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民进之声?做会员之友

来源 :民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de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1月17日至18日,《民主》杂志座谈暨发行会在北京举行。民进中央副主席、《民主》杂志社社长王佐书出席会议,并就《民主》杂志的重要性、如何办好杂志和做好发行工作发表讲话。
  会上对25个优秀集体和25位优秀个人进行了表彰。民进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民主》杂志常务副主编毛梦溪介绍了《民主》杂志2014年改版情况,并对杂志2015年的定价作了说明。来自民进上海市委会、重庆市委会、江苏省委会、浙江省委会、辽宁省委会、陕西省委会、内蒙古区委会、新疆区委会、南京市委会、大连市委会、贵州省毕节市金沙总支部等组织的代表作发行经验工作交流。
  民进各省级、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组织《民主》杂志发行工作的负责同志,2014年发行工作优秀集体和优秀个人代表6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同志认为,改版后的《民主》杂志离基层和会员的距离更近了,读起来更亲切了。希望《民主》杂志坚持走进基层、开门办刊,继续为各级组织及会员做好服务。
  “开的是诸葛亮的会”
  讲话伊始,王佐书指出:这次会开的是“诸葛亮的会”,“请大家对办好《民主》杂志出主意、想办法、出高招、提意见”。
  王佐书充分肯定了《民主》杂志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民主》杂志是民进中央的机关刊物,民进中央十分重视。它是民进的桥梁、纽带和喉舌,作为民进发声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宣传的是民进的声音,表明的是民进的立场。同时,《民主》杂志是社会认识民进的窗口,展示的是民进的形象、民进的思想、民进的主张,反映的是民进各级组织和会员的思想动态。从某种意义上讲,《民主》杂志展示的是民进各级组织以及民进会员的思想水平,体现了民进的政治素质以及民进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
  王佐书对民进各级组织2014年的发行工作表示肯定,他指出,发行工作非常重要,大家发行的不仅仅是杂志,更是民进的思想与杂志的功能。他说:“感谢大家对《民主》杂志给予各方面的支持,说支持杂志,在我看来,这也是对民进中央工作的大力支持。”
  2014年《民主》杂志发行工作的关键词是“学习”。各级组织注重发挥《民主》杂志对传递民进信息、引领会员、凝聚人心的作用,将学习与发行有机结合。与会同志认为,《民主》杂志的“资政”、“论衡”,已经成为各级组织领会会中央精神、学习理论的重要渠道;“履职”、“声音”、“基层”等栏目,成为各级组织履行参政党职能、建言献策、服务社会、互相了解和交流经验的平台;“宛在”展现了民进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不仅老会员爱看,对年轻会员也非常有教育意义;“风范”和“雅集”则展示了民进人的风采、文采。民进新疆区委会副主委、民进乌鲁木齐市委会主委童兆玲说,我们学习时爱阅读“资政”栏目,它既体现中共中央的精神,又结合民进的工作,通过我们民进的领导、会内的理论家的笔写出来,让我们觉着亲切、操作性强。广东、上海、辽宁、浙江、江苏等省级组织,不仅省委会班子成员带头深入阅读《民主》杂志,而且在机关学习中介绍《民主》杂志,想方设法让基层组织了解《民主》杂志,把《民主》杂志作为平时支部学习、提高会员理论水平、培训新会员的学习材料。
  在2014年的发行工作中,基层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地在密切联系基层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基层组织在发行工作中的积极性。陕西省榆林市委会将发行工作分解至每个基层组织,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内蒙古很多地市的基层组织虽然只有一个专干,有的甚至是会员兼职,经费少的一年只有几千元,但还是将发行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巴彦淖尔、呼伦贝尔、通辽等总支,基本每位会员人手一册。有些组织还为每一位离退休会员订阅。
  还有一些组织尝试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发行工作。辽宁省委会的先进个人、民进大连高新园区支部主任、辽宁省沈阳市联盛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井良作为获奖的优秀个人代表进行了发言,2014年他出资订阅《民主》杂志赠送给大连市的民进会员。长沙通过民进经济界人士联谊会,动员每位成员订阅一本《民主》杂志,还积极利用他们的优势,增强订阅、学习的氛围。
  “《民主》,离我们有多近”
  与会同志表示,《民主》杂志在会员心中具有重要地位。民进天水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杜建芳每年都要把当年12期《民主》杂志装订成合订本,目前,已有24本历年《民主》杂志合订本。民进山西省委会宣传部副部长孙敏说:“我从1986年开始在民进工作,《民主》杂志从创刊开始每一期都要珍藏,也发现每一期都在传承、发展,确实越来越‘精神’。已经达到了精品的程度。”
  近些年,《民主》杂志不做“白富美”、“高富帅”,甘做会员身边实实在在、朴实无华的朋友。
  2014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民进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切实推向深入,《民主》杂志社开展了贯穿全年的“树新风 走基层”活动,先后走进重庆、黑龙江、甘肃等地,并以向两所特殊教育学校献爱心的形式在北京市延庆县度过了社庆25周年纪念。
  在听取各级组织和基层会员心声的基础上,《民主》杂志做了进一步的改变,新增设一级栏目“基层”和二级栏目“一笔点睛”、“人生隽语”。2014年1月到10月,“基层”发稿26篇,涉及21个省的26个基层支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反映了基层组织的真实生活;“一笔点睛”发稿40多篇,涉及27个省,反映了教育、三农、城建、养老、环保等各个方面受会员关注的社会问题;“人生隽语”刊发会员精彩言论近50篇。从发稿比例上看,1月至10月,各级组织及会员稿件约占70%,比去年同期增长25个百分点,会内稿件总量接近90%。《民主》杂志的改变激发了各级组织及会员荐稿、投稿的积极性。有的组织宣传部门的负责人每个月都向《民主》杂志荐稿,其中,既包括机关的稿件,也包括普通会员的稿件;有的组织还依托本地的人力资源优势,推荐会内名人、专家、大家的稿件,对提升刊物的品位与亲和力起到很大的作用。   对《民主》杂志近年来取得的进步进行肯定成为与会同志的共识。童兆玲说,今年第9期刊登的一篇关于水价的文章,第10期刊登的关于双语教育的报道,都是来自我们新疆的稿件,这让我们感到虽然我们地处边远,但也受到关注,使我们很受鼓舞。我们明年的工作,将借鉴《民主》杂志的经验,多站在基层的角度,讲述我们基层的故事,围绕基层支部和会员展开工作。
  民进广东省委会秘书长李小琴说,她感受到了《民主》杂志的三点变化:第一,引进优秀编辑人才,队伍素质大为提升。第二,既体现了政治理论特色,也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性。第三,发行量大幅攀升,2013年改版以来,杂志订阅数量在成倍递增。
  民进江苏省南京市委会调宣处处长王长才在即兴发言中说“我和《民主》零距离”,他认为《民主》杂志“这个朋友很朴素、很亲和,尤其近年改版后的面貌,让人感到,她可以走近我,我也可以走近她”。
  《民主》杂志订阅数量的大幅提高,使越来越多的会员能够走近《民主》。2014年,10个省级组织的订阅总数涨幅超过一倍,其中甘肃和重庆增长3倍以上,陕西增长两倍以上;10个市县级组织的订阅率达到100%,其中,毕节市金沙总支部、杭州市萧山区委会的订阅率超过100%。喜欢《民主》杂志的读者越来越多,有的会员反映,一个月出一期不够看,不过瘾了,希望能改成半月刊。对于2015年定价的调整,大家纷纷表示理解和支持,并表示订阅数量将有增无减。
  擦亮窗户,争取更大进步
  王佐书指出,《民主》杂志既然是一个窗口,咱们就得把窗户擦得亮亮的。关于如何办好《民主》杂志,他强调,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杂志的质量,二是宣传的力度。他指出,《民主》杂志要围绕可读性、适用性、与时俱进、办刊与办刊人角色相称这四点内在生命力,做好六项服务工作:一是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服务,为统一战线服务;二是要为社会发展的大局服务;三是要为民进中央的各项工作服务;四是要为民进地方和基层组织服务;五是要为民进会员服务;六是要为“民进之友”服务。方向比努力重要,《民主》杂志要在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任何一项服务事业都是一个体系,办刊是个封闭的体系,概括来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与会同志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民主》杂志的质量和增加发行量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发挥《民主》杂志在各级组织学习生活中的作用。针对各地学习资料比较缺乏的现状,建议将《民主》杂志作为组织学习的必备材料之一,定期开展学习交流,充分发挥其在建设学习型参政党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进一步加强发行工作。目前,还有很多会员不了解《民主》,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因为接触不到,相对于全国14万会员,12000册的定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会内发行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在有条件的基础上,促进会外发行。
  第三,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贴近会员。希望编辑在稿件的采集上,多关照基层组织的声音,多给基层组织、会员交流和展示的空间与平台;加强编读交流,争取经常与会员面对面交流,善于发现各级组织和会员个人的闪光点;由接受来稿转向主动采写;继续适时为各级组织开辟专页。
  第四,继续开展表彰活动,不断丰富发行会内容。近两年的发行优秀集体、优秀个人的评选活动受到与会同志的认同,调动了基层学习和订阅的积极性,希望进一步提升奖项级别,并在发行会期间增加对会刊(报)从业人员的培训内容。
  这是近年来第二次举行的关于《民主》杂志发行工作的会议。2013年的“民进全国会刊(报)工作座谈暨《民主》发行会”,对各级组织做好会刊(报)和《民主》杂志相关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2014年,《民主》杂志在纸质媒体全面走下坡路的情况下,不仅改版成功,而且订数翻了一番,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民主党派机关刊物的建设上探索出了一条有益的发展之路。
其他文献
摘 要:1995年格非长篇小说《欲望的旗帜》出版。这是一次面向“现在”的书写,先锋的叙事与现实的关怀在此以有力的方式交融,小说因此沉重而尖锐。对生活无非是一场重复的沉痛感喟,对自我在禁闭中无限分裂的深刻揭示,尤其是对欲望化现实的倾力呈现与有力批判,等等,在理智与情感的激烈辩驳中,格非最终切近了当今现实的一些本质层面。这是一次强攻现实的写作,更是一次对末世景观的呈现,现实与末世再次难分难辨,令人不由
支部简介  民进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支部成立于2013年3月15日,现有会员12人(支部委员3人),本科以上学历占83%,界别分布为政府机关、教育、经济和医卫。  2014年5月,时值端午,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联棚乡福利院的老人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儿女”,他们是民进宜昌市点军区支部的会员。在支部主任、区民政局副局长李俊的带领下,大家拎着粽子和鸭蛋等节日礼物,特地来看望福利院的孤寡老人。和这群特殊而又早已
摘要:《第九个寡妇》是一部优秀的“女性新历史小说”,严歌苓从个体本位的历史观价值观对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化的历史观价值观进行了深入的反叛,并由此而获得当代文学难得的思想高度和批判锋芒。本文从叙事策略、大历史中一个并不渺小和雷同的“个人”、日常生活等方面,分析作品中历史与个人的关系,并指出个人本位的历史价值观念对当今女性文学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女性新历史小说;历史观;日常生活;个人本位  
【摘要】多年来,美国一直绝对主导着全球网络治理的基本格局和走势。作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互联网、网络治理的价值主张和政策偏好,将极大影响美国政府的网络空间战略,进而影响到全球网络治理的基本格局、发展态势和未来走势。从特朗普百日新政与全球网络治理相关的举措可以看出,美国在互联网领域长期遵循的“自由、繁荣、安全”等价值观和主张必将遭到冲击、扰乱和动摇;美国在全球网络治理中的领导权将被削弱;特朗普对于主权
2014年8月3日下午,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发生后,民进地方组织立即行动,支援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其间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本期从众多表现突出的民进会员事迹中遴选出杨桂红、杨艳两位始终坚守在抗震救灾一线会员的感人故事,与大家分享。  杨桂红:始终坚守在抗震救灾一线  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云南省昭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民进云南省委会副主委杨桂红不顾道
【摘要】一切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既是中国改革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要求我们在改革中必须确立这一最大方法论。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要坚持一切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的改革方法论,首先是要正确认识与把握改革处于攻坚期与深水区这一基本国情;关键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体改革措施方面要切
摘 要:“西马”理论家在中国本土的出场与接受无不与马克思主义的在场发生具体而复杂的关系。本雅明借道伊格尔顿在20世纪80年代被接受,其多元身份被单一化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其间完全无视安德森对本雅明的阐述;阴郁的阿多诺在80年代的接受落落寡欢,唯其诗学的社会学维度被初步发掘;马尔库塞的中国面孔则大体在诗意与批判、浪漫与悲观之间晃动。三个“西马”理论家在80年代的中国面孔凸显学术与现实双重语境压力,一
摘 要:本文新发现的冯文洛译自鲁迅《野草》中的三篇散文诗《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立论》《墓碣文》系迄今见到的鲁迅作品翻译史上最早的《野草》英译文,填补了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鲁迅《野草》英译文未有刊发的空白。三篇译文原载1927年私立毓文中学校刊《毓文周刊》第217期、219期、225期,对于鲁迅文本的翻译和传播研究具有颇为珍稀的翻译史价值和史料文献价值。关于冯文洛的这三篇英文译作,学术界至今
陈越的这本书乃是他的博士论文的修订稿。记得论文最初的题目是《“诗的新批评”在现代中国之建立》,在预答辩的时候有几位老师担心这个说法过新,且有与英美的“新批评”攀比之嫌,所以建议修改为《“诗的文本批评”的中西汇合》,作为最终答辩的题目。我当然理解这个建议的善意——那几位老师其实都很肯定陈越论文的学术贡献,他们的建议只是为了答辩的保险而言。应该承认,“诗的文本批评”之指称显然比较明确,但我私心里还是更
老子曾说“上善若水”。水无形,放在方形器皿中呈方形,放在圆形器皿中呈圆形,放在长方形器皿中又呈长方形;故有人说水无形。其实,谁说水无形?水能将巨石穿透,水能将巨船掀翻,水能将千里之堤冲毁。水柔弱,却无所不能;水坚硬,却又可以“润物细无声”。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孙家正,在主政文化部期间,曾说过:“文化如水”。他说:“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文化如水,看似柔弱,实质坚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