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沟通中的“七个前”和“两个后”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描述
  周五下午的一个过渡环节,洋洋哭着找到我,告诉我她的裙子被初初撕坏了。我一看,可不,新纱裙上居然被捅出两个不小的洞。发现问题后,我听了两个小朋友对事情的描述,询问初初为什么把洋洋的裙子撕坏了,初初说:“我喜欢她的裙子。”洋洋却说:“初初故意把我的裙子给撕坏了。”了解事情之后,我告诉初初这样做是不对的,喜欢别人的纱裙可以摸一摸,但是不能给撕坏了,并引导初初给洋洋道了歉。洋洋接受了初初的道歉,两人和好。
  晚接时,我和两位小朋友的家长叙述了这件事情。初初爷爷表示很愧疚,愿意赔偿洋洋一条新裙子。但是洋洋妈妈很愤怒,表示孩子的裙子是新穿上的,裙子很贵,更重要的是,洋洋妈妈情绪激烈地表示:“我们这么优秀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被人这么欺负过,欺负一次还会有第二次,这样会对孩子身心发展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我家孩子不能也不愿意跟坏孩子在一起,这两个孩子不能再在一个班。”并提出了几条意见:1.要求初初家长要当面道歉。2.签订协议,写明:如果洋洋再受到伤害,家长可以直接出手打那个动手的孩子,并且要给动手的孩子停课。协议三方各执一份。
  这个案例发生在小班幼儿刚入园后的第二个月。幼儿入园时间短,教师和家长之间还不是非常熟悉,家园之间还没有建立起畅通的沟通渠道与方式,教师也没有做好充分的沟通准备,导致上述情况的发生。家园沟通是教师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但是家园沟通绝不仅仅需要教师学会沟通这么简单,一个小小的沟通需要教师进行周密的部署,需要教师具备家园沟通、专业分析、常规工作等多方面的能力,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以上述案例为例,我们认为要做好日常的家园沟通,教师需要做好七个“前”和两个“后”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实现真正的家园共育。
  第一个前: 准备在前
  俗話说,不打无准备的仗,在进行家园沟通前,教师要做足工作,做好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对策等多方面的准备,做到有准备的沟通,有计划的沟通。
  1.时间准备:提前思考沟通的时间,时间不适宜会影响沟通效果。教师应在保证班级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尽可能早地开始沟通。时间拖延过长,家长可能因为感觉不到教师的重视而有情绪。本案例发生在班级活动正常开展时,当时家长在上班,教师也在开展正常的教学,无法第一时间沟通,教师选择在幼儿晚离园的时候和家长沟通是适宜的。
  2.了解准备:班级教师一起,思考家长的脾气和个性,提前预测告知实情后家长可能的反应,并有针对性地想好应对措施,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配合准备:沟通之前,和班级老师一起商讨沟通的细节,如,谁来和家长谈?谁来配合补充?教师之间相互补充和配合能让沟通更顺畅、重点更突出。在沟通中,幼儿也是重要的参与者,适当引导幼儿参与其中,能有效平复家长激动的心情,也能使沟通更舒畅,因为家长最信任的是自己的孩子。本案例中,应提前确定好沟通教师,由一位教师(最好是当时的带班教师)客观描述事情经过,并说明教师的解决策略。此外和幼儿做好沟通,要和妈妈说说裙子的事情,并说说两个小朋友现在的情绪以及关系状态。比如,教师可以这样和家长沟通:“洋洋妈妈您好,洋洋最近进步很大,在幼儿园非常喜欢和小朋友玩,今天在玩的时候,初初小朋友看到洋洋穿的裙子很漂亮,非常喜欢,结果没管住小手,把裙子拽出了两个洞,我们感到非常抱歉。事情发生后我已经及时让初初给洋洋道了歉,并告诉了洋洋喜欢可以用语言表达,现在两个小朋友已经和好如初,又是好朋友了。”老师说完,可以引导幼儿补充说明事件经过。
  第二个前: 倾听在前
  当客观描述完事情后,家长会有一个接受和情绪反应的过程,这个时候,教师不要说太多,要耐心倾听家长的反馈、诉求、想法和关注点。倾听让家长感觉到被尊重、被认同,更给予教师分析家长想法、思考如何回应家长的时间。本案例中,当家长激动表达时,不要打断家长,耐心倾听,有助于正确捕捉家长的真实诉求。
  第三个前: 共情在前
  “心情大于事情”,当家园沟通出现问题后,教师要首先考虑家长的心情,然后再考虑事情的解决,只有在情绪平稳的情况下,才能理智思考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听到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后,家长情绪会很激动,这个时候教师先不要理智地和家长讨论问题的解决,而要先关注家长的情绪,对家长的想法表示理解,站在家长的角度和家长共鸣,共情有助于让家园双方的“我、你”关系转变为“我们”,让家长感觉到被理解,有助于家长情绪的缓和及后续沟通的推进。
  本案例中看到家长情绪激动后,教师可以这样说:“真是,孩子刚刚穿的新裙子被弄破了,确实挺让人心疼的,作为老师,我也感到特别可惜,我非常理解您。”
  第四个前: 专业在前
  我们是专业的幼儿教师,是有专业知识的幼教人员,所以,我们在与家长进行任何沟通时,都一定要确保理念科学、方法专业、措施具体可操作,真正给家长以正确的引领,体现出幼儿教师的专业性。事情发生后,教师要首先有一个基于幼儿年龄特点的专业判断,在此基础上确定干预的措施。家长看到教师的专业,就会主动地“亲其师而信其道”,真正成为和教师共育的人。有的教师发现了孩子存在的问题,也积极和家长沟通,但是并不奏效,其根源就在于,教师在家园沟通的时候,只是和家长描述了幼儿在幼儿园的“不良”表现,但是对于教师在幼儿园采取了什么策略,希望家长在家庭中如何配合,并没有给出可行的建议,这样的沟通是无效的。
  本案例中,初初弄坏了小朋友的裙子,面对这样的事情,教师要思考:初初是刚入园的幼儿,刚刚满三岁,在这个年龄阶段,“好动”“行动先于语言”是其年龄特点,在与初初的对话中,初初说“我喜欢她的裙子”,所以,初初撕坏小朋友的裙子是因为他看到漂亮的裙子喜欢,所以“动手”,并非“故意”和“恶意”。鉴于此,教师应引导初初喜欢小朋友的东西要学习用语言表达,而不是简单地批评幼儿做错了事情。   第五个前: 幼儿在前
  幼儿园和家长因为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在沟通中一定要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提出建议。本案例中教师在沟通中要强调两点:第一,幼儿现在的状态,“两个小朋友现在还是很好的朋友”;第二,家长要求签订协议时,要说明签订协议对幼儿发展的不利。本案例中家长情绪激动时,提出了签署协议的“无理”要求,面对这样的情况,不要马上拒绝,而要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告诉家长这样做对幼儿未来成长的诸多不利影响。比如,“未来的社会要孩子自己去适应,妈妈能保护孩子一时,不能保证永远为孩子杜绝妈妈眼中所谓的‘坏孩子’,在这样的保护下,孩子也永远无法真正学会自主适应复杂的社会,孩子只有真正融入社会,真正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挑战,才能真正长大”,这样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谈,家长更容易认同并接受。
  第六个前: 预防在前
  家长工作看似零散、具有个性化,但其实很多家园矛盾都是有规律的,提前防范,有针对性地预防能避免很多家园问题的发生。以本案例为例,小班幼儿之间发生这样的事情非常正常,因为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有限,行动先于语言是典型特点,如果教师提前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为家长详细讲解本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可能出现的典型行为,可能就不会有上述事件的发生。提前防范,有效预防,家长就更能理解幼儿园,并更好地配合开展各项工作。
  第七个前: 基础在前
  信任是家园关系的基础,但是信任的建立是需要时间的,是日常在一点一滴与家长的互动中建立起来的,家园基础扎实,家园之间有信任,家园之间的沟通也更畅通。本案例发生的时候是小班上学期,家园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尚在建立的过程中。
  第一个后: 干预在后
  一次家园沟通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事情的解决,教师要持续做好后续的工作,该干预的要持续干预,需要和家长沟通的要做好持续的沟通反馈,确保幼儿的健康发展,也确保家园关系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教师不高度重视,可能引发家园更深层次的矛盾。本案例中,教師应加强对初初的引导,引导他用语言表达情感、需求,日常也要多关注初初,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同时,要做好全班幼儿的教育工作,通过教育活动、谈话活动等引导幼儿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往的方法。
  第二个后: 反思在后
  家园之间沟通不畅,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家庭教育观念和认识与幼儿园不一致;二是教师沟通策略及专业不到位。教师要善于从一个案例中发现家长深层次的观念和认识问题,反思自己在家长工作中不适宜的地方,并有针对性地防范,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上述案例发生之后,正好赶上了周末,老师给洋洋家长打了电话,电话中老师向家长表达了歉意,表示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是老师管理不当所致。同时围绕家长要求的协议内容,教师和洋洋家长进行了沟通。首先,老师会尽好职责,尽全力保护洋洋和班级所有小朋友的安全,保证他们健康成长。其次,幼儿园也是一个小社会,孩子们是在相互的沟通、交流甚至碰撞中成长的,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去适应这个社会,我们要相信洋洋,给洋洋成长的机会。以后的成长道路上,洋洋还会遇到很多事情,只有经历和面对,洋洋才能真正走进和适应这个社会。最后,如果如协议所言,为了保护洋洋,将初初以及更多可能和洋洋发生矛盾的孩子和洋洋隔离开,表面上看是“保护”洋洋,但实际上是“孤立”了洋洋,对她的健康成长也不好。通过沟通,洋洋家长虽还有怨言,但也不是那么激动了,老师与初初、洋洋家长相约周一一早见面再次沟通。周一一早两个孩子的家长见面,初初家长诚恳地向洋洋家长道歉,而洋洋家长态度也好了很多,两位家长握手言和。洋洋家长还向老师表达了谢意,协议的事情她也没有再提过。
  总之,以关心理解为前提实现共情、以幼儿发展为目标达成共识、以专业和政策做支撑实现共育,有助于我们做好家园沟通,与家长产生共鸣,达成共识,最终实现家园双方更好的共育。
  本文为朝阳区“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校长专项课题“基于幼儿园各主体特点的家园共育策略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Z1351001。
其他文献
我把“双十一”收到的很多快递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摞在一起,放在美工区供孩子们制作使用。可乐过来问:“赵老师,这是大蛋糕吗?”还没等我回答,他就向小朋友们喊道:“小朋友们,这有大蛋糕!”听到他的召唤,小福、小溪赶紧跑过来。  小福看到盒子,对可乐说:“这不是蛋糕,蛋糕上有奶油!”可乐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我马上接过小福的话,说:“那你们想不想把它变成蛋糕呢?”小溪听后,高兴地说:“想,
引导一部分孩子的深入探索与回应一个孩子相比,都重要,没有哪个更重要之分。我的做法是:在伦伦大叫“烟,烟”,围观、玩水的孩子越来越多时,不必急于介入,先让这部分孩子充分感受、探索。而对于阳阳的小兔,可以先满足他的要求,和他一起欣赏兔子,及时回应,让阳阳得到支持,以免有失落感。至于其他孩子的踩水游戏,老师可在回教室后小结中,进行一次讨论,比如“刚才小朋友在玩粉笔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将问题抛出来,引发
1991年7月,我自幼师毕业后在幼儿园做老师,到2018年7月,我从事幼儿教育已经27年,期间有幸经历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的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与贯彻。一路走来,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幼儿教育在改革中拥有了生命活力,幼儿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尊重和欣赏,他们自身的成长力量得到激活与释放。幼儿美术教育
教育活动目标是幼儿园目标体系中最具体、最底层、最下位的,其特点就是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能具体指导、调控教师的教学过程。而在实践中,发现很多老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目标作为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甚至作为一学期、一学年皆通用的、笼统的、概括的大目标。其实,这些老师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我知道要考虑孩
小班幼儿喜欢玩水,爱模仿,而娃娃家正是满足了他们爱模仿的天性,使他们能尽情玩耍,在游戏中不断再现并丰富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我们要做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当发现问题时应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能因噎废食。可以换个角度去想一想为什么“老师多次提醒,幼儿在很小心的情况下还会把水洒到地上”?孩子们为什么会出现“磕碰、拥挤”的现象?  小班幼儿小肌肉动作发展不成熟,动作还
园舍既现代、时尚,又质朴、原始  藤幼儿园的建筑极具现代感,很时尚新颖,因而近年来不断有人前往观摩,国人也趋之若鹜。然而,这所幼儿园并非刻意求新求变,而是意在回归幼儿教育的本源,园舍建筑是为了“唤起孩子自主成长之力”,是促进儿童成长的具有实用功能的大玩具。可以说,这是一间将现代、时尚的外观,与朴素、深刻的内涵很好地结合的园舍。园舍处处散发着从孩子出发的温度,同时蕴含了日本人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活
益智玩具,顾名思义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开发智力的玩具,是幼儿园的常见玩具之一。优质的益智玩具能够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提高观察力和专注力,增进手眼协调能力,培养耐心,还能让孩子在操作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彩色纽扣”是一款益智类玩具,由4块透明的操作板、4种颜色的184颗纽扣、24张  范例卡组成。游戏过程有助于幼儿观  察、图形感知、数量、排序、想象  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玩具价值分析  “彩色纽
大班幼儿面临幼小衔接,为了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提高做事的效率和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们根据家长反映的问题,把合理安排晚间生活引入“经历学习”的活动中,请孩子们制订具有个性特点的晚间生活计划,引导幼儿学会安排自己的晚间生活。  计划,是一种将目标转化为可预期行为的思维过程。做计划的时候,幼儿要预期需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执行计划时,幼儿需要保持对自己所设目标的专注度
摘 要:本文在推进高校信息化应用的背景下,运用开放、协同的运行环境,搭建以学生综合素质育化为目标的素质育化信息平台,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学生的创新实践,推动数字校园的创新应用。介绍了实施平台的搭建目标、组成模块、工作流程,讨论了该平台在应用创新中的效用。  关键词:素质育化平台;教学信息化;应用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1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9-0027
摘 要:随着高校教学资源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有效解决高校数字教学资源的海量存储、实现应用(服务)和数据的分离、提高服务性能和数据安全性等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数字资源管理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在此基础上讨论了SAN在高校数字教学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和基本实现方法。  关键词:SAN 数字资源 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2-0078