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被中國人接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中国的传统节日逐渐被人们淡忘,导致许多传统节日无法得到延续与发展,甚至消失。本文以中国七夕节餐具设计为例,通过对传统七夕节的研究,对其习俗文化进行解析与归纳,并对现有相关产品进行调查研究,再引入文化创意,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产品及设计方法进行分析,以此来实现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
  关键词:传统节日;产品设计;七夕节;餐具设计;文化传承;方法研究
  1 中国传统节日的产品现状调研及分析
  中国市场上关于传统节日的产品少之又少,不像西方节日中圣诞节的圣诞树、圣诞袜、圣诞帽,西方情人节的巧克力、玫瑰花,万圣节的南瓜灯、面具、糖果等。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发展历程进行调研后,可知我国人民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印象最深的部分均与“吃”有关,甚至一些节日的本名都已逐渐俗称为食品相关的节日,如端午节成为“粽子节”,中秋节成为“月饼节”,元宵节成为“汤圆节”等,于是演变出了许多包装精美、繁复的食品礼盒。由此发现,只要是与“吃”有关的节日,其发展状况较好,而中元节、七夕节、重阳节之类没有十分明确食物的节日或是被淡忘,或是被当成无中国特色的节日。
  2 中国传统节日内涵研究——以七夕节为例
  中华传统节日由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发展进程,沉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其形成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涵盖了宗教、哲学、天文、历史、人文等方面的内容,蕴藏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
  七夕节原为“乞巧节”,始于汉代,最早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是向天空中的星星祈求美好愿望的节日。女孩们要向织女星祈愿,乞求上天让自己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同时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男孩们则要拜魁星,魁星即文曲星,主管文运,祈祷自己能够走上仕途,有个远大前程。后来才有牛郎织女美好的爱情传说,于是现在人们把七夕节定义为中国的情人节。
  3 针对七夕节餐具设计方式的研究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产品研制离不开“吃”的主题。通过之前对七夕节传统饮食方式的调研,可知目前市场上针对节日食品的包装设计屡见不鲜,但是很少有人去考虑如何继承传统饮食方式应有的仪式感,以及如何设计与节日美食相配套的餐具。
  3.1 七夕节饮食传统调研
  全国各地,七夕节的饮食风俗也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其中多巧果、饺子、索饼、鸡、五子等为此节日的食物。巧果是七夕节最应节的食物,款式花样极多;在浙江金华一带,七夕节当天每家都要杀一只公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打鸣,他们便能永不分离;五子即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七夕“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的宵夜。各种巧食做成后,都要摆放在庭院中的几案上,意喻请天上的织女来品评。然后大家一边观赏夜空,一边吃各种巧食,认为这样会让人变得灵巧。
  3.2 产品消费者定位
  虽说七夕节已成为情人节,是情侣的节日,可随着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单身人口所占的比例也不在少数,可以剑走偏锋,以单身人群为对象,设计一系列专属单身人群的七夕节餐具,单身人群的饮食特点:一个人一餐食用量少,所以餐具设计不需要太大;往往一人食总是希望一顿能够吃到种类尽量多的食物,于是就需要餐具有更多的区域来放置更多种类的食物;大多数单身人群其实都是渴望美好爱情的,尤其是在七夕节这样属于情侣的节日里,所以在餐具设计时要考虑到单身人群这一心理需求。
  3.3 七夕节餐具设计方法归纳
  在设计餐具时,要注重使用功能的设计和外观造型的设计。首先要了解七夕节的饮食传统才能针对功能进行设计;在外观造型上,要通过整理七夕节元素,然后将元素融入餐具设计。
  (1)从功能方面设计。通过对七夕饮食传统的调研,总结出设计七夕节餐具需要用来盛放面条或饺子的汤碗,放调料的料碟,装五子、瓜果或巧果的点心盘,方便食物移动的餐盘,还有最重要的筷子、汤勺等。
  (2)从造型方面设计。餐具的造型最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以简洁流畅的线条为主。第一,几何形态,简约大方,简单质朴而不失时尚;第二,仿生形态,更具人情味,彰显个性与品位,为饮食增添温馨的氛围;第三,有机形态,采用有机的自然形态如波浪形等,轻松自然、别具情趣。在七夕节餐具设计中,可以以有关爱情的元素,如比喻夫妻恩爱的鸳鸯、双飞燕、并蒂莲等为元素进行仿生形态的设计。
  (3)从色彩方面设计。色彩设计要与餐具的功能、造型、装饰等相统一,并注重色彩的情感联想,以增进人的食欲,改善就餐氛围和家居环境。在关于七夕节的餐具设计中,应选用温暖、轻松并且能够代表中国传统特色的颜色来烘托出节日的欢乐气氛。
  (4)从装饰元素方面设计。装饰元素应与七夕节主题相呼应。第一,几何装饰图案,简洁大方,极具现代感,为追求时尚的年轻人所喜欢;第二,花卉装饰图案,写实花卉精致温馨,写意花卉浪漫洒脱,抽象花卉华丽而不失优雅;第三,卡通装饰图案,色彩艳丽、活泼可爱,为生活增添几分童趣。此外,还有写实或抽象的风景装饰图案、动物装饰图案、人物装饰等常见的装饰元素。在七夕节餐具设计中,可以利用牛郎织女的故事进行图案设计。
  (5)从制作工艺方面设计。不同的制作工艺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第一,贴画图案,可以印制出题材广泛、效果多样的彩色画面,并且适用于各种形状规格不同的陶瓷餐具,具有规格统一、操作便捷、生产效率高等优点;第二,彩绘图案,或豪放洒脱,或精细入微,灵活生动、不拘一格;第三,雕塑图案,更具装饰情趣和艺术观赏性,给平凡枯燥的生活带来了别样的温馨和浪漫;第四,划花图案,手法灵活、线条纤巧自然、整体感强;第五,刻画图案,兼具线和面的装饰艺术效果。在制作工艺中可以结合乞巧元素,用传统图案制作工艺制作出仿刺绣编织的效果。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七夕节的研究,从七夕节传统饮食调研、人群定位,到设计方法归纳,进行与中国传统节日相关产品的设计,希望能够通过产品设计,生产更多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产品,将中国逐渐没落的传统文化重新发扬。
  参考文献:
  [1] 路新杰.七夕节俗在当代的转型与发展[J].寻根,2018(04):36-39.
  [2] 张超,陈丹,郁舒兰.无印良品中的侘寂美学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7(03):34-35.
  [3] 李洪月,任新宇.锡伯族弓箭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5(19):56-57.
  [5] 刘玮,吴智慧.土族传统民间家具“面柜”的民俗特色[J].艺术评论,2016(09):124-126.
  [6] 吕一心,周橙旻.盘扣艺术与串珠艺术相结合的手工首饰创意设计实践[J].家具,2018,39(06):67-70+79.
  [7] 周橙旻,朱诣凡,于梦楠,付小曼,JAKE Kaner .基于年轻消费群心理调研的实木家具设计探究[J].包装工程,2018,39(24):226-231.
  [8] 李霞.七夕节的民俗文化功能[J].沧桑,2010(10).
  [9] 杨茜,庄一兵.论我国传统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8(19):119.
  [10] 郑余.中国传统节日的视觉符号整理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5.
  [11] 孙艳艳,许鸿飞.餐具设计的符号学解读[J].美与时代(上),2014(04):114-116.
其他文献
摘 要:席勒根据世界不平等的传播体系进行研究发现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化产品也逐渐带有西方特征,并提出“次帝国主义”,文化帝国主义通过文化的反向流动具有从内部消解文化民族性和独立性的威胁,因而表现出对这些国家文化更大的破坏性。为了更好地防止文化帝国主义的持续恶化,保护我国民族的文化独立与安全,深化扩展席勒“次帝国主义”理论,笔者以中国电影为对象,采用案例分析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得出中国电
期刊
摘 要:本文重点研究了民间色彩艺术——农民画对幼儿生活环境的影响。中国民间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色彩体系,将民间色彩艺术的表现手法运用于幼儿园主题墙的创设中,所以在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农民画的色彩特点,在装饰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站在儿童的视角上,设计出儿童所需要的环境。民间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和发展幼儿的情感,民族精神,审美体验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期刊
摘 要:闽西“采茶灯”是闽西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在其百年的历史进程中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形成独具一格的表演风格。闽西“采茶灯”承载了闽西劳动人民持续不断的精神血脉,通过不同的角度分析闽西传统文化重要表现之一的“采茶灯”所面临的现实境遇,进而认识创新的重要性。  关键词:闽西;“采茶灯”;传承  闽西“采茶灯”是闽西当地非常富有特色的一种民间文化艺术,被列
期刊
摘 要:高校校园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兼具传播知识、培养人才、从事研究等功能。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引导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知识文化交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注重校园景观建设的同时,夜景照明的规划与设计容易被忽略,但它对于提高校园景观小品利用率及校园安全性、改善和美化环境等方面均起着积极的作用。优良的夜景照明设计能够完美地体现校园环境,同时能促进交流,增添校园活力。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音乐听觉实践的实际需求对基本乐理概念“乐音的属性”及其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与综合,并尝试将音乐听觉实践按难易程度分为初阶、中阶、高阶三个层级,达到理论指导聆听、聆听巩固理论记忆的目的,将乐理知识内化为内心听觉结构的一部分。  关键词:音乐听觉实践;音的属性;基本乐理  依据音的物理属性,乐音有四种特性:音高、音长、音量、音色。[1]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捕捉到这四种特征并认识到他们在
期刊
摘 要: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有着广阔的市场,利用包装设计提升茶叶的品牌形象,使其有更稳定的市场,这对于茶叶销售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就目前的茶叶包装来看,材料、理念以及设计方法等均会影响到具体的茶叶包装设计,因此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选择十分的必要。就现阶段的黑茶包装设计来看,很多时候会采用竹制包装,这种包装对具体的茶叶包装设计行为产生的显著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界定这种包装的价值和意义,本
期刊
摘 要:20世纪80年代,有这样几个女性闯入了人们的视线,在男权制度的统治下,她们忍辱负重,敢爱敢恨,具有反抗精神的鲜活形象不禁在读者心中烙下印记,她们就是莫言作品中悲情但又坚强的女主角,她们是“丑陋国民性”下独特的女性存在。  关键词:莫言;女性形象;悲剧;国民性  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环境对人物的塑造影响极大。莫言通过典型的环境塑造了一批典型的女性形象,他的作品触及了中国乡土人文中人性最困苦
期刊
摘 要:伴随着东西方绘画艺术的深入交汇与融合,西方艺术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中国画便是在这个大环境下突破了过去传统审美模式化、思路局限化、技法单一化的困境。刘继卣先生便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关键词:刘继卣;中西结合;中国画  作为“当代画圣”,刘继卣先生没有留下什么可供参考的理论观点,主要是其绘画形式供后人学习,他的代表作主要以工笔、写意相结合,以动物、人物画为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
期刊
摘 要:中国白酒源远流长,其广告多以表现文化底蕴和窖藏品质为主要传播点,但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改变,单一的白酒品牌文化传播已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消费者需求。本文通过研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发展、消费者心理变化和白酒广告创意嬗变的相互关系,旨在厘清中国白酒广告创意的发展脉络,为白酒广告的发展提供参照。  关键词:创意嬗变;消费者心理;文化传播;白酒广告  白酒自诞生起就处于国家监管之下。酒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饮食的消费理念也从单纯追求吃饱转变为追求更高品质的享受。新兴酒品从历史中走来,在新时代中蜕变。新兴酒产品品牌如何在激烈的红海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是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南京农业大学创业团队生产的青梅预调鸡尾酒为例,以品牌策划和包装设计为切入点,结合前人的市场经验,深入研究新兴酒产品的品牌策划,寻找其正确的发展道路,将青梅酒再次带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