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初探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通常把教学的重点集中到知识的传授上,基本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忽视了对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也缺少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说”的能力下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那么,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通过互动合作,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特点是互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方式。师生互动,教师可依据课本内容,巧妙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连贯、完整、生动地表达,增强“说”的信心。生生互动也可以是同桌间、小组间的互动合作,教师将班内的学生分成小组,结合课本中的教学内容,给他们提出一些难易程度不一样的问题,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够参与,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在学生交流结束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里将该小组负责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阐述,促使他们在阐述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分析互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补充相应的教学内容,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二、借助读书分享,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和读是学生输入的过程,而说和写是学生输出的结果,只有这四种能力相辅相成、齐头并进,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可以借助讀书分享会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班里的学生将阅读图书的内容、感悟在阅读课上分享。分享交流的过程是学生读和说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的过程。
  教师可充分利用每册课本的《快乐读书吧》栏目,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在班级开展读书交流分享活动,鼓励班里每个学生都能认真阅读,积极分享阅读内容。因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在分享之前指导学生做好充分准备,让自己的发言能切入主题,更生动感人。在分享过程中,还要规定每个学生的发言时间,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分享内容的完整程度、语言的表达,当面点评和鼓励。点评以表扬为主,委婉指出不足,这样的训练活动对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时,应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通过合作学习和读书分享会的形式,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责 编 行 之)
其他文献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以教师为主导,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往往使课堂气氛沉闷,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呢?笔者认为,可以将游戏化教学应用于语文教学中。  一、游戏化教学的现状  (一)对游戏化教学认同程度不高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大多数教师认为教育就是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过分活跃的教学方式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会脱离本来的学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一颗仁爱之心。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从“五心”上下功夫。  一、要有大爱之心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教育事业永恒的主旋律,充满爱心就是对教育事业负责,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因为每一双求知的眼睛后面都是一个充满梦想的生命,每一个充满梦想的学生
固始县是一个有着近180万人口的大县,在职中小学教师1.5万名.县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着光荣而繁重的培训工作任务.如何更好地促进县教师进修学校的青年教师素质整体提升,促进教师
期刊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或表演艺术,营造一种教学氛围、创设相关教学情境,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完成学习任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
期刊
初中阶段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黄金时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拓展阅读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人生观,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文着重探讨一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有的放矢,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名著阅读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名著一般来说内容比较深奥,作品的社会背景与当下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导致学生对名著阅读兴趣不大。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总有学生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根据自己十多年作文教学的经验,谈谈体会。  一、广泛搜集素材  素材是作文的基础,没有素材,写作就好比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素材的来源就是学生平时的听、看、想或亲身体验的事情。“听”就是要求学生平时多听新闻,听身边的人谈话,听电视中人物的对白,体会不同的人怎样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班主任队伍,对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班主任的培养工作,努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一、实行科学量化管理  为发挥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指导作用,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班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我校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班级量化考评细则》《班主任评价
为发挥“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项目的辐射引领作用,深化“研训赛一体化”学科教师工作坊研修效果,滑县举办了2021年校本研修先进学校培育项目通识研修班,以课例研修探索学
期刊
对统编教材进行研读中,笔者发现教材的编写加强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促进了读写结合,将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了起来。教材中安排的课后小练笔,就是由读学写,促进读写结合,培养学生随时提笔写作、记录生活的好习惯。教师执教时将小练笔与习作指导、日常生活巧妙结合,才能发挥小练笔的大能量。  一、重视课后小练笔,随堂模仿练  有人说习作难,也有人说会者不难,重在得法。统编教材中小练笔的设计,就给了教师指导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一堂课只有疏密结合、松紧有序,才能完成既定的训练量,让学生在环环相扣的教学中循序渐进、拾级而上,最终获得思想认知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但现实是,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安排得太满、太密、太快,效果则是欲速则不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比如一节语文课,教师既想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既想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