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的学生不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基础知识不稳固,并且数学学科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学生对其进行理解难度较大。小学阶段是学生日后深入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其地位十分重要,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合理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文章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自主学习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自主学习
不同于其他学科,小学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学生来说相对枯燥,学生难以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因此对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学生难免产生厌烦的情绪,并且传统教学模式多采用宣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处于主动地位。教学过程也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效果不佳,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并且这一教学模式与新课标改革的理念严重不符。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教师需要转变和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文章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培养学生自主性相关问题展开分析。
一、 自主学习概述
(一)概述
自主学习主要指学生在学习环节能够自主、独立进行问题的思考,通过探索、认知和总结等相关方法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自主学习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模式。同时要求授課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思考、质疑和良好的判断能力,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技能水平。
目前关于自主学习概念尚不明确,国外教育学家认为自主学习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行为、自我和环境,可将其划分为计划、控制、行动和总结等多个部分。我国相关教育学家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环节,能够有效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并且深受学习目标的影响,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方案,在完成学习任务目标后,还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有效总结,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及时调整。总而言之,自主学习便是学生在学习环节能够自己做主,深化学生的中心地位,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的特点
根据自主学习的概念和本质,可对其特点进行合理概括,主要包括下述几点。第一,能动性。自主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可以自主、积极地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活动进行管理。第二,主体性。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学生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学习时间进行自主合理安排,自主选择学习的环境场所,教师的作用只是指导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对学习活动来说,教师仅仅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并不是学习的中心。第三,独立性。相关研究显示,自主学习出现于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背景下,同其他学习方法类型仅对比,自主学习能够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但是并不是安全独立自主的学习,仍然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指导,进行有效组织。第四,有效性。自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对相关措施的不断调整进而提高学习效果。第五,相对性。相对性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的自主,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样需要教师加以规范和优化,这样才能保证学习效果。在西方教育中自主学习应用十分普遍,但是在东亚地区因为学生自主意识相对薄弱,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现状
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小学教育教学理念也在发生着转变,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教师需要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但是结合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小学数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情况不容乐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仅是被动接受知识,传统教学模式仍然被广泛应用,教师“一言堂”现象十分严重。并且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大多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照本宣科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习惯了接受灌输式教学,因此其学习意识和思维模式也渐渐趋于被动,不利于培养其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教学的发展形成严重的阻碍。
近年来,对相关教学实践及研究进行分析,如果想要深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仅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无法实现。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在学习环节能够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监督能力和认知能力,并且能够不受外界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结合学科特点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机会
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较差、自主学习意识匮乏,因此教师大多不选择让这部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担心其学习成绩下滑,对学习进度产生影响,因此让学生完全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则会习惯灌输式、被动式的学习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形成阻碍。
(二)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不足
小学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处理问题能力不足,学习经验以及综合能力均在初级发展时期,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由于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传统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无法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以及实际学习情况展开教学,教学方法不具灵活性和创新性,学生始终处于课堂的被动地位,再加上数学学科知识抽象复杂,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不具备自主学习的动力
对小学生来说,自主学习对于学生具有一定的要求,能够自行、自发、自觉地进行学习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小学生年龄较小,学习主动性和自控能力低下,很可能发生制定学习目标半途而废的情况,因此学生难以保持长时间的自主学习状态,并且小学生灵活好动,很容易被外界其他因素影响,进而放弃自主学习。因此,在实际学习环节,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对学习目标不明确,从而不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策略
(一)合理设计课前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主要动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需要确保教学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专注相关学习内容。
例如,在进行“确定位置”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对小学生来说,可能以前不了解方位相关知识,突然接触具有强烈的生疏感,无法分清方向,或者不会寻找参考点,致使学习存在较大的难度,并且认为学习内容繁琐枯燥,学习主动性下滑严重。因此,需要教师设计一个生动灵活的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减少课程的难度。上课时让学生不要翻阅课本内容,叫坐在课堂中心位置的同学起立,之后让他左后方同学也站起来,询问两名同学各自在什么位置,之后让一名同学向后转身,再提问他对方在自己的什么位置。并且向其他同学抛出问题,为什么两个人没有移动自己的位置,但是第二次回答和第一次回答明显不同。这时开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主要因为其中一名同学转身,因此方位全部颠倒了。之后再提问学生是否想知道怎样说出他们的位置。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正式的课程学习。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需要通过激发其好奇心不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具备专注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营造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通过語言、动作或者多媒体技术的效果营造出一种特殊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融入这一情境中,并形成强烈的感受,这样便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体验感,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下,不断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思考,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对“小数除法”一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因为班级购置了一些卫生用具,如拖把、扫把和垃圾桶等,学生可以利用这一情境,使学生深入情境之中,掌握小数的除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学校总务处在购置扫把时售货员告知一把扫把3.5元,因为每个班需要15把,所以一共买了90把,但是付钱的时候发现只有300元钱,售货员说300元也可以,不够的钱就当作打折了,那么同学们知道买一把扫除实际花费了多少钱呢?教师通过营造这样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代入感,开始思考如何计算,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情境教学活动中,不仅完成教学目标,还能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其自主思考能力。
(三)创新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同样,教师设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教师需要具备整合资源的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设计灵活有趣的教学流程和环节,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心应手,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不断完成自己的目标和任务,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对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课程《多边形面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上堂课的课程为平行四边形公式,在教学过程,教师可以为每一名同学发放一张纸板,上面绘制格子,可以让学生将纸板上的三角形剪下,并移动到另一边,形成一个长方形,之后让学生自己对面积计算公式和方法进行总结。但是如果本节课仍然使用之前的教学方法,则会产生重复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对之前的方法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环节,仍然为每一名学生发放纸板,之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底长和高度,经过裁剪形成平行四边形,学生必然会好奇为什么要剪出平行四边形,这时教师便可以抛出问题:如何将平行四边形变成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学生通过对折便可以发现经过对角线对折的平行四边形可以形成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在学生顺沿对角线剪开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们剪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这时学生便能够认识到上节课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环节,教师不需要为学生灌输任何知识,只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便能够使其具备发散性学习思维,进而培养其理解能力、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 结语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需要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掌握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外交流,2019,26(12):291.
[2]林文清.启发学习兴趣自主构建数学概念:我国台湾地区“南一”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与启示[J].辽宁教育,2020
(9):88-92.
[3]吕增锋.数学新教材:打造自主学习的“导航图”:以“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在新旧教材中的对比为例[J].中学教研:数学,2020(5):1-3.
[4]钟秋苟.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9(9):275.
[5]董继铭.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J].中外交流,2019,26(22):338-339.
[6]陈彬.“自主学习”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建构[J].天津教育,2019(12):88,90.
[7]黄小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渗透[J].中外交流,2019,26(32):384-385.
[8]温清吉.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9,26(17):384-385.
[9]陈丹.基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性研究[J].中外交流,2019(6):360.
[10]覃泉花.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外交流,2019(10):284.
[11]莫祖梅.刍议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的问题与策略[J].中外交流,2019,26(29):194-195.
[12]熊座成.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中外交流,2019,26(16):213.
[13]钟碧宇.浅谈新背景下小学数学自主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构建[J].中外交流,2019,26(20):346.
[14]梁飞.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外交流,2019(3):250.
[15]劳启斌.提策略分析,提升能力:谈农村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9,26(24):376-377.
[16]陶建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6):252.
[17]吴仕强.以生为本,有效引导:浅析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才智,2019,(5):65.
[18]白婉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浅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9(3):61-62.
作者简介:张文亮,甘肃省庆阳市,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四合原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自主学习
不同于其他学科,小学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学生来说相对枯燥,学生难以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因此对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学生难免产生厌烦的情绪,并且传统教学模式多采用宣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处于主动地位。教学过程也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效果不佳,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并且这一教学模式与新课标改革的理念严重不符。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教师需要转变和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探索知识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文章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培养学生自主性相关问题展开分析。
一、 自主学习概述
(一)概述
自主学习主要指学生在学习环节能够自主、独立进行问题的思考,通过探索、认知和总结等相关方法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自主学习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模式。同时要求授課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思考、质疑和良好的判断能力,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技能水平。
目前关于自主学习概念尚不明确,国外教育学家认为自主学习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行为、自我和环境,可将其划分为计划、控制、行动和总结等多个部分。我国相关教育学家认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环节,能够有效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并且深受学习目标的影响,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方案,在完成学习任务目标后,还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有效总结,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及时调整。总而言之,自主学习便是学生在学习环节能够自己做主,深化学生的中心地位,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的特点
根据自主学习的概念和本质,可对其特点进行合理概括,主要包括下述几点。第一,能动性。自主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可以自主、积极地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活动进行管理。第二,主体性。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学生可以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学习时间进行自主合理安排,自主选择学习的环境场所,教师的作用只是指导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对学习活动来说,教师仅仅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并不是学习的中心。第三,独立性。相关研究显示,自主学习出现于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背景下,同其他学习方法类型仅对比,自主学习能够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但是并不是安全独立自主的学习,仍然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指导,进行有效组织。第四,有效性。自主学生的最终目的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对相关措施的不断调整进而提高学习效果。第五,相对性。相对性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的自主,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样需要教师加以规范和优化,这样才能保证学习效果。在西方教育中自主学习应用十分普遍,但是在东亚地区因为学生自主意识相对薄弱,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现状
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小学教育教学理念也在发生着转变,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教师需要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但是结合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小学数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情况不容乐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仍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仅是被动接受知识,传统教学模式仍然被广泛应用,教师“一言堂”现象十分严重。并且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大多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照本宣科式教学,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习惯了接受灌输式教学,因此其学习意识和思维模式也渐渐趋于被动,不利于培养其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教学的发展形成严重的阻碍。
近年来,对相关教学实践及研究进行分析,如果想要深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仅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无法实现。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在学习环节能够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监督能力和认知能力,并且能够不受外界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结合学科特点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机会
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较差、自主学习意识匮乏,因此教师大多不选择让这部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担心其学习成绩下滑,对学习进度产生影响,因此让学生完全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则会习惯灌输式、被动式的学习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形成阻碍。
(二)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不足
小学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处理问题能力不足,学习经验以及综合能力均在初级发展时期,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由于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根据传统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无法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以及实际学习情况展开教学,教学方法不具灵活性和创新性,学生始终处于课堂的被动地位,再加上数学学科知识抽象复杂,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不具备自主学习的动力
对小学生来说,自主学习对于学生具有一定的要求,能够自行、自发、自觉地进行学习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小学生年龄较小,学习主动性和自控能力低下,很可能发生制定学习目标半途而废的情况,因此学生难以保持长时间的自主学习状态,并且小学生灵活好动,很容易被外界其他因素影响,进而放弃自主学习。因此,在实际学习环节,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对学习目标不明确,从而不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策略
(一)合理设计课前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主要动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需要确保教学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专注相关学习内容。
例如,在进行“确定位置”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对小学生来说,可能以前不了解方位相关知识,突然接触具有强烈的生疏感,无法分清方向,或者不会寻找参考点,致使学习存在较大的难度,并且认为学习内容繁琐枯燥,学习主动性下滑严重。因此,需要教师设计一个生动灵活的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减少课程的难度。上课时让学生不要翻阅课本内容,叫坐在课堂中心位置的同学起立,之后让他左后方同学也站起来,询问两名同学各自在什么位置,之后让一名同学向后转身,再提问他对方在自己的什么位置。并且向其他同学抛出问题,为什么两个人没有移动自己的位置,但是第二次回答和第一次回答明显不同。这时开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主要因为其中一名同学转身,因此方位全部颠倒了。之后再提问学生是否想知道怎样说出他们的位置。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正式的课程学习。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需要通过激发其好奇心不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具备专注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营造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通过語言、动作或者多媒体技术的效果营造出一种特殊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融入这一情境中,并形成强烈的感受,这样便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体验感,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下,不断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思考,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对“小数除法”一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因为班级购置了一些卫生用具,如拖把、扫把和垃圾桶等,学生可以利用这一情境,使学生深入情境之中,掌握小数的除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学校总务处在购置扫把时售货员告知一把扫把3.5元,因为每个班需要15把,所以一共买了90把,但是付钱的时候发现只有300元钱,售货员说300元也可以,不够的钱就当作打折了,那么同学们知道买一把扫除实际花费了多少钱呢?教师通过营造这样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代入感,开始思考如何计算,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情境教学活动中,不仅完成教学目标,还能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其自主思考能力。
(三)创新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同样,教师设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教师需要具备整合资源的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设计灵活有趣的教学流程和环节,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心应手,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不断完成自己的目标和任务,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对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课程《多边形面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上堂课的课程为平行四边形公式,在教学过程,教师可以为每一名同学发放一张纸板,上面绘制格子,可以让学生将纸板上的三角形剪下,并移动到另一边,形成一个长方形,之后让学生自己对面积计算公式和方法进行总结。但是如果本节课仍然使用之前的教学方法,则会产生重复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对之前的方法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环节,仍然为每一名学生发放纸板,之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底长和高度,经过裁剪形成平行四边形,学生必然会好奇为什么要剪出平行四边形,这时教师便可以抛出问题:如何将平行四边形变成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学生通过对折便可以发现经过对角线对折的平行四边形可以形成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在学生顺沿对角线剪开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们剪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这时学生便能够认识到上节课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环节,教师不需要为学生灌输任何知识,只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便能够使其具备发散性学习思维,进而培养其理解能力、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 结语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需要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标。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掌握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分析[J].中外交流,2019,26(12):291.
[2]林文清.启发学习兴趣自主构建数学概念:我国台湾地区“南一”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与启示[J].辽宁教育,2020
(9):88-92.
[3]吕增锋.数学新教材:打造自主学习的“导航图”:以“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在新旧教材中的对比为例[J].中学教研:数学,2020(5):1-3.
[4]钟秋苟.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9(9):275.
[5]董继铭.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J].中外交流,2019,26(22):338-339.
[6]陈彬.“自主学习”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建构[J].天津教育,2019(12):88,90.
[7]黄小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渗透[J].中外交流,2019,26(32):384-385.
[8]温清吉.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9,26(17):384-385.
[9]陈丹.基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性研究[J].中外交流,2019(6):360.
[10]覃泉花.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外交流,2019(10):284.
[11]莫祖梅.刍议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的问题与策略[J].中外交流,2019,26(29):194-195.
[12]熊座成.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中外交流,2019,26(16):213.
[13]钟碧宇.浅谈新背景下小学数学自主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构建[J].中外交流,2019,26(20):346.
[14]梁飞.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外交流,2019(3):250.
[15]劳启斌.提策略分析,提升能力:谈农村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19,26(24):376-377.
[16]陶建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6):252.
[17]吴仕强.以生为本,有效引导:浅析小学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才智,2019,(5):65.
[18]白婉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浅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9(3):61-62.
作者简介:张文亮,甘肃省庆阳市,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四合原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