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汀阳:中国从历史之道中继续生长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1年的北京街头,男子骑着自制的三轮厢车送孩子上学
中国的精神世界以历史为本,历史意识对精神世界的所有方面都有建构能力,所以说历史同时也是哲学和信仰,其实还应该说,同时也是文学、政治和伦理。

  比如说,基础科学研究、理论研究、高级技术、教育、环境保护、制度设计等,收益都明显滞后,但这些事情有不可替代的巨大回报。如果能够看破长期利益的秘密,就几乎看到了道,但理解了道的人却往往没有推行道的能力或权力,孔子就是一个例子。
  最为悲剧的是,有些人从历史中学到了好事情,也试图做好事情,也有机会去做,但就是做不成。历史这篇 “文章”是集体创作的,每个行为给出的信息就像一个词汇或一句话给出的信息,但问题是,一篇文章需要大量的句子,因此,即使有些句子是好的,但无数句子是坏的,那么这篇文章就是坏文章,好句子都被淹没了。
  历史上人类发现的伟大观念、理论和制度已经不少了,但是在实践中往往化為乌有。理论和实践之间有着难以跨越的巨大鸿沟,这不是哪一个社会的悲剧,而是人类整体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
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庙前村,一座废旧闲置的礼堂被改造成为一家书香四溢的民宿,图为小学生在民宿里读书

  南风窗:相当深刻,让人不禁反思。赵汀阳:历史留下了一个非常显眼的信息:大多数人想要的是逃避劳动、腐化的享乐和即刻兑现的利益而不是好事。但这算不上是一个坏消息。更坏的消息是,现代社会认为,人性的弱点,包括自私排他、贪婪纵欲、享乐主义和好逸恶劳,都不是缺点,而是必须满足的合法权利,于是,当代的制度演化和技术发展总是试图满足人类无穷的贪婪,其中蕴含着无法预料的危险。

历史的深度和广度


  南风窗:有一个对待历史的“态度”问题。被“现代性”卷入前,日出日落,花开花谢,循环往复,人的存在可以很有历史感,因为历史感就是“现在感”和 “未来感”,人看向历史其实也是看向未来。但100多年来的中国现代化进程,尤其是这些年来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使“现代性”固执地是一个向前的方向,而且是加速的。
  我们有这种感觉:发生在过去几年的东西,现在一看,好像就挺有年代感了,人对过去的遗忘动力,其实是越来越强大的。这种趋向显然是在 “逃离历史”。能逃离吗? 逃离历史,是不是意味着中国人在中国这个“神庙”里,会越来越感觉不到神圣性?所以不足以成为生活中的信仰 (从而宗教信仰者越来越多) ?那么,“中国旋涡”会不会弱化?该如何建构一个对待历史的态度?这个态度可能包括了很多方面。
  赵汀阳:是的,现代精神有一个基本倾向就是反历史,试图以新覆盖旧。可问题是,从来无法证明新等于进步,也无法证明进步等于好。
  不过现代思潮里也有一种复古的反动,但复古同样是可疑的。在我看来,历史既不是用来抛弃的东西,也不是用来复制的东西,历史创造了精神的延伸能力,即创造了一种精神的内在深度和广度。
  南风窗:这种延伸能力恰恰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种事业,一种改革继续生长的能力。拥有历史也就拥有继续向前的深度和广度。
  赵汀阳:如果拥有历史,那么,精神的眼光就具有内在的无限“景深”,因此能够看到更远的未来。如果否定了历史,精神就失去景深,收缩为瞬间,看不见过去也看不清未来,只看见一个既没有来源又没有持续性的“当下此刻”。
  任何“当下”都是无法驻留的流失状态,无法积累任何意义和经验。法国历史学家阿赫托(Fran?ois Hartog)分析过,当代的“时间制式”是当下主义,它导致人们失去经验的连续性。这个状态危及了存在的意义,“连续性”正是存在的秘密所在,如果失去连续性,一种存在就变成不存在了。所以我说,“存在”不是一个存在论问题,“继续存在”才是,因为“继续存在”是“存在”的全部存在论意义之所在。

开放融合即是生长、扩大自身


  南风窗:你在1993年之后,转向研究中国的思想。前些年及近几年提出的“天下体系”“中国旋涡”“中国的信仰就是中国本身”等影响极大的洞识,刷新了对中国尤其是传统的认知。我们突然发现“中国”的历史深处蕴藏着有待挖掘出来的无穷智慧,且充满玄机。
历史既不是用来抛弃的东西,也不是用来复制的东西,历史创造了精神的延伸能力,即创造了一种精神的内在深度和广度。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你把重构中国的历史性这项工作,理解成是一个祭祖行为。而且你认为,虽然古代中国思想尚未理论化,但其思想却非常深刻,有一种难以超越的洞见深度,其中深意很需要通过理论化而加以展开和推进,这是你在做的工作。那么,古代中国思想和现在有一个什么样的连接?
  赵汀阳:我的一个理解是这样的,中国的存在方式,关键在于中国是一个方法论的存在,或者说,中国的基本性质是一个方法论。
  所以,中国存在的连续性不在于某种观念的不断复制,而在于一种能够不断组合重构的方法。请允许用个比喻,中国就像是自带基因编辑功能的一个生命体,能够不断把外来因素和自身基因一起进行基因重组,所谓“化”。
  因此,我不太相信对中国的“定性”判断,比如,断定中国是个儒家文化。更符合事实的是,中国包含儒家文化,同时也包含许多几乎同样重要的文化,而且还具有未来敞开性,可以接收外来文化。
  南风窗:对此的事实验证是,“中国”本身就是开放和融合的结果,且是生长、扩大自身而不是失去自身。即使有“闭关锁国”的历史时期,也是浮在上面的“事”,终会被强大的“道”冲破。在今天,继续开放融合更是一种站在道的层面的自觉自信的行为了。
  赵汀阳:其实,把中国文化分为多种定性的文化,儒家道家法家佛家等,这种“文化诸侯”的分类是有些可疑的,比如说宋明儒家包含了许多佛家因素。
  也许从方法论的角度去理解中国,会有不同的效果。中国作为方法论,更多地与周易的形而上学、六经的经史一体、司马迁的古今史观有着根本性的关系。这是一种以存在如何永在的问题为导向的变易方法论,同时意味着一种对时间和空间的组织方式,即一切问题的有效性都基于“继续存在”即“生生”的存在论问题,于是,一切变易只有当利于生生才是合理的变易,一切利于生生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就是合理的时空组织方式。
  所以,正如我们观察到的,天下,即无外的世界,就被认为是最优的空间尺度;无穷连续性,即万变而不变,就被认为是最优的时间尺度;生生,即无限继续存在,就是人类一切的“作”的限度,即一切技术和制度的限度。从方法论的层面上看,古代和当代中国仍然有着连续性,尽管社会观念已经面目皆非。
中国存在的连续性不在于某种观念的不断复制,而在于一种能够不断组合重构的方法。

今天的“孔子改善”


  南风窗:中国经过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近年来,如你所说的,“重新拥有自己生长的能力和方式”。不过在现在的世界格局中,总有一个“外部性”问题,它影响到了自己生长的能力如何,方式又怎样展开。而且现在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就是一种“负外部性”。
  种种迹象表明,既往的国际秩序在逐渐瓦解,游戏规则也在换,有霍布斯所描述的那个世界的感觉。这也许是世界经济整体疲软的一种短暂征兆,但产生的影响,却可能意味着未来演化方向的不同。我们如何来面对这些问题?中国可以有哪些应对这一“负外部性”的思想资源?
  赵汀阳:事实上,国际秩序是现代产物,而且一直在“瓦解”和“重构”的交替中,数百年来已经瓦解和重构了许多次,英法德争夺欧洲霸主、大英帝国让位美国帝国、二次世界大战、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冷战、殖民地独立解放运动、后冷战的美国秩序、目前的多元制衡秩序。
  国际秩序之所以一直动荡不定,就是因为国际秩序从来都是无政府状态,一直都是霍布斯丛林状态。偶尔显得比较有秩序的时候,只是一家独大的霸权状态,但总是蕴含变局的可能性,因为霸权状态是一种大多数人都不满意的一时博弈均衡,也是大多数人都试图颠覆的一种倾斜均衡。
  我相信唯一能够达成普遍满意的稳定均衡只能是关系理性的均衡,也就是“孔子改善”,定义为:每个人的利益改善必定同时引起其他人的利益改善,以至于每个人都能够同时获得帕累托改善。这是个理论上的理想,是否能够实现,我不知道。
  南风窗:当很多东西在时间上成为“过去”时,就变成了人们所讲的那种历史。历史因此是一个连续叠加的存在体。每一段重要的时間节点,都是站在历史之上的新起点。中国可以怎样继续增强自己生长的能力?
  赵汀阳:我相信这样的道理:宣传不如实话,实话不如实事。
其他文献
今世何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宴,良有以也。  一个时代应有一个时代的吃相。一个时代也应有一个时代的器物。唐宋是鼎盛之朝,从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对饮食和器物的品味中,可以一窥中国传统的精髓。  小舟从此逝 酒肉寄余生  “士人”是中国古代对知识分子的一种称呼,也称为“儒生”“文人”。他们大都追求饮食艺术,雅致清逸的格调,不重奢华重美食。经济文化
在美国法律中,领导人权力交接程序往往严格到令人无语的地步。3个月前,奥巴马嗓子发炎,去医院检查了20分钟,立刻引起公众舆论哗然,讨论总统如果做手术,就必须依照法律向副总统移交权力。以至于白宫新闻秘书厄尼斯特专门出来澄清,表示总统没有被实施麻醉,所以没有必要移交权力。  其实,类似情况在2004年真的发生过,当时小布什总统做肠镜检查,需要麻醉半小时的时间,就依照程序向副总统切尼移交了权力,半小时后又
迈克尔·桑德尔是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社群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其1982年所著的《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一书中对罗尔斯《正义论》的批评而闻名。近日,本刊特约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市场经济与市场社会  《南风窗》:您近来著作中所批评的观念,功利主义、市场必胜论、自由至上主义等恐怕都是当代都市生活中的主流价值观念,而您本人却又偏偏是受到大众普遍欢迎的政治哲学家,您觉得这二者有矛盾吗? 
德米特里·特列宁(左)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主任,研究委员会的代表和卡内基莫斯科中心外交政策和安全项目的领导人。陈寒士(右)卡内基莫斯科中心资深研究员,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对东亚和东南亚的政策、中国的政治思潮及中国与其邻国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里,中国在内政和外交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用异域视角观察中国过去40年的变化,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下,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
农科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要学好,不仅要具备聪明才智,而且要有良好的学术素养。  出生于四川平武的陈晓阳,17岁时插队成为知青,5个月后到四川青川伐木场当伐木工人,1977年保送到云南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学习林学专业,后留校任教,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主攻林木遗传育种、林业生物质能源、林业碳汇、自然保护区等方向;2006年5月从北京调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    华南农业大学建于1909年,是一
看了一段疑似保姆的女人在电梯里打小孩的视频后,双手莫名其妙地颤抖,一拳,两拳,三拳,四拳,五拳!一共打了五拳,像拳击运动员,像自由搏击一样击向孩子的腹部,面对着一个目测只有一岁半左右的女童,你怎么下得了手呢!孩子在哽咽着,艰辛地哭着,那保姆重重地把孩子按在了童车上,对着孩子的脑袋,“啪”一声重击下去,一下,两下,三下,孩子在凄厉地哭着,这女人又重重地按着小孩的头顶,用尽力气把小孩往下压、压、压……
前段时间,“中产育儿鄙视链”“相亲鄙视链”等话题在舆论引起广泛反响。鄙视链一词,衍生自食物链。食物链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而鄙视链,则是大鱼看不起小鱼,小鱼看不起虾米。  之后,鄙视链开始被广泛运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好像都被鄙视链统治了,无论做什么,总有一个鄙视链条等着我们。职业,有职业鄙视链,风投>金融>房地产>IT>公关>新媒体;在不同城市工作,城市之间有鄙视链,北京>上海>深圳>
去年夏天,“伊斯兰国”的入侵给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地区带来了巨大的伤痛。战火蔓延至今,库尔德人民一直战斗在对抗“伊斯兰国”的第一线,而恶战仍无了期。  在距离战火前线只有数小时路程的苏莱曼尼亚,有一群女孩每天在一个被野花围着的露天篮球场上挥洒汗水,视这片球场如天堂上的乐土一般。  她们是伊拉克美国大学的女子篮球队队员。在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美国大学被建立起来。校名中的“美国”只是指课程设置与美国的大学
就在两个月前,美国承诺援助朝鲜24万吨粮食,条件是朝鲜暂停一切涉核及远程导弹的活动。3月中旬,平壤变卦,宣布将于4月12~16日的某日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这种反复无常于朝鲜不是头一次,但事发在首尔核安全峰会前夕,而峰会又集中了包括安理会五常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所以朝鲜的变脸被普遍认为是在恶意挑衅国际社会。  出尔反尔,粮援自然泡了汤。不仅如此,日美反应强烈,扬言用导弹拦截朝鲜火箭。4月12日前
今年的电影“八一档”,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献礼片《建军大业》上映。导演刘伟强,曾经执导过《古惑仔》—这一细节是由叶大鹰导演以反证的方式提出的,用它来论证刘伟强不适合做《建军大业》的导演。逻辑的关联度非常低,但如果作为一个引子来思考革命英雄之荧屏形象的转变,则变得非常有意义。  它提示我們,对于革命英雄的诠释权利以及诠释方式,都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而且眼前正处于一个诠释主体之间的交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