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地方实践与经验总结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i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农村社会治理创新
其他文献
2014年8月3日下午,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发生后,民进地方组织立即行动,支援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其间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本期从众多表现突出的民进会员事迹中遴选出杨桂红、杨艳两位始终坚守在抗震救灾一线会员的感人故事,与大家分享。  杨桂红:始终坚守在抗震救灾一线  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云南省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民进云南省委会副主委杨桂红不顾道
【摘要】一切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既是中国改革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要求我们在改革中必须确立这一最大方法论。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要坚持一切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的改革方法论,首先是要正确认识与把握改革处于攻坚期与深水区这一基本国情;关键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体改革措施方面要切
摘 要:“西马”理论家在中国本土的出场与接受无不与马克思主义的在场发生具体而复杂的关系。本雅明借道伊格尔顿在20世纪80年代被接受,其多元身份被单一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其间完全无视安德森对本雅明的阐述;阴郁的阿多诺在80年代的接受落落寡欢,唯其诗学的社会学维度被初步发掘;马尔库塞的中国面孔则大体在诗意与批判、浪漫与悲观之间晃动。三个“西马”理论家在80年代的中国面孔凸显学术与现实双重语境压力,一
摘 要:本文新发现的冯文洛译自鲁迅《野草》中的三篇散文诗《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立论》《墓碣文》系迄今见到的鲁迅作品翻译史上最早的《野草》英译文,填补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鲁迅《野草》英译文未有刊发的空白。三篇译文原载1927年私立毓文中学校刊《毓文周刊》第217期、219期、225期,对于鲁迅文本的翻译和传播研究具有颇为珍稀的翻译史价值和史料文献价值。关于冯文洛的这三篇英文译作,学术界至今
陈越的这本书乃是他的博士论文的修订稿。记得论文最初的题目是《“诗的新批评”在现代中国之建立》,在预答辩的时候有几位老师担心这个说法过新,且有与英美的“新批评”攀比之嫌,所以建议修改为《“诗的文本批评”的中西汇合》,作为最终答辩的题目。我当然理解这个建议的善意——那几位老师其实都很肯定陈越论文的学术贡献,他们的建议只是为了答辩的保险而言。应该承认,“诗的文本批评”之指称显然比较明确,但我私心里还是更
老子曾说“上善若水”。水无形,放在方形器皿中呈方形,放在圆形器皿中呈圆形,放在长方形器皿中又呈长方形;故有人说水无形。其实,谁说水无形?水能将巨石穿透,水能将巨船掀翻,水能将千里之堤冲毁。水柔弱,却无所不能;水坚硬,却又可以“润物细无声”。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孙家正,在主政文化部期间,曾说过:“文化如水”。他说:“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文化如水,看似柔弱,实质坚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014年11月17日至18日,《民主》杂志座谈暨发行会在北京举行。民进中央副主席、《民主》杂志社社长王佐书出席会议,并就《民主》杂志的重要性、如何办好杂志和做好发行工作发表讲话。  会上对25个优秀集体和25位优秀个人进行了表彰。民进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民主》杂志常务副主编毛梦溪介绍了《民主》杂志2014年改版情况,并对杂志2015年的定价作了说明。来自民进上海市委会、重庆市委会、江苏省委会、浙
2014年,在张志勇的脑海中,一个挥之不去的参政议政焦点命题,就是如何推进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  作为地方长期分管基础教育的教育行政工作者,张志勇深深感到,我国整个基础教育深深地陷入了残酷的应试教育的泥潭而无力自拔。造成这种困难局面的原因当然也是多方面的。  2010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让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看到了加快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引领基础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希望。2013年,中共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局中,国有企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国企改革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大局,事关社会稳定,事关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热情与发展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与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国有企业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民进江苏省委原副主委的言恭达,不仅在书法艺术上有着很深的造诣,创作出了当今书法艺术的经典作品,享誉国内外,同时他在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中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言恭达心中有着“天道无亲,唯德是授”的理念,“天道”亦“公理”,而“道”与“德”是相依相成的。“德”而化之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