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必然”与西方世界的社会主义因素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szlfs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向全世界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既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经过艰辛的理论研究和深入的革命实践得出的科学结论,也已为大量历史事实所反复证明。其中,社会主义是人类为克服资本主义弊端所作的制度调整,不仅运行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也内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列宁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结论,马克思完全是从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得出的。马克思主义之前的社会主义先驱们也向往社会主义,但由于种种限制,最终只沦为空想。马克思主义继承并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的科学指导下,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着眼,论证了这一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
  当然,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将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时,提出两种不同的路径。路径之一,是资本主义内在的基本矛盾最终将导致无产阶级以暴力革命方式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政权。路径之二,是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资本主义将“自我扬弃”,自发地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最终向社会主义自然过渡。马克思主义建构的理论设想——资本主义将在“自我扬弃”的过程中完成对自身的否定,正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演化的现实日趋吻合。
  进入20世纪,特别是“二战”以后,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一系列发展改革和政策调整,无论是在生产关系方面还是在上层建筑方面,都出现了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层面,通过采取国有经济、股份制经济和合作制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对社会生产实行一定的宏观调控,以及允许劳动者和工会介入企业决策,使经济权力在一定程度上从资本向劳动者过渡。在政治层面,一些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思潮提出很多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倡议,社会民主党以及其他一些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政党在执政过程中积极推进参与民主、政党民主、经济民主。在社会层面,打破传统的福利政策,在公共教育和医疗、社会保险等民生领域构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以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在生态层面,当代西方一部分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整合并发扬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生态学观点,针对生态问题作出新的解释,形成了生态社会主义思潮。
  社会主义因素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孕育和积累,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因素能够孕育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判断,是西方发达国家生产力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为化解危机和矛盾不断自我调整的结果,是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为维护自身权益进行斗争,迫使资产阶级让步的结果,是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政党采取的一些含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改良措施的结果,还是资产阶级为维持其统治,学习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验的结果。
  西方世界的社会主义因素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资本主义在20世纪的生存与发展,维持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长达多年的持续性或阶段性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总体趋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尤其是在部分产业国有化、医疗卫生保险、义务教育普及和养老保险等领域,极大缓解了社会矛盾。
  但是,也要看到,西方世界社会主义因素的存在具有复杂性。其能够促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表面繁荣,却无法从根本上避免经济危机,更无法掩盖剥削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基本矛盾;其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表现了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却无法抹去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本性,也未改变当今西方社会的资本主义本质,资本主义不会自发进入社会主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进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建构。这些局限性既是因为资本主义秩序仍然具有一定的存在合理性,也是因为西方世界内部社会主义运动力量仍然不足。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日益復杂。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因素在西方世界的孕育,印证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有助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其复杂性也提醒我们,要认识到这一胜利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漫长过程,从而更客观地认识西方世界、更好地处理与西方世界的关系。有鉴于此,本刊专题策划,特邀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围绕“‘两个必然’与西方世界的社会主义因素”展开深入分析。敬请读者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
其他文献
【摘要】一切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既是中国改革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要求我们在改革中必须确立这一最大方法论。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要坚持一切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的改革方法论,首先是要正确认识与把握改革处于攻坚期与深水区这一基本国情;关键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体改革措施方面要切
摘 要:“西马”理论家在中国本土的出场与接受无不与马克思主义的在场发生具体而复杂的关系。本雅明借道伊格尔顿在20世纪80年代被接受,其多元身份被单一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其间完全无视安德森对本雅明的阐述;阴郁的阿多诺在80年代的接受落落寡欢,唯其诗学的社会学维度被初步发掘;马尔库塞的中国面孔则大体在诗意与批判、浪漫与悲观之间晃动。三个“西马”理论家在80年代的中国面孔凸显学术与现实双重语境压力,一
摘 要:本文新发现的冯文洛译自鲁迅《野草》中的三篇散文诗《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立论》《墓碣文》系迄今见到的鲁迅作品翻译史上最早的《野草》英译文,填补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鲁迅《野草》英译文未有刊发的空白。三篇译文原载1927年私立毓文中学校刊《毓文周刊》第217期、219期、225期,对于鲁迅文本的翻译和传播研究具有颇为珍稀的翻译史价值和史料文献价值。关于冯文洛的这三篇英文译作,学术界至今
陈越的这本书乃是他的博士论文的修订稿。记得论文最初的题目是《“诗的新批评”在现代中国之建立》,在预答辩的时候有几位老师担心这个说法过新,且有与英美的“新批评”攀比之嫌,所以建议修改为《“诗的文本批评”的中西汇合》,作为最终答辩的题目。我当然理解这个建议的善意——那几位老师其实都很肯定陈越论文的学术贡献,他们的建议只是为了答辩的保险而言。应该承认,“诗的文本批评”之指称显然比较明确,但我私心里还是更
老子曾说“上善若水”。水无形,放在方形器皿中呈方形,放在圆形器皿中呈圆形,放在长方形器皿中又呈长方形;故有人说水无形。其实,谁说水无形?水能将巨石穿透,水能将巨船掀翻,水能将千里之堤冲毁。水柔弱,却无所不能;水坚硬,却又可以“润物细无声”。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孙家正,在主政文化部期间,曾说过:“文化如水”。他说:“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文化如水,看似柔弱,实质坚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014年11月17日至18日,《民主》杂志座谈暨发行会在北京举行。民进中央副主席、《民主》杂志社社长王佐书出席会议,并就《民主》杂志的重要性、如何办好杂志和做好发行工作发表讲话。  会上对25个优秀集体和25位优秀个人进行了表彰。民进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民主》杂志常务副主编毛梦溪介绍了《民主》杂志2014年改版情况,并对杂志2015年的定价作了说明。来自民进上海市委会、重庆市委会、江苏省委会、浙
2014年,在张志勇的脑海中,一个挥之不去的参政议政焦点命题,就是如何推进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作为地方长期分管基础教育的教育行政工作者,张志勇深深感到,我国整个基础教育深深地陷入了残酷的应试教育的泥潭而无力自拔。造成这种困难局面的原因当然也是多方面的。  2010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让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看到了加快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引领基础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希望。2013年,中共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局中,国有企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国企改革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大局,事关社会稳定,事关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热情与发展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与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国有企业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民进江苏省委原副主委的言恭达,不仅在书法艺术上有着很深的造诣,创作出了当今书法艺术的经典作品,享誉国内外,同时他在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中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言恭达心中有着“天道无亲,唯德是授”的理念,“天道”亦“公理”,而“道”与“德”是相依相成的。“德”而化之便
【关键词】农村社会治理创新 地方实践创新模式 法务前沿工程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01.007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治理”概念,将之前一直使用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