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MCP-1、IMA水平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来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z5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对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PC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5例,女43例,年龄(48.78±3.51)岁,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治疗前检测血清MCP-1、IMA水平。分析血清MCP-1、IMA水平对PCCI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MCP-1、IMA水平对PCCI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血管内介入治疗后3个月,108例患者中预后良好55例(50.93%),预后不良53例(49.07%);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MCP-1、IMA水平分别为(16.83±2.95)ng·dl-1、(10.95±1.85)μg·L-1,高于预后良好组(13.76±2.18)ng·dl-1、(8.62±1.67)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CP-1、IMA水平可影响PCCI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均OR>1,P<0.05)。绘制ROC发现,血清MCP-1、IMA水平及联合检测预测PCCI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0.7,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结论

PCCI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受血清MCP-1、IMA水平的影响,且可根据上述指标水平预测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接受认知干预联合社区延续性护理对其院外康复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共计纳入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60例患者,均患有突发性耳聋,入组时间为2017年7月至2020年10月,按照单双号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4.49±2.72)岁;试验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54.65±2.84)岁。对照组采取认知干预措施,试验组
以CNKI、VIP、SinoMed、万方数据库为资料来源,检索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的相关文献,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和聚类,发现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的研究热点包括4类:耳穴贴压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中医饮食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穴位敷贴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中药灌肠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进行研究
目的探讨医护患协作式一日门诊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12月124例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检查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自愿参与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年龄(31.24±2.14)岁,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年龄(32.57±2.46)岁,采用医护患协作一日门诊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评分、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血
目的比较分析MR血管成像技术和常规的T1W增强序列对颈动脉显影及勾画的影响,观察鼻咽癌放疗过程中颈动脉大小的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行放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10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3岁。所有患者在放疗前、放疗结束以及放疗后3个月分别进行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MR血管成像序列和常规T1W增强序列,每个患者得到6套MR图像。在左右两侧颈动脉分叉处前后6
目的研究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CT门静脉成像(CTPV)影像表现,探讨其对肝硬化食管及胃底黏膜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抚顺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637例肝硬化患者,最后纳入7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年龄(54.69±8.92)岁,女22例、年龄(62.78±11.12)岁,收集患者胃镜及CTPV等资料。根据胃镜结果,将患者分为自发性食管胃底黏膜静脉曲张
目的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抗磷脂抗体外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17年8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资料齐全的APS患者169例,根据是否发生血栓将患者分为血栓组(100例)和非血栓组(69例)。纳入患者年龄为(41±15)岁,男23例,女146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心磷脂抗体(aCL)、抗β2-糖蛋白1抗体(β2GP1)、抗磷酯酰丝氨酸/凝血酶原(PS
目的观察小婴儿早发型与晚发型B族链球菌(GBS)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炎性指标,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儿科收治的被确诊为GBS败血症小婴儿为对象展开回顾分析研究,依据发病日龄分组,日龄≤3 d为早发型组(早发型GBS败血症),日龄>3 d为晚发型组(晚发型GBS败血症),收集两组母婴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与其炎性指标等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测定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脊髓最大压迫节段(MCL)的弥散信号,分析术前至术后5年的DTI参数同患者临床功能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分析北京朝阳医院2014年2月至2020年2月37例手术治疗的CSM患者临床资料,使用DTI对MCL进行研究。比较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术前至术后5年CSM患者弥散指标变化[各向异性(FA)]和患者临床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临床病理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初治就诊的12例ALC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ALCL中,男4例、女8例,发病年龄范围为2~11岁、中位发病年龄6岁;83.3%(10/12)以全身症状为首发症状,16.7%(2/12)首发症状仅有颈部淋巴结大;12例均为间变性淋巴
目的探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局部不良反应。方法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支气管哮喘患儿160例,其中13例失访,予以剔除,剩余147例(男74例、女73例,年龄<6岁),按照不同种类ICS分为3组(丙酸培氯松45例、布地奈德58例、丙酸氟替卡松44例),收集观察对象临床资料(年龄、性别)。记录连续应用ICS 3个月内局部不良反应,包括口腔念珠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