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融合,一切从学生真实生活出发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合、融合——
  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上学路上》要求通过教学让孩子学会识记常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掌握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三年级上册《平安回家》要求通过教学让孩子继续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过马路及行走的正确方法。
  南京市地方教材《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二年级第一课《交通规则记心间》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让孩子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相应的交通规则,从而能安全出行。
  交通安全教育是我校的德育特色,不仅有先进的交通体验馆,还有相应的校本教材《“嘀嘀叭叭”乐活园》,其中二年级中有一课《安全出行(步行)》,教学目标是让孩子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相应的交通规则。
  在实际教学中,我将这三本教材中的四课教学内容,紧扣学生的真实生活,进行了整合、融合,将课题定为《安全出行(步行)》,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为: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相应的交通规则,知道人行道、人行横道等是供行人通过的;了解行走时的注意事项;学会过马路的方法;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并努力通过一系列体验、探究等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身边的交通实况,真正掌握日常生活中所要运用到的交通本领。
  一切从孩子的真实生活出发。
  一、 教学准备
  我跟着学生的放学路队,仔细了解了校园周边的道路情况,发现短短200米左右的路程却异常复杂:校门口的人行道上停满了汽车,成了停车场,孩子们只能和汽车、电瓶车等混行;往前100米是个三岔路口,既无人行横道,也无红绿灯,学生只能在来往的车流中穿行,到达马路对面;再往前是个十字路口,有人行横道但被卖菜、卖水果的占领,有汽车信号灯却无行人信号灯……这复杂而又凶险的道路情况就是学生真实的生活,我们的教学绝不能纸上谈兵,而必须在课堂上重现这样真实的场景,具体有效地进行指导,实实在在地教会孩子“走路”。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聊聊话题:你会走路吗?
  从“同学们,平常你都会走路去哪里或干什么”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到出示资料:“每年都有许多人在步行时遭遇可怕的车祸,其中中小学生占多数。”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我真的“会”走路吗?“一起制定安全秘笈”的活动又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活动二——认认标志:哪些路能走?
  1.出示交通标志(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
  (1)看,这些交通标志你认识吗?哪些地方表示我们能行走呢?(板贴:行走应走人行道)
  (2)出示校门口道路图片:这条路大家熟悉吗?哪里是人行道,谁来指一指?我们学校附近、你家小区附近,还有这样的人行道吗?这些人行道就是专门为我们步行提供的安全通道。
  (3)出示校门右侧通向朗晴名居的道路图片:这条路大家熟悉吗?哪里是人行道?没有人行道该走哪里呢?(板贴:没有行道往右靠。)
  2.还有哪些地方是我们能走的呢?再来看这些交通标志: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禁止行人进入、注意危险、步行街。
  (1)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我们能不能走呢?小组内轻声快速地讨论一下。
  (2)全班交流。
  3.这些交通标志就像“不说话的交警”,时时提醒着我们。这样的标志,你还在哪里见过?对,学校教学楼的左手边有一条交通标志路,我们还给它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人在乐途;五楼的交通体验馆里也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多去走一走、看一看,一定会很有收获。
  这个环节,对应的是“认识交通标志”这一目标,我将标志进行了归类及分层,在本课中出现的都是与“步行”相关的标志,从人行道—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禁止行人进入”标识,一步步引导孩子去了解哪些地方是我们能走的,并始终坚持“将单一的标志认识结合具体的生活场景进行指导”的理念,从“校门口的道路——校门右侧通向朗晴名居的道路——学校内的交通标志路——学校五楼的交通体验馆”,孩子们课堂上接触到的就不是呆板而空洞的标志,而是活生生的他们自己的生活。
  活动三——火眼金睛:这样走对吗?
  知道了哪些地方是我们能走的,再一起来看看他们这样走对吗?
  1.情境1:几名学生在机动车道滑龙板、踢球。
  2.情境2:一名学生边走路边看书。
  3.情境3:一群人闯红灯,师追问:
  (1)正确的走法是什么?
  (2)出示图片:红灯亮,爸爸妈妈拉着孩子过马路。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认为谁对谁错?该如何劝说爸妈?(一学生说他们已经走到了半路,应抓紧跑过去,师适时给予指导,补充等候区。)
  4.情境4:一群孩子在横穿马路,有的翻越绿化带,有的走到人行横道的外边,有的在打闹(书本第P33页),师追问:
  (1)横穿马路正确的走法是怎样的?
  (2)朗晴名居门口的三岔路口:这是我们每天放学都要经过的路口,但没有人行横道、天桥、地下通道,也没有信号灯,该如何过街呢?
  这个环节对应的目标是“了解行走时的注意事项,学会过马路的方法”,采用的是学生喜欢的情境找错法,但学生不仅发现了他们的错误之处,还开动脑筋,找到了正确的方法,我将这些方法简单提炼后写在黑板上,我们的“安全秘笈”正慢慢诞生。同时,在这个环节中还自然地引入并解决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难点:如何横穿那个没有人行横道、天桥、地下通道,也没有信号灯的三岔路口?
  活动四——实战演练:我会过马路!
  这里有一条斑马线(事先在地上用即时贴贴好),也就是人行横道,路口有红绿灯,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绿人闪烁表示什么意思?
  1.谁想来试试?他走得对吗?
  2.以小组为单位过(强调不能一涌而过、奔跑等)。
  3.图片出示宝地园路口。   (1)这个路口熟悉吗?对,是家住宝地园、港龙园的同学回家要经过的路口。
  (2)没有行人信号灯,引导会看车辆信号灯的指示方向及秒数,引导关注绿灯还有3秒闪烁、黄灯时分别要注意什么。
  (3)录像播放宝地园路口红绿灯,孩子们分批演练,互相点评。
  如果说前面是大脑认识思辨,那么这个环节就是身体实战演练,这个环节中学生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对出现在教室里的斑马线、红绿灯感觉新奇;对出现在屏幕上的每天放学都要经过的路口感觉亲切;对自己和同学横穿马路的走法表示肯定,提出疑问及修正意见……其实,身体实战演练的同时哪离得开大脑的认识思辨呢?他们正自主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安全秘笈”!
  三、教学反思
  处理情境3的时候,出现了两个很有趣、令我难忘的情景:
  1.我出示了一群人闯红灯的图片,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错!”“那正确的走法是什么呢?”我追问。学生立刻想起了一年级时学过的,大声说:“红灯停,绿灯行,黄灯闪烁莫抢行。”我将这句话写在了黑板上,就在我写好转身的时候,有个学生举手:“老师,绿灯亮了,也不能马上就走,得左右看一下,没车再走,不然万一有车子闯黄灯就危险了!”说得多妙呀,我完全没有想到!
  2.我出示图片:红灯亮,爸爸妈妈拉着孩子过马路。并提问:“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认为谁对谁错?”我的本意是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家人:不能闯红灯。大部分学生领会了我的意图,都说爸爸妈妈不对。但却有一个学生高举手说:“孩子不对!”我请他说说理由,他大声地说:“你看,图中的爸爸妈妈和孩子已经走到了马路中间,这个时候就应该赶紧跑过去,否则呆在路中间就很危险!”我一看,是啊,因为是漫画,所以比例有些失调,看起来是像走到了马路中间,学生看得多仔细啊,而且他还结合他的生活经验给出了判断。但这时有个小姑娘举手了:“就算这时走到了马路中间,也不能闯红灯,应该待在原地等下一次绿灯,否则太危险了!”又一个孩子举手:“我听说有的地方在马路中间就有等候区,我们可以在那里等待,但不能硬闯!”可爱的学生用他们还不太丰富的生活经验给我上了一课,教学相长!
  教学目标是单一的,而学生的生活是丰富的;教材内容是骨感的,而学生的生活却是有血有肉的;教师的经验是有限的,而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在一起却如大海般无边无际!只有尊重学生的生活,一切从学生真实的生活出发的教学,才是有生命的教学。
其他文献
教育活动目标是幼儿园目标体系中最具体、最底层、最下位的,其特点就是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能具体指导、调控教师的教学过程。而在实践中,发现很多老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目标作为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甚至作为一学期、一学年皆通用的、笼统的、概括的大目标。其实,这些老师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我知道要考虑孩
小班幼儿喜欢玩水,爱模仿,而娃娃家正是满足了他们爱模仿的天性,使他们能尽情玩耍,在游戏中不断再现并丰富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我们要做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当发现问题时应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能因噎废食。可以换个角度去想一想为什么“老师多次提醒,幼儿在很小心的情况下还会把水洒到地上”?孩子们为什么会出现“磕碰、拥挤”的现象?  小班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不成熟,动作还
园舍既现代、时尚,又质朴、原始  藤幼儿园的建筑极具现代感,很时尚新颖,因而近年来不断有人前往观摩,国人也趋之若鹜。然而,这所幼儿园并非刻意求新求变,而是意在回归幼儿教育的本源,园舍建筑是为了“唤起孩子自主成长之力”,是促进儿童成长的具有实用功能的大玩具。可以说,这是一间将现代、时尚的外观,与朴素、深刻的内涵很好地结合的园舍。园舍处处散发着从孩子出发的温度,同时蕴含了日本人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活
益智玩具,顾名思义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开发智力的玩具,是幼儿园的常见玩具之一。优质的益智玩具能够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提高观察力和专注力,增进手眼协调能力,培养耐心,还能让孩子在操作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彩色纽扣”是一款益智类玩具,由4块透明的操作板、4种颜色的184颗纽扣、24张  范例卡组成。游戏过程有助于幼儿观  察、图形感知、数量、排序、想象  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玩具价值分析  “彩色纽
大班幼儿面临幼小衔接,为了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提高做事的效率和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们根据家长反映的问题,把合理安排晚间生活引入“经历学习”的活动中,请孩子们制订具有个性特点的晚间生活计划,引导幼儿学会安排自己的晚间生活。  计划,是一种将目标转化为可预期行为的思维过程。做计划的时候,幼儿要预期需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执行计划时,幼儿需要保持对自己所设目标的专注度
摘 要:本文在推进高校信息化应用的背景下,运用开放、协同的运行环境,搭建以学生综合素质育化为目标的素质育化信息平台,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学生的创新实践,推动数字校园的创新应用。介绍了实施平台的搭建目标、组成模块、工作流程,讨论了该平台在应用创新中的效用。  关键词:素质育化平台;教学信息化;应用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1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9-0027
摘 要:随着高校教学资源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有效解决高校数字教学资源的海量存储、实现应用(服务)和数据的分离、提高服务性能和数据安全性等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数字资源管理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在此基础上讨论了SAN在高校数字教学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和基本实现方法。  关键词:SAN 数字资源 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2-0078
案例描述  周五下午的一个过渡环节,洋洋哭着找到我,告诉我她的裙子被初初撕坏了。我一看,可不,新纱裙上居然被捅出两个不小的洞。发现问题后,我听了两个小朋友对事情的描述,询问初初为什么把洋洋的裙子撕坏了,初初说:“我喜欢她的裙子。”洋洋却说:“初初故意把我的裙子给撕坏了。”了解事情之后,我告诉初初这样做是不对的,喜欢别人的纱裙可以摸一摸,但是不能给撕坏了,并引导初初给洋洋道了歉。洋洋接受了初初的道歉
摘 要:本文结合个性化服务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Web挖掘的个性化远程教学模型。它能充分利用用户Web访问记录以及用户与站点的交互数据进行挖掘,以此来发现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从而改进页面设计,优化站点结构,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个性化远程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个性化服务 Web挖掘 远程教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03-
这学期我们班上来了一群小客人,它们是文文周末郊游时带回来的7只小蝌蚪。这7只黑头黑脑的小家伙立马成了全班孩子的宝贝,他们把小蝌蚪们放在小鱼缸里,大家轮流定时为它们换水、喂食。一些平日里调皮好动的孩子也常常用温柔的目光注视着这群可爱的小家伙,有的还会和蝌蚪“聊天”呢。小蝌蚪在孩子们的悉心照顾下一天天长大了。“小蝌蚪什么时候会长出脚呢?”“什么时候会变成青蛙呢?”我们共同期待着。  一个星期一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