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四步循环”作文法的尝试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angq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校通过改革作文教学的课型、环节步骤及评价体系,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当前小学生写作的教学流程,即“四步循环”作文法。在实验和推广过程中,我们发现,这套流程对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效果显著。推行“四步循环”作文法,需要进行三项改革。
  一、改革作文教学课型
  我们设置了四种课型,即读写结合课、指导交流课、反馈矫正课、佳作欣赏课。这四种课型不是平均用力,而是围绕前后两稿作文,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取舍。在一稿独立试写之前,或者上读写结合课,或者上指导交流课;在二稿改进提升之前,选择上反馈矫正课或佳作欣赏课。这样就具体形成了四种习作链条。这四种习作链条从实际出发,均体现了教与学的统一、读与写的统一、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统一。
  二、改革作文教学方法
  我們把四种习作链条统一成每次习作的四个环节,即写前准备、独立试写(形成一稿)、扬长补短(修正一稿)、改进提升(形成二稿)。四种课型的一三两个环节均落实五个步骤,循序渐进,使学生掌握写作和批改赏析的方法,逐步达到独立写作的目的。
  如第一环节的写前准备,课前教师需根据实际情况从读写结合课或指导交流课两种课型中选择一种。读写结合课的五步为:1.回顾课文,提炼写法。2.扩展阅读,推荐突出体现确定写法的文章,看文章是怎样体现这种写法的。3.归纳写法的要点和注意事项。4.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片段练习。5.小组和全班交流,师生评价。最后出示习作训练题目,强调本次习作要用上这种写法,然后开始独立试写。
  三、改革批改与评价
  首先是浏览一稿。教师至少要阅读学生一稿作文的1/4,从中提取信息。这需要教师在课下进行,主要任务是掌握写作情况,为指导学生修改做好准备,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只画出错别字、病句。
  其次是学生评改。学生先根据教师事先给出的思考题,边读边思;然后是小组讨论,人人动口,各抒己见;接着是集体评改,先让学生发言,再由教师讲评,讲评时要注意多肯定学生的好建议;最后是教师总结,对批改情况予以评价,并注意归纳批改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最后是互评自改。互评的具体步骤:一问对方写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中心思想,按什么顺序写的,对对方的习作内容有个初步了解;二看习作内容、中心思想及叙述顺序;三查习作内容的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详略是否合适;四画是用批改符号画出错误;五批是对不能用符号标出或标出仍不够明显的加上眉批。互评后,学生根据评改意见各自修改,具体步骤:一看符号,看批语,领会对方意图;二问,即对批阅意见不明白的当即询问;三改,根据批划要求认真修改;四审,将修改后的作文,交同桌审阅,对未达到要求的当即指出,再行修改。
  (责 编 再 澜)
其他文献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或表演艺术,营造一种教学氛围、创设相关教学情境,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完成学习任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
期刊
初中阶段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黄金时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拓展阅读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人生观,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文着重探讨一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有的放矢,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名著阅读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名著一般来说内容比较深奥,作品的社会背景与当下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导致学生对名著阅读兴趣不大。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总有学生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根据自己十多年作文教学的经验,谈谈体会。  一、广泛搜集素材  素材是作文的基础,没有素材,写作就好比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素材的来源就是学生平时的听、看、想或亲身体验的事情。“听”就是要求学生平时多听新闻,听身边的人谈话,听电视中人物的对白,体会不同的人怎样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班主任队伍,对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班主任的培养工作,努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一、实行科学量化管理  为发挥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指导作用,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班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我校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班级量化考评细则》《班主任评价
为发挥“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项目的辐射引领作用,深化“研训赛一体化”学科教师工作坊研修效果,滑县举办了2021年校本研修先进学校培育项目通识研修班,以课例研修探索学
期刊
对统编教材进行研读中,笔者发现教材的编写加强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促进了读写结合,将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了起来。教材中安排的课后小练笔,就是由读学写,促进读写结合,培养学生随时提笔写作、记录生活的好习惯。教师执教时将小练笔与习作指导、日常生活巧妙结合,才能发挥小练笔的大能量。  一、重视课后小练笔,随堂模仿练  有人说习作难,也有人说会者不难,重在得法。统编教材中小练笔的设计,就给了教师指导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一堂课只有疏密结合、松紧有序,才能完成既定的训练量,让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教学中循序渐进、拾级而上,最终获得思想认知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但现实是,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安排得太满、太密、太快,效果则是欲速则不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比如一节语文课,教师既想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既想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涵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通常把教学的重点集中到知识的传授上,基本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忽视了对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也缺少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说”的能力下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那么,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通过互动合作,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特点是互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方式
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渗透美育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握语言感受艺术美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时的重要工具。教育家斯霞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经过它,能够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的广阔性、认识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反映问题的敏捷性。”如果教师语言缺乏美感,
2021年4月,肇庆高新区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修活动顺利举行,来自广州市、深圳市、肇庆市的180多位初中语文教研员、一线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初中语文“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