四首诗歌,领悟其隐士情怀时,那么可布置学生去搜集同样拥有隐士情怀的诗歌;在学习了杜甫的《月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和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月”的意象时,可布置学生去搜集赏析包含“月”这个意象的诗歌。而在本次古诗词教学中,议题是“领悟杜甫的家国情怀”,则在拓展延伸中,设置任务3:你能找找与杜甫同时代也饱含家国情怀的诗人或者诗歌,并作简要分析。任务3的推动,促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了中国古典诗歌里包含家国情怀的其他的诗人和诗歌,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真正实现了高效阅读。
  在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有两点需要注意。一对教师的文学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自己就要阅读大量的书籍,吃透教材,在备课方面要做足功夫。二要删繁就简。群文阅读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对一组文章进行教学,阅读量大,知识点多。教师一定要用心去抓住这一组文章的核心要点,不要面面俱到。
  参考文献:
  [1]黄晓瑜.杜甫诗歌教学探讨[[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3):63-64.
  [2]张孟光.漂泊中的社稷情怀——《杜甫诗三首》整体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9):55-57.
  [3]王雁玲,任培,黄利梅.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议题”:思考與建议[[J].教育科学论坛,2015(10):15-19.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均衡发展,各地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拓展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激发薄弱学校办学活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2019年,南沙区实验小学正式加入南沙小学教育集团,迎来集团化办学新机遇,在学校文化建设、制度管理、教师发展、资源利用、课程改革等方面展开创新建设,并结合学校自身发展基础,在创新中优化,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效,深入探索集团化
【摘要】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核心工作。在工作中,我们一直面临着各种问题,尤其遇到具有顽固问题行为的学生,问题更是层出不穷。笔者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中发现,要唤醒这些学生的心灵,唯有回归最纯真质朴的“爱”。用爱的观察、沟通和对策给予学生持续的关注和爱。笔者希望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去帮助他们改善自己的不足,成为更好的自己。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工作;爱
【摘要】懂文明,讲礼貌,是每一位现代人立身处世的基本素质,是每一位公民道德修养和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如今农村初中生群体中,部分学生礼貌意识淡薄,思想品德滑坡,行为举止粗暴野蛮。农村初中学校务必加强礼貌教育,促使学生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掌握现代文明礼仪,培养优秀文化底蕴,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关键词】增强意识;言传身教;家校结合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讲究仁义道德,盛行文明之
【摘要】小学阶段设置的科学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对自然发展规律进行观察,通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在观察中得出科学结论。观察实验具有生活性、真实性、客观性等特点,能够在观察中有针对性的了解正在发生、变化、发展的现象。在小学科学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采用生活化观察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采用思考假设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采用反复实验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新
【摘要】诗词文化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座宝库。这是育人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要。在诗词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做法有:利用诗词文化,进行爱国教育;利用诗词文化,进行家庭观教育;利用诗词文化,进行情操熏陶;利用诗词文化,进行情操熏陶。  【关键词】诗词文化;教学;德育  诗词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寄托了文人最珍贵的生活价值观和人生感悟,蕴含了许多对青少
【摘要】智慧校园是“互联网 校园”的时代发展产物,也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融合发展的具体表现。智慧校园为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智慧”,为解决德育工作中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广州市海珠区怡乐路小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德育发展根本,进一步梳理智慧校园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价值。通过加强信息整合,开发育人资源,实施综合评价等手段,研究智慧校园背景下小学德育的实践路径,有效发挥信息技术在立德树人中的实践作用。
【摘要】小学情境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识,而环境教育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的品性、德行与习惯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有利于学校的德育工作更高效有序地开展,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方向有指导性意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礎,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重点,着眼发展性;以情感因素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学科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关
【摘要】本文从阐述“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出发、接着分析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着重探索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一、合理分组分工;二、培养合作习惯;三、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评价方法;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必要性;分组分工;合作习惯;评价方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由美国教育学家David Knoots提出:将
【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在科技腾飞的时代,人们生活离不开科技,国家发展离不开科技。一个国家的公民科学素养,关系着国家的发展与兴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这是对待科学的态度,也是科学素养的一种体现。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需要从小时候开始,而科学兴趣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动力和源泉。本文结合我校科学工作的开展,探索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科学兴趣;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
随着城区及乡镇的迅速发展,识别地图、判断方向等对于生活在现代信息时代的人们来说,成为了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出门坐车或开车,需要开着导航;到游乐场所或公园游玩,需要看着导游图;到郊外山区徒步,更需要看着地形图。学会使用地图、指北针定向已经不仅仅限于军事项目为军人所特有,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这个技能。  据了解,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开展定向运动已经有了相关应用要求,但是大部分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