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旧商业街区活力提升策略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yutao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现场踏勘,依据美国建筑师凯文·林奇提出的检验城市空间形态质量的五个指标对包头市主干道文化路上的老牌商业街以及商业街内部的空间现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针对街区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特色赋予其新的定位。最后通过对街区空间的便捷性、舒适性、包容性和趣味性四个方向提出文化路商业街区活力提升的新策略。
  关键词:包头;老旧商业街区;空间形态质量;活力提升
  1 背景
  始建于1956年的包头市文化路是一条横贯东西的城市主干道。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在20世纪90年代,文化路中段建成了以娜琳商场为中心的带状的商业街区,投入使用后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成为包头市地标性的商业商务地带。而在2007年后,随着辖区内大型现代商业中心数量的增多和景观环境质量的迅速提升,文化路地段的老牌商业街区的活力逐渐下降。截至目前,对文化路老旧商业街区的研究甚少。因此,如何从空间的角度让地处包头市辖区中心,具有区位及认知优势的老旧商业街区不会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走向落没,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2 现状价值分析
  2.1 区位优势
  本文所指的文化路商业街区地处包头市青山区中心地段,位于城市交通要道与具有大量车流、人流的城市次干路交接地段,同时周边分布有居住、医疗、教育等多种用地。其商业街区的核心地段作为该区域的商业商务中心兼具餐饮、娱乐、购物、配套服务等多种业态,类型较为齐全。由于该商业街区作为外来人口就业的集中区域,在服务周边居民日常生活的同时具有人流量较大、就业机会较多的区位优势。
  2.2 认知优势
  文化路商业街区作为老牌商业街,自建成以来广泛投入使用。以其商业街区核心地段为中心,半径500米范围内建有8处公交车站,总计22条公交线路。作为公交换乘的集中地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商业街区的人群认知度逐渐提高,至今为止已成为该辖区的地标性商业地段。
  3 现状问题分析
  3.1 活力缺失,恶性循环
  商业街区主干道附近人流量大,年龄及职业类型混合,但商业街区内部的使用人群从年龄特征来看较为单一,存在部分青年人群,但多为街区使用次数较多,对此商业街区认知程度较高的中老年人。
  辖区内城市中心区自2007年以来新建大型现代商业中心3处,基础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结构完整,结合开放的绿地、广场、景观等要素吸引了大量的青年人。因此,受众为中青年的产业类型被大量引入现代商业中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化路商业街区的青年产业流失。目前,文化路商业街区针对青年人的产业类型较为低端,青年人群日常生活服务的需要不能及时被满足,从而导致街区活力逐渐下降,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3.2 可达性南北差异较大
  文化路商业街区核心地段的南北区域可达性差异较大。南部城市主干路附近具有大量的换乘公交车站,可达性较高,北部紧邻的城市次干路却无运行的公交线路,北部人群无法快速直达。
  3.3 空间体验较差
  商业街区旁主干道虽已经过多次拓宽的整改,但其道路状态仍不理想。停车位明显不足,这在街区的使用过程中已表现出局限性,限制了街区的发展。街区内部建筑形态单一,部分建筑存在墙体老化的现象,大多数建筑内部仍然维持20世纪的原貌,较为破旧。基础设施以及市政设施落后,缺少导向性的标志且街角尽端路等消极空间众多,为使用者带来了安全隐患。街区内仅有空旷的步行广场,几乎没有绿化景观设施以及可供行人休闲游憩的街道家具。广场中由于缺少景观的塑造,为来路不明的小摊小贩提供了发展空间。
  街区在20世纪建成时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缺少对街区所在位置历史文脉的思考与传承,导致目前的文化路商业街区无主题、无特色、无新意的空间体验。
  3.4 空间需求与空间规模不相适宜
  由于需求人群的类型单一且核心商业街区北部可达性不足,北部大量沿街底商停业或无人问津,呈现一片荒凉的态势。南部文化路对侧时代财富商场外部存在少量的零售商业和餐饮,内部4层仅存地下的沃尔玛超市和影院运营状态良好,其余铺位大多常年空置,偶有外贸服饰批发短时间入驻。文化路商业街区现仅有王府井大楼整体规模与其人群的使用需求相适应。其余规模远超其需求,人群的流失、活力的下降使得文化路商业街区的商业经营无法按照建设前的设想。
  3.5 规划管理不足
  具有区位优势和高认知度的老牌商业街区逐渐被新一代年轻人所遗忘。在包头市规划政策中也尚未提到对文化路商业街区的活力提升或修复改造计划。这种自下而上的遺忘使得街区的建筑空间和景观环境整体质量逐渐下降。
  4 活力提升策略
  4.1 区域定位
  主要服务于周围大量的居住区、商业办公楼,同时通过多样产业类型的引入,街区内外的更新改造吸引青年血液的注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多种人群的使用和体验,打造功能齐全、景观优良,具有包头市地域文化特色的老牌商业美食一条街。
  4.2 活力提升原则
  根据文化路商业街区存在的问题以及区域定位,笔者认为其在更新改造活力提升的过程应当遵循包容性、便捷性、舒适性、趣味性4点原则。
  第一,包容性。当下经济、政治、文化、人群、建筑等诸多方面的多样化决定了在商业街区塑造中包容性存在的必要性。美国著名学者简雅·各布斯认为人的活动是城市最基本的特征,特别是广场街道等承载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体系。因此,商业街区的活力除了来源于商业活动之外也源于多样人群不同活动的相互叠加,通过多种功能的协调维护商业街区的秩序,使其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第二,便捷性。健全、均衡、完整的公交线路以保证各区域的可达性,对于地上停车位不足的主干道区域考虑开设地下停车场,商业街区入口处的非机动车集中停放处设置专人管理,避免侵占人行道,解决行人过街难的问题。
  第三,舒适性。商业街区的舒适度对于人在环境中的心理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1]商业街区内外应当综合考虑行人的空间体验舒适度。除了对街区内存在的物质老化进行更新及对市政基础设施进行补充外,分别从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5种感官体验进行街区氛围的营造。例如,考虑令人舒适的建筑街道高宽比,营造舒适的围合空间;合理搭配临时性商铺和沿街商业空间的透明度,创造出丰富的商业环境;[1]街区内适当引入水体景观,街巷内部的消极空间设置绿化,人与环境互动的同时丰富了人的视觉、听觉享受,也为街区带来持续的动态的活力;设置具有历史记忆或地域文化的美食街等。创造良好舒适的环境是商业街区恢复活力的前提条件。
  第四,趣味性。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提到公共空间的活力来源于人以及人们的活动。[2]因此,人的活动也应当是街区活力的来源。可以通过塑造开放、半开放或私密的小型空间来满足和丰富人们在街区内的活动需要。或在街区步行广场通过植物景观的塑造、节点的引入、路径的转折达到移步换景的商业街区趣味性。[2]久居都市的人们都具有向往自然和回归自然的渴求,将良好的植物景观、生态氛围引入商业街区,对于其整体效果而言尤为重要。当代“千街一面”的现象要求设计者营造富有文化内涵和地域辨识度的景观节点。抑或在当今科技时代背景下引入VR(虚拟现实技术)等新技术打造具有创新意义的街区景观。
  5 结语
  文化路商业街区作为辖区内城市文化展示的窗口,承担着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当20世纪的老旧商业街区已经不能满足如今人们丰富的商业文化生活的需要时,我们应当从人的文化休闲体验入手,人在街区内的文化感知是街区发展的持续性动力。当人在文化休闲活动中产生停留时,消费行为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因此也是创造商业街区经济活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金墨非.城市“慢活力”街区空间营造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作者简介:李雨霏(1998—),女,内蒙古包头人,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本科在读。
  通讯作者:钱可敦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校园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兼具传播知识、培养人才、从事研究等功能。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引导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知识文化交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注重校园景观建设的同时,夜景照明的规划与设计容易被忽略,但它对于提高校园景观小品利用率及校园安全性、改善和美化环境等方面均起着积极的作用。优良的夜景照明设计能够完美地体现校园环境,同时能促进交流,增添校园活力。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音乐听觉实践的实际需求对基本乐理概念“乐音的属性”及其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与综合,并尝试将音乐听觉实践按难易程度分为初阶、中阶、高阶三个层级,达到理论指导聆听、聆听巩固理论记忆的目的,将乐理知识内化为内心听觉结构的一部分。  关键词:音乐听觉实践;音的属性;基本乐理  依据音的物理属性,乐音有四种特性:音高、音长、音量、音色。[1]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捕捉到这四种特征并认识到他们在
期刊
摘 要: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有着广阔的市场,利用包装设计提升茶叶的品牌形象,使其有更稳定的市场,这对于茶叶销售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就目前的茶叶包装来看,材料、理念以及设计方法等均会影响到具体的茶叶包装设计,因此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选择十分的必要。就现阶段的黑茶包装设计来看,很多时候会采用竹制包装,这种包装对具体的茶叶包装设计行为产生的显著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界定这种包装的价值和意义,本
期刊
摘 要:20世纪80年代,有这样几个女性闯入了人们的视线,在男权制度的统治下,她们忍辱负重,敢爱敢恨,具有反抗精神的鲜活形象不禁在读者心中烙下印记,她们就是莫言作品中悲情但又坚强的女主角,她们是“丑陋国民性”下独特的女性存在。  关键词:莫言;女性形象;悲剧;国民性  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环境对人物的塑造影响极大。莫言通过典型的环境塑造了一批典型的女性形象,他的作品触及了中国乡土人文中人性最困苦
期刊
摘 要:伴随着东西方绘画艺术的深入交汇与融合,西方艺术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中国画便是在这个大环境下突破了过去传统审美模式化、思路局限化、技法单一化的困境。刘继卣先生便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关键词:刘继卣;中西结合;中国画  作为“当代画圣”,刘继卣先生没有留下什么可供参考的理论观点,主要是其绘画形式供后人学习,他的代表作主要以工笔、写意相结合,以动物、人物画为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
期刊
摘 要:中国白酒源远流长,其广告多以表现文化底蕴和窖藏品质为主要传播点,但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改变,单一的白酒品牌文化传播已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消费者需求。本文通过研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发展、消费者心理变化和白酒广告创意嬗变的相互关系,旨在厘清中国白酒广告创意的发展脉络,为白酒广告的发展提供参照。  关键词:创意嬗变;消费者心理;文化传播;白酒广告  白酒自诞生起就处于国家监管之下。酒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饮食的消费理念也从单纯追求吃饱转变为追求更高品质的享受。新兴酒品从历史中走来,在新时代中蜕变。新兴酒产品品牌如何在激烈的红海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是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南京农业大学创业团队生产的青梅预调鸡尾酒为例,以品牌策划和包装设计为切入点,结合前人的市场经验,深入研究新兴酒产品的品牌策划,寻找其正确的发展道路,将青梅酒再次带回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被中國人接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中国的传统节日逐渐被人们淡忘,导致许多传统节日无法得到延续与发展,甚至消失。本文以中国七夕节餐具设计为例,通过对传统七夕节的研究,对其习俗文化进行解析与归纳,并对现有相关产品进行调查研究,再引入文化创意,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产品及设计方法进行分析,以此来实现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以格诺·特伯梅为代表的气氛美学学派将主体客体的交互性作为理论前提,构建了自然美学、环境美学的理论框架,突破了古典主义的主客二元论,建立了德国“新美学”的开端。本文将从气氛语词概念的提出与最终界定、气氛美学理论的两个前提入手简述,梳理、解释该学派的理论逻辑,并在梳理过程中融合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气氛;气氛美学;身体哲学  1 气氛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学理论研究获得了巨大的进展,而
期刊
摘 要: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较好的区域,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破坏。研究长三角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利于实现区域内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的保护。本文以行政边界划分的长三角城市群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徽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保护区徽标设计的图案组合,探寻蕴含在徽标里自然、生命以及社会维度的生态价值以及对环境教育的意义,从而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